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動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機的定子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電機定子鐵芯多為整體結構,定子繞組安放于定子槽內,在設有繞組時需要手工嵌線或使用專用繞線機繞在齒上,手工嵌線效率較低,同時定子槽繞線端部長,漆包線用量較大。
手工繞線首先需要在定子槽內放入絕緣紙,繞線完畢后還需要塞入絕緣塊,防止漆包線逃脫,并且增強絕緣作用,外部整體還需要捆繩捆綁,繞一個傳統定子耗費的時間非常久。
由于定子鐵芯的多個T形柱,非常尖銳,在繞線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導致繞線人員受傷,并且漆包線也容易損傷,導致斷裂。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動機的定子結構,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手工將線圈嵌入定子中效率不高,產品質量不穩定,定子兩端浪費大量漆包線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電動機的定子結構,包括定子,所述的定子上圓周分布有多個T形繞線柱,所述的T形繞線柱的兩側裝配有一體注塑成型的絕緣套,所述的絕緣套呈圓周分布有T形套,所述的T形套的端部為弧形,所述的T形套的尾部開設有開口,開口用于塞入T形繞線柱,所述的絕緣套上還環形均勻設置有立柱。改變了原本絕緣紙和手工繞線和手工塞入絕緣塊的做法,利用一體注塑成型的絕緣套套設在定子二側,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人工成本,繞線美觀,并且減少用線量。
作為優選,所述的定子的圓環兩側設置有定位圈,絕緣套上設置有缺口,所述的缺口對準定位圈處套入。套設時,不必再尋找定位元件,摸索著套入,定子上的定位圈和絕緣套上的缺口可配合,大大提高了裝配效率。
作為優選,所述的定子的外圓周上還開設有豎直槽,所述的豎直槽用于與繞線機配合定位。在把裝配完的定子放入至繞線機時,尋找第一個T形繞線柱就精確、方便、快捷。
與現有技術相比:生產效益大大提高,由原來45分鐘生產一個提高到五分鐘生產一個,質量更為穩定,杜絕有高壓匝間現象,也不會導致定子兩端漆包線的浪費,減少銅的損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絕緣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定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一種電動機的定子結構,包括定子2,所述的定子2上圓周分布有多個T形繞線柱,所述的T形繞線柱的兩側裝配有一體注塑成型的絕緣套1,所述的絕緣套1呈圓周分布有T形套11,所述的T形套11的端部為弧形,所述的T形套11的尾部開設有開口,開口用于塞入T形繞線柱,所述的絕緣套1上還環形均勻設置有立柱12,所述的定子2的圓環兩側設置有定位圈21,絕緣套1上設置有缺口,所述的缺口對準定位圈21處套入,所述的定子2的外圓周上還開設有豎直槽22,所述的豎直槽22用于與繞線機配合定位。
在繞線過程中,先把絕緣套1的缺口對準定子2上的定位圈21,對齊后,按壓下絕緣套1,使絕緣套1上的T形套11的尾部的開口內塞入T形繞線柱,絕緣套1上的T形套11的個數與定子2的T形繞線柱的個數相同。
定子2兩側的兩個絕緣套1都套設完畢后,把套設完畢的裝置放入至繞線機上,通過定子2上的豎直槽22,對準繞線機上的放置位置處,定位完成后,就可以開啟繞線機,進行繞線,在繞線過程中,即使漆包線觸碰到T形套11,也不會發生損害,因為T形套11是塑料件,并且端部是呈圓弧狀的。
本實施例中,定子2上的T形繞線柱的個數是18個,以6個T形繞線柱為一個繞線單位,繞完一個T形繞線柱,繼續到下一個T形繞線柱,要從立柱12的背后繞過,起到防止漆包線亂套,相互纏繞在一起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任何對本技術做出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替換、變形、改進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