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模型構建,尤其是涉及基于余震重定位數據的發震斷層三維模型構建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1、發震斷層是指在板塊運動等因素的驅動下,地殼巖石受到強大的壓力、張力或剪切力超過巖石的強度極限時,長期積累的應力在斷層處突然釋放引發地震并使巖石發生破裂而形成的斷層。
2、為了精準評估地震災害的危險性以及更好地進行防御,一般需要對發震斷層進行三維模型的構建,從而對發震斷層的空間展布、幾何形態以及深淺構造進行了解,方便科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并進行防范指導。目前一般采用對余震重定位數據進行獲取,通過三維切片確定二維解譯斷層線并進行空間差值以產生初始三維模型,并調整初始三維模型的發震斷層面向指定大余震的中間靠近,以使多個指定大余震至發震斷層面的距離在預設距離以內,從而得到最終三維模型。
3、由于在對發震斷層進行三維模型的構建時,需要對余震重定位數據進行獲取,而在進行地震之后,地質結構已經發生改變,導致采集的余震重定位數據存在一定的誤差,進而導致最終構建的三維模型的準確性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提高構建的三維模型的準確性,本發明提供基于余震重定位數據的發震斷層三維模型構建方法及裝置。
2、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余震重定位數據的發震斷層三維模型構建方法,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一種基于余震重定位數據的發震斷層三維模型構建方法,包括:
4、獲取余震重定位實時數據;
5、基于余震重定位實時數據調取余震重定位上次數據;
6、根據余震重定位上次數據確定余震數據影響值;
7、根據余震數據影響值與余震重定位實時數據確定余震重定位調整數據;
8、根據余震重定位調整數據確定發震斷層最終三維模型,并輸出發震斷層最終三維模型。
9、可選的,余震數據影響值的確定方法包括:
10、基于余震重定位上次數據調取余震上次位置點;
11、計算余震上次位置點與預設的數據采集位置點之間的距離值并作為上次位置距離值;
12、根據上次位置距離值與預設的上次位置距離影響值的對應關系,以確定與上次位置距離值相對應的上次位置距離影響值;
13、基于余震上次位置點調取上次位置周圍環境信息;
14、根據上次位置周圍環境信息確定環境變化信息;
15、根據環境變化信息確定環境變化影響值;
16、計算上次位置距離影響值與環境變化影響值之間的和值并作為余震數據影響值。
17、可選的,環境變化影響值的確定方法包括:
18、基于上次位置周圍環境信息調取環境種類信息;
19、根據環境種類信息與預設的種類面積基準值的對應關系,以確定與環境種類信息相對應的種類面積基準值;
20、基于環境變化信息調取變化面積值;
21、確定變化面積值是否大于種類面積基準值;
22、若為是,則計算變化面積值與種類面積基準值之間的差值并作為面積偏差值;
23、根據面積偏差值與環境種類信息確定面積偏差影響值,并將面積偏差影響值作為環境變化影響值;
24、若為否,則根據余震重定位上次數據與變化面積值確定變化面積影響值,并將變化面積影響值作為環境變化影響值。
25、可選的,面積偏差影響值的確定方法包括:
26、獲取當前時間點;
27、基于余震重定位上次數據調取上次數據時間點;
28、計算上次數據時間點與當前時間點之間的時間段并作為上次數據經過時間值;
29、根據環境種類信息與預設的種類時間變化基準值的對應關系,以確定與環境種類信息相對應的種類時間變化基準值;
30、計算種類時間變化基準值與上次數據經過時間值之間的乘積值并作為種類時間變化預估值;
31、根據面積偏差值與種類時間變化預估值確定時間變化影響值,并將時間變化影響值作為面積偏差影響值。
32、可選的,時間變化影響值的確定方法包括:
33、根據環境種類信息與預設的種類偏差基準影響值的對應關系,以確定與環境種類信息相對應的種類偏差基準影響值;
34、確定面積偏差值是否小于種類時間變化預估值;
35、若為是,則計算面積偏差值與種類偏差基準影響值之間的乘積值并作為時間變化影響值;
36、若為否,則計算面積偏差值與種類時間變化預估值之間的差值并作為偏差異常值;
37、根據偏差異常值與預設的異常偏差影響值的對應關系,以確定與偏差異常值相對應的異常偏差影響值;
38、根據種類時間變化預估值與預設的變化預估基準影響值的對應關系,以確定與種類時間變化預估值相對應的變化預估基準影響值;
39、計算變化預估基準影響值與異常偏差影響值之間的和值并作為時間變化影響值。
40、可選的,變化面積影響值的確定方法包括:
41、基于余震重定位上次數據調取上次數據時間點;
42、根據上次數據時間點與余震上次位置點確定上次位置天氣信息;
43、根據上次位置天氣信息確定變化天氣基準面積值及變化天氣影響值;
44、根據變化面積值與預設的變化面積初始影響值的對應關系,以確定與變化面積值相對應的變化面積初始影響值;
45、確定變化面積值是否小于變化天氣基準面積值;
46、若為是,則將變化面積初始影響值作為變化面積影響值;
47、若為否,則計算變化面積值與變化天氣基準面積值之間的差值并作為面積異常值;
48、計算面積異常值與變化天氣影響值之間的乘積值并作為面積異常影響值;
49、計算面積異常影響值與變化面積初始影響值之間的和值并作為變化面積影響調整值,并將變化面積影響調整值作為變化面積影響值。
50、可選的,變化天氣基準面積值及變化天氣影響值的確定方法包括:
51、基于上次位置天氣信息調取天氣種類信息及天氣檢測值;
52、根據天氣種類信息與預設的天氣種類基準面積值的對應關系,以確定與天氣種類信息相對應的天氣種類基準面積值;
53、計算天氣檢測值與天氣種類基準面積值之間的乘積值并作為變化天氣基準面積值;
54、根據天氣種類信息與預設的天氣種類基準區間的對應關系,以確定與天氣種類信息相對應的天氣種類基準區間;
55、確定天氣檢測值是否位于天氣種類基準區間內;
56、若為是,則根據天氣檢測值與預設的天氣檢測影響值的對應關系,以確定與天氣檢測值相對應的天氣檢測影響值,并將天氣檢測影響值作為變化天氣影響值;
57、若為否,則根據天氣檢測值與天氣種類基準區間確定天氣檢測異常影響值,并將天氣檢測異常影響值作為變化天氣影響值。
58、可選的,天氣檢測異常影響值的確定方法包括:
59、計算天氣檢測值與天氣種類基準區間之間的差值并作為區間端部偏差值;
60、基于區間端部偏差值進行曲線化處理以形成端部偏差曲線;
61、分析端部偏差曲線與預設的端部偏差基準曲線之間的偏差情況以形成曲線偏差信息;
62、基于曲線偏差信息調取曲線偏差位置點及曲線偏差值;
63、計算相鄰兩個的曲線偏差位置點之間的距離值并作為曲線相鄰偏差距離值;
64、根據曲線相鄰偏差距離值與預設的偏差距離單位影響值的對應關系,以確定與曲線相鄰偏差距離值相對應的偏差距離單位影響值;
65、計算偏差距離單位影響值與曲線偏差值之間的乘積值并作為天氣檢測異常影響值。
66、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余震重定位數據的發震斷層三維模型構建裝置,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67、一種基于余震重定位數據的發震斷層三維模型構建裝置,包括:
68、獲取模塊,用于獲取余震重定位實時數據及當前時間點;
69、存儲器,用于存儲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項所述的基于余震重定位數據的發震斷層三維模型構建方法;
70、處理器,加載執行存儲器中的程序。
71、綜上所述,本發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
72、1.通過對余震重定位實時數據進行獲取并調取余震重定位上次數據以確定余震數據影響值,通過余震數據影響值與余震重定位實時數據確定余震重定位調整數據,通過余震重定位調整數據確定發震斷層最終三維模型并輸出,從而使獲取的三維模型受到上次余震產生的影響,進而提高構建的三維模型的準確性;
73、2.通過余震重定位上次數據調取余震上次位置點并對上次位置距離值進行計算,再通過上次位置距離值查詢確定上次位置距離影響值,通過余震上次位置點調取上次位置周圍環境信息從而確定環境變化信息,通過環境變化信息確定環境變化影響值,并計算上次位置距離影響值與環境變化影響值之間的和值以作為余震數據影響值,從而提高獲取的余震數據影響值的準確性;
74、3.通過上次位置周圍環境信息調取環境種類信息并查詢確定種類面積基準值,通過環境變化信息調取變化面積值,并確定變化面積值是否大于種類面積基準值,當大于時,計算面積偏差值與環境種類信息確定面積偏差影響值并作為環境變化影響值,當不大于時,通過余震重定位上次數據與變化面積值確定變化面積影響值并作為環境變化影響值,從而提高獲取的環境變化影響值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