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鋼軌傳輸,尤其涉及一種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1、在焊軌基地鋼軌輸送線的控制系統,焊接輸送線主要有4個電柜,每個電柜分別安裝在4個車間,每個車間相距100米。目前電柜之間控制主要采用屏蔽線串口通訊的方式,由于距離較遠,經常會導致通訊干擾,并且控制器模塊老化,無法更新,導致系統故障率較高,生產效率低的問題。因此,現有技術中存在系統故障率較高,生產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系統故障率較高,生產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包括:
3、操作臺、第一控制單元、第二控制單元、第三控制單元及第四控制單元;
4、操作臺分別與第一控制單元、第二控制單元、第三控制單元及第四控制單元通信連接;
5、第一控制單元、第二控制單元、第三控制單元及第四控制單元之間通過光纖彼此串聯;
6、其中,第一控制單元、第二控制單元、第三控制單元及第四控制單元,均包括:plc和光纖交換機;
7、plc與光纖交換機通過以太網連接。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系統,還包括:第一電機驅動單元,第一電機驅動單元與第一控制單元通信連接。
8、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系統,還包括:第二電機驅動單元,第二電機驅動單元與第二控制單元通信連接。
9、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系統,還包括:第三電機驅動單元,第三電機驅動單元與第三控制單元通信連接。
1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系統,還包括:第四電機驅動單元,第四電機驅動單元與第四控制單元通信連接。
11、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系統,還包括尾纖和光端盒;通過光端盒將光纖和尾纖連接。
12、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尾纖為:st-st多模。
13、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光纖為:多模光纖。
14、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光端盒配有st-st法蘭頭。
15、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光纖交換機,用于接收和發送光信號。
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包括:操作臺、第一控制單元、第二控制單元、第三控制單元及第四控制單元,操作臺分別與第一控制單元、第二控制單元、第三控制單元及第四控制單元通信連接,第一控制單元、第二控制單元、第三控制單元及第四控制單元之間通過光纖彼此串聯,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采用光纖通訊;其中,第一控制單元、第二控制單元、第三控制單元及第四控制單元,均包括:plc和光纖交換機,plc與光纖交換機通過以太網連接,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控制單元支持以太網通訊,以太網通信相比串口通信,可實現控制系統實時響應,通信穩定,故障率低,提高生產效率;現有技術中的控制器單元一般采用屏蔽線串口通訊的方式,由于距離遠,經常會通訊干擾,本實用新型控制單元之間主要采用光纖通訊,控制單元內部采用以太網通信,這樣做可實現控制系統實時響應,通信穩定,故障率低,提高生產效率,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系統故障率較高,生產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1.一種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第一電機驅動單元,第一電機驅動單元與第一控制單元通信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第二電機驅動單元,第二電機驅動單元與第二控制單元通信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第三電機驅動單元,第三電機驅動單元與第三控制單元通信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第四電機驅動單元,第四電機驅動單元與第四控制單元通信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尾纖和光端盒;通過光端盒將光纖和尾纖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纖為:st-st多模。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為:多模光纖。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端盒配有st-st法蘭頭。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軌輸送輥道線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交換機,用于接收和發送光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