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與電動自行車的電池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可方便拆裝的多節式電池總成。
背景技術:
就傳統的多節式電池而言,前后相鄰兩組電池之間主要是利用一轉軸形成樞接狀態,使得前后相鄰兩組電池之間能夠相對彎折,如此在安裝于車架時,可以讓多節式電池從大小僅供一個電池通過的開口逐一進入車架內,這樣即可縮小車架對于開口的大小需求,進而減少車架因開口所產生的結構弱化問題。然而,以轉軸作為連接組件的多節式電池具有拆裝不易的問題,導致騎行者難以根據實際需要(如路程長短)來更換不同電容量的電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節式電池總成,其方便騎行者自行更換不同電容量的電池。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多節式電池總成包含有兩個電池、一可撓性連接件及兩個扣件。該兩個電池之間呈前后并排設置,且該兩個電池的兩相對端面分別具有一連接槽;該可撓性連接件可拆卸地設于該兩個電池的連接槽之間,使得該兩個電池能通過該可撓性連接件在一展開位置與一彎折位置之間動作;該兩個扣件分別可拆卸地卡接于一該電池的卡扣部且頂抵于該可撓性連接件,用以將該可撓性連接件定位于該兩個電池的連接槽內。
從而,本實用新型的多節式電池總成利用該可撓性連接件的設置,讓該兩個電池能夠達到相對彎折的效果,以便跟車架進行組裝,另外利用該可撓性連接件與該扣件的可拆卸設置,可以讓騎行者根據實際需要對該兩個電池進行拆裝及更換。
在本實用新型中,該兩個電池的兩相對端面分別具有一凹部與一凸部,且該兩個電池的兩相對端面分別具有多個設于該凹部的第一電性接點與多個設于該凸部的第二電性接點,當該兩個電池位于該展開位置時,該凹部與該凸部之間相互嵌卡,使該多個第一、第二電性接點之間相互接觸,此時該兩個電池之間形成串聯關系,當該兩個電池位于該彎折位置時,該凹部與該凸部之間相互脫卡,使該多個第一、第二電性接點之間相互分離,此時該兩個電池之間解除串聯關系。從而,該兩個電池間以無線方式完成電性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中,各該電池的卡扣部具有一第一電性接點,各該扣件具有一第二電性接點,該兩個扣件的第二電性接點分別接觸于一該電池的卡扣部的第一電性接點,且該兩個扣件的第二電性接點之間通過一電線形成電性連接。從而,該兩個電池間以有線方式完成電性連接。
有關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多節式電池總成的詳細構造、特點、組裝或使用方式,將于后續的實施方式詳細說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實用新型領域技術人員應能了解,該等詳細說明以及實施本實用新型所列舉的特定實施例,僅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申請范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1實施例的多節式電池總成的外觀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1實施例的多節式電池總成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1實施例的多節式電池總成位于展開位置的平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1實施例的多節式電池總成位于彎折位置的平面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2實施例的多節式電池總成的局部剖視圖。
【符號說明】
10多節式電池總成 20電池
21連接槽 22卡扣部
23開口段 24斜伸段
25倒勾段 26凹部
27凸部 28第一電性接點
29第二電性接點 30可撓性連接件
31腹板 32斜伸臂
33倒勾部 40扣件
50電線 51第一電性接點
52第二電性接點
具體實施方式
請先參閱圖1及2,本實用新型第1實施例的多節式電池總成10包含有至少兩個電池20、至少一可撓性連接件30,以及至少兩個扣件40。在本實施例中,電池20的數量為三個,可撓性連接件30的數量為兩個,扣件40的數量均為四個,然而三者的數量均可以依據實際需求而有所調整,并不以此為限。
三個電池20之間以前后并排的方式排列,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的兩相對端面分別具有一連接槽21與一鄰接于連接槽21的卡扣部22,其中的連接槽22具有一開口段23、一銜接開口段23的斜伸段24及一銜接斜伸段24的倒勾段25。此外,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的兩相對端面分別具有一凹部26與一嵌設于凹部26的凸部27,而且在本實施例中,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的兩相對端面分別具有多個設于凹部26的第一電性接點28與多個設于凸部27的第二電性接點29。
如圖2至4所示,可撓性連接件30具有一腹板31、二相對的斜伸臂32及二相對的倒勾部33。腹板31設于電池20的連接槽21的開口段23,斜伸臂32設于電池20的連接槽21的斜伸段24,倒勾部33設于電池20的連接槽21的倒勾段25。
扣件40卡接于電池20的卡扣部22且頂抵于可撓性連接件30的腹板31與斜伸臂32,用以將可撓性連接件30定位于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的連接槽21內。
由上述可知,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之間除了通過可撓性連接件30連接在一起之外,同時通過可撓性連接件30于一展開位置P1(如圖3所示)與一彎折位置P2(如圖4所示)之間動作。當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位于如圖3所示的展開位置P1時,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的第一、第二電性接點28、29之間相互接觸,使前后相鄰電池20之間以無線方式形成串聯關系,當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位于如圖4所示的彎折位置時,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的第一、第二電性接點28、29之間相互分離,使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之間解除串聯關系。
另一方面,騎行者可以先解除扣件40與電池20的卡扣部22之間的卡扣關系之后,再將可撓性連接件30取出,使三個電池20之間彼此分離,此時即可根據實際需要(如路程長短)來選擇不同電容量的電池20進行搭配,在更換新電池之后再將可撓性連接件30及扣件40重新裝回去就能繼續使用。
請再參閱圖5,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之間也可以用有線方式連接在一起。在本實用新型第2實施例中,各電池20的卡扣部22具有兩個呈間隔設置的第一電性接點51,各扣件40具有兩個呈間隔設置的第二電性接點52,當扣件40卡接于電池20的卡扣部22時,兩個扣件40的第二電性接點29會分別嵌卡且接觸于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的卡扣部22的第一電性接點51,接著通過一條電線50連接在兩個扣件40之間,使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通過兩個扣件40與電線50的間的配置而形成串聯關系。
綜上所陳,本實用新型的多節式電池總成10利用可撓性連接件30的設置,除了能夠讓前后相鄰兩個電池20之間能夠達到相對彎折的效果,同時也可以方便騎行者對電池20進行拆裝及更換,進而達到增加使用便利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