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光伏支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于折疊式太陽能光伏支架。
背景技術:
光伏被定義為射線能量的直接轉換。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指太陽能向電能的轉換,即太陽能光伏,它的實現方式主要是通過利用硅等半導體材料所制成的太陽能電板,利用光照產生直流電,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太陽能電池。光伏技術具備很多優勢:比如沒有任何機械運轉部件;除了日照外,不需其它任何“燃料”,在太陽光直射和斜射情況下都可以工作;而且從站址的選擇來說,也十分方便靈活,城市中的樓頂、空地都可以被應用,自1958年起,太陽能光伏效應以太陽能電池的形式在空間衛星的供能領域首次得到應用,時至今日,小至自動停車計費器的供能、屋頂太陽能板,大至面積廣闊的太陽能發電中心,其在發電領域的應用已經遍及全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太陽能光伏支架也越來越多,而且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其中便于折疊式的太陽能光伏支架也較多。
但現有的大部分光伏支架不便于折疊,占據的空間太大,導致移動非常不便,同時沒有伸縮夾,只能固定一類太陽能電池板,且固定不緊,還沒有滑動裝置,調節高度非常不方便,并且沒有聚合陽光的裝置,只能吸收一部分的陽光,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所以,如何設計一種便于折疊式太陽能光伏支架,成為我們當前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折疊式太陽能光伏支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折疊式太陽能光伏支架,包括光伏支架主體,所述光伏支架主體由設置在該光伏支架主體底部的固定組合和設置在固定組合頂部的移動組合構成,且所述移動組合與固定組合之間呈35度角設置,所述固定組合由若干個平行設置在該固定組合側面的凹槽架和對稱設置在凹槽架側面的第一側架構成,且所述凹槽架的兩端嵌入設置在第一側架中,所述移動組合由若干個平行設置在該移動組合側面的第三側架和對稱設置在第三側架側面的第二側架構成,且所述第三側架與第二側架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側架的底部設有第二移動架,且所述第三側架的底部對第二移動架施加壓力,所述第二移動架的底部設有伸縮架,且所述伸縮架的頂端嵌入設置在第二移動架中,所述伸縮架的底部設有固定夾,且所述固定夾與伸縮架活動連接,所述第三側架的頂部設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伸縮夾,且所述伸縮夾與第三側架垂直設置,所述第三側架的頂部設有聚光鏡,且所述聚光鏡與第三側架呈垂直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側架的底部設有第一移動架,且所述第二側架的底部對第一移動架施加壓力。
進一步的,所述凹槽架的頂部設有榫頭,且所述榫頭嵌入設置在第二側架中,并與凹槽架活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伸縮架由設置在該伸縮架頂部的上支架和設置在上支架底部的下支架構成,且所述上支架的底部嵌入設置在下支架中。
進一步的,所述凹槽架的兩端設有擋板,且所述擋板與凹槽架呈垂直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種便于折疊式太陽能光伏支架,設有伸縮架,可以對光伏支架進行收縮,方便折疊,移動也非常方便,同時設有伸縮夾,可以固定不同厚度的太陽能電池板,實用性非常強,且固定的非常緊,不會輕易脫落,并且設有聚光鏡,可以使光線更多的聚合在太陽能電池板上,以便吸收更多的熱能,進行長時間的發電,還設有凹槽和榫頭,可以將移動組合進行滑動,進一步方便折疊,達到了方便折疊、實用性強和聚合光線的效果,在未來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凹槽架剖視圖;
圖中:1-光伏支架主體;2-固定組合;3-移動組合;4-凹槽架;5-第一側架;6-第二側架;7-第三側架;8-第一移動架;9-伸縮架;10-伸縮夾;11-固定夾;12-第二移動架;13-上支架;14-下支架;15-聚光鏡;16-擋板;17-榫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便于折疊式太陽能光伏支架,包括光伏支架主體1,所述光伏支架主體1由設置在該光伏支架主體1底部的固定組合2和設置在固定組合2頂部的移動組合3構成,且所述移動組合3與固定組合2之間呈35度角設置,所述固定組合2由若干個平行設置在該固定組合2側面的凹槽架4和對稱設置在凹槽架4側面的第一側架5構成,且所述凹槽架4的兩端嵌入設置在第一側架5中,所述移動組合3由若干個平行設置在該移動組合3側面的第三側架7和對稱設置在第三側架7側面的第二側架6構成,且所述第三側架7與第二側架6通過螺絲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側架7的底部設有第二移動架12,且所述第三側架7的底部對第二移動架12施加壓力,所述第二移動架12的底部設有伸縮架9,且所述伸縮架9的頂端嵌入設置在第二移動架12中,所述伸縮架9的底部設有固定夾11,且所述固定夾11與伸縮架9活動連接,所述第三側架7的頂部設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伸縮夾10,且所述伸縮夾10與第三側架7垂直設置,所述第三側架7的頂部設有聚光鏡15,且所述聚光鏡15與第三側架7呈垂直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側架6的底部設有第一移動架8,且所述第二側架6的底部對第一移動架8施加壓力,所述第一移動架8可以進行移動,配合第二移動架12可以拖住移動組合2,從而穩定地支撐太陽能電池板。
進一步的,所述凹槽架4的頂部設有榫頭17,且所述榫頭17嵌入設置在第二側架6中,并與凹槽架4活動連接,所述榫頭17可以在凹槽架4中滑動,以便折疊光伏支架。
進一步的,所述伸縮架9由設置在該伸縮架9頂部的上支架13和設置在上支架13底部的下支架14構成,且所述上支架13的底部嵌入設置在下支架14中,所述伸縮架9可以對光伏支架進行收縮,方便折疊,還可以調節太陽能電池板的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凹槽架4的兩端設有擋板16,且所述擋板16與凹槽架4呈垂直設置,所述擋板16可以擋住榫頭17,防止撞擊第一側架5。
工作原理:首先,將光伏支架放置于陽光充足的地方,接著將折疊好的移動組合3打開,并升至合適高度,然后對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固定,根據太陽能電池板的厚度通過伸縮夾10將太陽能電池板固定緊,同時伸縮夾10可以固定不同厚度的太陽能電池板,實用性非常強,隨后設置在第三側架7的頂部的聚光鏡15開始聚合陽光,再通過控制伸縮架9的伸縮將移動組合3調節至最好吸收陽光的高度,固定完畢后,第一移動架8和第二移動架12拖住太陽能電池板,從而穩定支撐太陽能電池板和移動組合3,太陽能電池板開始發電,一段時間后陽光開始移動,緊接著再次調節伸縮架9,由于固定夾11與伸縮架9活動連接,伸縮架9可以繞著固定夾11旋轉移動,還可以進行伸縮,從而將太陽能電池板調節至合適的高度,吸收更多的熱能,從而進行長時間的發電,發電完成后,榫頭17通過在凹槽架4活動,可以將移動組合進行滑動,方便折疊,再配合伸縮架9,進一步方便折疊。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