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電池,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池模組框架、電池模組及用電設備。
背景技術:
1、目前,常規的電芯-模組-pack也即電池模組框架的裝配過程復雜,所需工序較多,裝配過程中會出現較多的連接件,當有電流通過連接件,會造成大量的能量浪費,降低了電量的傳輸效率,而且,傳統電池通過極柱與外部電連接,接觸面較小,嚴重影響整包的過流能力。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模組框架、電池模組及用電設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電池通過極柱與外部電連接,接觸面積小,嚴重影響整包的過流能力的技術問題。
2、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電池模組框架,包括:第一總導電框架、第二總導電框架和橫向絕緣框;
3、其中,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包括沿第一方向順次設置的多個第一導電框架,每個所述第一導電框架均具有第一容置槽;
4、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導電框架之間均通過第一縱向絕緣件和第一電連接構件中的一者連接,且在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中,所述第一縱向絕緣件和所述第一電連接構件交替設置;
5、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包括沿第一方向順次設置的多個第二導電框架,每個所述第二導電框架均具有第二容置槽;
6、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導電框架之間均通過第二縱向絕緣件和第二電連接構件中的一者連接,且在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中,所述第二縱向絕緣件和所述第二電連接構件交替設置;
7、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中的第一縱向絕緣件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中的第二電連接構件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中的第一電連接構件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中的第二縱向絕緣件相對設置,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中的第一導電框架和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中的第二導電框架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8、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通過橫向絕緣框絕緣設置;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通過橫向絕緣框連接;其中,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以及橫向絕緣框的一部分圍構有電池容置腔。
9、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均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所述橫向絕緣框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三者可拆卸地連接。
10、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所述橫向絕緣框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一體成型;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導電框架遠離所述第二導電框架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容置槽連通的第一入口;和/或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導電框架遠離所述第一導電框架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容置槽連通的第二入口。
11、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縱向絕緣件和所述第一導電框架之間通過納米注塑的方式結合;所述第二縱向絕緣件和所述第二導電框架之間通過納米注塑的方式結合。
12、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橫向絕緣框和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之間通過納米注塑的方式結合,所述橫向絕緣框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之間通過納米注塑的方式結合。
13、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導電框架和所述第二導電框架均為u形結構;所述第一導電框架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塊第一翼板和連接兩塊第一翼板的第一腹板;所述兩塊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一腹板圍構成第一方向兩端開口的第一容置槽;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導電框架的開口均通過所述第一縱向絕緣件和所述第一電連接構件中的一者封閉;
14、所述第二導電框架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塊第二翼板和連接兩塊第二翼板的第二腹板,所述兩塊第二翼板和所述第二腹板圍構有第一方向兩端開口的第二容置槽;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二導電框架的開口均通過所述第二縱向絕緣件和所述第二電連接構件中的一者封閉。
15、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電池模組框架還包括兩個第一側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兩個所述第一側板分別封閉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中位于首端的第一導電框架的開口和位于末端的第一導電框架的開口;
16、所述電池模組框架還包括兩個第二側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兩個所述第二側板分別封閉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中位于首端的第二導電框架的開口和位于末端的第二導電框架的開口。
17、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橫向絕緣框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一框邊和沿第一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二邊框,所述兩個第一框邊和所述兩個第二邊框首尾相連成矩形結構;
18、在第二方向上,相對設置的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通過第一框邊的一部分連接;相對設置的所述第一縱向絕緣構和所述第二電連接構件通過第一框邊的一部分連接;相對設置的第一電連接構件和所述第二縱向絕緣件通過第一框邊的一部分連接;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通過第二邊框連接。
19、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電池模組,包括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電池模組框架,因而,具有該電池模組框架的全部有益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20、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任一所述電池均具有電池殼體和電芯,所述電池殼體包括沿第二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個殼部,兩個所述殼部絕緣設置,且所述兩個殼部密封連接圍構有電芯容置腔,所述電芯設置在所述電芯容置腔,且所述電芯的正極耳和負極耳分別與兩個所述殼部固連;
21、多個所述電池沿著第一方向順次設置在所述電池模組框架內的多個電池容置腔,且沿著第一方向,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電池位于同一側的兩個所述殼部的極性相反。
22、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所述電池殼體的外表面設有第一螺紋,所述電池容置腔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螺紋配合的第二螺紋。
23、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用電設備,包括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電池模組,因而,具有該電池模組的全部有益技術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2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有益效果為:
25、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電池模組框架,其內置有絕緣板以及電連接構件,并且按照預設的電連接形式進行布局,當裝配電池時,僅需要將多個電池依次安裝進多個對應的電池容置腔內,即可實現電池間的串聯,操作簡單、方便,而且電池的整個上部殼體以及整個下部殼體與對應的電連接構件相連接,也即電池的整個上部殼體以及整個下部殼體作為通過電連接的載體,提高了過流能力,降低了能量損失。
1.一種電池模組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總導電框架(1)、第二總導電框架(2)和橫向絕緣框(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模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1)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2)均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1)、所述橫向絕緣框(3)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2)三者可拆卸地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模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1)、所述橫向絕緣框(3)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2)一體成型;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導電框架(11)遠離所述第二導電框架(21)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容置槽(113)連通的第一入口;和/或,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導電框架(21)遠離所述第一導電框架(11)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容置槽(212)連通的第二入口。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池模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縱向絕緣件(12)和所述第一導電框架(11)之間通過納米注塑的方式結合;所述第二縱向絕緣件(22)和所述第二導電框架(21)之間通過納米注塑的方式結合。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池模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絕緣框(3)和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1)之間通過納米注塑的方式結合,所述橫向絕緣框(3)和所述第二總導電框架(2)之間通過納米注塑的方式結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模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框架(11)和所述第二導電框架(21)均為u形結構;所述第一導電框架(11)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塊第一翼板(111)和連接兩塊第一翼板的第一腹板(112);所述兩塊第一翼板(111)和所述第一腹板(112)圍構成第一方向兩端開口的第一容置槽(113);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導電框架(11)的開口均通過所述第一縱向絕緣件(12)和所述第一電連接構件(13)中的一者封閉;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模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模組框架還包括兩個第一側板(14),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兩個所述第一側板(14)分別封閉所述第一總導電框架(1)中位于首端的第一導電框架(11)的開口和位于末端的第一導電框架(11)的開口;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模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橫向絕緣框(3)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一框邊和沿第一方向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二邊框,所述兩個第一框邊和所述兩個第二邊框首尾相連成矩形結構;
9.一種電池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電池和如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模組框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殼體(4)的外表面設有第一螺紋,所述電池容置腔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螺紋配合的第二螺紋。
11.一種用電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電池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