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飛機副油箱用電設備,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飛機副油箱電纜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1、目前,國內飛機副油箱為了方便維護其用電設備的控制部分,并隔離燃油與電纜接觸,均將副油箱的用電設備的控制部分布置在副油箱外部,其電纜需順副油箱外部布置。
2、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副油箱用電設備電纜布置在副油箱外部,需增加套管和多處固定電纜裝置,使其副油箱結構復雜,增加副油箱的風阻系數,可靠性降低;且在強電磁環境下使用時,整個電力系統極易被干擾,導致電信號失真。究其原因副油箱用電設備電纜布置在副油箱外部導致。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飛機副油箱的電纜布置在副油箱外部,導致副油箱結構復雜,且容易被干擾的問題,提出一種飛機副油箱電纜連接結構,包括功能安裝座、插頭座、電纜管;通過在飛機副油箱內設置電纜管,將電纜管的一端與插頭座連接,另一端與功能安裝座連接,減小了飛機副油箱的風阻系數,保證了在強電磁環境下電力系統不易被干擾,提高了飛機副油箱的電磁兼容性。
2、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內容如下:
3、一種飛機副油箱電纜連接結構,與飛機端連接;包括功能安裝座、插頭座、電纜管;
4、所述功能安裝座與所述飛機副油箱固定連接,所述用電設備設置在所述功能安裝座的內腔中;
5、所述插頭座與所述飛機副油箱固定連接;
6、所述電纜管設置在所述飛機副油箱內,且所述電纜管的一端與所述插頭座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功能安裝座連接;
7、所述用電設備的電纜設置在所述電纜管內,穿過所述電纜管與所述電插頭連接。
8、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地,所述電纜管包括隔熱內管、屏蔽內管、保護外管;
9、所述用電設備的電纜設置在所述隔熱內管內;
10、所述屏蔽內管的內壁與所述隔熱內管的外壁貼合連接;
11、所述保護外管的內壁與所述屏蔽內管的外壁貼合連接,所述保護外管的外壁設置在所述飛機副油箱內。
12、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地,所述屏蔽內管為電磁屏蔽熱縮管。
13、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地,所述插頭座包括設置在底部的第一通孔和設置在側面的第二通孔;
14、所述飛機副油箱頂部的用電設備的電纜穿過所述電纜管、所述第一通孔與電插頭連接;
15、所述飛機副油箱底部的用電設備的電纜穿過所述電纜管、所述第二通孔與電插頭連接。
16、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地,所述插頭座還包括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
17、所述電纜管通過第一焊接部與所述第一通孔固定連接,所述電纜管通過第二焊接部與所述第二通孔固定連接。
18、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部為與所述第一通孔對應的圓形焊縫;
19、所述第二焊接部為與所述第二通孔對應的圓形焊縫。
20、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副油箱內部設置電纜管,通過將電纜布置在電纜管內部,杜絕了副油箱內的燃油與電纜接觸;將電纜管的一端與插頭座連接,另一端與功能安裝座連接,減小了飛機副油箱的風阻系數,保證了在強電磁環境下電力系統不易被干擾,提高了飛機副油箱的電磁兼容性。
22、(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隔熱內管防止電纜管內溫度過高,通過設置屏蔽內管進一步提升飛機副油箱系統的屏蔽效能和電磁兼容性,通過設置保護外管杜絕飛機副油箱內的燃油與電纜接觸,提高了飛機副油箱的可靠性。
23、(3)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插頭座上設置焊接部,實現電纜出口與電纜管的封裝,防止燃油進入用電設備的插頭處。
1.一種飛機副油箱電纜連接結構,與電插頭(10)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安裝座(11)、插頭座(4)、電纜管(3)、用電設備(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飛機副油箱電纜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纜管(3)包括隔熱內管(31)、屏蔽內管(32)、保護外管(3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飛機副油箱電纜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內管(32)為電磁屏蔽熱縮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飛機副油箱電纜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座(4)包括設置在底部的第一通孔(6)和設置在側面的第二通孔(7);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飛機副油箱電纜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頭座(4)還包括第一焊接部(8)、第二焊接部(9);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飛機副油箱電纜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8)為與所述第一通孔(6)對應的圓形焊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