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環保意識的抬頭,為了減少石油耗損及碳排放量,相對使得電動車亦逐漸蓬勃發展。其中,在電動車領域中,已逐漸朝向以太陽能做為主要電力來源之方向研發設計,以便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然而,電動車電池在使用時,會由于充放電效應而產生高熱,導致電動車電池之溫度提高,進而容易影響電動車電池之效能及壽命。一般而言,傳統針對電動車電池之散熱,大多系添加特殊之化學物質,并搭配一監控模塊管控電動車電池之工作溫度。然而,僅藉由添加化學物質對電動車電池進行高熱時安全防護,并無法有效降低電動車電池之溫度,因此,散熱效果不佳之缺點,導致電動車電池仍存在有溫度過高之疑慮,進而相對降低電動車電池之效能,故有必要進一步加以改良。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 可以有效降低電動車電池所產生之熱量,使電動車電池維持于較佳之工作溫度,有效達到提升散熱效果。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種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包含一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及一散熱模塊,具有至少一致冷芯片及至少一散熱鰭片,該至少一致冷芯片系結合該殼體,該至少一散熱鰭片系結合該至少一致冷芯片。作為優選,還可以包含一風扇模塊,該風扇模塊系結合該殼體,用以導引該容置空間內之氣體流動,以進一步提升整體之散熱效果。進一步優選,該風扇模塊包含一第一風扇及一第二風扇,該殼體設有兩個組裝口, 該兩個組裝口系連通于該容置空間,該第一風扇及第二風扇系分別設置于該兩個組裝口。進一步優選,該第一風扇之出風口朝向該容置空間,該第二風扇之出風口背向該容置空間。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術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電動車電池所產生之熱量,使電動車電池維持于較佳之工作溫度,有效達到提升散熱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情形示意圖。圖中部件說明[0016]1 殼體2散熱模塊3風扇模塊
11容置空間 21致冷芯片 31第一風扇
12組裝口 22散熱鰭片 32第二風扇8電動車電池組 80太陽能板9電動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一個詳細的說明。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主要系由一殼體1及一散熱模塊2 所構成,該散熱模塊2系結合該殼體1。該殼體1系可以由金屬或高導熱材料加工制成各種幾何形狀,且該殼體1具有一容置空間11,該容置空間11可用以容設一電動車電池組8。藉此,該殼體1可用以吸收該電動車電池組8所產生之熱量。該散熱模塊2系結合于該殼體1之外壁面,用以將該殼體1所吸收之熱量排放至外界,使該電動車電池組8得以維持于較佳之工作溫度。更詳言之,該散熱模塊2包含至少一致冷芯片21及至少一散熱鰭片22,該至少一致冷芯片21系結合于該殼體1外壁面之適當位置,而該至少一散熱鰭片22則結合于該至少一致冷芯片21。藉此,該至少一致冷芯片 21可用以將該殼體1所吸收之熱量傳導至該至少一散熱鰭片22,以便藉由該至少一散熱鰭片22將熱量散逸至外界。在本實施例中,系選擇將兩個致冷芯片21分別設置于該殼體1相鄰之二側壁,并搭配將兩個散熱鰭片22分別結合于該二致冷芯片21。其中,各該致冷芯片 21系可以直接電性連接一太陽能電池〔未繪示〕,以便藉由該太陽能電池提供各該致冷芯片 21所需之電力;又,在實際使用時,各該致冷芯片21亦可以電性連接至該電動車電池組8。值得注意的是,本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還可以包含一風扇模塊3,該風扇模塊3系設置于該殼體1,用以導引該容置空間11內之氣體流動,以便進一步提升該電動車電池組8 之散熱效果。其中,該殼體1之側壁可以開設有至少一組裝口 12,該至少一組裝口 12系連通于該容置空間11,該風扇模塊3系包含對應該至少一組裝口 12之數量的風扇。更詳言之,在本實施例中,該殼體1在未設有該散熱模塊2之側壁開設有二組裝口 12,該風扇模塊 3系包含一第一風扇31及一第二風扇32,該第一風扇31及第二風扇32系分別設置于各該組裝口 12 ;其中,該第一風扇31主要系用以將外界氣流導入該容置空間11內,而該第二風扇32則用以將該容置空間11內之氣流導出;換言之,該第一風扇31之出風口〔未標示〕系朝向該容置空間11,而該第二風扇32之出風口〔未標示〕則背向該容置空間11。此外,該第一風扇31及第二風扇32還可以設有一濾網〔未繪示〕,用以避免灰塵經由該第一風扇31 及第二風扇32進入該容置空間11內。再者,該風扇模塊3可以直接電性連接該太陽能電池,以便藉由該太陽能電池提供該風扇模塊3所需之電力;又,倘若該風扇模塊3所需之電力與該太陽能電池所提供之電力不足時,則可藉由一轉換器轉換該電動車電池組8電力輸出連接該風扇模塊3及散熱模塊2作散熱工作電源。如圖2及圖3所示,揭示本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實際裝設于一電動車9之使用例, 且該電動車9之車頂裝設有一太陽能板80,該太陽能板80電性連接該太陽能電池,且該太陽能板80可用以將太陽光轉換為電力,并傳送至該太陽能電池以供該電動車9使用。在本實施例中,該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系選擇裝設于該電動車9之車底;較佳地,依照該電動車 9前進方向〔依圖3向左方向〕,該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之風扇模塊3系選擇朝向該電動車9 之后輪,藉此避免該電動車9行進時灰塵不慎經由該風扇模塊3進入該容置空間11內。值得注意的是,當該電動車電池組8運作而升溫時,即可藉由該殼體1吸收該電動車電池組8 所釋放之熱量,并依序藉由該致冷芯片21及散熱鰭片22將熱量散逸至外界;再者,該風扇模塊3可進一步導引該容置空間11內空氣流動,以便藉由空氣的對流效應,來大幅提升該電動車電池組8之散熱效果。本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的主要技術特點在于利用該殼體1來容置該電動車電池組8,搭配在該殼體1設置該散熱模塊2,以便預先藉由該殼體1吸收該電動車電池組8所產生之熱量后,再經由該致冷芯片21將熱量經由該散熱鰭片22傳遞至外界,同時進一步利用該風扇模塊3增加該容置空間11內氣體之流動。藉此,該電動車電池組8可以維持于較佳之工作溫度,以相對提升該電動車電池組8之效能及使用壽命,使得本實用新型可有效達到提升散熱效果之功效。雖然本實用新型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創作所保護之技術范疇,因此本實用新型之保護范圍當視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及一散熱模塊,具有至少一致冷芯片及至少一散熱鰭片,該至少一致冷芯片系結合該殼體,該至少一散熱鰭片系結合該至少一致冷芯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風扇模塊, 該風扇模塊系結合該殼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風扇模塊包含一第一風扇及一第二風扇,該殼體設有兩個組裝口,該兩個組裝口系連通于該容置空間,該第一風扇及第二風扇系分別設置于該兩個組裝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風扇之出風口朝向該容置空間,該第二風扇之出風口背向該容置空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車電池散熱裝置,系包含一殼體及一散熱模塊,該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該散熱模塊具有至少一致冷芯片及至少一散熱鰭片,該至少一致冷芯片系結合該殼體,該至少一散熱鰭片系結合該至少一致冷芯片。本技術方案可以有效降低電動車電池所產生之熱量,使電動車電池維持于較佳之工作溫度,有效達到提升散熱效果。
文檔編號H01M10/50GK202094250SQ20112022011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7日
發明者林偉超 申請人:湖州劍力金屬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