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純電動汽車采用動力電池包作為整車的動力源。電池包在車上的布置對安裝環境有著一定的散熱要求。如果布置空間無法滿足電池包的散熱要求,將影響電池包的功能和壽命,甚至引發安全事故。已有的電動車電池包一般在電池包結構上設計散熱裝置,一般的方法是在電池包或電池箱壁上開通風口,這將降低電池包的IP等級;此外,還有的方法是在電池包內設計水冷系統,但是,這種方法的電池包結構復雜,增大開發成本和生產成本,不利于純電動汽車市場化。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滿足電池包的良好的散熱性能要求,并且保證電池包的IP等級的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包括電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包設置于車廂底板上,且位于由車廂底板、左封板、右封板、貨廂地板和前封板圍成的半封閉空間內;所述左封板、右封板、前封板和貨廂地板與所述電池包之間分別有一定可通風間隙;所述車廂底板為帶有突筋的板狀結構;所述前封板上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上安裝導風罩,所述導風罩的前端開口,所述導風罩的左、右兩端和后端封閉;所述導風罩的下方安裝進風風扇裝置。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貨廂地板為帶有突筋的板狀結構。所述前封板上還設有接插件操作口。本實用新型的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為前端進風,電池包的底部、頂部及左、右兩側通風,電池包的尾部排風的半封閉式散熱結構,有利于電池包的均勻散熱。電池包安裝空間內的熱氣流經過與外部空間的冷氣流進行交融,帶走了電池包散發出來的熱量,降低了電池包安裝空間內的溫度,從而給電池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本實用新型的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可以滿足電池包的布置要求,結構簡單,安裝便捷,易于實現工業化生產。同時該結構不僅滿足了電池包對散熱空間的嚴格要求,還提高了電池包的IP等級,保證電池包的工作穩定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的前封板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的安裝空間結果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的氣流流通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電池包2、車廂底板3、左封板4、右封板5、貨廂地板6、前封板7、左側氣流通道8、右側氣流通道9、頂部氣流通道10、突筋11、底部氣流通道12、進風口 13、導風罩14、進風風扇裝置15、突筋16、接插件操作口 17、車身件18、接插件口封蓋19、接插件封蓋安裝孔20、導風罩安裝孔21、貨廂地板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包括電池包1,為了安裝結構和安裝工藝的簡單,電池包I布置在車廂底板2上。由于電池包為密封的箱體,電池工作中會散熱,熱量通過電池包的金屬箱壁散發出來,因此對于電池包的布置空間有一定的散熱要求。本實用新型的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在布置空間上設計成半封閉式散熱結構,形成前后空氣流通的循環空間,利于電池包的散熱,具體地說是在電池包左右兩側,設計左封板3和右封板4,把電池包空間與外部空間隔開,電池包位于由車廂底板2、左封板3、右封板
4、貨廂地板5和前封板6圍成的半封閉的循環空間內,該循環空間的前端和左右兩側為封閉結構,其中,左封板和右封板屬于對稱件,成高低狀;左、右封板之間的距離滿足電池包的安裝需求,同時左、右封板與電池包的左、右箱壁側壁之間還應留有一定的間隙,形成左側氣流通道7和右側氣流通道8。電池包與貨廂地板之間有一定可通風間隙,形成頂部氣流通道9。車廂底板設計成突筋形式,即帶有突筋10的板狀結構;車廂底板不僅加強底板的剛度和強度,同時突筋10形成的凹凸不平的底板面與電池包的底面之間形成空氣流通的底部氣流通道11,利于電池包安裝空間的空氣流通。前封板上設有進風口 12,進風口上安裝導風罩13,導風罩的前端開口,導風罩的左、右兩端和后端封閉,導風罩有導風作用,引導風從進風口進入電池包安裝空間。導風罩的后端為開放結構,利于電池包安裝空間內的氣流排出。導風罩的下方安裝進風風扇裝置14,進風風扇裝置可以加強進風氣流進入電池包安裝空間。電池包與前封板之間有一定可通風間隙。貨廂地板5與電池包之間有一定的垂直距離,不僅優化了貨廂地板與電池包的頂面之間的頂部氣流通道,還避免電池包因貨廂地板變形而受壓。貨廂地板優選設計為帶有突筋15的板狀結構,貨廂地板有突筋,不僅加強貨廂地板的剛度和強度,同時突筋形成的凹凸面,進一步確保電池包與貨廂地板之間的頂部氣流通道。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的前封板上還設有接插件操作口 16。設計接插件口封蓋17,在汽車運行時,可以封閉接插件操作口。本實用新型的整個空間結構形成前端進風,電池包底部、頂部及其左、右兩側通風,電池包尾部排風的半封閉式散熱結構,上、下、左、右的氣流通道利于電池包的均勻散熱。電池包安裝空間內的熱氣流經過與外部空間的冷氣流進行交融,帶走電池包散發出來的熱量,降低電池包安裝空間內的溫度,給電池包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結構簡單,安裝便捷,節約設計和生產成本,易于實現生產,同時該結構不僅提高了電池包的IP等級,還滿足了電池包對散熱空間的嚴格要求,提高了電池包的工作穩定性。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別適用于純電動汽車上使用,該散熱結構能快速地安裝一體式大電池包,并能滿足電池包的散熱要求,使電池包工作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保證了電池包工作穩定性,并提高了電池包的安全性能。如附圖4所示,氣流從前端的導風罩進入電池包空間,經過進風風扇裝置的加強通風作用,氣流通過底部氣流通道、左側氣流通道、右側氣流通道、頂部氣流通道,把電池包散發出來的熱量,從電池包的尾部排出。從而使電池包得到全面均勻的散熱效果。上述僅對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實施加以說明,但并不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唯一依據,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中的設計精神所做出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認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包括電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包設置于車廂底板上,且位于由車廂底板、左封板、右封板、貨廂地板和前封板圍成的半封閉空間內;所述左封板、右封板、前封板和貨廂地板與所述電池包之間分別有一定可通風間隙;所述車廂底板為帶有突筋的板狀結構;所述前封板上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上安裝導風罩,所述導風罩的前端開口,所述導風罩的左、右兩端和后端封閉;所述導風罩的下方安裝進風風扇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貨廂地板為帶有突筋的板狀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封板上還設有接插件操作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用電池包的散熱結構,包括電池包,所述電池包設置于車廂底板上,且位于由車廂底板、左封板、右封板、貨廂地板和前封板圍成的半封閉空間內;所述左封板、右封板、前封板和貨廂地板與所述電池包之間分別有一定可通風間隙;所述車廂底板為帶有突筋的板狀結構;所述前封板上設有進風口,所述進風口上安裝導風罩,所述導風罩的前端開口,所述導風罩的左、右兩端和后端封閉;所述導風罩的下方安裝進風風扇裝置。本實用新型為前端進風,電池包的底部、頂部及左、右兩側通風,電池包的尾部排風的半封閉式散熱結構,有利于電池包的均勻散熱,結構簡單,安裝便捷,提高電池包的IP等級,易于實現工業化生產。
文檔編號H01M10/50GK202957337SQ20122061144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9日
發明者莊濟寧, 趙小羽, 張送, 謝佶宏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