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風蓋板,具體地說是變電站電纜溝自動排濕防潮蓋板。
背景技術:
電纜溝是變電站的重要附屬設施,是變電站內各種動力電纜、信號電纜、保護用電纜的重要通道。為保證電纜溝內電纜施工和檢查的便利,電纜溝設計為活動蓋板覆蓋,以便通風、檢查。由于蓋板間存在縫隙,雨雪天氣時水流會沿縫隙匯入電纜溝,并不易散發,造成電纜溝內部長期處于高濕度狀態,加速電纜溝內部構件銹蝕、老化,并降低電纜絕緣,因此電纜溝需要定期通風除濕。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通風除濕的變電站電纜溝自動排濕防潮蓋板。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變電站電纜溝自動排濕防潮蓋板,包括數個蓋板,蓋板上安裝控制器,蓋板上開設通風孔,通風孔上設置擋板,蓋板上設置凸臺,擋板的一端與蓋板鉸接,擋板的另一端位于凸臺上,擋板能夠將通風孔閉合,所述的擋板的一端端面上開設限位槽,蓋板上開設容納槽、連接槽、滑槽和固定槽,容納槽與限位槽相對,容納槽內設置限位塊和彈簧,彈簧的一端與容納槽內壁固定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限位塊固定連接,彈簧始終給限位塊推力,限位塊與限位槽能夠相互配合并鎖緊擋板,容納槽連通連接槽的一端,連接槽的另一端與固定槽連通,連接槽的側部與滑槽連通,連接槽內設置滑桿,滑桿的一端與限位塊連接,滑桿的另一端連接軸承,軸承上安裝固定板,固定板位于固定槽內,固定板能夠沿滑槽滑動,蓋板頂面安裝第一濕度傳感器,蓋板底面安裝第二濕度傳感器和風機,風機位于通風孔下部,第一濕度傳感器、第二濕度傳感器和風機分別與控制器連接。
為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兩兩相鄰的蓋板相互鉸接;所述的蓋板上安裝提手。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蓋板上開設通風孔,并在通風孔下部設置風機,通風孔上部鉸接擋板,并由濕度傳感器測量溝內外的濕度,根據濕度數據,由控制器啟動風機,將通風孔上部的擋板吹起,并排出溝內濕氣,防止電纜溝內部構件受到銹蝕,避免電纜降低絕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沿圖1的A-A線剖視放大圖;圖3是圖1的Ⅰ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1蓋板 2通風孔 3擋板 4風機 5第一濕度傳感器 6第二濕度傳感器 7提手 8凸臺 9控制器 10限位槽 11限位塊 12容納槽 13彈簧 14滑槽 15固定槽 16固定板 17連接槽 18滑桿 19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變電站電纜溝自動排濕防潮蓋板,如圖1所示,包括數個蓋板1,蓋板1上安裝控制器9,蓋板1上開設通風孔2,通風孔2上設置擋板3,蓋板1上設置凸臺8,擋板3的一端與蓋板1鉸接,擋板3的另一端位于凸臺8上,擋板3能夠將通風孔2閉合,擋板3的一端端面上開設限位槽10,蓋板1上開設容納槽12、連接槽17、滑槽14和固定槽15,容納槽12與限位槽10相對,容納槽12內設置限位塊11和彈簧13,彈簧13的一端與容納槽12內壁固定連接,彈簧13的另一端與限位塊11固定連接,彈簧13始終給限位塊11推力,限位塊11與限位槽10能夠相互配合并鎖緊擋板3,容納槽12連通連接槽17的一端,連接槽17的另一端與固定槽15連通,連接槽17的側部與滑槽14連通,連接槽17內設置滑桿18,滑桿18的一端與限位塊11連接,滑桿18的另一端連接軸承19,軸承19上安裝固定板16,固定板16位于固定槽15內,固定板16能夠沿滑槽14滑動,蓋板1頂面安裝第一濕度傳感器5,蓋板1底面安裝第二濕度傳感器6和風機4,風機4位于通風孔2下部,第一濕度傳感器5、第二濕度傳感器6和風機4分別與控制器9連接。這種結果通過在蓋板1上開設通風孔2,并在通風孔2下部設置風機4,通風孔2上部鉸接擋板3,并由濕度傳感器測量溝內外的濕度,根據濕度數據,由控制器9啟動風機4,將通風孔2上部的擋板3吹起,并排出溝內濕氣,防止電纜溝內部構件受到銹蝕,避免電纜降低絕緣。風機4停止后,擋板3通過自身重力作用封閉通風孔2,達到防塵、防水、防小動物的目的。在天氣干燥的大風時節,由于時常有大風將溝內濕氣帶走,溝內濕度較小,而為避免擋板3受大風影響被掀起后,灰塵以及小動物進入溝內,固定板16位于滑槽14內,限位塊11在彈簧13推力的作用下位于限位槽10內,從而使限位塊11與限位槽10相互配合并鎖緊擋板3,避免擋板3受大風影響被掀起后,灰塵以及小動物進入溝內。在天氣干燥的大風時節過去后,將固定板16沿滑槽14移動,并通過軸承19旋轉至固定槽15內,從而將固定板16卡在固定槽15內,限位塊11脫離限位槽10,使擋板3能夠在風機4的作用下吹起,方便排濕。
變電站活動蓋板框架為鋼結構,填充物為混凝土,500kV變電站電纜溝較寬,致使每塊活動蓋板的重量達到78kg;長期使用的電纜溝蓋板因熱脹、銹蝕、鼓肚等原因相互擠壓,卡緊。以上因素造成電纜溝蓋板很難抬起,給防小動物檢查、電纜溝通風、檢查帶來難度。因此,為方便抬起蓋板1,兩兩相鄰的蓋板1相互鉸接。
為方便抬起蓋板1,所述的蓋板1上安裝提手7。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實施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未詳盡描述的技術內容均為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