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電池,特別涉及一種掛載結構、電池裝置及用電設備。
背景技術:
1、電池裝置常用于新能源車,為新能源車提供行駛動力。而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新能源汽車的強度和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而電池裝置是新能源汽車的重要部件,因此,對電池裝置與整車之間的裝配要求也越來越高。
2、在相關技術中,電池裝置與整車固定點多分布在電池裝置周圈及中部,中部固定點采用掛載結構實現連接,然而當前掛載結構組成零件數量多,組裝工序多,涉及兩處密封界面,導致電池裝置的氣密失效風險高。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上述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掛載結構、電池裝置及用電設備,旨在解決電池裝置的氣密失效風險高的問題。
2、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電池裝置,包括電池箱體、設于電池箱體內的若干電池單體、箱體梁以及掛載結構,電池箱體設有連接孔,掛載結構包括第一鎖緊件和第二鎖緊件;第一鎖緊件的一端連接于箱體梁,第一鎖緊件的另一端抵接于電池箱體的內壁,并環繞連接孔設置;第二鎖緊件至少部分設置于電池箱體外,第二鎖緊件的一端穿設于連接孔并伸入電池箱體內,以與第一鎖緊件連接,第二鎖緊件遠離第一鎖緊件的端部設有裝配孔,裝配孔被配置為與載體的緊固件配合連接。
3、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本申請的技術方案采用的掛載結構僅通過第一鎖緊件和第二鎖緊件實現連接,直接將第一鎖緊件的一端連接在箱體梁上,并使第一鎖緊件的另一端抵接于電池箱體的內壁,并環繞連接孔設置,以使第一鎖緊件與電池箱體之間形成一處密封界面,并且使用第二鎖緊件直接連接電池箱體和第一鎖緊件。在電池箱體與載體連接時,可以使用載體上的緊固件直接鎖附在第二鎖緊件的裝配孔上即可。因此,本方案使用的掛載結構僅需使用第一鎖緊件和第二鎖緊件,減少了底部套筒和轉接套筒的使用,同步省去了對應的鎖附安裝工序,并移除了底部套筒與電池箱體底板之間的密封界面,只涉及一處密封界面,從而有效解決電池裝置的氣密失效風險高的問題。
4、在一些實施例中,箱體梁靠近連接孔的端部設有插孔,第一鎖緊件遠離第二鎖緊件的一端插設于插孔內。這樣的設計,通過將第一鎖緊件的一端插設在箱體梁的插孔內,可以增加第一鎖緊件與箱體梁之間的連接面積,以提升第一鎖緊件與箱體梁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5、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鎖緊件焊接于箱體梁。這樣的設計,通過采用焊接的方式將第一鎖緊件連接在箱體梁上,不僅操作簡單,并且該連接方式使得第一鎖緊件與箱體梁之間的連接可靠性更高。
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鎖緊件與第二鎖緊件螺紋配合。這樣的設計,在安裝時,可以將第一鎖緊件從電池箱體的連接孔伸入電池箱體內部后,直接擰動第一鎖緊件,即可將第一鎖緊件鎖緊在第二鎖緊件上,操作更簡單。
7、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鎖緊件為長套筒,第二鎖緊件為頂部套筒,長套筒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頂部套筒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長套筒遠離箱體梁的端部設有螺紋孔,頂部套筒的一端外壁設有外螺紋,頂部套筒設有外螺紋的一端插設于螺紋孔內,并與螺紋孔螺紋配合。這樣的設計,可以使頂部套筒的一端呈螺柱狀結構,以將頂部套筒穿過電池箱體的連接孔后從高度方向插入長套筒的螺紋孔內,并擰動頂部套筒,即可使頂部套筒呈螺柱的一端旋入長套筒的螺紋孔內,以使第一鎖緊件與第二鎖緊件實現螺紋連接。
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鎖緊件遠離箱體梁的端部設有密封圈,密封圈與電池箱體設有連接孔的內壁抵接。這樣的設計,密封圈的增設可以提升第一鎖緊件與電池箱體之間的密封性,以防止電池箱體的內部空間通過第一鎖緊與電池箱體之間的間隙與連接孔導通,進而通過連接孔與外界導通,從而提升電池箱體的氣密性。
9、在一些實施例中,裝配孔為盲孔,盲孔的內壁設有內螺紋。這樣的設計,需要將電池箱體安裝在載體時,載體上的緊固件可以直接插入第二鎖緊件的盲孔內,并與盲孔上的內螺紋實現螺紋配合,即可將電池箱體安裝在載體。由于裝配孔為盲孔,因此電池箱體的內部空間不會通過裝配孔與外界導通,能夠提升電池箱體的氣密性。
10、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孔設于電池箱體的上蓋。這樣的設計,通過將連接孔設置在上蓋上,在將電池箱體安裝載體時,載體上的緊固件可以從上往下直接插入第二鎖緊件的裝配孔中,更加便于將電池裝置安裝在載體上。
11、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蓋包括上蓋本體和抬高件,上蓋本體設有安裝孔,抬高件設于安裝孔內,抬高件設有連接孔,抬高件被配置為支撐第二鎖緊件。這樣的設計,通過采用抬高件對第二鎖緊進行支撐,以通過抬高件的設計能夠調整第二鎖緊件的高度,抬高了第二鎖緊件的安裝面高度,并為載體的緊固件提供了足夠長的鎖附長度空間,能夠避免載體的緊固件過長或鎖附高度面過高,導致緊固件與第二鎖緊件之間的鎖附空間不足或者第二鎖緊件與載體之間不匹配,從而提升了載體的緊固件與第二鎖緊件之間的連接可靠性。
1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鎖緊件包括第一連接段、第二連接段以及固定段;第一連接段與第一鎖緊件連接;第二連接段連接于第一連接段的端部,并穿設于連接孔;固定段連接于第二連接段遠離第一連接段的端部,固定段的外徑大于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的外徑,抬高件位于固定段與第一鎖緊件之間,固定段抵接于抬高件。這樣的設計,可以采用第一連接段與第一鎖緊件實現連接,并采用第二連接件穿設在上蓋的連接孔中,同時采用固定段抵接在抬高件上,通過抬高件對固定段進行支撐以抬高第二鎖緊件的高度,從而可以采用第二鎖緊件實現與第一鎖緊件和電池箱體的有效連接,同時實現了第二鎖緊件的抬升。
13、在一些實施例中,抬高件與上蓋本體為一體結構。這樣的設計,一體結構的設計不僅可以使抬高件與上蓋本體之間的連接可靠性更高,還能簡化制備工藝。
14、在一些實施例中,箱體梁被配置為分隔兩組電池單體組,或者分隔電池單體組和電控組件,電池單體組包括至少一個電池單體。這樣的設計,在多個電池單體中的部分出現膨脹現象的情況下,膨脹力作用于兩側的箱體梁,使箱體梁產生反作用于電池單體的擠壓力,以限制電池單體的膨脹量,從而提高電池的安全性能。
15、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掛載結構,該掛載結構包括第一鎖緊件和第二鎖緊件;第一鎖緊件的一端連接于箱體梁,第一鎖緊件的另一端抵接于電池箱體的內壁,并環繞電池箱體的連接孔設置;第二鎖緊件至少部分設置于電池箱體外,第二鎖緊件的一端穿設于連接孔并伸入電池箱體內,以與第一鎖緊件連接,第二鎖緊件遠離第一鎖緊件的端部設有裝配孔,裝配孔被配置為與載體的緊固件配合連接。
16、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用電設備,包括上述的電池裝置。
17、上述說明僅是本申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申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申請的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
1.一種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池箱體、設于所述電池箱體內的若干電池單體、箱體梁以及掛載結構,所述電池箱體設有連接孔,所述掛載結構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梁靠近所述連接孔的端部設有插孔,所述第一鎖緊件遠離所述第二鎖緊件的一端插設于所述插孔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緊件焊接于所述箱體梁。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緊件與所述第二鎖緊件螺紋配合。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緊件為長套筒,所述第二鎖緊件為頂部套筒,所述長套筒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頂部套筒在高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緊件遠離所述箱體梁的端部設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與所述電池箱體設有所述連接孔的內壁抵接。
7.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孔為盲孔,所述盲孔的內壁設有內螺紋。
8.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孔設于所述電池箱體的上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包括上蓋本體和抬高件,所述上蓋本體設有安裝孔,所述抬高件設于所述安裝孔內,所述抬高件設有所述連接孔,所述抬高件被配置為支撐所述第二鎖緊件。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鎖緊件包括: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高件與所述上蓋本體為一體結構。
12.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梁被配置為分隔兩組電池單體組,或者分隔電池單體組和電控組件,所述電池單體組包括至少一個所述電池單體。
13.一種掛載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14.一種用電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