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分杯機倒置出酒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酒吧、酒店中常用的分杯機(紅酒、白葡萄酒、甜酒等)多采用正置入方式實現出酒,其保鮮分杯出酒的原理為將橡膠管置入酒瓶內,依靠充入惰性氣體將瓶內紅酒壓出,實現保鮮分杯的功能。這種技術不足之處在于其橡膠管路必須要深入瓶底才能實現出酒,管路過于冗長不便于清洗,且需要較大的氣體壓力才能將酒液壓出,在更換空瓶的時比較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于清洗、酒液壓出順暢且結構緊湊的分杯機倒置出酒裝置,用于解決傳統分杯機正置入方式出酒后酒路污染及難清洗的缺陷。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包括與分杯機連接的酒座以及與酒瓶口連接的酒帽;所述酒帽包括殼體、設置殼體上端口的鎖帽、與殼體內側壁連接的滑片、設置在滑片下方的變形彈片、設置在殼體內腔底部且向上的凸起、設置在凸起外側壁上的橡膠塞、設置在殼體下端的密封定位頭、設置在密封定位頭下端的出酒口、豎直貫穿凸起與密封定位頭的出酒通道與充氣通道、豎直插裝在出酒通道內的活動連桿、設置在活動連桿上端的密封帽以及設置在密封定位頭外側壁上的充氣口;所述充氣通道下端與所述充氣口連通,所述出酒通道的下端與所述出酒口連通;在出酒口的頂壁上設置套裝在活動連桿上的彈簧;所述酒座包括基座、設置在基座上端且與密封定位頭下端對應的上止口、設置在基座內的下內孔與上內孔、設置在下內孔底部的頂針以及設置在基座上的進氣孔與出酒孔。
本實用新型所述滑片外側壁上設置有外螺紋,殼體內側壁上設置有內螺紋,在滑片下端設置有內孔,滑片位于鎖帽下方,變形彈片為結構相同的三瓣結構且位于殼體內,變形彈片上端外側壁為與內孔相適配的八字形結構,變形彈片卡接在酒瓶頸部上;
在所述密封定位頭外側壁上設置上Ο型橡膠密封圈與下Ο型橡膠密封圈;
出酒通道的上端與殼體內腔連通,出酒通道的上端以及殼體的上端均與密封帽的下表面相對應,充氣口位于上Ο型橡膠密封圈與下Ο型橡膠密封圈之間,上Ο型橡膠密封圈位于下Ο型橡膠密封圈上方,在活動連桿的下端設置有限位臺階,限位臺階的直徑大于活動連桿的直徑,限位臺階位于出酒口內,所述彈簧位于出酒口的頂壁與限位臺階上表面之間。
本實用新型所述上止口、上內孔以及下內孔依次從高到低且連通設置,上內孔的內徑大于下內孔的內徑,頂針與限位臺階的下表面對應,上Ο型橡膠密封圈位于上止口與上內孔之間,下Ο型橡膠密封圈位于上內孔與下內孔之間,進氣孔的出口與氣源連通,進氣孔的進口與上內孔連通,上內孔與充氣口連通,出酒孔的進口與下內孔連通,下內孔與出酒口連通。
本實用新型在殼體外側壁上設置有與分杯機連接的卡槽。
本實用新型在基座下端設置有與分杯機連接的連接螺紋。
本實用新型所述橡膠塞的外側壁設置有與酒瓶口內側壁密封接觸的環形橡膠圈,環形橡膠圈至少兩個且沿軸向分布,從上到下環形橡膠圈的外徑依次增大。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將本實用新型酒帽套入新開啟的酒瓶口,依靠梭形橡膠塞的密閉作用實現密封,旋擰殼體依靠內部螺紋的升降控制卡槽鎖死酒帽達到固定的作用,鎖死后即便倒置也不會漏氣,不會漏酒液(其原理是依靠內部彈簧的拉力拉住鎖扣實現密閉),將套好酒帽的酒瓶裝入保鮮分杯機中,此時氣路與酒路都是在各自的密閉空間內,依靠機器內部電路及電磁閥們的控制實現充入惰性氣體及出酒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酒帽的形式方便易用,套上酒瓶旋擰后即可實現密封,即便倒置也不會出現漏氣甚至漏液現象,插入分杯機內才會實現氣路與酒路的聯通,整套裝置便于清洗,極大減少了傳統分杯機酒路污染的問題,其內部氣體壓力較小也可實現出酒,使用安全,操作簡單易用。
本實用新型易清洗、安全可靠,每次更換只需要簡單沖洗酒帽即可,通入瓶體內的惰性氣體氣壓接近常溫大氣壓力即可壓出酒液,更換時可手動泄壓保證使用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酒帽結構示意圖。
其中:1、鎖帽;2、殼體;3、滑片;4、變形彈片;5、橡膠塞;6、上Ο型橡膠密封圈;7、活動連桿;8、下Ο型橡膠密封圈;9、彈簧;10、充氣通道;11、卡槽;12、充氣口;13、出酒口;14、進氣孔;15、頂針;16、出酒孔;17、連接螺紋;18、凸起;19、出酒通道;20、密封帽;21、密封定位頭;22、基座;23、上止口;24、下內孔;25、上內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與分杯機連接的酒座以及與倒置的酒瓶口連接的酒帽;所述酒帽包括殼體2、設置殼體2上端口的鎖帽1、與殼體2內側壁通過螺紋連接的滑片3、設置在滑片3下方的變形彈片4、設置在殼體2內腔底部且向上的凸起18、設置在凸起18外側壁上的橡膠塞5、設置在殼體2下端的密封定位頭21、設置在密封定位頭21下端的出酒口13、豎直貫穿凸起18與密封定位頭21中心的出酒通道19與充氣通道10、豎直插裝在出酒通道19內的活動連桿7、設置在活動連桿7上端的密封帽20、設置在密封定位頭21外側壁上的上Ο型橡膠密封圈6與下Ο型橡膠密封圈8以及設置在密封定位頭21外側壁上的充氣口12;滑片3外側壁上設置有外螺紋,殼體2內側壁上設置有內螺紋,在滑片3下端設置有內孔,滑片3位于鎖帽1下方,變形彈片4為結構相同的三瓣結構且位于殼體2內,變形彈片4上端外側壁為與內孔相適配的八字形結構,變形彈片4卡接在酒瓶頸部上;橡膠塞5上部密封設置在酒瓶口內側壁與凸起18外側壁之間,橡膠塞5中部密封設置在酒瓶口端部與殼體2內側壁底部之間,橡膠塞5下部密封設置在凸起18上表面與密封帽20下表面之間;充氣通道10下端與充氣口12連通,出酒通道19的下端與出酒口13連通,出酒通道19的上端與殼體2內腔連通,出酒通道19的上端以及殼體2的上端均與密封帽20的下表面相對應,充氣口12位于上Ο型橡膠密封圈6與下Ο型橡膠密封圈8之間,上Ο型橡膠密封圈6位于下Ο型橡膠密封圈8上方,在活動連桿7的下端設置有限位臺階,限位臺階的直徑大于活動連桿7的直徑,限位臺階位于出酒口13內,在出酒口13的頂壁與限位臺階上表面之間設置有彈簧9,彈簧9套裝在活動連桿7上。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酒座包括基座22、設置在基座22上端且與密封定位頭21下端對應的上止口23、設置在基座22內的下內孔24與上內孔25、設置在下內孔24底部的頂針15以及設置在基座22上的進氣孔14與出酒孔16;上止口23、上內孔25以及下內孔24依次從高到低且連通設置,上內孔25的內徑大于下內孔24的內徑,頂針15與限位臺階的下表面對應,上Ο型橡膠密封圈6位于上止口23與上內孔25之間,下Ο型橡膠密封圈8位于上內孔25與下內孔24之間,進氣孔14的出口與氣源連通,進氣孔14的進口與上內孔25連通,上內孔25與充氣口12連通,出酒孔16的出口用于給酒杯分酒,出酒孔16的進口與下內孔24連通,下內孔24與出酒口13連通; 在殼體2外側壁上設置有與分杯機連接的卡槽11;在基座22下端設置有與分杯機連接的連接螺紋17; 橡膠塞5的外側壁設置有與酒瓶口內側壁密封接觸的環形橡膠圈,環形橡膠圈至少兩個且沿軸向分布,從上到下環形橡膠圈的外徑依次增大。
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酒瓶口插入殼體2內,旋擰殼體使得滑片3擠壓彈片4,在八字形錐面的作用下,使得變形彈片4夾緊酒瓶頸部,密封帽20與凸起18伸入瓶口中,通過橡膠塞5實現密封,在彈簧9的作用下,密封帽20下表面緊貼在凸起18上端口上并通過橡膠塞5實現密封;將酒座通過連接螺紋17安裝在分杯機中,將酒帽放入酒座中,殼體2放置于上止口23中,頂針15使得活動連桿7克服彈簧9的阻力將密封帽20頂起,酒瓶中的酒液通過殼體2內腔,密封帽20與凸起18上端口之間間隙、出酒通道19、出酒口13、下內孔24與出酒孔16連通;通過上Ο型橡膠密封圈6、下Ο型橡膠密封圈8實現密封以及氣液分離,接通氣源與進氣孔14,氣體沿著上內孔25、充氣口12、充氣通道10、密封帽20與凸起18上端口之間間隙、殼體2內腔后,與酒瓶內腔連通,酒瓶倒置放入分杯機中,并通過卡槽11固定,依靠充入瓶內氣體的壓力及酒水的自重的作用下流出酒液。
本實用新型易清洗、安全,每次更換只需要簡單沖洗酒帽即可,通入瓶體內的惰性氣體氣壓接近常溫大氣壓力即可壓出酒液,更換時可手動泄壓保證使用的安全性。
將酒帽套入新開啟的酒口,依靠梭形的橡膠塞5的密閉作用實現密封,旋擰殼體2依靠內部螺紋的升降控制卡槽鎖死酒帽達到固定的作用,鎖死后即便倒置也不會漏氣,不會漏酒液(其原理是依靠內部彈簧的拉力拉住鎖扣實現密閉),將套好酒帽的酒瓶裝入保鮮分杯機中,此時氣路與酒路都是在各自的密閉空間內,依靠機器內部電路及電磁閥們的控制實現充入惰性氣體及出酒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酒帽的形式方便易用,套上酒瓶旋擰后即可實現密封,即便倒置也不會出現漏氣甚至漏液現象,插入分杯機內才會實現氣路與酒路的聯通,整套裝置便于清洗,極大減少了傳統分杯機酒路污染的問題,其內部氣體壓力較小也可實現出酒,使用安全,操作簡單易用。本實用新型易清洗、安全可靠,每次更換只需要簡單沖洗酒帽即可,通入瓶體內的惰性氣體氣壓接近常溫大氣壓力即可壓出酒液,更換時可手動泄壓保證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并非本實用新型可行實施例的窮舉。對于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對其所作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動,都應當被認為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