:本技術涉及伸縮管產品,特指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
背景技術
0、
背景技術:
1、可直線軸向延伸縮短的結構的伸縮桿結構可應用在許多不同的地方,可使物品在使用時可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進行調節長度,以加強功能性、便攜性等。
2、伸縮桿結構均是由不同直徑的連接桿通過環套及彈鈕連接而成。當按下小直徑連接桿上安裝的彈鈕,使彈鈕脫離大直徑連接桿中的孔位后,小直徑連接桿可在大直徑連接桿中伸縮移動,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但不能被拉出;當彈鈕在小直徑連接桿上彈出,并卡嵌入大直徑連接桿中的孔位時,相互套接的大直徑連接桿和小直徑連接桿便鎖定而不能移動,以實現定點功能。
3、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可伸縮結構,如:專利公告號為cn112700588a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高強度螺旋切削刃球頭立銑刀,其包括:切削刃和刀柄。刀柄外部套設有伸縮管,刀柄和伸縮管沿軸向滑動連接;所述刀柄上部開有中空槽,中空槽內部設有一個彈性機構;所述彈性機構包括有一個v形彈片和彈性按鍵,所述v形彈片一端連接彈性按鍵,一端固定在中空槽底部,所述中空槽開口上開有與彈性按鍵相配合的通孔;所述伸縮管上開有多個與彈性按鍵相互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刀柄與伸縮管通過彈性按鍵與通孔和定位孔的配合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采用可伸縮刀柄結構,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要調節刀柄的長度,而無需準備不同長度的多個型號立銑刀,使得立銑刀能夠與銑床充分吻合,保證加工工序正常進行。
4、但是,這種現有的結構仍具有以下不足之處:
5、該技術方案中的彈性機構包括有一個v形彈片和彈性按鍵,v形彈片一端連接彈性按鍵,并且,刀柄與伸縮管之間通過彈性按鍵與通孔和定位孔的配合連接,但這會存在一個問題,由于v形彈片的彎折狀的特性,其彈力方向并不是正對于通孔,而是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此外該方案中沒有設置防止彈性按鍵過度縮回的設計,導致在使用時,彈性按鍵存在被按壓過度卡入空槽之中的風險,一旦卡入空槽內,v形彈片將會與空槽內壁之間產生作用力,使得彈性按鍵無法再彈出,進而致使整個結構都無法使用,對使用者造成較大的困擾。
6、有鑒于此,本發明人提出以下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0、
技術實現要素: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包括:外管,該外管上鑲嵌固定有一套筒;內管,其穿過套筒并穿設于外管內且可沿軸向伸縮滑動,該內管下端鑲嵌固定有與套筒配合以防止內管脫出于外管的內套,按鈕,其設置于內套中,并可沿徑向方向移動;復位彈簧,其設置于內套與按鈕之間;所述內管上開設有通孔,所述外管一端設置有定位孔;所述按鈕在復位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徑向頂起,并依次穿過通孔和定位孔,以將內管與外管鎖定。
3、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套筒的一端形成有阻擋面;所述內套上凸出成型有能夠與阻擋面抵接并防止內管脫出于外管的阻擋部。
4、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內套中開設有徑向分布并用于對按鈕進行容納及限定的滑槽,該滑槽中成型有用于對復位彈簧進行限位的凸柱,該復位彈簧下端部套設并固定于凸柱上,所述按鈕內設置有用于對復位彈簧進行限位的限位槽,所述復位彈簧的上端部插入并固定于該限位槽中,該內套還成型有對接部,該對接部插入于內管內部。
5、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套筒上開設有用于對按鈕的滑動軌跡進行避讓的避空位,該避空位開口朝向于外管方向并呈倒u字形;套筒上還成型有用于對內管進行周向限位的第一限位部,與之對應的,內管上成型有與第一限位部匹配的第二限位部。
6、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外管側壁分別開設有用于與套筒連接的第一扣接孔和第二扣接孔,與之對應的,所述套筒兩側分別設置有與第一扣接孔和第二扣接孔匹配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
7、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連接部包括有與套筒一體成型并具有彈性的第一彈性段和成型于該第一彈性段上并用于與第一扣接孔扣接固定的第一扣接齒;所述第二連接部包括有與套筒一體成型并具有彈性的第二彈性段和成型于該第二彈性段上用于與第二扣接孔扣接固定的第二扣接齒。
8、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內管兩側分別開設有用于與內套連接的第三扣接孔和第四扣接孔,與之對應的,所述內套兩側分別設置有與第三扣接孔和第四扣接孔匹配的第三連接部和第四連接部。
9、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三連接部包括有與套筒一體成型并具有彈性的第三彈性段和成型于該第三彈性段上并用于與第三扣接孔扣接固定的第三扣接齒;所述第四連接部包括有與套筒一體成型并具有彈性的第四彈性段和成型于該第四彈性段上并用于與第四扣接孔扣接固定的第四扣接齒。
10、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按鈕包括有容置于內套中的按鍵座和與該按鍵座一體成型并用于供人體手部按壓的按鍵。
11、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按鍵的尺寸小于所述通孔,所述按鍵座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所述按鍵座設置于滑槽中,該按鍵座具有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該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抵靠于內管的內壁上,以防止按鈕脫出于滑槽。
12、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中,在內管的內套中設置一個按鈕,通過復位彈簧頂起該按鈕,以防止按鈕過度縮回,且按鈕的上端部在復位彈簧的彈力作用下穿過通孔并伸過定位孔向外露出,以將內管的下部和外管的上部進行鎖定,在需要收縮時,即將內管縮入外管內部時,按下按鈕,直至按鈕上端部離開外管的定位孔,此時,則可以將內管收縮進外管中,實現收縮的功能。此外,與現有結構不同的是,復位彈簧固定設置于按鈕與內套之間,復位彈簧頂動按鈕的彈力方向是正對于通孔,回彈時不會出現偏移,能夠有效減小按鈕卡入滑槽的風險,使得結構整體的可靠性更高,使用壽命更長。
1.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其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的一端形成有阻擋面(31);所述內套(4)上凸出成型有能夠與阻擋面(31)抵接并防止內管(2)脫出于外管(1)的阻擋部(4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套(4)中開設有徑向分布并用于對按鈕(5)進行容納及限定的滑槽(42),該滑槽(42)中成型有用于對復位彈簧(6)進行限位的凸柱(43),該復位彈簧(6)下端部套設并固定于凸柱(43)上,所述按鈕(5)內設置有用于對復位彈簧(6)進行限位的限位槽(55),所述復位彈簧(6)的上端部插入并固定于該限位槽(55)中,該內套(4)還成型有對接部(44),該對接部(44)插入于內管(2)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上開設有用于對按鈕(5)的滑動軌跡進行避讓的避空位(32),該避空位(32)開口朝向于外管(1)方向并呈倒u字形;套筒(3)上還成型有用于對內管(2)進行周向限位的第一限位部(33),與之對應的,內管(2)上成型有與第一限位部(33)匹配的第二限位部(2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側壁分別開設有用于與套筒(3)連接的第一扣接孔(101)和第二扣接孔(102),與之對應的,所述套筒(3)兩側分別設置有與第一扣接孔(101)和第二扣接孔(102)匹配的第一連接部(301)和第二連接部(30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301)包括有與套筒(3)一體成型并具有彈性的第一彈性段(3011)和成型于該第一彈性段(3011)上并用于與第一扣接孔(101)扣接固定的第一扣接齒(3012);所述第二連接部(302)包括有與套筒(3)一體成型并具有彈性的第二彈性段(3021)和成型于該第二彈性段(3021)上用于與第二扣接孔(102)扣接固定的第二扣接齒(302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2)兩側分別開設有用于與內套(4)連接的第三扣接孔(203)和第四扣接孔(204),與之對應的,所述內套(4)兩側分別設置有與第三扣接孔(203)和第四扣接孔(204)匹配的第三連接部(403)和第四連接部(404)。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連接部(403)包括有與套筒(3)一體成型并具有彈性的第三彈性段(4033)和成型于該第三彈性段(4033)上并用于與第三扣接孔(203)扣接固定的第三扣接齒(4034);所述第四連接部(404)包括有與套筒(3)一體成型并具有彈性的第四彈性段(4043)和成型于該第四彈性段(4043)上并用于與第四扣接孔(204)扣接固定的第四扣接齒(4044)。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鈕(5)包括有容置于內套(4)中并可徑向滑動的按鍵座(51)和與該按鍵座(51)一體成型并用于供人體手部按壓的按鍵(52)。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帶自鎖功能的伸縮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鍵(52)的尺寸小于所述通孔(21),所述按鍵座(51)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21);所述按鍵座(51)設置于滑槽(42)中,該按鍵座(51)具有第一肩部(511)和第二肩部(512),該第一肩部(511)和第二肩部(512)抵靠于內管(2)的內壁上,以防止按鈕(5)脫出于滑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