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充電器的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充電器的智能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存在大量的智能充電器,但這些充電器在使用過程中不管是充電器自身或是被充電的電池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監控,造成電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維護,電池壽命縮短,嚴重的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給用戶或生產商等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或健康隱患;并且用戶或生產商等不能對與電池進行有效識別或追蹤,對電池接錯充電器或電池不在該充電器的預設充電電流之內等意外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措施,在充電器沒有設置保護電路或保護電路不完善的情況下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影響用戶使用體驗,也大大降低該智能充電器的市場競爭力;用戶或生產商等不能對充電器及電池進行無線控制或售后服務,不便于對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的監控與技術更新。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充電器的智能控制系統,解決了通過在充電器上設定MCU控制單元、通訊連接單元及電子標簽來連接移動終端進行近距離通信,或通過移動終端連接互聯網,或直接通過以太網網絡連接上互聯網服務器來進行遠程通信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充電器的智能控制系統,包括充電器模塊和無線控制模塊;所述充電器模塊設有智能充電單元和連接所述智能充電單元的存儲單元和通訊連接單元,所述通訊連接單元還連接所述存儲單元與無線控制模塊;
所述智能充電單元設有連接所述通訊連接單元和存儲單元的MCU控制電路,所述MCU控制電路用于解碼所述通訊連接單元傳輸的通訊指令,還設有連接所述MCU控制電路的電池充電電路,用于接收所述MCU控制電路解碼的通訊指令并根據所述指令完成充電動作;所述存儲單元存儲所述MCU控制電路的通訊指令及充電器和預充電電池的實時充放電狀態信息;所述通訊連接單元用于聯通所述無線控制模塊進行數據傳輸;所述預充電電池上及充電器殼體上分別設有擁有唯一身份識別ID號的第一電子標簽和第二電子標簽;所述第一電子標簽被預先寫入預充電電池的電池信息,所述第二電子標簽被預先寫入充電器的產品信息;
所述無線控制模塊設有通過以太網網絡相互連接的移動終端和互聯網服務器,還設有PC終端,所述PC終端通過互聯網連接所述互聯網服務器;所述通訊連接單元連接所述移動終端、以太網網絡或互聯網服務器。
進一步地,所述移動終端為NFC智能終端,并設有應用程序軟件,用于讀取所述第一電子標簽及第二電子標簽并將讀取到的預充電電池的電池信息和充電器的產品信息通過以太網網絡發送到所述互聯網服務器。
更進一步地,所述移動終端搭載于所述應用程序軟件通過無線方式連接上所述通訊連接單元與以太網網絡,用于存儲并傳輸所述充電器的產品信息、預充電電池的電池信息、充電器及預充電電池的實時充放電狀態信息,和發出或傳輸用于設置預充電電池的充電方式的通訊指令。
進一步地,所述應用程序軟件建立所述第一電子標簽與第二電子標簽相對應的身份識別代碼并傳輸到所述互聯網服務器,用于區分不同充電器與預充電電池的組合,并統一進行安全管理、數據管理與防偽追蹤。
具體地,所述充電器及預充電電池的實時充電狀態包含充電器實時工作狀態、預充電電池實時溫度、電池實時內阻和電池累計充放電次數。
具體地,所述充電器的產品信息包含充電器產品序列號、充電器產品型號及充電器電流、電壓、功率輸入與輸出參數;所述預充電電池的電池信息包含電池名稱、電池型號、電池類型、電池節數、放電電流、額定電壓、標稱容量、充放電容量、充放電次數、電池內阻、電池耐溫性;所述通訊指令包含對電池充放電電路的充電電流、充電電壓和充電時間、充電模式流程的設置。
優選地,所述無線方式包含藍牙、ZigBee或WIFI。
進一步地,所述應用程序軟件通過所述以太網網絡還傳輸用戶注冊信息到互聯網服務器。
進一步地,所述互聯網服務器存儲并分析所述充電器的產品信息和預充電電池的電池信息、及充電器和預充電電池的實時充放電狀態信息,供移動終端用戶或連接互聯網服務器的PC終端監控、查看、分析或下載。
優選地,所述第一電子標簽和第二電子標簽包括條形碼、二維碼、RFID或NFC近距離通訊技術。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充電器的智能控制系統,在充電器上設定MCU控制模塊,并通過無線通信模塊和電子標簽聯通移動終端或者互聯網,通過移動終端或者互聯網對充電器及預充電電池近距離無線控制或者互聯網遠程的有效監控,能夠及時發現或預測充電器及預充電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的存在的安全問題和技術問題,以便有效維護,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該充電器上設定了存儲單元,隨時存儲移動終端或互聯網發送過來的數據,也存儲充電器及預充電電池的實時運行數據,并上傳到互聯網服務器上,做數據存儲、分析,供用戶及生產商隨時隨地查看,實現用戶與生產商之間無形的溝通,更高效化與智能化,提升用戶使用體驗,增強該充電器的市場競爭力;通過電子標簽與移動終端的應用程序軟件建立充電器與預充電電池的唯一身份識別關系,實現了產品的可追溯性與防偽性,有利于對充電器的不斷改進與完善;標準的數據通訊協議可以適用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充電器,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充電器的智能控制系統的系統總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僅為較佳實施例,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參見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充電器的智能控制系統的系統結構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種充電器的智能控制系統,包括充電器模塊10和無線控制模塊20;所述充電器模塊10設有智能充電單元11和連接所述智能充電單元11的存儲單元12和通訊連接單元13,所述通訊連接單元13還連接所述存儲單元12與無線控制模塊20;
所述智能充電單元11設有連接所述通訊連接單元13和存儲單元12的MCU控制電路110,所述MCU控制電路110用于解碼所述通訊連接單元13傳輸的通訊指令,還設有連接所述MCU控制電路110的電池充電電路111,用于接收所述MCU控制電路110解碼的通訊指令并根據所述指令完成充電動作;所述存儲單元12存儲所述MCU控制電路110的通訊指令及充電器和預充電電池30的實時充放電狀態信息;所述通訊連接單元13用于聯通所述無線控制模塊20進行數據傳輸;所述預充電電池30及充電器殼體40上分別設有擁有唯一身份識別ID號的第一電子標簽31和第二電子標簽41;所述第一電子標簽31被預先寫入預充電電池的電池信息,所述第二電子標簽41被預先寫入充電器的產品信息;
所述無線控制模塊20設有通過以太網網絡Ethernet相互連接的移動終端21和互聯網服務器22,還設有PC終端23,所述PC終端23通過互聯網Internet連接所述互聯網服務器22;所述通訊連接單元13連接所述移動終端21、以太網網絡Ethernet或互聯網服務器22。
所述移動終端21為NFC智能終端,并設有應用程序軟件APP,用于讀取所述第一電子標簽31及第二電子標簽41并將讀取到的預充電電池30的電池信息和充電器的產品信息通過以太網網絡Ethernet發送到所述互聯網服務器22。
所述移動終端21搭載于所述應用程序軟件APP通過藍牙、ZigBee或WIFI等無線方式或數據連接的有線方式連接上所述通訊連接單元13與以太網網絡Ethernet,用于存儲并傳輸所述充電器的產品信息、預充電電池30的電池信息、充電器及預充電電池30的實時充放電狀態信息,和發出用于設置預充電電池30的充電方式的通訊指令,或傳輸所述PC終端23發送過來的通訊指令。
所述應用程序軟件APP建立所述第一電子標簽31與第二電子標簽41相對應的身份識別代碼并傳輸到所述互聯網服務器22,用于區分不同充電器與預充電電池的組合,并統一進行安全管理、數據管理與防偽追蹤。當移動終端21讀取到所述第一電子標簽31與第二電子標簽41的組合信息時,通過以太網網絡Ethernet發送到所述互聯網服務器22,由互聯網服務器22對比判斷所述預充電電池30與充電器是否匹配,并將匹配的第一電子標簽31與第二電子標簽41相對應的身份識別代碼存入后臺數據庫中,當后臺數據庫自動檢測到充電器連接上與之不匹配的預充電電池30時,向用戶發出警報及更換提醒,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充電器及預充電電池的實時充電狀態包含充電器實時工作狀態、預充電電池實時溫度、電池實時內阻和電池累計充放電次數;所述充電器的產品信息包含充電器產品序列號、充電器產品型號及充電器電流、電壓、功率輸入與輸出參數;所述預充電電池的電池信息包含電池名稱、電池型號、電池類型、電池節數、放電電流、額定電壓、標稱容量、充放電容量、充放電次數、電池內阻、電池耐溫性;所述通訊指令包含對電池充放電電路的充電電流、充電電壓和充電時間、充電模式流程的設置。
所述應用程序軟件APP通過所述以太網網絡Ethernet還傳輸用戶注冊信息到互聯網服務器22,便于生產商接入所述互聯網服務器22查找用戶注冊信息并進行售后服務工作,生產商分析處理用戶的相關意見或建議,做出進一步的改進與更新。
所述互聯網服務器22存儲并分析所述充電器的產品信息和預充電電池的電池信息、及充電器和預充電電池的實時充放電狀態信息,供移動終端21用戶或連接互聯網服務器的PC終端23監控、查看、分析或下載。
當用戶第一次使用該系統接入預充電電池30為其充電時,用戶先通過應用程序軟件APP注冊后,開始讀取所述第一電子標簽31和第二電子標簽41,并上傳到互聯網服務器22,互聯網服務器22通過分析對比所述預充電電池30的電池信息與充電器的產品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則依據該第一電子標簽31和第二電子標簽41將之存儲為身份識別代碼在后臺數據庫中,用戶再接入預充電電池30為其充電,可以提前做到預防,防止安全事故發生;若不匹配,則所述互聯網服務器22發出警報及更換提醒到所述移動終端21,用戶采取相應措施。當預充電電池30開始充電后,用戶可以通過移動終端21與通訊連接單元13的連接,直接在應用程序軟件APP發出設置充電方式的控制指令并實時獲取該充電器和預充電電池30的實時充放電狀態信息,再通過以太網網絡Ethernet連接上互聯網服務器22,互聯網服務器22再接入PC終端23,通過PC終端23也能夠發出設置充電方式的控制指令,所述PC終端23還能夠通過互聯網服務器22對獲取到的預充電電池30的電池信息與充電器的產品信息、充電器和預充電電池的實時充放電狀態信息及用戶注冊信息等進行監控、查看、分析或下載,生成相關報表、提供售后服務等。但是,若該應用程序軟件APP讀取不到任何第一電子標簽31或第二電子標簽41的信息,則所述充電器或預充電電池為仿冒品。
當充電器與預充電電池均未改變時,則用戶直接登錄該應用程序軟件APP,所述第一電子標簽31及第二電子標簽41的信息則不需要再讀取,可直接通過該APP設置充電方式和與互聯網服務器22進行聯通交互等,用戶也可以不連接移動終端21而將該充電器連接上路由器或網關等來接入以太網網絡,再連接互聯網服務器22,可實現有效監控與交互等。當然,用戶也可以選擇既不連接移動終端21也不連接以太網網絡Ethernet,則該充電器按照存儲單元12的上一次充電記錄為預充電電池30充電。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子標簽31和第二電子標簽32包括條形碼、二維碼、RFID或NFC近距離通訊技術,當采用所述的RFID或NFC近距離通訊技術時,要求所述移動終端21為內設有NFC模塊的NFC智能移動終端。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