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轉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14-222964(JP 2014-222964 A)描述了一種如下所述的用于制造轉子芯的制造方法:其中,將永磁體插入至轉子芯的磁體插入孔中,并且隨后將樹脂填充至該磁體插入孔中以固定該永磁體。更具體地,將該永磁體插入磁體插入孔中并使帶狀的或線狀的插入構件圍繞在該永磁體的周圍,從而使該永磁體經由插入構件配合至該磁體插入孔。由此,在填充樹脂時,該永磁體的在該磁體插入孔中的位置和姿態保持不變,從而使得能夠保持轉子芯的較好的磁力平衡和轉子芯的較好的重量平衡。
然而,轉子芯的磁體插入孔是通過沖壓形成的,因此,轉子芯中的磁體插入孔的開口邊緣是尖銳的。因此,在將該永磁體插入磁體插入孔中并使插入構件圍繞在該永磁體的周圍時,該插入構件可能與該開口邊緣接觸從而使該插入構件被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用于在將永磁體插入至磁體插入孔中并使間隔件圍繞在該永磁體的周圍時防止該間隔件被損壞的技術。
本發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種用于制造轉子的制造方法,該制造方法包括:在鐵芯上設置導引構件的步驟,該導引構件具有彼此相對的一對內表面以及在所述一對內表面之間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導引空間,該導引構件在該鐵芯上被設置成使得該導引空間與磁體插入空間在上下方向上連續;在該導引構件上設置間隔件使得該間隔件沿所述一對內表面彼此相對的方向跨越該導引空間的步驟;將永磁體插入該導引空間中并使間隔件圍繞在該永磁體的周圍的步驟;以及將周圍圍繞有間隔件的永磁體插入至該磁體插入空間中的步驟。導引構件的所述一對內表面各自被構造成使得位于插入側的端部形成為彎曲的表面。根據上述方法,能夠在將永磁體插入至磁體插入空間中并使間隔件圍繞在永磁體的周圍的同時防止間隔件被損壞。
該彎曲的表面的曲率半徑可以比構成鐵芯的電磁鋼板的板厚度大。根據上述方法,導引構件的所述一對內表面的位于插入側的端部形成為比構成鐵芯的電磁鋼板的板厚度大。因此,導引構件的同間隔件接觸的接觸部分與電磁鋼板的磁體插入空間的端部相比形成為較柔和的形狀,從而使得能夠避免間隔件被損壞。
導引構件可以由第一導引部分和第二導引部分構成,其中,第一導引部分具有所述一對內表面中的一個內表面,第二導引部分具有所述一對內表面中的另一個內表面。在將永磁體插入至導引空間中并使間隔件圍繞在永磁體的周圍的步驟中,可以在沿第一導引部分和第二導引部分彼此靠近的方向推壓第一導引部分和第二導引部分的同時將永磁體插入至導引空間中。根據上述方法,能夠在使間隔件與永磁體緊密接觸的同時將該永磁體插入至導引空間中。
間隔件可以形成為線狀,并且永磁體可以具有容置凹槽,線狀的間隔件容置在該容置凹槽中。根據上述方法,能夠在填充樹脂時防止線狀的間隔件移動。
間隔件可以形成為片狀或帶狀,并且該制造方法還可以包括在將永磁體插入至導引空間中并使間隔件圍繞在永磁體的周圍之前將粘合劑施用至片狀的或帶狀的間隔件的步驟。此外,該制造方法還可以包括在將周圍圍繞有間隔件的永磁體插入至磁體插入空間之后將樹脂填充至磁體插入空間中的步驟。根據上述方法,能夠在填充樹脂時防止片狀的或帶狀的間隔件移動。
該間隔件可以由合成樹脂制成,并且該制造方法還可以包括在將周圍圍繞有間隔件的永磁體插入至磁體插入空間中之后使該間隔件發泡的步驟。根據上述方法,能夠省略將樹脂填充至磁體插入空間中的步驟。
在將永磁體插入至導引空間中并使間隔件圍繞在永磁體的周圍的步驟中,可以沿上下方向將該間隔件和該永磁體夾在中間,并且可以在該間隔件和該永磁體沿上下方向被夾在中間的情況下將該永磁體插入至導引空間中。根據上述方法,能夠在間隔件圍繞在永磁體的周圍時防止該間隔件與該永磁體之間的滑動。
根據本發明,能夠將永磁體在其周圍圍繞有間隔件的情況下插入至磁體插入空間中的同時防止該間隔件受到損壞。
附圖說明
下文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特征、優勢以及技術和工業意義進行描述,附圖中的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圖中:
圖1為馬達的平面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2為轉子的截面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3為制造轉子的流程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4為示出導引件被設置在轉子芯上的狀態的截面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5為示出導引件被設置在轉子芯上的狀態的平面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6為示出間隔件被設置在導引件上的狀態的截面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7為示出間隔件被設置在導引件上的狀態的平面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8為示出在永磁體和間隔件沿上下方向被夾在中間之前的狀態的截面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9為示出在永磁體和間隔件沿上下方向被夾在中間之后的狀態的截面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10為示出夾持從永磁體被完全解除的狀態的截面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11為示出永磁體插入至導引空間中并使間隔件圍繞在永磁體的周圍的狀態的截面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12為示出周圍圍繞有間隔件的永磁體插入至槽孔中的狀態的截面圖(第一實施方式);
圖13為示出導引件被設置在轉子芯上的狀態的截面圖(第二實施方式);
圖14為示出導引件被設置在轉子芯上的狀態的平面圖(第二實施方式);
圖15為制造轉子的流程圖(第二實施方式);
圖16為示出粘合劑被施用在間隔件上的狀態的截面圖(第二實施方式);
圖17為示出永磁體插入至導引空間中并使間隔件圍繞在永磁體的周圍的狀態的截面圖(第二實施方式);
圖18為示出間隔件被設置在導引件上的狀態的平面圖(改型);
圖19為示出間隔件被設置在導引件上的狀態的平面圖(第三實施方式);
圖20為周圍圍繞有線狀的間隔件的永磁體的立體圖(第三實施方式);
圖21為周圍圍繞有線狀的間隔件的永磁體的另一個立體圖(第三實施方式);以及
圖22為制造轉子的流程圖(第四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下文參照圖1至圖12對第一實施方式進行描述。
如圖1所示,馬達1(電動馬達)包括附接至輸出軸2的轉子3、以及設置在轉子3外周側的定子4。
如圖1和圖2所示,轉子3包括轉子芯5(鐵芯)以及多個永磁體6。
如圖1所示,轉子芯5在平面圖中形成為環形形狀。輸出軸附接孔7形成在轉子芯5的中央,輸出軸2附接至輸出軸附接孔7。如圖2所示,轉子芯5例如構造成使得多個具有200微米至500微米的厚度的電磁鋼板8沿轉子3的旋轉軸線方向(下文僅稱為旋轉軸線方向)層疊。如圖1所示,多個槽孔9(磁體插入空間、磁體插入孔)形成在轉子芯5中。該多個槽孔9是沿周向方向以固定的間距布置的。槽孔9在平面圖中形成為矩形形狀。槽孔9是由一對主要內表面9a(內表面)和一對次要內表面9b圍成的。所述一對主要內表面9a在轉子3的徑向方向(下文僅稱為徑向方向)上彼此相對。所述一對主要內表面9a垂直于徑向方向。所述一對次要內表面9b在周向方向上彼此相對。所述一對次要內表面9b垂直于所述一對主要內表面9a。所述一對次要內表面9b彼此相對。所述一對主要內表面9a對應于矩形形狀的一對長邊,該矩形形狀為槽孔9的在平面圖中的形狀。所述一對次要內表面9b對應于矩形形狀的一對短邊,該矩形形狀為槽孔9的在平面圖中的形狀。如圖2所示,轉子芯5具有頂面5a和底面5b。槽孔9形成為沿上下方向貫穿轉子芯5。槽孔9在頂面5a和底面5b上是開放的。
如圖1所示,多個永磁體6分別容置在轉子芯5的多個槽孔9中。永磁體6在平面圖中形成為長方體形狀。如圖1和圖2所示,永磁體6具有頂面6a、底面6b、一對主要側表面6c以及一對次要內表面6d。所述一對主要側表面6c垂直于徑向方向。所述一對次要內表面6d垂直于所述一對主要側表面6c。所述一對主要側表面6c對應于矩形形狀的一對長邊,該矩形形狀為永磁體6的在平面圖中的形狀。所述一對次要內表面6d對應于矩形形狀的一對短邊,該矩形形狀為永磁體6的在平面圖中的形狀。
在永磁體6容置在槽孔9中的狀態下,永磁體6的所述一對主要側表面6c與槽孔9的所述一對主要內表面9a相對,并且永磁體6的所述一對次要內表面6d與槽孔9的所述一對次要內表面9b相對。
如圖2所示,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間隔件10圍繞并跨越永磁體6的一個主要側表面6c、底面6b以及另一個主要側表面6c。在本實施方式中,間隔件10呈片狀。間隔件10由例如即使在該間隔件10被加熱至200至250度時仍能保持其形狀的材料形成。間隔件10例如由具有耐熱性的合成樹脂片或紙形成。
槽孔9填充有樹脂11。由于槽孔9填充有樹脂11,因而永磁體6被固定至轉子芯5。在將樹脂11填充至槽孔9中時,間隔件10用于將永磁體6相對于槽孔9進行定位。
現在參照圖3至圖12對轉子3的制造方法進行描述。圖3示出制造轉子3的流程圖。在本實施方式中,當將永磁體6插入至轉子芯5的槽孔9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時,使用圖4和圖5中所示的導引件20(導引構件)。
即,首先,如圖4和圖5所示,將導引件20設置在轉子芯5上(S300)。此處將詳細描述導引件20。如圖4和圖5所示,導引件20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導引空間21并且整體上形成為立體形狀。導引件20具有頂面20a、底面20b、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內表面)以及一對次要導引表面20d。在導引件20被設置在轉子芯5上的狀態下,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垂直于徑向方向。所述一對次要導引表面20d垂直于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和所述一對次要導引表面20d圍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導引空間21。即,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導引空間21形成在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之間。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導引空間21形成在所述一對次要導引表面20d之間。導引空間21形成為沿上下方向貫穿導引件20。在導引件20被設置在轉子芯5上的狀態下,導引空間21在上下方向上與槽孔9連續。更具體地,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中的每一個主要導引表面以及所述一對主要內表面9a中的與所述每一個主要導引表面相對應的一個主要內表面大致被設置在相同的平面上。類似地,所述一對次要導引表面20d中的每一個次要導引表面以及所述一對次要內表面9b中的與所述每一個次要導引表面相對應的一個次要內表面大致被設置在相同的平面上。
如圖4所示,主要導引表面20c具有直的導引表面20e和彎曲的導引表面20f(彎曲的表面)。直的導引表面20e為平坦的表面。彎曲的導引表面20f為彎曲的表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彎曲的導引表面20f的曲率半徑R被設定為大于構成轉子芯5的電磁鋼板8的板厚度T。直的導引表面20e和彎曲的導引表面20f按照此順序朝向上側平滑地連續。彎曲的導引表面20f與頂面20a平滑地連續。彎曲的導引表面20f形成在主要導引表面20c的插入側的上端部A(端部部分)中。彎曲的導引表面20f形成在上端部A中,該上端部A為主要導引表面20c的距轉子芯5較遠側的端部部分。彎曲的導引表面20f形成在頂面20a與直的導引表面20e之間。彎曲的導引表面20f彎曲成使得導引空間21朝向上側擴張。即,彎曲的導引表面20f彎曲成使得導引空間21朝向下側變窄。彎曲的導引表面20f彎曲成使得導引空間21朝向插入方向B變窄,永磁體6沿該插入方向B插入至槽孔9中。
隨后,如圖6和圖7所示,將間隔件10以使得間隔件10沿方向C跨越導引空間21的方式設置在導引件20的頂面20a上,其中,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在該方向C上彼此相對(S310)。
然后,如圖8至圖11所示,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S320)。更具體地,如圖8所示,將由夾持裝置22夾持的永磁體6定位在間隔件10的上方。
隨后,如圖9所示,通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狀下推夾具23向下推動永磁體6,使得永磁體6的底面6b與間隔件10接觸。此時,夾持裝置22對永磁體6的夾持被略微減弱。此外,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承夾具24插入至在上下方向上連續的槽孔9和導引空間21中,使得支承夾具24的上端部24a與間隔件10接觸。然后,使下推夾具23進一步向下推動并且使支承夾具24進一步向上推動,使得永磁體6和間隔件10在上下方向上被下推夾具23和支承夾具24夾在中間。
隨后,如圖10所示,完全解除夾持裝置22對永磁體6的夾持。
然后,如圖11所示,在永磁體6和間隔件10在上下方向上被下推夾具23和支承夾具24夾在中間的情況下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S320)。結果,隨著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間隔件10被壓入至導引空間21中,從而導致間隔件10在導引空間21內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更具體地,間隔件10在導引空間21內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以覆蓋永磁體6的一個主要側表面6c、永磁體6的底面6b以及永磁體6的另一個主要側表面6c(另參見圖2)。此時,間隔件10在從導引件20上滑過的同時被壓入至導引件20的導引空間21內。然而,由于平滑地連接至頂面20a的彎曲的導引表面20f形成在主要導引表面20c中的每一者的插入側的上端部A中,因而間隔件10在被壓入至導引空間21中時由于與導引件20接觸而不會被損壞。
隨后,如圖12所示,在永磁體6和間隔件10在上下方向上被下推夾具23和支承夾具24夾在中間的情況下將周圍圍繞有間隔件10的永磁體6插入至槽孔9中(S330)。之后,向上移動下推夾具23并且向下移動支承夾具24。在此狀態下,永磁體6借由間隔件10被轉子芯5保持在槽孔9中。
最后,將樹脂填充至槽孔9中(S340)。
以上對第一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第一實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制造轉子3的制造方法,用于將永磁體6插入至轉子芯5(鐵芯)的槽孔9(磁體插入空間)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該制造方法包括:在轉子芯5上設置導引件20(導引構件)的步驟(S300),導引件20(導引構件)具有彼此相對的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內表面)以及形成為在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之間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導引空間21,導引件20在轉子芯5上被設置成使得導引空間21在上下方向上與槽孔9連續;在導引件20上設置間隔件10的步驟(S310),間隔件10在導引件20上被設置成使得間隔件10沿方向C跨越導引空間21,其中,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在方向C上彼此相對;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的步驟(S320);以及將周圍圍繞有間隔件10的永磁體6插入至槽孔9中的步驟(S330)。彎曲的導引表面20f(彎曲的表面)形成在導引件20的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中的每個主要導引表面的插入側的上端部A中。根據上述方法,能夠在使永磁體6插入至槽孔9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的同時防止間隔件10受到損壞。
此外,彎曲的導引表面20f的曲率半徑R大于構成轉子芯5的電磁鋼板8的板厚度T。
在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的步驟(S320)中,間隔件10和永磁體6沿上下方向被夾在中間,并且在間隔件10和永磁體6沿上下方向被夾在中間的情況下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根據上述方法,能夠在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時防止間隔件10與永磁體6之間的滑動。
以上對第一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是所述第一實施方式可以進行如下的改型。
即,在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5至圖7所示,間隔件10在導引件20上被設置成使得間隔件10沿方向C跨越導引空間21,其中,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在方向C上彼此相對。然而,替代性地,間隔件10在導引件20上可以被設置成使得間隔件10沿所述一對次要導引表面20d彼此相對的方向跨越導引空間21。在此情況下,彎曲的表面形成在每個次要導引表面20d的插入側的上端部中。這使得能夠獲得與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10和圖11所示,在永磁體6和間隔件10沿上下方向被下推夾具23和支承夾具24夾在中間的情況下永磁體6被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然而,可以省略支承夾具24。
此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將導引件20設置在轉子芯5上(S300)之后,將間隔件10設置在導引件20上(S310)。替代性地,可以在將間隔件10設置在導引件20上之后將導引件20設置在轉子芯5上。
在所述第一實施方式中,該制造方法用于將轉子3制造成使得永磁體6插入至轉子芯5的槽孔9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但該制造方法可以應用于定子4的定子芯(鐵芯)。
(第二實施方式)下文參照圖13至圖17對第二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下文主要對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區別點進行描述并且省略重復的描述。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例如,如圖5所示,導引件20具有長方體形狀的外觀并且為一體成形的。導引件20具有沿上下方向貫穿導引件20的導引空間21。
在此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3和圖14所示,導引件20由內導引件30(第一導引部分)和外導引件31(第二導引部分)構成。內導引件30和外導引件31在徑向方向上彼此相對。內導引件30和外導引件31被設置成可在轉子芯5的頂面5a上沿徑向方向滑動。內導引件30和外導引件31可以相對于彼此進行移動。內導引件30具有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之中的位于內周側的一個主要導引表面20c。外導引件31具有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之中的位于外周側的一個主要導引表面20c。在內導引件30的主要導引表面20c與外導引件31的主要導引表面20c之間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導引空間21。
在相對于內導引件30的內周側定位有內塊體33和壓縮彈簧34,內塊體33要被固定至轉子芯5,壓縮彈簧34被設置在內導引件30與內塊體33之間。通過此構造,當內導引件30移動至內周側時,由于壓縮彈簧34的彈性回復力而產生的使內導引件30返回至外周側的力作用于內導引件30。
類似地,在相對于外導引件31的外周側定位有外塊體35和壓縮彈簧36,外塊體35要被固定至轉子芯5,壓縮彈簧36被設置在外導引件31與外塊體35之間。通過此構造,當外導引件31移動至外周側時,由于壓縮彈簧36的彈性回復力而產生的使外導引件31返回至內周側的力作用于外導引件31。
如圖13所示,在壓縮彈簧34和壓縮彈簧36處于自然長度的狀態下,內導引件30的主要導引表面20c與外導引件31的主要導引表面20c之間的距離小于槽孔9的一對主要內表面9a之間的距離。
現在參照圖15至圖17對轉子3的制造方法進行描述。圖15示出制造轉子3的流程圖。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5和圖16所示,在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S320)之前增加了將粘合劑G施用于間隔件10的步驟(S315)。
此外,如圖17所示,在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S320)時,通過利用內塊體33、壓縮彈簧34、外塊體35和壓縮彈簧36使得在沿內導引件30與外導引件31彼此靠近的方向推壓內導引件30和外導引件31的同時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
以上對第二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所述第二實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導引件20(導引構件)由內導引件30(第一導引部分)和外導引件31(第二導引部分)構成,內導引件30具有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中的一個主要導引表面20c,外導引件31具有所述一對主要導引表面20c中的另一個主要導引表面20c。在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的步驟(S320)中,在沿內導引件30和外導引件31彼此靠近的方向推壓內導引件30和外導引件31的同時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根據上述方法,能夠在使間隔件10與永磁體6緊密接觸的同時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由于間隔件10與永磁體6緊密接觸,即使永磁體6的主要側表面6c與槽孔9的主要內表面9a之間的間隙較小,也能夠在不出現任何問題的情況下將周圍圍繞有間隔件10的永磁體6插入至槽孔9中。
此外,間隔件10呈片狀。轉子3的制造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在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S320)之前將粘合劑G施用于呈片狀的間隔件10的步驟(S315);以及在將周圍圍繞有間隔件10的永磁體6插入至槽孔9(磁體插入空間)中之后將樹脂11填充至槽孔9中的步驟(S340)。根據上述方法,能夠在填充樹脂11時防止片狀的間隔件10移動。
此外,在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并使間隔件10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的步驟(S320)中,在沿內導引件30和外導引件31彼此靠近的方向推壓內導引件30和外導引件31的同時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由于粘合劑G,這實現了間隔件10與永磁體6的良好的粘合性能。
以上對第二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是第二實施方式可以進行如下改型。
即,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間隔件10呈片狀。然而,替代性地,間隔件10可以為如圖18所示的帶狀。此外,在間隔件10呈帶狀的情況下,如圖18所示,能夠在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的同時使以預定的間隔布置的多個間隔件10同時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
此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在將間隔件10設置在導引件20上(S310)之后,將粘合劑G施用于間隔件10(S315)。然而,替代性地,可以在將粘合劑G施用于間隔件10之后將間隔件10設置在導引件20上。
(第三實施方式)下文參照圖19至圖21對第三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下文主要對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區別點進行描述并且省略重復的描述。
例如,如圖7所示,第一實施方式的間隔件10呈片狀。然而,替代性地,本實施方式的間隔件10呈如圖19所示的線狀。此外,在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的同時使多個線狀的間隔件10同時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兩個間隔件10。線狀的間隔件10的材料優選地為例如氧化鋁纖維、玻璃纖維和陶瓷纖維。
圖20和圖21示出兩個線狀的間隔件10以跨越永磁體6的一個主要側表面6c、底面6b以及另一個主要側表面6c的方式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的狀態。如圖2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永磁體6的底面6b上形成有兩個容置凹槽40,兩個線狀的間隔件10分別容置在所述兩個容置凹槽40中。每個容置凹槽40具有將相應的間隔件10定位的作用。
以上對第三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第三實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轉子3的制造方法還包括在將周圍圍繞有間隔件10的永磁體6插入至槽孔9(磁體插入空間)中之后將樹脂11填充至槽孔9中的步驟(S340)。間隔件10呈線狀。其中容置有線狀的間隔件10的容置凹槽40形成在永磁體6中。根據上述方法,能夠在填充樹脂11時防止線狀的間隔件10由于樹脂11的流動而移動。
此外,間隔件10被完全容置在永磁體6的底面6b中的容置凹槽40中。因此,在填充樹脂11時,間隔件10不會阻礙樹脂11在永磁體6的底面6b上的流動,從而使得能夠減少要在用于注射成型的模具中形成的澆道的必要數目。
以上對第三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是第三實施方式可以進行如下改型。
在第三實施方式中,間隔件10被完全容置在永磁體6的底面6b中的容置凹槽40中。然而,替代性地,容置凹槽40可以略微地容置間隔件10。也就是說,容置凹槽40的深度可以設置成較深的以使間隔件10可以被完全地容置在容置凹槽40中,或者容置凹槽40的深度可以設置成較淺的以使間隔件10可以部分地容置在容置凹槽40中。
此外,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將永磁體6插入至導引空間21中的同時使兩個間隔件10同時圍繞在永磁體6的周圍。然而,替代性地,可以使用一個間隔件10或者三個或更多個間隔件10。
(第四實施方式)下文參照圖22對第四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下文主要對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區別點進行描述并且省略重復的描述。
例如,如圖7所示,第一實施方式的間隔件10呈片狀。更具體地,間隔件10例如由具有耐熱性的合成樹脂片或紙形成。然而,替代性地,本實施方式的間隔件10是由適于發泡的合成樹脂片形成,如聚氨酯(PUR)、聚苯乙烯(PS)和聚烯烴(主要為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
此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在將永磁體6插入至槽孔9中(S330)之后,用樹脂11來填充槽孔9(S340)。然而,替代性地,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將永磁體6插入至槽孔9中(S330)之后,使間隔件10發泡(S350),如圖22所示。對于使間隔件10發泡的方法,可以使用所熟知的方法,如利用化學反應的方法(化學反應氣體利用法),利用具有較低的沸點的溶劑的方法(低沸點溶劑利用法),以及混合空氣的方法(機械混合法)。
以上對第四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第四實施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間隔件10由合成樹脂制成。轉子3的制造方法還包括:在將永磁體6在其周圍圍繞有間隔件10的情況下插入至槽孔9(磁體插入空間)中(S330)之后使間隔件10發泡的步驟(S350)。根據上述方法,能夠省略將樹脂11填充至槽孔9中的步驟。
此外,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優選的是間隔件10完全地圍繞在永磁體6的一個主要側表面6c、底面6b和另一個主要側表面6c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