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具有接插腔的絕緣本體和收容于絕緣本體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具有側配接面的配接側壁及具有內底面的底壁,所述配接側壁和底壁分別設有與接插腔相通的側端子槽和底端子槽,所述導電端子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分叉出的接觸臂和按壓臂,所述接觸臂收容于側端子槽但未凸出側配接面,所述按壓臂收容于底端子槽且凸出內底面,當所述按壓臂受到外力按壓向內底面退縮時,所述接觸臂和按壓臂共同形成使接觸臂凸入所述接插腔的杠桿;所述接觸臂在對接完成前收容于側端子槽但未凸出側配接面的設計,可以避免在對接過程中導電端子的接觸損耗。
【專利說明】電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彈性端子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電連接器組合通常包括具有靜端子的插頭連接器和具有動端子(彈性端子)的插座連接器,相互配合的一組靜端子和動端子從開始配合至插接到位的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滑動摩擦。這種設計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接觸的穩定性,但是由于太多不必要的接觸,造成了端子磨損、信號傳導質量下降、連接器壽命降低等諸多缺陷。
[0003]所以,業界一直致力于設計一種新的電連接器以改善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降低端子磨損,提高傳導質量的電連接器。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連接器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具有接插腔的絕緣本體和收容于絕緣本體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具有側配接面的配接側壁及具有內底面的底壁,所述配接側壁和底壁分別設有與接插腔相通的側端子槽和底端子槽,所述導電端子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分叉出的接觸臂和按壓臂,所述接觸臂收容于側端子槽但未凸出側配接面,所述按壓臂收容于底端子槽且凸出內底面,當所述按壓臂受到外力按壓向內底面退縮時,所述接觸臂和按壓臂共同形成使接觸臂凸入所述接插腔的杠桿。
[0006]進一步地,所述導電端子系依截面輪廓形狀一次沖壓成形。
[0007]進一步地,所述接觸臂在自由末端的寬度大于所述接觸臂在基部附近的寬度。
[0008]進一步地,所述接觸臂的自由末端朝向接插腔一側設有鋸齒狀接觸部。
[0009]進一步地,所述接觸臂的自由末端朝向接插腔一側噴涂有彈性導電層。
[0010]進一步地,所述導電端子還包括平行于側配接面的固定部,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位于接插腔外側以收容所述固定部的固定座。
[0011]進一步地,所述基部、固定部、接觸臂以及按壓臂總體呈“山”形。
[0012]進一步地,所述導電端子還設有裸露于固定座外側的焊接腳,所述焊接腳與基部之間具有第一段差,所述基部與按壓臂之間具有第二段差。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接觸臂收容于側端子槽但未凸出側配接面的設計,避免的對接過程中導電端子的接觸損耗,而所述收容于底端子槽且凸出內底面的按壓臂與接觸臂形成杠桿,在對接連接器插入到按壓位置后,撬動接觸臂凸入接插腔,從而實現電性連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明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其中一個導電端子自絕緣本體分離。[0015]圖2是本發明電連接器與對接連接器配接前的剖視示意圖。
[0016]圖3是本發明電連接器的接觸臂凸入接插腔的示意圖。
[0017]【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下面結合附圖詳細介紹本發明電連接器100的【具體實施方式】。本實施例的電連接器100為板對板連接器,用以供對接連接器200插接,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括具有接插腔101的絕緣本體10和收容于絕緣本體10的若干導電端子20。
[0018]所述絕緣本體10包括具有側配接面1021的配接側壁102及具有內底面1031的底壁103,所述配接側壁102和底壁103分別設有與接插腔101相通的側端子槽1023和底端子槽1033。所述導電端子20包括基部201及自基部201分叉出的接觸臂202和按壓臂203,所述接觸臂202收容于側端子槽1023但未凸出側配接面1021,所述按壓臂203收容于底端子槽1033且凸出內底面1031,當所述按壓臂203受到外力按壓向內底面1031退縮時,所述接觸臂202和按壓臂203共同形成使接觸臂202凸入所述接插腔101的杠桿。所述接觸臂202收容于側端子槽1023但未凸出側配接面1021的設計,避免的對接過程中導電端子20的接觸損耗,而所述收容于底端子槽1033且凸出內底面1031的按壓臂203與接觸臂202形成杠桿,在對接連接器200插入到按壓位置后,撬動接觸臂202凸入接插腔101,從而實現電性連接。
[0019]所述導電端子20系依截面輪廓形狀一次沖壓成形,因而可以提供更好的整體強度,避免在杠桿作用過程中奔潰;所述接觸臂202在自由末端的寬度大于所述接觸臂202在基部201附近的寬度,藉此增加接觸臂202的彈性;所述接觸臂202的自由末端朝向接插腔101 —側設有鋸齒狀接觸部2021 (參圖3),因而提供與對接連接器200的導電端子配合時的抓持力和穩定接觸。所述導電端子20還包括平行于側配接面1021的固定部204,所述絕緣本體10設有位于接插腔101外側以收容所述固定部204的固定座104。所述基部201、固定部204、接觸臂202以及按壓臂203總體呈“山”形,該固定部204在為整個導電端子20的固定提供較佳固持力的同時,對于該具有撬動結構的導電端子20來說,也是一種省力和避免端子疲勞的優化設計。
[0020]所述導電端子20還設有裸露于固定座204外側的焊接腳205,所述焊接腳205與基部201之間具有第一段差Tl,所述基部201與按壓臂203之間具有第二段差T2。第一段差Tl可以避免焊接腳205在焊接時爬錫造成的絕緣本體10浮起,第二段差T2在第一段差Tl的基礎上繼續向上凹陷形成,可以給按壓臂203的受壓旋轉提供讓位。
[0021]上述實施方式為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當然,本發明也可采用其它實施方式,例如:增強與對接連接器200的導電端子接觸穩定性的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鋸齒狀接觸部2021外,還可以在所述接觸臂的自由末端朝向接插腔一側噴涂有彈性導電層,此方案的兩導電端子之間具有更強的摩擦力,導電層材料的選擇也會對電連接器的傳導性能產生不同的影響。綜上,本發明的實際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內容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具有接插腔的絕緣本體和收容于絕緣本體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具有側配接面的配接側壁及具有內底面的底壁,所述配接側壁和底壁分別設有與接插腔相通的側端子槽和底端子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分叉出的接觸臂和按壓臂,所述接觸臂收容于側端子槽但未凸出側配接面,所述按壓臂收容于底端子槽且凸出內底面,當所述按壓臂受到外力按壓向內底面退縮時,所述接觸臂和按壓臂共同形成使接觸臂凸入所述接插腔的杠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系依截面輪廓形狀一次沖壓成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臂在自由末端的寬度大于所述接觸臂在基部附近的寬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臂的自由末端朝向接插腔一側設有鋸齒狀接觸部。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臂的自由末端朝向接插腔一側噴涂有彈性導電層。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還包括平行于側配接面的固定部,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位于接插腔外側以收容所述固定部的固定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固定部、接觸臂以及按壓臂總體呈“山,,形。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還設有裸露于固定座外側的焊接腳,所述焊接腳與基部之間具有第一段差,所述基部與按壓臂之間具有第二段差。
【文檔編號】H01R13/02GK103441357SQ201310363893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0日
【發明者】朱錢志 申請人:太倉天策信息技術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