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稀土發電機三相單雙層混合繞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電機技術領域,具體的來說涉及發電機的定子繞組。
背景技術:
普通三相稀土發電機都采用單層繞組,單層繞組雖有結構簡單,繞線、
下線方便等優點,但耗用電磁線較多,電氣性能差,波形畸變率>8%,不能 滿足多數用戶的需要。采用雙層繞組雖能改善發電機的電氣性能,但受定子 鐵心的限,給繞線、下線、整形等工藝過程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在10千瓦以 下的小型發電機中都不采用,而目前稀土發電機功率都不超過10千瓦,電氣 性能很難進一步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三相稀土發電機由于定 子繞組帶來的缺陷,提供一種稀土發電機三相單雙層混合繞組。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一種稀土發電機三相單雙層混合繞組,包括設置在定子線槽內的線圈繞 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繞組為單雙層混合繞組。
所述單雙層混合繞組中,雙層繞組的數目為總數的1/3 2/3。 有益效果,本繞組采取單雙層混合繞組,且雙層繞組選用短節距,能減 少電磁線用量,改善電氣性能,波形畸變率<2%,接近完美的正弦波,能較 好滿足用戶的需要,繞線、下線和整形也不復雜,較好地解決了 IO千瓦以下 小型發電機在繞組上的技術難題。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以三相二極二十四槽稀土發電機為例,進一步 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看
圖1,圖中為三相二極二十四槽稀土發電機單雙層混合繞組展開圖,
在二十四槽內具有一半的槽內為雙層繞組,其中1、 4、 5、 8、 9、 12、 13、 16、 17、 20、 21、 24槽為單層繞組,2、 3、 6、 7、 10、 11、 14、 15、 18、 19、 22、
23槽為雙層繞組。
本實施例有效的改善了電氣性能,波形畸變率<2%,接近完美的正弦波, 能較好滿足用戶的需要,繞線、下線和整形也不復雜,較好地解決了 10千瓦 以下小型發電機在繞組上的技術難題。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 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 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 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 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 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稀土發電機三相單雙層混合繞組,包括設置在定子線槽內的線圈繞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繞組為單雙層混合繞組。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稀土發電機三相單雙層混合繞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單雙層混合繞組中,雙層繞組的數目為總數目的1/3 2/3。
專利摘要一種稀土發電機三相單雙層混合繞組,包括設置在定子線槽內的線圈繞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繞組為單雙層混合繞組。本繞組采取單雙層混合繞組,且雙層繞組選用短節距,能減少電磁線用量,改善電氣性能,波形畸變率<2%,接近完美的正弦波,能較好滿足用戶的需要,繞線、下線和整形也不復雜,較好地解決了10千瓦以下小型發電機在繞組上的技術難題。
文檔編號H02K3/12GK201142602SQ200720199488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19日
發明者王志財, 許永強, 馬卓倫 申請人:上海雙驍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