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線路板加工,特別涉及一種線路板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1、線路板在生產完成后,通常需要使用線路板檢測裝置對線路板進行檢測。檢測時,需要先通過夾持組件將待測線路板固定在測試位,然后再通過探針向下移動至與線路板相接觸,從而對待測線路板進行檢測。現有的線路板檢測裝置的固定結構通常是包括兩塊相對布置的夾板,通過將兩塊夾板相對移動靠近從而對線路板進行夾緊固定,該結構雖然能夠從相對的兩個側面對待測線路板進行固定,但待測線路板仍有可能在垂直于兩塊夾板連線的方向上出現移位的情況,此外,若測試位出現不平整的情況,當探針向下移動至接觸到待測線路板以對待測線路板進行檢測時,就容易導致待測線路板出現上下傾斜的情況,進而容易影響待測線路板的測試結果。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線路板檢測裝置,能夠更加穩定的對待測線路板進行夾緊固定,提高線路板的檢測精度。
2、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包括:工作臺,具有測試位;檢測組件,設置于所述工作臺并位于所述測試位的上方;第一夾持組件,包括兩塊側夾板,兩塊所述側夾板活動安裝于所述工作臺并且相對布置于所述測試位的前側和后側,兩塊所述側夾板能夠相對移動靠近或遠離;第二夾持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工作臺的上夾板和下夾板,所述上夾板和所述下夾板能夠對應位于所述測試位的上方和下方,且所述上夾板和所述下夾板能夠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靠近或遠離。
3、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線路板檢測裝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通過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線路板檢測裝置,測試時,將待測線路板置于測試位,第一夾持組件的兩塊側夾板可以沿前后方向相對移動靠近,從而能夠從待測線路板的前后兩個側面對線路板進行夾持。第二夾持組件的上夾板和下夾板能夠對應位于測試位的上方和下方,且上夾板和下夾板能夠沿上下方向相對移動靠近,從而可以從線路板的上下兩側面對待測線路板進行夾持固定,由此能夠提高對待測線路板的夾緊力度,更加穩定的對待測線路板進行夾緊固定,此外,通過第二夾持組件的設置也能夠降低待測線路板在測試位的左右方向上出現移位的風險,同時也能夠降低待測線路板在檢測時出現上下傾斜的風險,進而能夠提高線路板的檢測精度。
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夾持組件的數量為兩組,兩組所述第二夾持組件對應設置于所述測試位相對的兩側。
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上夾板具有上夾持部和上連接部,所述上夾持部位于所述上連接部靠近所述測試位的一側;所述下夾板具有下夾持部和下連接部,所述下夾持部位于所述下連接部靠近所述測試位的一側;兩組所述第二夾持組件對應設置于所述測試位的前側和后側,在位于所述測試位同一側的所述第一夾持組件和第二夾持組件中,所述上連接部與所述下連接部其中之一與所述側夾板固定連接,另一與所述側夾板滑動連接并且能夠相對所述側夾板沿上下方向移動。
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還包括安裝于所述工作臺的第一驅動機構,在位于所述工作臺同一側的所述第一夾持組件和第二夾持組件中,所述上夾板和/或所述下夾板和/或所述側夾板傳動連接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輸出端,所述第一驅動機構能夠驅動所述上夾板、所述下夾板、所述側夾板沿前后方向移動靠近所述測試位,并使得待測線路板位于所述上夾持部和所述下夾持部之間。
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上連接部與所述側夾板固定連接,所述下連接部與所述側夾板滑動連接,所述工作臺設置有第二驅動機構,所述上夾板和/或所述側夾板與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傳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機構能夠驅動所述上夾板和所述側夾板沿上下方向移動靠近或遠離所述下夾板。
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側夾板的下端面開設有滑槽,所述下連接部連接于所述下夾持部并相對所述下夾持部向上延伸,所述下連接部活動插設于所述滑槽內。
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工作臺設置有兩個用于承托待測線路板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相對所述工作臺向上凸起,兩個所述承托部對應布置于所述測試位相對的兩側,所述下夾板能夠伸入兩個所述承托部之間。
1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檢測組件包括活動安裝于所述測試位上方的壓板,所述壓板的下表面安裝有探針,所述壓板與所述工作臺之間設置有彈性組件,所述彈性組件能夠驅動所述壓板帶動所述探針向上移動。
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檢測組件包括安裝于所述工作臺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開設有與位于所述測試位上方的檢測槽,所述檢測槽的側壁設有用于安裝彈性組件的安裝槽,所述彈性組件連接或抵接于所述安裝槽的側壁,所述壓板活動安裝于所述檢測槽內,且所述壓板的邊緣設有向外延伸至所述安裝槽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與所述彈性組件的上端連接或抵接。
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彈性組件包括彈性柱和壓縮彈簧,所述壓縮彈簧套設于所述彈性柱的外周。
14、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1.線路板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夾持組件的數量為兩組,兩組所述第二夾持組件對應設置于所述測試位(110)相對的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板(310)具有上夾持部(311)和上連接部(312),所述上夾持部(311)位于所述上連接部(312)靠近所述測試位(110)的一側;所述下夾板(320)具有下夾持部(321)和下連接部(322),所述下夾持部(321)位于所述下連接部(322)靠近所述測試位(110)的一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于所述工作臺(100)的第一驅動機構(330),在位于所述工作臺(100)同一側的所述第一夾持組件和第二夾持組件中,所述上夾板(310)和/或所述下夾板(320)和/或所述側夾板(300)傳動連接于所述第一驅動機構(330)的輸出端,所述第一驅動機構(330)能夠驅動所述上夾板(310)、所述下夾板(320)、所述側夾板(300)沿前后方向移動靠近所述測試位(110),并使得待測線路板(400)位于所述上夾持部(311)和所述下夾持部(321)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部(312)與所述側夾板(300)固定連接,所述下連接部(322)與所述側夾板(300)滑動連接,所述工作臺(100)設置有第二驅動機構,所述上夾板(310)和/或所述側夾板(300)與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傳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機構能夠驅動所述上夾板(310)和所述側夾板(300)沿上下方向移動靠近或遠離所述下夾板(32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夾板(300)的下端面開設有滑槽,所述下連接部(322)連接于所述下夾持部(321)并相對所述下夾持部(321)向上延伸,所述下連接部(322)活動插設于所述滑槽內。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100)設置有兩個用于承托待測線路板(400)的承托部(120),所述承托部(120)相對所述工作臺(100)向上凸起,兩個所述承托部(120)對應布置于所述測試位(110)相對的兩側,所述下夾板(320)能夠伸入兩個所述承托部(120)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組件(200)包括活動安裝于所述測試位(110)上方的壓板(210),所述壓板(210)的下表面安裝有探針(220),所述壓板(210)與所述工作臺(100)之間設置有彈性組件(230),所述彈性組件(230)能夠驅動所述壓板(210)帶動所述探針(220)向上移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組件(200)包括安裝于所述工作臺(100)的安裝座(240),所述安裝座(240)開設有與位于所述測試位(110)上方的檢測槽(241),所述檢測槽(241)的側壁設有用于安裝彈性組件(230)的安裝槽(242),所述彈性組件(230)連接或抵接于所述安裝槽(242)的側壁,所述壓板(210)活動安裝于所述檢測槽(241)內,且所述壓板(210)的邊緣設有向外延伸至所述安裝槽(242)的抵接部(211),所述抵接部(211)與所述彈性組件(230)的上端連接或抵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線路板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組件(230)包括彈性柱(232)和壓縮彈簧(231),所述壓縮彈簧(231)套設于所述彈性柱(232)的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