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治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集成式半自動軟板測試治具。
背景技術:
: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為了防止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電子產品出廠前通常需要對其進行測試,對應不同產品的測試,目前關于對軟板的檢通常采用幾個不同的治具對軟板的不同位置進行單獨檢測,一般進行虛焊檢測、LED燈檢測、小電容檢測和側插檢測,這種檢測方式需要在每次在每次對軟板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進行一次定位,不僅費時費力,同時在多次定位過程中,也容易損壞產品本身。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將用于軟板測試的各個檢測機構集成在到一個整體的治具上,在軟板一次裝夾過程中,可實現軟板的整體檢測。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集成式半自動軟板測試治具,包括底座、龍門、下墊板、牛角插座和上部檢測機構,所述底座內部設置為中空結構,所述底座前端設置有開關按鈕和急停按鈕,所述下墊板通過合頁連接在底座后端,所述下墊板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導軌,所述龍門固定安裝在下墊板后端,所述牛角插座固定安裝在底座后端,所述上部檢測機構包括氣缸固定板、下針板、滑軌鎖塊、滑塊、上固定板、上針板、氣缸聯動板和鎖定板,所述滑軌鎖塊對稱固定安裝在氣缸固定板的兩側,所述鎖定板固定安裝在滑軌鎖塊下端,所述滑塊固定安裝在鎖定板的下端,所述氣缸聯動板固定安裝在兩個滑軌鎖塊的后端,所述氣缸聯動板后端連接有第一氣 缸,所述第一氣缸的缸體固定安裝在下墊板上,所述氣缸聯動板上連接有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上固定板相連接,所述上針板通過支撐柱固定安裝在上固定板下端,所述上針板下部安裝有與下針板相配合的探針,所述探針與牛角插座之間通過電路相連接,所述下針板上設置有虛焊檢測機構、LED燈檢測機構和側插檢測機構,所述虛焊檢測機構、LED燈檢測機構和側插檢測機構三者均獨立與牛角插座通過電路相連接,所述上針板上還設置有與虛焊檢測機構相配合的滑軌壓塊,所述滑軌壓塊后端通過滑動軌道安裝在上針板上,所述滑軌壓塊下部安裝有尖頭探針,所述尖頭探針與牛角插座之間通過電路相連接,所述上固定板上還固定設置有第三氣缸,所述第三氣缸的活塞桿與滑軌壓塊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氣缸固定板前端設置有掃描槍,所述掃描槍與牛角插座通過電路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下墊板前端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緩沖裝置,所述緩沖裝置設置在導軌的前端。
作為優選,所述緩沖裝置上設置有調節鎖母。
作為優選,所述滑塊在同一塊鎖定板的下端設置有兩根,并且兩根滑塊之間存在距離為1根~2根滑塊長度的間隙。
作為優選,所述底座兩側對稱設置有把手孔。
作為優選,所述龍門左側設置有調壓閥,所述調壓閥與第一氣缸、第二氣缸和第三氣缸三者均通過管路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底座底部設置有四個墊腳。
作為優選,所述上針板上還設置有可上下調節的壓棒和真空吸嘴,所述壓棒的數量設置有三個,所述真空吸嘴的數量設置有兩個。
作為優選,所述上針板下部固定設置有導向軸,所述下針板的板面上開設有與導向軸相配合的導向孔,所述導向軸的下端為半球形結構,所述導向孔設置為沉頭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將用于檢測軟板的治具集成到一個治具機構上,在軟板檢測的過程中只需要一次定位,同時操作人員開啟開關按鈕即可進行自動檢測,不僅節省了裝夾定位的時間,同時也避免了在多次裝夾定位的過程中對檢測產品造成損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上部檢測機構和下墊板之間的安裝結構立體圖。
圖3是上部檢測機構和下墊板之間的安裝結構右視圖。
圖4是上針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下針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11、開關按鈕;12、急停按鈕;13、把手孔;2、龍門;21、調壓閥;3、下墊板;31、導軌;4、牛角插座;51、虛焊檢測機構;52、LED燈檢測機構;53、側插檢測機構;54、滑軌壓塊;61、氣缸固定板;62、下針板;621、導向孔;63、滑軌鎖塊;64、滑塊;65、上固定板;66、上針板;661、壓棒;662、真空吸嘴;663、導向軸;67、氣缸聯動板;68、鎖定板;71、第一氣缸;72、第二氣缸;73、第三氣缸;8、掃描槍;9、緩沖裝置;91、調節鎖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5一種集成式半自動軟板測試治具,包括底座1、龍門2、下墊板3、牛角插座4和上部檢測機構,所述底座1內部設置為中空結構,所述底座1前端設置有開關按鈕11和急停按鈕12,所述下墊板3通過合頁連接在底座1后端,所述下墊板3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導軌31,所述龍門2固定安裝在下墊板3后端,所述牛角插座4固定安裝在底座1后端,所述上部檢測機構包括氣缸固定板61、下針板62、滑軌鎖塊63、滑塊64、上固定板65、上針板66、氣缸聯動板67和鎖定板68,所述滑軌鎖塊63對稱固定安裝在氣缸固定板61的兩側,所述鎖定板68固定安裝在滑軌鎖塊63下端,所述滑塊64固定安裝在鎖定板68的下端,所述氣缸聯動板67固定安裝在兩個滑軌鎖塊63的后端,所述氣缸聯動板67后端連接有第一氣缸71,所述第一氣缸71的缸體固定安裝在下墊板3上,所述氣缸聯動板67上連接有第二氣缸72,所述第二氣缸72的活塞桿與上固定板65相連接,所述上針板66通過支撐柱固定安裝在上固定板65下端,所述上針板66下部安裝有與下針板62相配合的探針,所述探針與牛角插座4之間通過電路相連接,所述下針板62上設置有虛焊檢測機構51、LED燈檢測機構52和側插檢測機構53,所述虛焊檢測機構51、LED燈檢測機構52和側插檢測機構53三者均獨立與牛角插座4通過電路相連接,所述上針板66上還設置有與虛焊檢測機構51相配合的滑軌壓塊54,所述滑軌壓塊54后端通過滑動軌道安裝在上針板66上,所述滑軌壓塊54下部安裝有尖頭探針,所述尖頭探針與牛角插座4之間通過電路相連接,所述上固定板65上還固定設置有第三氣缸73,所述第三氣缸73的活塞桿與滑軌壓塊54固定連接。
所述氣缸固定板61前端設置有掃描槍8,所述掃描槍8與牛角插座4通過電路相連接,采用這種結構,在軟板進行裝夾定位之前,通掃描槍8將軟板上的條形碼或二維碼掃描到系統中,以便于將接下來檢測到的信息進行錄入匹配。
所述下墊板3前端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緩沖裝置9,所述緩沖裝置9設置在導軌31的前端,采用這種結構,可避免滑塊64行程過量后脫離導軌31.
進一步為了便于調整緩沖裝置9的緩沖距離,所述緩沖裝置9上設置有調節鎖母91。
再進一步為了降低導軌64的安裝使用成本,所述滑塊64在同一塊鎖定板68的下端設置有兩根,并且兩根滑塊64之間存在距離為1根~2根滑塊64長度的間隙,這種結構還能降低測試治具的整體重量,便于工作人員進行移動。
同時再進一步為了便于操作人員對測試治具進行移動放置,所述底座1兩側對稱設置有把手孔13。
所述龍門2左側設置有調壓閥21,所述調壓閥21與第一氣缸71、第二氣缸72和第三氣缸73三者均通過管路相連接,調壓閥21可對其控制的各個氣缸進行壓力調節,以便于達到實際使用的壓力需求。
更進一步為了增加測試治具的整體穩定性,避免桌面上的細小雜物對測試治具造成影響,所述底座1底部設置有四個墊腳。
再更進一步為了完善測試治具的整體使用功能,所述上針板66上還設置有可上下調節的壓棒661和真空吸嘴662,所述壓棒661的數量設置有三個,所述真空吸嘴662的數量設置有兩個;所述上針板66下部固定設置有導向軸663,所述下針板62的板面上開設有與導向軸663相配合的導向孔621,所述導向軸663的下端為半球形結構,所述導向孔621設置為沉頭孔。
其具體工作方式為:操作人員將待測的軟板放置在掃描槍8前方進行條形碼或二維碼的信息掃描,掃描到的信息傳遞至電腦進行存儲,然后將軟板裝夾固定在下針板62上,然后操作人員推動側插檢測機構53進行側插檢測,側插檢測完成后,操作人員按下開關按鈕11進行治具開啟,開啟后,第一氣缸71 推動上部檢測機構沿導軌31向前運動,上部檢測機構運動到系統設定位置后,第二氣缸72帶動上針板66上的探針進行產品檢測,同時虛焊檢測機構51和LED燈檢測機構52進行產品檢測,各個檢測機構檢測到的信息經牛角插座4傳遞至電腦,檢測完成第一氣缸71帶動上部檢測機構向后運動,操作人員將軟板取下,至此一件產品檢測完成。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