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家用電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效調溫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各種專用小家電越來越普及,有專門用于制冷的各種冰箱、風扇,有專門用于加熱的各種微波爐、電磁爐等。人們在飲食或服藥(尤其是中藥)時,希望食品、飲料、藥物(尤其是中藥)等總保持在適宜的溫度,特別是老人、孩子或病人等特殊人群,或者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這一點尤為重要;然而,當前的加熱或制冷的電器只有加熱或制冷一種功能,而沒有兼具加熱和降溫兩種功能,在對物品進行加熱或降溫時需要一遍遍的跑廚房去操作冰箱或微波爐、電磁爐,非常不方便,消耗較多電量,并且有安全隱患,當前亟待研制一種攜帶、移動方便的裝置,兼具加熱和降溫兩種功能,可以快速的對物品進行溫度調節。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避免出現上述技術缺陷的雙效調溫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雙效調溫裝置,包括載物臺1、豎桿2、橫桿3、風機4、加熱盤5,豎桿2設置載物臺1上,橫桿3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豎桿2上,風機4設置在橫桿3上,加熱盤5環繞設置在風機4的扇葉的外側,加熱盤5的內側表面上設置有一根螺旋狀的石英管,石英管內設置有一根電熱絲。
進一步地,所述載物臺1的底部設置有固定底座9。
進一步地,所述雙效調溫裝置還包括紅外線燈11,紅外線燈11通過可彎曲定型軟管10連接到豎桿2的底部。
進一步地,加熱盤5的內側表面上覆蓋有反光隔熱材料制成的反射層。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效調溫裝置,兼具加熱和降溫兩種功能,當食品、飲料、藥物等物品溫度較高需要降溫時,可以通過風機吹風來對其進行降溫,當食品、飲料、藥物等物品溫度較低需要加熱時,可以通過加熱盤以及紅外線燈來對其進行加熱,攜帶、移動方便,使用安全方便,能耗較低,可以很好地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載物臺,2-豎桿,3-橫桿,4-風機,5-加熱盤,6-制熱開關,7-制冷開關,8-電源線,9-固定底座,10-可彎曲定型軟管,11-紅外線燈。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一種雙效調溫裝置,包括載物臺1、豎桿2、橫桿3、風機4、加熱盤5,豎桿2設置載物臺1上,橫桿3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豎桿2上,豎桿2和橫桿3構成了一個可調支架,可以根據需要來調整橫桿3的高度;風機4設置在橫桿3的一端,加熱盤5與風機4同軸設置,加熱盤5環繞設置在風機4的扇葉的外側,環繞罩住風機4的扇葉,從而能避免風機4的扇葉接觸到人體而損傷到人;加熱盤5的內側表面上設置有一根螺旋狀的石英管,石英管內設置有一根電熱絲。所述載物臺1的底部設置有固定底座9,固定底座9對整個裝置起到固定、穩定的作用,避免裝置歪倒。電熱絲通過第一導線與電源線8相連接。風機4通過第二導線與電源線8相連接。載物臺1上設置有制熱開關6和制冷開關7,制熱開關6串聯在第一導線上,用于控制電熱絲的通電斷電;制冷開關7串聯在第二導線上,用于控制風機4的通電斷電。當需要加熱時,將需要被加熱的物品放置到載物臺1上,打開制熱開關6,電熱絲通電發熱,從而實現加熱功能;加熱盤5的內側表面上覆蓋有反光隔熱材料制成的反射層,反射層能有效反射電熱絲發出的熱量,提高加熱效率。當需要制冷時,將需要被制冷的物品放置到載物臺1上,打開制冷開關7,風機4通電運行,吹風,通過吹風冷卻物品。在使用時可以調節橫桿3的高度來控制加熱或冷卻的效率。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實施例二還包括紅外線燈11,紅外線燈11通過可彎曲定型軟管10連接到豎桿2的底部。紅外線燈11串聯在第一導線上,紅外線燈11的通電和斷電受制熱開關6控制。打開制熱開關6后,在加熱盤5進行加熱的同時,紅外線燈11亮起來,通過調整可彎曲定型軟管10來調整紅外線燈11的照射角度,使其照射被加熱物品,可以提高實施例二的加熱效率。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效調溫裝置,兼具加熱和降溫兩種功能,當食品、飲料、藥物等物品溫度較高需要降溫時,可以通過風機吹風來對其進行降溫,當食品、飲料、藥物等物品溫度較低需要加熱時,可以通過加熱盤以及紅外線燈來對其進行加熱,攜帶、移動方便,使用安全方便,能耗較低,可以很好地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