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智能家居節能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步調的加快,人們開始追求高品質生活,追求個性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生活方式。隨著人們居住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不斷提升與完善,對家居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進而個性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智能家居應運而生。
而實時監控家中用電設備的運行狀態已成為智能家居系統的必備功能,但在保證用電設備的能源使用的有效性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因此,根據戶外以及室內的環境情況及時調整設備的功能狀態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智能家居節能控制系統,能夠根據戶外以及室內的環境情況及時調整設備的功能狀態,保證用電設備的能源使用的有效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一種智能家居節能控制系統,包括控制器、智能燈控模塊、室內門窗控制模塊和室外門窗控制模塊,其中,所述智能燈控模塊包括光線感應器、紅外線感應組和對應燈的開關,所述紅外線感應組包括設于門外的門外紅外線感應器和設于門內的門內紅外線感應器,所述光線感應器、所述門外紅外線感應器和所述門內紅外線感應器的輸出端均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對應燈的開關連接;所述室內門窗控制模塊包括設于室內空調出風口處的室內風力感應器,所述室內風力感應器的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與對應的所述門窗上所設的驅動器連接;所述室外門窗控制模塊包括設于戶外門或窗外的室外風力感應器,所述室外風力感應器的輸出端與所述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戶外門、窗上所設的驅動器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技術方案中,為了實現對每間房間燈的控制,所述智能燈控模塊為每個房間設置一組。
進一步地,上述技術方案中,為了方便對空調房間的門窗的控制,所述室內門窗控制模塊為每個裝有空調的房間設有一組。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通過智能燈控模塊的設置,能夠根據光線感應器以及紅外線感應組的感應狀態的綜合情況實現對相應的燈的開啟與關閉,具有便捷及節能效果;通過外內門窗控制模塊的設計,能夠通過室內風力感應器及時檢測空調處于開啟的狀態,并通過控制器實現對相應的門窗的關閉,保證空調溫度控制的有效性,根據空調的啟動自動關閉門窗,具有便捷及節能效果;通過室外門窗控制模塊的設計,能夠通過室外風力感應器及時檢測戶外風力的大小,為了減小室內受室外強風的影響或風沙大的環境情況下對室內空氣潔凈度的影響,當室外風力感應器檢測到風力值超過預設值時,自動關閉戶外門和窗,保證室內環境不受外界的影響,保證生活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圖2是門外紅外線感應器與門內紅外線感應器的設置位置示意圖。
其中:門外紅外線感應器1;門內紅外線感應器2;門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智能家居節能控制系統,包括控制器、智能燈控模塊、室內門窗控制模塊和室外3窗控制模塊,其中,智能燈控模塊包括光線感應器、紅外線感應組和對應燈的開關,紅外線感應組包括設于門3外的門外紅外線感應器1和設于門3內的門內紅外線感應器2,光線感應器、門外紅外線感應器1和門內紅外線感應器2的輸出端均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的輸出端與對應燈的開關連接;室內門窗控制模塊包括設于室內空調出風口處的室內風力感應器,室內風力感應器的輸出端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與對應的門窗上所設的驅動器連接;室外門窗控制模塊包括設于戶外門或窗外的室外風力感應器,室外風力感應器的輸出端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的輸出端與戶外門、窗上所設的驅動器連接。為了實現對每間房間燈的控制,智能燈控模塊為每個房間設置一組;為了方便對空調房間的門窗的控制,室內門窗控制模塊為每個裝有空調的房間設有一組。
光線感應器、紅外線感應組將感應信息傳輸給控制器,控制器分析光線感應器傳輸的信息低于預設值且門外紅外線感應器1檢測到有人經過的時間早于門內紅外線感應器2檢測到有人經過的時間時,對應的室內的燈開啟;反之,控制器接收信息并分析光線感應器傳輸的信息低于預設值且門外紅外線感應器1檢測到有人經過的時間晚于門內紅外線感應器2檢測到有人經過的時間時,對應的室內的燈關閉,實現了人進燈啟,人走燈滅的效果,節約的燈光的用電量,節能效果明顯;通過外內門窗控制模塊的設計,能夠通過室內風力感應器及時檢測空調處于開啟的狀態,并通過控制器實現對相應的門3窗的關閉,保證空調溫度控制的有效性,根據空調的啟動自動關閉門3窗,具有便捷及節能效果;通過室外門窗控制模塊的設計,能夠通過室外風力感應器及時檢測戶外風力的大小,為了減小室內受室外強風的影響或風沙大的環境情況下對室內空氣潔凈度的影響,當室外風力感應器檢測到風力值超過預設值時,自動關閉戶外門和窗,保證室內環境不受外界的影響,保證生活的舒適度。
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和附圖被認為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所公開的技術內容,不需要創造性的勞動就可以對其中一些技術特征做出一些替換和變形,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