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623189閱讀:447來源:國知局
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構造新穎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該裝置即使針對頻率高于節流通路的共振頻率的高頻的振動輸入,也能發揮優異的隔振效果。在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中,在分隔構件上形成將承壓室和平衡室相互連通的連通流路,并且,在連通流路的流路上配設可動橡膠膜,承壓室的壓力作用于可動橡膠膜的一側的表面且平衡室的壓力作用于可動橡膠膜的另一側的表面,其中,形成于可動橡膠膜的外周端部的厚壁的外周保持部被分隔構件夾持,并且以自外周保持部朝向內側延伸的方式設有多個在可動橡膠膜的表面突出的加強條并使該加強條互相交叉,并且,在加強條的交叉部的周圍形成有使寬度尺寸局部減小而成的窄部,利用窄部在加強條的交叉部的周圍設有低剛度區域。
【專利說明】
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于汽車的發動機支架等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作為安裝在構成振動傳遞系統的構件之間且將這些構件相互隔振連結起來的隔振連結體或隔振支承體的一種,公知有隔振裝置。另外,作為隔振裝置,如日本特許第5108658號公報(專利文獻I)等所示,還提案有一種利用封入在內部的流體的流動作用來實現較高的隔振性能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具有以下這樣的構造:利用主體橡膠彈性體將第一安裝構件和第二安裝構件相互彈性連結起來,并且,在由第二安裝構件支承的分隔構件的兩側形成承壓室和平衡室,在該承壓室和平衡室內封入非壓縮性流體,并且,形成使該承壓室和平衡室相互連通的節流通路。而且,在向第一安裝構件與第二安裝構件之間輸入振動時,利用承壓室和平衡室之間的相對的壓力變化產生經過節流通路的流體流動,從而發揮基于流體的共振作用的隔振效果。
[0003]另外,在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中,對于節流通路預先被調諧成的頻率的振動輸入,能夠發揮因流體的流動作用而產生的優異的隔振效果,另一方面,對于頻率高于節流通路的調諧頻率的高頻域的振動輸入,存在由節流通路的反共振引起的隔振性能(減振作用)下降的問題。
[0004]于是,在專利文獻I等中,還存在有這樣一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分隔構件上形成將承壓室和平衡室相互連通的連通流路,并且,在連通流路的流路上配設可動橡膠膜,在可動橡膠膜的一面作用有承壓室的液壓,在可動橡膠膜的另一面作用有平衡室的液壓。由此,在輸入與被設定為相當于發動機抖動的低頻的節流通路的調諧頻率相比頻率較高振幅較小的空轉振動等時,利用可動橡膠膜的彈性變形而在承壓室與平衡室之間產生經過連通流路的實質性的流體流動,從而吸收或緩和承壓室的內壓變化,由此,發揮由低動剛度化(日文:低動??打化)產生的減振效果。另外,由于在輸入節流通路被調諧成的低頻大振幅振動時,可動橡膠膜的彈性變形無法一直追隨,因此,產生經過節流通路的流體流動,從而有效地發揮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的隔振效果。
[0005]另外,通過積極地利用因可動橡膠膜的彈性變形而在承壓室與平衡室之間經過連通流路產生的實質性的流體流動,還能夠謀求提高頻率高于空轉振動的頻率的高頻域的隔振性能。具體而言,例如針對相當于通常行車轟鳴聲的50Hz?10Hz左右的中?高頻域的振動輸入,通過以共振狀態產生伴隨著可動橡膠膜的彈性變形的經過連通流路的流體流動,從而能夠積極地謀求提高由基于流動流體的共振作用的低動剛度化產生的減振性能。
[0006]然而,針對像汽車的空轉振動這樣的中頻中振幅振動,為了更好地獲得如上所述那樣的由可動橡膠膜的彈性變形產生的低動剛度作用,期望在可動橡膠膜中增大容許彈性變形的薄壁部分的面積。即,在專利文獻I的構造中,例如,若減小在俯視時由分隔構件夾持的中央部的保持部和外周緣部的保持部以及以連接這些保持部的方式呈放射狀延伸的加強條,并增大薄壁膜狀部分的面積,則能夠更有效地發揮由可動橡膠膜的變形產生的壓力吸收作用,從而能夠更好地獲得由低動剛度化產生的隔振效果。
[0007]然而,例如,若通過采用寬度尺寸較小的加強條或使內周保持部小徑化等從而單純地增大可動橡膠膜的薄壁膜狀部分的面積,則可能導致可動橡膠膜的整體低動剛度化而損害節流通路對于低頻大振幅振動的隔振性能。另外,由于隨著可動橡膠膜的位移產生經過連通流路的流體流動,因此,針對汽車的高速行車轟鳴聲、加速轟鳴聲這樣的10Hz?200Hz左右的更高頻域的振動,存在因流體流動的反共振而導致的高動剛度化成為問題等情況,可能導致隔振性能下降。
[0008]現有技術文獻
[0009]專利文獻
[0010]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5108658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1]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12]本發明即是以上述的情況為背景而做成的,其解決課題在于提供一種構造新穎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即使針對頻率高于節流通路的共振頻率的高頻的振動輸入,也能夠發揮優異的隔振效果。
[0013]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4]以下,記載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而做成的本發明的方案。另外,以下所記載的各方案中所采用的構成要素能夠盡可能以任意的組合進行采用。
[0015]本發明人通過反復進行研究及實驗,結果發現:若在可動橡膠膜中增大容許彈性變形的薄壁部分,則在輸入連通流路被調諧成的頻率的振動時,薄壁部分在較廣的范圍內進行彈性變形,而較大程度地發揮由該薄壁部分的變形產生的活塞效應(日文:X卜乂作用),因此,經過連通流路的流體流動量增多。其結果,得到了以下的知識:在輸入連通流路被調諧成的頻域內的振動時,能夠利用共振現象有效地發揮液壓吸收作用,另一方面,在輸入頻率尚于連通流路的調諧頻率的尚頻的振動的情況下,由連通流路的反共振導致的尚動剛度化得到了較大程度的體現。于是,本發明人以抑制由連通流路的反共振導致的高動剛度化為目的,研究了在輸入中頻中振幅振動時充分地容許可動橡膠膜的變形,并且能夠在更高頻率的范圍內控制經過連通流路的流體流動的構造,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0016]S卩,本發明的第一技術方案為一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其利用主體橡膠彈性體將第一安裝構件和第二安裝構件連結起來,并且,在由該第二安裝構件支承的分隔構件的兩側形成有承壓室和平衡室,該承壓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該主體橡膠彈性體構成,該平衡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撓性膜構成,在該承壓室和平衡室內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并且,設有將該承壓室和平衡室相互連通的節流通路,另一方面,在該分隔構件上形成有用于將承壓室和平衡室相互連通的連通流路,并且,以相對于該連通流路自該承壓室側疊合的方式配設能封閉該連通流路的可動橡膠膜,而且,利用該分隔構件夾持形成于該可動橡膠膜的外周緣部的厚壁的外周保持部,該承壓室的壓力作用于該可動橡膠膜的一側的表面且該平衡室的壓力經過該連通流路作用于該可動橡膠膜的另一側的表面,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特征在于,以自上述外周保持部朝向內側延伸的方式設有多個在上述可動橡膠膜的表面突出的加強條,該多個加強條互相交叉,并且,在該加強條的交叉部的周圍設有使寬度尺寸局部減小而成的窄部,利用該窄部在該加強條的交叉部的周圍設有低剛度(抵抗變形的能力較低,有時可以說成彈性常數較低)區域。
[0017]采用按照這樣的第一技術方案構造成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時,連通流路被可動橡膠膜切斷,因此,在承壓室與平衡室之間高效地產生經過了節流通路的流體流動,從而能夠有效地發揮由流體的流動作用產生的隔振效果。特別是,在可動橡膠膜上設有厚壁的加強條,利用加強條限制可動橡膠膜的變形量,因此,能夠有效地引起承壓室與平衡室之間的相對的壓力變化,從而能夠容易確保經過節流通路的流體流動量。
[0018]另外,在輸入中頻或高頻的振動時,節流通路會因反共振而實質上被切斷,但在因可動橡膠膜的彈性變形而發揮的液壓吸收作用的作用下,能夠避免高動剛度化。其結果,能夠發揮由低動剛度產生的減振效果,從而能夠獲得目標的隔振性能。
[0019]另外,連通流路以在輸入高頻小振幅振動時也能夠保持連通狀態的方式使流動流體的共振頻率(連通流路的調諧頻率)設定為高頻,因此,在輸入高頻小振幅振動時,產生經過連通流路流動的流體的共振從而發揮優異的隔振效果,另一方面,在輸入頻率高于連通流路的調諧頻率的高頻的振動時,由反共振導致的高動剛度化成為問題。在此,在本技術方案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可動橡膠膜中,在加強條的交叉部的周圍形成有窄部,利用窄部局部地設有低剛度區域。由此,在輸入高頻小振幅振動時,在加強條的設有窄部的交叉部的周圍,低剛度區域積極地產生彈性變形,相比于可動橡膠膜的整體進行變形的情況,活塞效應被限制,從而能夠限制經過連通流路的流體流動量。其結果,能夠降低由連通流路的反共振導致的高動剛度化,從而能夠確保動剛度較低,因此,能夠在高頻域的較廣的范圍內有效地獲得由低動剛度產生的減振效果。
[0020]另外,在輸入僅通過低剛度區域的變形難以謀求充分的低動剛度化的中頻中振幅振動時,由于可動橡膠膜的除加強條以外的膜狀部分的較廣的范圍進行彈性變形,因此,能夠有效地發揮由低動剛度化產生的減振效果。
[0021]另外,通過在加強效果較大的多個加強條相交叉的部分的周圍設有窄部,從而容易防止可動橡膠膜的剛度在窄部的形成部分過度變小,容易調諧低剛度區域的剛度特性。 另外,在多個加強條相互較大程度地分開配置的加強效果較小的部分,由寬度尺寸相對較大的加強條限制了可動橡膠膜的過大的變形。由此,在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時,能夠充分地引起承壓室與平衡室之間的相對的壓力變化,從而能夠有效地獲得由經過了節流通路的流體流動發揮的隔振效果。而且,窄部設于加強條的局部,因此,低剛度區域僅限于局部設置, 而幾乎不存在由低剛度區域的變形導致液壓自承壓室退避到平衡室的問題,能夠有效地發揮目標的隔振效果。[〇〇22]根據第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明的第二技術方案中,在上述可動橡膠膜上設有厚壁的中央保持部,并且,多個上述加強條設為將上述外周保持部和該中央保持部相互連接,多個該加強條的交叉部形成為該中央保持部,在該加強條的靠該中央保持部側的端部形成有上述窄部。[〇〇23]采用第二技術方案,可動橡膠膜不僅利用外周保持部使外周部分被分隔構件支承,還利用中央保持部使中央部分被分隔構件支承,因此,容易進一步限制可動橡膠膜的變形,能夠更有利地防止由經過了節流通路的流體流動產生的隔振效果因可動橡膠膜的液壓吸收作用而下降。而且,加強條設為將外周保持部和中央保持部連接起來,加強條的內周端部和外周端部這兩個端部被支承,由此,相比于加強條在可動橡膠膜的徑向全長上相連續的情況等,縮短了加強條的長度,并且,加強條形成為兩端部被支承的兩端支承構造。由此, 能夠有利地限制加強條的變形,從而能夠發揮加強條的優異的加強作用。
[0024]另外,通過在各加強條的靠中央保持部側的端部設置窄部,從而在自外周保持部分開的可動橡膠膜的中央部分設有低剛度區域,在輸入高頻振動時,能夠防止外周保持部對低剛度區域的限制,從而能夠有效地發揮由低動剛度化產生的隔振效果。另外,優選的是,通過使中央保持部的厚度小于外周保持部的厚度等方式,且使中央保持部相比于外周保持部容易變形,從而能夠更有利地實現高頻振動輸入時的低動剛度化。
[0025]根據第二技術方案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明的第三技術方案中,上述加強條以直線形狀延伸,并且,多個該加強條自上述中央保持部朝向外側以放射狀延伸并連接于上述外周保持部。
[0026]采用第三技術方案,加強條以直線形狀延伸并以放射狀配置,由此,形成于多個加強條的周向之間的薄壁部分分別形成為隨著朝向外周去而周長逐漸變大的形狀。而且,通過在多個加強條集中而能夠發揮較高的加強效果的中央保持部的周圍設置窄部,從而在輸入高頻振動時,在遠離外周保持部的中央部分設置的低剛度區域優先產生可動橡膠膜的變形,并且能夠在低剛度區域防止可動橡膠膜的變形量變得過大,從而在高頻的較廣的頻率范圍內獲得由液壓吸收產生的隔振效果。
[0027]另外,在周長較大的外周部分,多個加強條在周向上較大程度地分開配置,加強條對可動橡膠膜產生的加強效果變小,因此,針對中頻中振幅振動的輸入,能夠充分地容許可動橡膠膜的彈性變形,從而能夠有效地發揮目標的隔振效果。特別是,在可動橡膠膜的被外周保持部約束的外周部分,加強條的加強效果減小,因此,可動橡膠膜的彈性變形容易在包含外周部分在內的較廣的范圍內產生。
[0028]根據第一技術方案?第三技術方案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明的第四技術方案中,上述加強條隨著自上述外周保持部朝向內側去而寬度逐漸變窄。 [〇〇29]采用第四技術方案,在可動橡膠膜的周長變大的外周部分,加強條的寬度尺寸變大,由此,能夠充分地發揮加強條的加強效果。另外,加強條的寬度隨著朝向可動橡膠膜的周長減小的內側去而逐漸變小,由此,防止加強條的加強效果在可動橡膠膜的遠離外周保持部的中央部分變得過大,從而能夠有效地發揮由可動橡膠膜的變形產生的低動剛度作用。
[0030]根據第一技術方案?第四技術方案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在本發明的第五技術方案中,在上述分隔構件與上述加強條的自上述可動橡膠膜突出的端面之間形成有間隙。
[0031]采用第五技術方案,可動橡膠膜的形成有加強條的部分不會超出需要地被分隔構件約束,而能夠被容許進行一定程度的變形,因此,針對中頻中振幅振動的輸入,能夠實現更優異的隔振效果。另外,若調節加強條與分隔構件之間的間隙,則充分地容許相對于中頻中振幅振動的輸入而產生的變形,并且,對于低頻大振幅振動的輸入,能夠利用加強條與分隔構件之間的抵接來限制可動橡膠膜的變形量,從而抑制液壓的退避,針對頻率、振幅不同的多種的振動輸入,能夠有效地獲得隔振效果。[〇〇32] 發明的效果
[0033]采用本發明,在可動橡膠膜的加強條上局部地形成有窄部,利用窄部設有低剛度區域,由此,在輸入高頻小振幅振動時,低剛度區域積極地進行變形,從而能夠發揮由低動剛度化產生的減振效果。而且,通過使局部設置的低剛度區域變形,能夠限制連通流路的流體流動量,從而能夠抑制由反共振導致的高動剛度化,因此,在輸入頻率高于連通流路的調諧頻率的高頻的振動時,也能夠獲得目標的減振效果。另外,在輸入中頻中振幅振動時,可動橡膠膜不僅僅是在低剛度區域內變形,而是在較廣的范圍內進行變形,由此,能夠發揮基于由液壓吸收產生的低動剛度化的隔振效果。此外,在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時,利用加強條加強的可動橡膠膜切斷連通流路,由此,有效地產生經過節流通路的流體流動,從而能夠發揮基于流體的流動作用的隔振效果。【附圖說明】[〇〇34]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發動機支架的縱剖視圖,是相當于圖2的1-1 剖面的圖。[〇〇35]圖2是構成圖1所示的發動機支架的分隔構件的俯視圖。
[0036]圖3是表示在構成圖2所示的分隔構件的分隔構件主體上安裝有可動橡膠膜的狀態的俯視圖。
[0037]圖4是構成圖1所示的發動機支架的可動橡膠膜的俯視圖。
[0038]圖5是圖4所示的可動橡膠膜的仰視圖。
[0039]圖6是相當于圖4的V1-VI剖面的圖。
[0040]圖7是放大表示圖1的發動機支架的主要部位的縱剖視圖,是表示高頻小振幅振動的輸入狀態的圖。
[0041]圖8是放大表示圖1的發動機支架的一部分的縱剖視圖,是表示大負荷的輸入狀態的圖。[〇〇42]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發動機支架的縱剖視圖。[〇〇43]圖10是構成圖9所示的發動機支架的可動橡膠膜的俯視圖。[〇〇44] 附圖標記說明
[0045]10、80、發動機支架(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2、第一安裝構件;14:第二安裝構件; 16:主體橡膠彈性體;24、撓性膜;30、分隔構件;36、82、可動橡膠膜;48、下透孔(連通流路); 58、84、外周保持部;60、中央保持部;62、86、加強條;64、窄部;66、低剛度區域;72、承壓室; 74、平衡室;76、節流通路。【具體實施方式】
[0046]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0047]在圖1中,示出了汽車用的發動機支架10作為按照本發明構造成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一實施方式。發動機支架10具有使第一安裝構件12和第二安裝構件14之間利用主體橡膠彈性體16相互彈性連結起來而成的構造。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上下方向只要沒有特殊說明,就是指圖1中的上下方向。
[0048]更詳細而言,第一安裝構件12為由鐵、鋁合金等形成的高剛性的構件,且具有圓形塊形狀或倒置的大致截頭圓錐狀,并且,在中心軸線上設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固定螺栓18。
[0049]第二安裝構件14與第一安裝構件12同樣為高剛性構件,其整體具有薄壁大徑的大致圓筒形狀,且第二安裝構件14被設為上部的直徑小于下部的直徑的帶臺階的形狀。
[0050]而且,第一安裝構件12相對于第二安裝構件14在同一中心軸線上配置于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上方,該第一安裝構件12和第二安裝構件14利用主體橡膠彈性體16相互彈性連結起來。主體橡膠彈性體16具有厚壁大徑的大致截頭圓錐狀,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小徑側的端部硫化粘接于第一安裝構件12,并且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大徑側的端部硫化粘接于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上端部分。由此,主體橡膠彈性體16形成為包括第一安裝構件12和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一體硫化成形品。[〇〇511而且,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上形成有大徑凹部20。大徑凹部20為呈倒置的大致研缽形狀的凹部,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大徑側端面開口。由此,主體橡膠彈性體16具有以在第一安裝構件12與第二安裝構件14之間隨著朝向下方去而擴展的方式傾斜延伸的縱剖面形狀。[〇〇52]另外,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上一體形成有密封橡膠層22。密封橡膠層22呈大徑的大致圓筒形狀,自比大徑凹部20的開口部靠外周側的位置朝向下方突出,并且以覆蓋第二安裝構件14的大徑部分的內周面的方式固定。本實施方式的密封橡膠層22的下部和上部具有大致相同的外徑尺寸,并且下部與上部相比具有較大的內徑尺寸,下部與上部相比被做成薄壁,密封橡膠層22的內周面被設為帶臺階的形狀。[〇〇53]另外,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一體硫化成形品上安裝有撓性膜24。撓性膜24為整體呈薄壁大徑的大致圓板形狀的橡膠膜,被做成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足夠的松弛度而能夠容易變形。而且,在撓性膜24上硫化粘接有固定構件26。固定構件26為具有大徑的大致圓筒形狀的高剛性的金屬構件,硫化粘接于撓性膜24的外周面。而且,撓性膜24被插入于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下端開口部分,通過使固定構件26嵌入固定于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下端部,從而使撓性膜24安裝于第二安裝構件1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固定構件26嵌入固定于第二安裝構件14之后,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下端部通過輥彎(日文:口一等方法向內周彎曲,并與固定構件26的下表面疊合,從而能夠避免固定構件26自第二安裝構件14向下方脫落。[〇〇54]通過以這樣的方式將撓性膜24安裝于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一體硫化成形品,從而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上側開口部被主體橡膠彈性體16封閉,并且,第二安裝構件14的下側開口部被撓性膜24封閉。由此,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與撓性膜24的相對面之間,劃分出相對于外部空間流體密封地與外部空間隔開的流體室28,在流體室28內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封入在流體室28內的非壓縮性流體沒有特殊限定,例如,能夠采用水、乙二醇、亞烷基二醇、聚亞烷基二醇、硅油或它們的混合液等的液體,更優選的是,采用0.1Pa ? s以下的低粘性流體。[〇〇55]在該流體室28內配設有圖2所示的分隔構件30。如圖1、圖2所示,分隔構件30具有由分隔構件主體32和蓋板構件34組合而成的構造,并且在該分隔構件主體32與蓋板構件34 之間安裝有可動橡膠膜36。
[0056]分隔構件主體32為由合成樹脂、金屬等形成的硬質的構件,整體具有倒置的大致有底圓筒形狀。另外,在做成大致圓筒形狀的分隔構件主體32的外周端部形成有在外周面開口且沿周向以規定長度連續延伸的周槽38,周槽38的周向一側的端部形成為下壁部上表面隨著向長度方向外側去而逐漸向上傾斜的斜面狀,并在分隔構件主體32的上表面開口, 并且在周槽38的周向另一側的端部形成有貫通下壁部的未圖示的下開口部,且該下開口部在分隔構件主體32的下表面開口。[〇〇57]另外,如圖1、圖3所示,在分隔構件主體32的徑向中央部分形成有在上表面開口的收納凹部42。收納凹部42為具有大致圓形的橫截面形狀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規定深度的凹部,在收納凹部42的周壁部的多個部位朝向徑向內側突出地設有抵接突部44,該抵接突部 44具有向內周凸出的大致半圓形截面。另外,在抵接突部44上分別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卡定突起46。[〇〇58]另外,在收納凹部42的底壁部貫通形成有作為連通流路的下透孔48。下透孔48的具體的形狀、配置、數量、大小等沒有特殊限定,在本實施方式中,分散地形成有多個下透孔 48 〇
[0059]另一方面,如圖1、圖2所示,蓋板構件34與分隔構件主體32同樣為硬質的構件,具有薄壁大徑的大致圓板形狀,并且,如圖2所示,在蓋板構件34的徑向內周部分貫通形成有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六個)沿厚度方向貫通的上透孔52。而且,在蓋板構件34的比上透孔52靠外周側的部位,且是在與分隔構件主體32的卡定突起46相對應的位置,分別以在厚度方向上貫穿蓋板構件34的方式形成有未圖示的卡定孔,并且,在卡定孔的周向兩側分別以在厚度方向上貫穿蓋板構件34的方式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溢流孔54。另外,在蓋板構件 34的外周端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周向上的一部分的缺口狀的上開口部56。
[0060]而且,蓋板構件34自上方疊合于分隔構件主體32,并且使分隔構件主體32的卡定突起46分別貫穿蓋板構件34的對應的卡定孔,之后卡定突起46的頂端部分被壓扁而擴徑, 從而卡定突起46沿上下方向卡定于卡定孔的開口周緣部,使分隔構件主體32和蓋板構件34 相互固定在一起。另外,還可以通過將形成于收納凹部42的周壁部的三個卡定突起46、46、 46和與卡定突起46、46、46相對應的三個卡定孔在周向上不均等地配置、或使多組卡定突起 46和卡定孔的形狀互不相同等,來使分隔構件主體32和蓋板構件34在周向上相對定位。 [〇〇611另外,通過使分隔構件主體32和蓋板構件34相互固定,從而收納凹部42的開口部被蓋板構件34覆蓋。另外,蓋板構件34的上透孔52和溢流孔54形成在覆蓋收納凹部42的開口部的部分,從而與收納凹部42連通。[〇〇62]另外,如圖3所示,在分隔構件主體32的收納凹部42配設有可動橡膠膜36。如圖4? 圖6所示,可動橡膠膜36整體具有大致圓板形狀,由例如橡膠彈性體、樹脂彈性體等形成。另夕卜,在可動橡膠膜36的外周端部沿周向延伸地一體形成有向上方突出且做成厚壁的外周保持部58,該外周保持部58配置在周向上的三個部位。另外,在可動橡膠膜36的徑向中央部分一體形成有大致小徑圓柱形狀的中央保持部60,通過向上方突出地設置中央保持部60,從而使可動橡膠膜36中的中央保持部60的形成部分局部地做成厚壁。在本實施方式中,中央保持部60形成為在上下方向上薄于外周保持部58的薄壁,中央保持部60的上表面位于比外周保持部58的上表面略靠下方的位置。[〇〇63]另外,在可動橡膠膜36上設有加強條62。加強條62形成為厚于后述的彈性膜部68 的厚壁并向上方突出,具有自外周保持部58向徑向內側延伸的直線形狀,并且,加強條62的內端與中央保持部60相連接。總的來說,加強條62以在徑向上連接外周保持部58和中央保持部60的方式自中央保持部60朝向外周保持部58以放射狀延伸,并且連接各外周保持部58和中央保持部60的三個加強條62在周向上以等間隔配置。換言之,外周保持部58以自各加強條62的外周端部向周向上的兩側延伸的方式分別與各加強條62形成為一體。[〇〇64]另外,加強條62隨著自外周保持部58朝向中央保持部60去而寬度逐漸變窄。另外, 加強條62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小于外周保持部58以及中央保持部60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 且加強條62的上表面位于比該保持部58、60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加強條62的上表面的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分形成為傾斜面,設為與外周保持部58的上表面和中央保持部60 的上表面平滑地連續。[〇〇65]另外,三個加強條62、62、62的內側端部均與中央保持部60相連接,由此,三個加強條62、62、62在中央保持部60相交叉,在該交叉部即中央保持部60的周圍且是在加強條62上設有窄部64。該窄部64設于加強條62的靠中央保持部60側的端部附近,在沿軸線方向觀察時,寬度方向兩側面形成為凹狀的彎曲形狀,由此,加強條62的寬度尺寸局部減小。在本實施方式中,窄部64的兩側面與加強條62的除窄部64以外的部分的兩側面平滑地連續,窄部 64的寬度尺寸在加強條62的長度方向上連續變化,并且,窄部64的寬度尺寸至少在窄部64 的兩端部分以大于加強條62的除窄部64以外的部分的變化率的變化率變化。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窄部64的寬度尺寸在長度方向上不恒定,而是以朝向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逐漸減小的方式變化,但也可以是,例如在整個長度方向上大致恒定或在長度方向上的局部大致恒定。[〇〇66] 而且,通過在三個加強條62、62、62的各內周端部設有窄部64,從而利用該窄部64, 在可動橡膠膜36的中央部分設有能夠降低加強條62的加強效果的低剛度區域66,厚度方向上的動剛度常數局部減小。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三個加強條62、62、62的交叉部即中央保持部60的周圍形成有窄部64、64、64,因此,低剛度區域66設于中央保持部60的周圍,換言之, 低剛度區域66設于可動橡膠膜36的包含中央保持部60在內的中央部分。另外,低剛度區域 66的范圍在可動橡膠膜36中未明確劃分,但為了容易理解,在圖4中用雙點劃線虛擬表示。 [〇〇67]另外,在可動橡膠膜36的在周向上相鄰的加強條62、62的周向之間,一體形成有薄壁的彈性膜部68,在沿軸線方向觀察時,該彈性膜部68由加強條62、62、外周保持部58、58以及中央保持部60包圍起來。另外,在各彈性膜部68的外周端部設有緩解膜部(日文膜部)70。緩解膜部70形成為在厚度方向上能夠容易彈性變形的薄壁膜狀,該緩解膜部70形成在周向上相鄰的外周保持部58、58的周向之間,并設于可動橡膠膜36的周向上的三個部位。[〇〇68]而且,可動橡膠膜36收納配置于分隔構件主體32的收納凹部42,通過分隔構件主體32的抵接突部44與可動橡膠膜36的外周面相抵接,從而使可動橡膠膜36在收納凹部42內彈性定位。而且,通過使分隔構件主體32和蓋板構件34以在上下方向上疊合的方式固定,從而可動橡膠膜36的中央保持部60和外周保持部58在分隔構件主體32與蓋板構件34之間被上下夾持,并被分隔構件主體32和蓋板構件34彈性支承。從上述說明還可以明確的是,可動橡膠膜36的三個加強條62、62、62與下透孔48和上透孔52在周向上錯開配置,并且,中央保持部60相對于該下透孔48和上透孔52向內周錯開配置,外周保持部58相對于該下透孔48和上透孔52向外周錯開配置。[〇〇69]在本實施方式中,外周保持部58和中央保持部60均在分隔構件主體32與蓋板構件 34的相對面之間在上下方向被夾持,另一方面,加強條62相對于蓋板構件34向下方略微隔開間隔,在加強條62的上表面與蓋板構件34的下表面之間形成有間隙。另外,中央保持部60 形成為在上下方向上略薄于外周保持部58的薄壁,從而能夠使中央保持部60在分隔構件主體32與蓋板構件34之間的壓縮量小于外周保持部58在分隔構件主體32與蓋板構件34之間的壓縮量,能夠使中央保持部60在上下方向上的動剛度常數小于外周保持部58在上下方向上的動剛度常數,從而使中央保持部60比外周保持部58容易在上下方向上變形。
[0070]另外,彈性膜部68和緩解膜部70以其下表面與分隔構件主體32的收納凹部42的底壁部相接觸的狀態疊合于收納凹部42的底壁部,彈性膜部68覆蓋下透孔48的上開口,從而下透孔48被可動橡膠膜36封閉。另外,彈性膜部68的上表面和緩解膜部70的上表面相對于蓋板構件34向下方分離。[〇〇71]這樣構造成的分隔構件30收納配置于流體室28。更具體而言,將分隔構件30插入于第二安裝構件14,直到分隔構件30的上表面的外周端部與主體橡膠彈性體16的大徑側端面相抵接,并利用整周縮徑等方法將第二安裝構件14縮徑,從而利用第二安裝構件14支承分隔構件30。另外,分隔構件30的外周端部在主體橡膠彈性體16與固定構件26之間以及密封橡膠層22與固定構件26之間被上下夾持,從而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〇〇72]像這樣,分隔構件30被配設為在流體室28內沿與軸線垂直的方向擴展,從而使流體室28相對于分隔構件30被分為上下兩部分。即,在相對于分隔構件30而言的一側(上側) 形成有承壓室72,該承壓室72的壁部的一部分由主體橡膠彈性體16構成,且在振動輸入時會引起承壓室72產生壓力變化,并且,在相對于分隔構件30而言的另一側(下側)形成有平衡室74,該平衡室74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撓性膜24構成,且該平衡室74容易產生容積變化。另夕卜,在由分隔構件30分隔而成的承壓室72和平衡室74內封入有上述的非壓縮性流體。另外, 在本實施方式中,蓋板構件34的上透孔52相比于分隔構件主體32的下透孔48以足夠大的開口面積和較短的長度形成,因此,收納凹部42的比可動橡膠膜36靠上方的區域以及上透孔 52實質上形成為承壓室72的一部分。[〇〇73]而且,分隔構件30的外周面被隔著密封橡膠層22與分隔構件30相抵接的第二安裝構件14以流體密封的方式覆蓋,因此,在分隔構件主體32的外周面開口的周槽38以流體密封的方式被覆蓋,從而在周向上形成以規定的長度延伸的隧道狀的流路。而且,隧道狀流路的一側的端部利用蓋板構件34的上開口部56與承壓室72相連通,并且,另一側的端部利用分隔構件主體32的未圖示的下開口部與平衡室74相連通。由此,使用周槽38形成了將承壓室72與平衡室74相互連通的節流通路76。節流通路76的流動流體的共振頻率即調諧頻率優選設定為5Hz?15Hz左右的低頻。本實施方式的節流通路76通過調節通路截面積(A)與通路長度(L)之比(A/L),從而被調諧為相當于發動機抖動的10Hz左右。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 形成為厚壁的密封橡膠層22的上部按壓于分隔構件30的比周槽38靠上方的外周面,并且, 自上方按壓于周槽38的槽內下表面,由此,周槽38的開口部以流體密封的方式被覆蓋,從而構成節流通路76。[〇〇74]另外,承壓室72的液壓經過上透孔52作用于組裝于分隔構件30的可動橡膠膜36的上表面,并且,平衡室74的液壓經過下透孔48作用于組裝于分隔構件30的可動橡膠膜36的下表面。由此,在振動輸入時,能夠根據承壓室72與平衡室74之間的相對的壓力差使可動橡膠膜36產生彈性變形。換言之,承壓室72和平衡室74經過作為連通流路的下透孔48、收納凹部42以及上透孔52相互連通,下透孔48的開口部被可動橡膠膜36自承壓室72側覆蓋而封閉,由此,在可動橡膠膜36的上表面作用有承壓室72的液壓,在可動橡膠膜36的下表面作用有平衡室74的液壓。另外,還可以在收納凹部42的底壁上表面形成有用于連接下透孔48的連通槽,從而使平衡室74的液壓更大范圍地作用于可動橡膠膜36的下表面。[〇〇75]通過將第一安裝構件12利用固定螺栓18安裝于未圖示的動力單元,并且將第二安裝構件14安裝于未圖示的車輛車身,從而將做成這樣的構造的發動機支架10安裝于車輛。 而且,在發動機支架10安裝于車輛的狀態下,動力單元借助發動機支架10隔振支承于車輛車身。
[0076]在該發動機支架10安裝于車輛的狀態下,在向第一安裝構件12與第二安裝構件14 之間輸入相當于發動機抖動的低頻大振幅振動時,利用承壓室72與平衡室74之間的相對的壓力變化,產生經過了節流通路76的流體流動。由此,根據流體的共振作用等的流動作用, 發揮目標的隔振效果(高衰減效果)。[〇〇77]而且,可動橡膠膜36的彈性膜部68和緩解膜部70被外周保持部58、中央保持部60 以及加強條62加強,該彈性膜部68和緩解膜部70向厚度方向的彈性變形量被限制。換言之, 彈性膜部68和緩解膜部70的實際自由長度因該外周保持部58、中央保持部60以及加強條62 而減小,可動橡膠膜36的變形量被限制。因此,對于相當于發動機抖動的低頻大振幅振動的輸入,彈性膜部68以及緩解膜部70無法追隨進行彈性變形,而能夠抑制液壓的損失,從而能夠獲得足夠大的承壓室72與平衡室74之間的相對的壓力差。其結果,能夠有利地確保通過節流通路76而流動的流體的量,從而能夠高效地獲得利用流體流動發揮的隔振效果。
[0078]在本實施方式中,加強條62的寬度隨著向可動橡膠膜36的周長變大的外周側去而變大,在可動橡膠膜36的外周部分也能夠充分地發揮加強條62的加強效果,因此,在輸入低頻大振幅振動時,能夠容易限制可動橡膠膜36的變形。而且,以將外周保持部58與中央保持部60相互連接的方式設置加強條62,并將加強條62做成兩端支承構造,因此,能夠有利地發揮加強條62的加強效果。[〇〇79]而且,在輸入相當于空轉振動的20Hz?40Hz左右的中頻中振幅振動時,被調諧成低于輸入振動頻率的低頻的節流通路76因反共振而實質性地被封閉。另一方面,承壓室72 的液壓經過上透孔52作用于可動橡膠膜36的彈性膜部68的一表面,平衡室74的液壓經過下透孔48作用于可動橡膠膜36的彈性膜部68的另一表面,因此,根據該承壓室72與平衡室74 之間的相對的壓力差,能夠使彈性膜部68在厚度方向上產生彈性變形,其結果,能夠避免由承壓室72的實質性的封閉導致的高動剛度化,從而能夠發揮低動剛度的隔振效果(減振效果)。
[0080]特別是,在承壓室72內作用有負壓時,可動橡膠膜36的彈性膜部68和緩解膜部70 離開收納凹部42的底面,從而解除可動橡膠膜36對下透孔48的封閉,從而能夠使承壓室72 與平衡室74之間直接連通。由此,能夠更有效地實現低動剛度化,能夠高效地發揮目標的隔振效果。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可動橡膠膜36中,加強條62相對于蓋板構件34的下表面向下方分開,即使在加強條62的形成部分,也能夠容許可動橡膠膜36向厚度方向的變形,因此, 能夠更有利地發揮因可動橡膠膜36的彈性變形而產生的液壓吸收作用。
[0081]另外,對于中頻中振幅的振動輸入,僅通過后述這樣的設于局部的低剛度區域66 的變形難以獲得充分的液壓吸收作用,但由于相比于高頻的行車轟鳴聲等為振幅較大的輸入振動,因此,可動橡膠膜36的較廣的范圍進行彈性變形,從而能夠發揮充分的液壓吸收作用,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加強條62的寬度隨著朝向內周去而逐漸減小,在加強條62在周向上密集地配置的內周部分,能夠確保該加強條62的周向之間的距離。因此,加強條62的周向之間的彈性膜部68的自由長度能夠得到確保直到內周部分,利用可動橡膠膜36的包含內周部分在內的更廣的區域的變形,能夠發揮目標的隔振效果。[〇〇82]另外,在輸入相當于中速行車轟鳴聲的50Hz?100Hz左右的高頻小振幅振動時,如圖7所示,利用加強條62的窄部64設定的可動橡膠膜36的低剛度區域66積極地進行彈性變形。而且,利用由低剛度區域66的變形產生的活塞效應,在下透孔48產生流體流動,從而消除由承壓室72的實質上封閉導致的高動剛度化,因此,能夠發揮由低動剛度產生的減振效果。
[0083]然而,在本實施方式的發動機支架10中,利用多個下透孔48構成了高頻的節流通路,該高頻節流通路的調諧頻率被設定為相當于中速行車轟鳴聲的50Hz?100Hz左右的高頻。而且,在輸入振動像高速行車轟鳴聲、加速轟鳴聲那樣頻率為高于下透孔48的調諧頻率的較高的頻率的情況下,在以往的發動機支架中,因高頻節流通路的反共振而可能產生明顯的高動剛度化。[〇〇84]在此,在本發明的發動機支架10中,在加強條62上形成有窄部64,利用窄部64而在局部設有低剛度區域66。而且,在輸入高頻小振幅振動時,該局部的低剛度區域66優先進行彈性變形,由此,與可動橡膠膜36整體在較廣的范圍內進行變形的情況相比,引起經過了下透孔48的流體流動的活塞效應變小。其結果,下透孔48對于調諧成的頻率的振動輸入能夠有效地發揮由低動剛度產生的減振效果,并且,在輸入頻率高于下透孔48的調諧頻率的高頻的振動時,能夠降低高頻節流通路的共振時的流體流動量,由此,能夠抑制由反共振導致的高動剛度化,從而對于該振動的輸入也能夠獲得充分的減振效果。[〇〇85]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由窄部64形成的低剛度區域66設定于可動橡膠膜36的徑向中央部分,低剛度區域66設于遠離外周保持部58的區域,并且,利用中央保持部60彈性支承于分隔構件30。因此,低剛度區域66的受到外周保持部58的限制被降低而被容許變形, 并且,變形量由中央保持部60的壓縮剛度限制,從而能夠高精度地適當地獲得由低剛度區域66的變形產生的活塞效應。其結果,能夠謀求由低剛度區域66的變形產生的低動剛度化, 并且還能夠有利地降低或防止由下透孔48的反共振導致的高動剛度化。[〇〇86]此外,中央保持部60相比于外周保持部58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為薄壁,從而中央保持部60在上下方向上被分隔構件30壓縮的壓縮量減小,因此,中央保持部60比外周保持部 58容易產生上下方向上的壓縮變形,使低剛度區域66的充分地變形且變形不會變得過大。 另外,包含窄部64在內的加強條62形成為薄于中央保持部60的薄壁,從而在加強條62與蓋板構件34之間設有間隙,因此,在窄部64能夠充分地容許上下方向上的變形,能夠有效地發揮由低剛度區域66的變形產生的隔振效果。[〇〇87]在本實施方式中,加強條62的上表面相對于外周保持部58的上表面和中央保持部 60的上表面平滑地連續,并且,窄部64的兩側面相對于加強條62的兩側面平滑地連續,從而能夠避免加強條62的截面形狀在長度方向上急劇地變化。因此,在包含窄部64在內的加強條62進行彈性變形時,能夠防止應力的局部集中,從而能夠謀求提高耐久性。[〇〇88]另外,窄部64設于三個加強條62、62、62相交叉的中央保持部60的周圍,在能夠較大程度地發揮該三個加強條62、62、62的加強效果的中央部分設定有低剛度區域66。這樣,通過在可動橡膠膜36上且是在變形剛性容易因加強條62的加強效果而變大的部分設置低剛度區域66,從而容易以低剛度區域66的變形剛性不會明顯減小的方式高精度地進行調諧,能夠防止低剛度區域66的過大的彈性變形。[〇〇89]另外,窄部64的周向上的寬度尺寸小于加強條62的其他部分的周向上的寬度尺寸,因此,相比于局部減小加強條62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情況,能夠降低尺寸變化對于加強條62的厚度方向上的彎曲變形剛性的影響。因而,對于加強條62在窄部64處的截面形狀的變化,能夠防止加強條62的彎曲方向上的剛度過度靈敏地進行變化,從而能夠容易且高精度地調諧低剛度區域66的剛度特性。
[0090]另外,在輸入沖擊性的大負荷時,存在經過了節流通路76的流體流動無法一直追隨,承壓室72內的壓力局部地明顯下降的情況,可能因空化而產生噪聲,但在發動機支架10 中還能夠防止空化的發生。即,在承壓室72內的壓力較大程度地下降時,如圖8所示,可動橡膠膜36的彈性膜部68和緩解膜部70進行彈性變形,從而解除可動橡膠膜36對下透孔48的封閉,使下透孔48切換為連通狀態。由此,承壓室72和平衡室74經過上透孔52、下透孔48以及收納凹部42相互連通,從而能夠盡可能快速地降低或消除承壓室72內的負壓,因此,能夠防止空化氣泡的產生,能夠防止在空化氣泡消失時所產生的噪聲。另外,在蓋板構件34上,在比可動橡膠膜36靠徑向外側的位置貫通形成有溢流孔54,即使可動橡膠膜36向承壓室72側較大程度地進行了彈性變形,也能夠經過下透孔48和溢流孔54維持承壓室72與平衡室74之間的連通狀態,從而避免空化。[〇〇91]另外,在圖9中,示出了作為本發明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發動機支架80。發動機支架80形成為包括有圖10所示的可動橡膠膜82的構造,來代替第一實施方式的可動橡膠膜36。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對與第一實施方式實質上相同的部位以及構件在附圖中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說明。
[0092]更詳細而言,可動橡膠膜82具有大致圓板形狀,在外周端部包括有沿周向延伸且在整個周向上連續的圓環狀的外周保持部84,并且,包括有自外周保持部84向內側延伸的多個加強條86。另外,外周保持部84還可以像第一實施方式那樣地由在周向上相互分開的多個外周保持部構成。[〇〇93]加強條86形成為在可動橡膠膜82的厚度方向上向上方突出并以直線狀延伸的形狀。另外,設有四個加強條86、86、86、86,兩個加強條以互相大致平行配置的方式組成一組, 并且,另外兩個加強條以互相大致平行配置的方式組成一組,該兩組加強條沿互相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總的來說,四個加強條86、86、86、86以格子狀交叉配置,且兩端部與外周保持部84相連接。[〇〇94]另外,在該加強條86的交叉部的周圍設有窄部64。在各加強條86上,分別具有兩個交叉部,在隔在各交叉部的兩側分別形成有窄部64,因此,設有四個窄部64、64、64、64。由此,在加強條86的各交叉部的周圍分別設有由窄部64形成的低剛度區域66。這樣,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僅在中央設定有一個低剛度區域66,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可動橡膠膜82的表面上分散地設有多個低剛度區域66。
[0095]不過,即使像本實施方式這樣地具有多個交叉部的情況下,也不需要在所有的交叉部設定低剛度區域66,能夠僅在所選擇的幾個或一個交叉部的周圍設定低剛度區域66。 由此能夠明確的是:不必在所有的加強條86上設置窄部64,在至少一個加強條86上設置窄部64即可。另外,窄部64能夠僅設于加強條86的靠交叉部的任一側。[〇〇96]而且,可動橡膠膜82收納于分隔構件主體32的收納凹部42,分隔構件主體32的抵接突部44抵接于可動橡膠膜82的外周面,并且,外周保持部84在分隔構件主體32與蓋板構件34之間被上下夾持,從而可動橡膠膜82安裝于分隔構件30。本實施方式的可動橡膠膜82 沒有設置第一實施方式的中央保持部60,因此,包括外周保持部84的外周端部被分隔構件 30上下夾持,另一方面,在可動橡膠膜82的比外周保持部84靠內周側的部分整體向下方離開蓋板構件34。總的來說,本實施方式的交叉部在可動橡膠膜82配設于分隔構件30的狀態下,不像第一實施方式的中央保持部60那樣地被分隔構件30上下夾持,而是上表面相對于蓋板構件34向下方分離。不過,也可以以交叉部被分隔構件30上下夾持的方式使交叉部比加強條86向上方突出。[〇〇97]在采用這樣的包括以格子狀配置的加強條86的可動橡膠膜82的情況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對于頻率不同的多種振動,都能夠發揮有效的隔振效果,特別是能夠在高頻率較大的區域內有效地獲得隔振效果。另外,可動橡膠膜82的加強條86以及彈性膜部68的形狀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因此,分隔構件30的上透孔52和下透孔48的形狀、數量、配置等能夠根據加強條86以及彈性膜部68的形狀、數量、配置等適當地變更。[〇〇98]以上,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該具體的記載。例如, 可動橡膠膜36不限定于圓板形狀,例如,能夠采用具有四邊形板形狀等大致多邊形平面形狀的可動橡膠膜。[〇〇99]另外,能夠在可動橡膠膜36上固定用于加強的金屬板等加強構件。在該情況下,期望以容易容許低剛度區域66的變形的方式在除低剛度區域66以外的部分設置加強構件。
[0100]外周保持部58、中央保持部60以及加強條62均不限定于僅向可動橡膠膜36的厚度方向上的任一側突出的構造,還能夠采用向厚度方向上的兩側突出的構造。
[0101]另外,加強條62的個數只要是多個,就沒有特殊限定。另外,加強條62并不限定于直線形狀,也可以是整體或在中間局部彎曲。另外,加強條62的截面形狀期望在長度方向上連續地進行變化,但也可以是,例如截面形狀在窄部64的長度方向兩端急劇變化等非連續地進行變化。
[0102]另外,加強條62可以是上表面與蓋板構件34的下表面相接觸,也可以是在蓋板構件34與分隔構件主體32之間被上下壓縮地夾持。[〇1〇3]另外,加強條62的窄部64的長度換言之低剛度區域66的范圍能夠與所要求的特性等相應地適當地設定。
[0104]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連通流路由相對于可動橡膠膜36設于平衡室74側的下透孔48構成,但例如也可以采用設于承壓室72側的上透孔52被調諧為中速轟鳴聲等而成的連通流路,還可以由相互連通的上透孔52、收納凹部42的空間以及下透孔48的整體構成連通流路。總的來說,可動橡膠膜36能夠配置于連通流路的流路長度方向上的任一外側,也能夠配置于流路長度方向上的中間。
[0105]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將本發明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應用于發動機支架的例子,但本發明例如還能夠應用于副車架支架(subframe mount)、差速器支架(diff mount)、車身支架(body mount)等。另外,本發明的應用范圍并不限定于汽車,還能夠較佳地應用于機動二輪車、鐵路用車輛、工業用車輛等所使用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
【主權項】
1.一種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80),其利用主體橡膠彈性體(16)將第一安裝構件(12)和第二安裝構件(14)彈性連結起來,并且,在由該第二安裝構件(14)支承的分隔構件(30)的兩側形成有承壓室(72)和平衡室(74),該承壓室(72)的壁部的一部分由該主體橡膠彈性體(16)構成,該平衡室(74)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撓性膜(24)構成,在該承壓室(72)和平衡室(74)內封入有非壓縮性流體,并且,設有將該承壓室(72)和平衡室(74)相互連通的節流通路(76),另一方面,在該分隔構件(30)上形成有用于將承壓室(72)和平衡室(74)相互連通的連通流路(48、42、52),并且,在該連通流路(48、42、52)的流路上配置有可動橡膠膜(36、82),該承壓室(72)的壓力作用于該可動橡膠膜(36、82)的一側的表面且該平衡室(74)的壓力作用于該可動橡膠膜(36、82)的另一側的表面,該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80)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動橡膠膜(36、82)的外周端部形成的厚壁的外周保持部(58、84)被上述分隔構件(30)夾持,并且,以自該外周保持部(58、84)朝向內側延伸的方式設有多個在該可動橡膠膜(36、82)的表面突出的加強條(62、86),該多個加強條(62、86)互相交叉,并且,在該加強條(62、86)的交叉部的周圍設有使寬度尺寸局部減小而成的窄部(64),利用該窄部(64)在該加強條(62、86)的交叉部的周圍設有低剛度區域(6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其中, 在上述可動橡膠膜(36)上設有厚壁的中央保持部(60),并且,多個上述加強條(62)設為將上述外周保持部(58)和該中央保持部(60)相互連接,多個該加強條(62)的交叉部形成為該中央保持部(60),在該加強條(62)的靠該中央保持部(60)側的端部形成有上述窄部(64)ο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其中, 上述加強條(62)以直線形狀延伸,并且,多個該加強條(62)自上述中央保持部(60)朝向外側以放射狀延伸并連接于上述外周保持部(58)。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其中, 上述加強條(62)隨著自上述外周保持部(58)朝向內側去而寬度逐漸變窄。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流體封入式隔振裝置(10、80),其中, 在上述分隔構件(30)與上述加強條(62、86)的自上述可動橡膠膜(36、82)突出的端面之間形成有間隙。
【文檔編號】F16F13/10GK105987122SQ201610140928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1日
【發明人】林貴志
【申請人】住友理工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万源市| 辽源市| 宜春市| 萍乡市| 临汾市| 体育| 上思县| 珲春市| 牙克石市| 康乐县| 中牟县| 申扎县| 手游| 霍山县| 泾川县| 重庆市| 黎城县| 加查县| 乐清市| 龙山县| 奎屯市| 多伦县| 临沂市| 德化县| 砀山县| 郁南县| 赤水市| 两当县| 东城区| 沙雅县| 隆子县| 丰顺县| 三门峡市| 临朐县| 景德镇市| 保靖县| 溧水县| 南乐县| 襄城县| 石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