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定量罐裝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自封接頭的自動插拔機構及插拔方法。
背景技術:
1、目前在工業領域中,一般使用配置自封接頭的壓力容器來進行電解液產品的定量罐裝。由于電解液的化學特性,在罐裝和周轉過程中需要隔離空氣,因此壓力容器采用鋼瓶等密封容器,并在密封容器上連接多個配置自封接頭的公頭,罐裝的軟管上則連接配置自封接頭的母頭,軟管分為物料管和氣管,物料管用于輸送電解液,而氣管用于將密封容器內氣體置換保證鋼瓶內充滿惰性氣體。
2、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人工定量罐裝的方式,需要罐裝時人工將鋼瓶放置到秤臺上,手動對接軟管的母頭和密封容器的公頭,之后打開球閥開始罐裝,在罐裝的前后插入或拔出母頭時,由于管內有壓力會有少量殘余流體噴射而出,易噴到操作人員身上,部分腐蝕性流體會對操作人員造成一定傷害,同時人工手動對接軟管費時費力,不利于大規模工業化定量罐裝。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封接頭的自動插拔機構及插拔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采用人工定量罐裝的方式,插拔母頭時少量殘余流體易噴在操作人員身上,費時費力,不利于大規模工業化定量罐裝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
3、提供一種自封接頭的自動插拔機構,所述自封接頭包括接頭本體和套設在所述接頭本體端部的滑套,所述滑套可沿所述接頭本體的軸向移動以解鎖或鎖定所述自封接頭,所述自動插拔機構包括:
4、層疊間隔設置的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
5、固定件,與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所述第二安裝板中的一個連接;
6、第一夾持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一面,所述第一夾持組件用于夾持所述接頭本體;
7、第二夾持組件,布置在所述第二安裝板一面,所述第二夾持組件用于夾持所述滑套;
8、第一升降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所述第二安裝板之間,所述第一升降組件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所述第二安裝板做相對運動,以帶動所述滑套沿所述接頭本體的軸向移動。
9、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夾持組件包括:
10、第一夾持缸,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一面,所述第一夾持缸的一側面布置有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一輸出端,且第一夾持缸可驅動所述兩個第一輸出端做相對或相背運動;
11、一對第一夾塊,分別布置在所述兩個第一輸出端上;
12、所述第二夾持組件包括:
13、第二夾持缸,布置在所述第二安裝板一面,所述第二夾持缸的一側面布置有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二輸出端,且第二夾持缸可驅動所述兩個第二輸出端做相對或相背運動;
14、一對第二夾塊,分別布置在所述兩個第二輸出端上;
15、其中,所述第一輸出端和所述第二輸出端位于同側。
16、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夾塊的夾持面設有第一v型槽口,以使一對所述第一夾塊的所述第一v型槽口配合夾持工件;和/或,所述第二夾塊的夾持面設有第二v型槽口,以使一對所述第二夾塊的所述第二v型槽口配合夾持工件。
17、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夾持組件還包括刮片,所述刮片布置在所述第二夾塊面向和背離所述第一夾塊的兩面上,且每一所述刮片包括靠近另一側所述第二夾塊的夾持端,所述刮片的所述夾持端沿夾持方向延伸出對應的所述第二夾塊的夾持面,且所述刮片的所述夾持端設有與所述第二v型槽口匹配的v型缺口。
18、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裝板與所述固定件連接,所述第一升降組件包括:
19、第一升降缸,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一面,所述第一升降缸的輸出端沿所述第一安裝板指向所述第二安裝板方向延伸設置;
20、第一過渡桿,一端與所述第一升降缸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安裝板連接;
21、導桿,沿所述第一安裝板指向所述第二安裝板方向延伸設置,所述導桿一端與所述第一安裝板或所述第二安裝板連接,另一端貫穿所述第二安裝板或所述第一安裝板設置。
22、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升降缸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背離所述第二安裝板一面,所述第一升降組件還包括導向塊,所述導向塊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面向所述第二安裝板一面,所述導桿和所述第一過渡桿貫穿所述導向塊設置。
23、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裝板與所述固定件連接,所述自動插拔機構還包括浮動糾偏組件,所述浮動糾偏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所述固定件之間,且所述浮動糾偏組件包括:
24、上浮動定位板,層疊間隔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一側;
25、下浮動定位板,層疊間隔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另一側;
26、至少一個連接柱,布置在所述上浮動定位板和所述下浮動定位板之間以將所述上浮動定位板和所述下浮動定位板連接為一整體;
27、至少一個第一萬向球,布置在所述上浮動定位板和所述第一安裝板的間隙處;
28、至少一個第二萬向球,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所述下浮動定位板的間隙處;
29、其中,所述上浮動定位板和所述下浮動定位板中的至少一個與所述固定件連接,所述上浮動定位板和所述下浮動定位板之間配合形成糾偏空間,以使所述第一安裝板可在所述糾偏空間內平移。
30、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浮動糾偏組件包括分設在所述糾偏空間四角的四個所述連接柱,所述第一安裝板的一側邊兩端設有用于避讓對應角所述連接柱的避讓缺口,以使所述第一安裝板被所述連接柱限位在所述糾偏空間中。
31、在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固定件升降的第二升降組件,所述第二升降組件包括:
32、固定背板;
33、導軌,沿所述第一安裝板指向所述第二安裝板方向延伸設置布置在所述固定背板上;
34、滑塊,可滑動地布置在所述導軌上,所述滑塊與所述固定件連接;
35、第二升降缸,固定在所述固定背板上,所述第二升降缸的輸出端沿沿所述第一安裝板指向所述第二安裝板方向延伸設置;
36、第二過渡桿,一端與所述第二升降缸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滑塊連接。
3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
38、提供一種采用上述任一實施方式所述的自動插拔機構的自封接頭的插拔方法,包括:
39、控制所述第一夾緊組件和所述第二夾緊組件處于打開狀態,移動所述自動插拔機構,以使所述第二夾緊組件移動至待拔自封接頭的滑套處,所述第一夾緊組件移動至待拔自封接頭的接頭本體處;
40、控制所述第一夾緊組件夾緊待拔自封接頭的接頭本體;
41、控制所述第二夾緊組件夾緊待拔自封接頭的滑套;
42、控制所述第一升降組件驅動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所述第二安裝板做相對靠近的運動,以使所述滑套朝所述接頭本體方向滑動解鎖待拔自封接頭,移動所述自動插拔機構,完成待拔自封接頭的拔起;
43、移動所述自動插拔機構,以使待插自封接頭移動至對接頭處,控制所述第二夾緊組件松開待插自封接頭的滑套,同時控制所述第一升降組件驅動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所述第二安裝板做相對遠離的復位運動,以使所述滑套朝遠離所述接頭本體的方向滑動復位鎖定待插自封接頭;
44、控制所述第一夾緊組件松開待插自封接頭的接頭本體,移動所述自動插拔機構,完成待插自封接頭的插入。
45、區別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46、本技術通過第一夾持組件、第二夾持組件和第一升降組件的相互配合控制,能夠實現自封接頭的自動化解鎖和鎖定操作,從而實現自封接頭的自動插拔,能夠有效提高工業定量罐裝的自動化程度,保證罐裝穩定性和效率,避免安全隱患;
47、本技術第二夾塊的夾持面設置v型槽口,一對第二夾塊的v型槽口能夠實現在夾持過程中實現自動對中,便于控制自封接頭公頭和自封接頭母頭的對齊;
48、本技術的自動插拔機構設有浮動糾偏組件,浮動糾偏組件使得第一安裝板可在糾偏空間內自由平移調整位置,實現在較大偏差下的有效對準,從而有效提升了自動插拔機構的自動插拔過程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降低了系統定位精度的要求,從而降低了設備成本。
49、附圖說明
50、圖1是本技術的自封接頭的自動插拔機構的一應用場景的示意圖;
51、圖2是本技術的自封接頭的自動插拔機構的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52、圖3是本技術第一夾持組件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53、圖4是本技術自封接頭母頭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54、圖5是本技術第二夾持組件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55、圖6是本技術第一升降組件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56、圖7是本技術浮動糾偏組件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57、圖8是本技術第二升降組件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