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池,尤其涉及一種電池裝置及用電裝置。
背景技術:
1、電池單體廣泛用于電子設備,例如手機、筆記本電腦、電瓶車、電動汽車、電動飛機、電動輪船、電動玩具汽車、電動玩具輪船、電動玩具飛機和電動工具等等。
2、在電池技術的發展中,如何提高電池裝置的使用可靠性,是電池技術中的一個研究方向。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電池裝置及用電裝置,能夠提高電池裝置的使用可靠性。
2、一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池裝置,電池裝置包括箱體以及容納于箱體內的多個電池單體,箱體包括底板,電池單體朝向底板的一側設有泄壓機構,底板包括第一板體和多個第一突出部,第一突出部突出于第一板體朝向電池單體的一側。多個第一突出部沿第一方向間隔設置,相鄰第一突出部之間設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包括匯流段和多個進氣段,多個進氣段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匯流段位于多個進氣段沿第一方向的同一側并連通于多個進氣段,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一板體的厚度方向兩兩相交。其中,泄壓機構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與進氣段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交疊。
3、上述方案中,通過在底板上設置有間隔設置的多個第一突出部,從而能夠形成用于供高溫氣體移動離開電池單體所在區域的第一通道,無需對底板進行挖孔處理,并且第一突出部的存在可以起到結構加強的作用,以此能夠提高底板自身結構強度,起到防護作用。并且這種設計下的第一通道僅依靠底板自身圍合形成,而非由多個不同板結構共同限定形成,因此可以取消底板下方的護板設計,以此有助于降低箱體的復雜程度,降低電池裝置的整體重量。
4、此外,本技術實施例通過調整第一突出部的形狀尺寸,使得在第二方向上相鄰進氣段之間會受到第一突出部中部分結構的遮擋,這樣無需針對多個電池單體進行單獨設計,僅依靠單個第一突出部即可實現對多個不同電池單體之間高溫氣體的阻隔效果,以此降低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時對相鄰其他電池單體產生的不利影響,提高電池裝置的使用可靠性。
5、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突出部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主體部以及沿第一方向突出于主體部設置的阻擋部,多個阻擋部在第二方向上間隔設置并限定形成進氣段,相鄰兩個第一突出部中,其中一個第一突出部的延伸部與另一個第一突出部的阻擋部間隔設置并限定形成匯流段。
6、上述方案中,阻擋部的存在可以降低高溫氣體在沿第二方向并排設置的不同電池單體之間轉移,而阻擋部與主體部的配合則可以降低高溫氣體在沿第一方向并排設置的不同電池單體之間轉移,以此進一步降低因部分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而對其他電池單體產生的不利影響,提高電池裝置的使用可靠性。
7、在一些實施例中,箱體還包設置于底板朝向電池單體一側的多個側梁,多個側梁包括沿第二方向設置于電池單體一側的第一側梁,第一側梁與第一突出部在第二方向上間隔設置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連通于第二通道。
8、上述方案中,通過將第一側梁與第一突出部在第二方向上間隔設置形成第二通道,并將第一通道與第二通道連通設置,從而使得高溫氣體可以通過第一通道移動至第二通道,并借助第二通道離開多個電池單體所在區域,以此降低高溫氣體對電池單體產生的不利影響,提高電池裝置的使用可靠性。
9、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側梁包括沿第一方向設置于電池單體一側的第二側梁,第二側梁具有連通箱體外部與第二通道的第三通道。
10、上述方案中,通過在第二側梁中設置有第三通道,并使第三通道能夠連通第二通道與箱體外部,從而在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時,高溫氣體可以依次通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以及第三通道轉移至箱體外部,以此降低高溫氣體對電池裝置的不利影響,提高電池裝置的使用可靠性。
1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通道包括由第二側梁背離電池單體的一側表面向內凹陷形成的排氣孔,以及由第二側梁朝向底板的一側表面向內凹陷形成的導通段,導通段連通排氣孔與第二通道。
12、上述方案中,第三通道包括有連通箱體外部環境的排氣孔,以及用于連通排氣孔與第二通道的導通段,通過排氣孔與導通段的共同配合,從而實現高溫氣體的排出,以此提高電池裝置的使用可靠性。
13、在一些實施例中,底板還包括突出于第一板體朝向電池單體一側的第二突出部以及第一翻邊結構,第一翻邊結構連接于第一板體在第一方向上的邊緣位置,第二突出部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一翻邊結構與電池單體之間。其中,第二側梁位于第一翻邊結構以及第二突出部背離第一板體的一側,且第一翻邊結構與第二突出部在第一方向上間隔設置,并形成連通于導通段與第二通道的第四通道。
14、上述方案中,底板中的第一翻邊結構與第二突出部能夠同時對第二側梁提供支撐,以此提高底板對第二側梁的支撐效果。同時第一翻邊結構與第二突出部還在第一方向上間隔設置并形成第四通道,第四通道的存在可以滿足導通段與第二通道之間的連通需要,以使高溫氣體可以依次通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四通道以及第三通道離開箱體轉移至外部環境中,滿足電池裝置的排氣需要,提高電池裝置的可靠性。
15、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梁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背離底板一側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超出第二部分朝向電池單體的表面設置。導通段包括位于第一部分內的第一子段,位于第二部分內的第二子段,排氣孔位于第二部分內且連通第二子段,第一子段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子段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16、上述方案中,針對于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尺寸,將第一子段在第一方向上尺寸設置為大于第二字段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以使第一子段與第二子段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能夠分別與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相適配,并通過第一子段在第一方向上的較大尺寸,來降低第二側梁的整體重量,有助于實現電池裝置的輕量化設計。
17、在一些實施例中,底板還包括突出于第一板體朝向電池單體一側的第三突出部,第三突出部沿第一方向位于第二突出部與電池單體之間。兩個第一側梁沿第二方向分設在電池單體的兩側,且兩個第一側梁之間的間距大于第二側梁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多個側梁還包括連接第一側梁和第二側梁的第三側梁。其中,第三突出部在第二方向上與第三側梁間隔設置,以形成連通第四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第五通道。
18、上述方案中,通過將第三突出部設置為在第二方向上與第三側梁間隔設置,從而形成第五通道,借助第五通道能夠實現第四通道與第二通道之間的連通,即高溫氣體可以依次通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五通道、第四通道以及第三通道轉移離開箱體內部,從而有助于提高電池裝置的使用可靠性。
19、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池單體在第一板體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與第一突出部在第一板體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交疊設置。
20、上述方案中,電池單體在第一板體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并非完全位于第一通道在第一板體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內,電池單體中的部分結構能夠與第一突出部在第一板體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產生交疊,即第一突出部可以對電池單體起到支撐作用,以此提高電池單體的使用可靠性。
21、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并排設置的多個電池單體共同組成電池行,多個電池行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設置,其中,不同電池行中的電池單體分別與不同第一突出部在第一板體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交疊設置。
22、上述方案中,將多個電池單體的排布方式與第一突出部的結構以及多個第一突出部的排布方式相匹配,從而第一通道中的多個進氣段能夠分別與不同電池單體上的泄壓機構對應設置,以此使得整體排布方式更加合理可靠,并有助于提高排氣效果。
23、在一些實施例中,箱體還包括設置于底板朝向電池單體一側的承載板,承載板包括位于電池單體與底板之間的第二板體,第二板體包括第一本體部以及第一薄弱部,一薄弱部在第一板體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與泄壓機構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交疊。
24、上述方案中,承載板中的第二板體能夠與電池單體直接接觸,同時第二板體上設置有多個第一薄弱部用于對應多個電池單體的泄壓機構設置,這樣當部分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時,對應的第一薄弱部能夠致動并為其提供獨立的排氣通道并連通至對應的進氣段,這樣通過底板與承載板的相互配合,有助于進一步降低部分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時對其他電池單體產生的不利影響,提高電池裝置的使用可靠性。
25、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本體部包括纖維材料和樹脂材料,第一薄弱部包括樹脂材料且不包括纖維材料。
26、上述方案中,通過將第一本體部設置包括纖維材料和樹脂材料,而第一薄弱部包括樹脂材料且不包括纖維材料,從而可以采用成型效率較高的工藝制備形成承載板,并且這種設計能夠在滿足承載板絕緣需要的同時,降低承載板的重量,有助于滿足電池裝置的輕量化需要。
27、在一些實施例中,承載板還包括突出于第二板體背離底板一側的第二翻邊結構,第二翻邊結構連接于第二板體的周側邊緣,且覆蓋側梁背離底板的一側表面設置。
28、在上述方案中,通過在承載板上設置有第二翻邊結構,并將第二翻邊結構與側梁搭接設置,從而能夠借助第二翻邊結構與側梁之間的接觸配合,實現兩者間的位置固定,提高箱體整體結構的可靠性。
29、在一些實施例中,箱體還包括設置于底板與第二板體之間的隔熱板,隔熱板包括第二本體部以及第二薄弱部,第二薄弱部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與泄壓機構在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交疊。
30、在上述方案中,通過在底板與承載板之間增設有隔熱板,從而借助隔熱板能夠降低承載板被高溫高壓氣體熔穿的風險,提高電池裝置的使用可靠性。同時隔熱板上設置有第二薄弱部,第二薄弱部可以在高溫氣體的作用下發生致動,并產生對應的排氣通道,以此滿足電池裝置的排氣需要。
3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突出部與第一板體為一體結構,且第一突出部彎折連接于第一板體。
32、在上述方案中,可以通過對板狀結構進行沖壓工藝,從而制備形成彎折連接的第一板體與第一突出部,這種設計有助于降低底板的整體重量,滿足電池裝置的輕量化需要。同時第一突出部的存在既可以用于滿足電池裝置的排氣需要,還可以增強底板的強度,提高底板的防護能力,從而取消底板下方的護板設計,以此進一步降低電池裝置的重量。
33、第二方面,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電裝置,用電裝置包括前述任一實施方式中的電池裝置。
34、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