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機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大載重多旋翼無人機電機座。
背景技術:
目前多旋翼無人機市場主要消費級的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基本都小于20公斤,單機臂承重小于4公斤,電機功率普遍較小,對電機座的散熱和強度要求不高,如果在大載重多旋翼上需要配用功率較大的電機,相應的大功率電機散熱要求就會較高,這類大功率電機的電機座就需要求較高的散熱和強度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大載重多旋翼無人機電機座,解決大載重多旋翼無人機電機座要求較高的散熱和強度要求的問題,同時重量要輕。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載重多旋翼無人機電機座,包括電機座基體和底蓋,所述的電機座基體為長方體中空結構,所述電機座基體的上面為電機安裝板,所述的電機安裝板上設置四個電機安裝孔,所述電機座基體的兩側面和底面為敞口狀,所述電機座基體的一端設置電機座安裝口,所述電機座基體的另一端為敞口狀;所述底蓋安裝在電機座基體的底面上。電機座基體和底蓋采用了航空鋁材質和腔式設計保證了強度的同時,大大減輕了重量。
進一步的,在四個所述的電機安裝孔環繞的電機安裝板設有電機散熱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的電機安裝板上設置有散熱孔。
進一步的,所述的底蓋上設置有電子件安裝槽。
進一步的,所述的電機座安裝口為圓筒結構,所述的圓筒結構中部通過橫向切割口為上管頭和下管頭,所述的上管頭和下管頭通過緊固螺栓控制夾緊。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管頭根部設有與橫向切割口垂直的縱向切口。
進一步的,所述的縱向切口和橫向切割口交匯點設置有圓孔。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管頭頂部設置有夾緊調節螺栓。
綜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據大載重多旋翼無人機的特性和氣動布局,設計了電機座的散熱通道,采用了航空鋁材質和腔式設計保證了強度的同時,大大減輕了重量。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大載重多旋翼無人機電機座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
1-電機座基體,2-底蓋,3-電機安裝板,4-電機安裝孔,5-側面,6-底面,7-電機座安裝口,8-散熱孔,9-電子件安裝槽,10-上管頭, 11-下管頭,12-緊固螺栓,13-夾緊調節螺栓,14-電機散熱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大載重多旋翼無人機電機座,包括電機座基體1和底蓋2,電機座基體1為長方體中空結構,電機座基體1的上面為電機安裝板3,電機安裝板3上設置四個電機安裝孔4,電機座基體1的兩側面5和底面6為敞口狀,電機座基體1的一端設置電機座安裝口7,所述電機座基體1的另一端為敞口狀;底蓋2安裝在電機座基體1的底面6上。在四個電機安裝孔4環繞的電機安裝板3設有電機散熱通孔14,該電機散熱通孔14正處在電機底部,便于電機內部電子相關器件的散熱。電機安裝板3上設置有散熱孔8,散熱孔8便于電機外部散熱。底蓋2上設置有電子件安裝槽9,和電機配套的電氣元件可以安裝在底蓋2上設置的電子件安裝槽9內。使用時,大載重多旋翼無人機電通過螺栓安裝在電機安裝板3上設置的四個電機安裝孔4內。一種大載重多旋翼無人機電機座保護要點在于散熱模式和整體結構設計。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的一種大載重多旋翼無人機電機座,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電機座安裝口7為圓筒結構,圓筒結構中部通過橫向切割口為上管頭10和下管頭11,上管頭10和下管頭11通過緊固螺栓12控 制夾緊。上管頭10根部開設有與橫向切割口垂直的縱向切口,設置縱向切口主要是為了便于上管頭10易于形變,與下管頭11閉合夾緊。通過上管頭10和下管頭11以及緊固螺栓12可以夾緊固定在無人機的圓管類零件上。
縱向切口和橫向切割口交匯點設置有圓孔,設置圓孔是為了防止上管頭10和下管頭11通過緊固螺栓12控制夾緊時,兩個切口交叉點會產生擠壓,影響夾緊。上管頭10頂部設置有夾緊調節螺栓13,夾緊調節螺栓13直接擠壓在無人機連接圓管或圓柱上。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的修改、等同替換與改進等,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