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池管理系統,尤其是一種儲能開關控制電路。
背景技術:
1、隨著國家對新能源的投資和支持力度逐漸加大,儲能行業的發展也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電池儲能技術因為其高能量密度、可靠性和廣泛的應用場景而備受關注。
2、目前,由于儲能行業中在bms和pcs之間大多使用mos管來直接控制開關(如接觸器)來充放電,在異常上下電或復雜的電磁使用環境中會出現開關異常動作的情況,進而導致使用故障甚至pcs炸機的嚴重問題。
3、針對此類情況,通常的處理方式是如下兩種:1.增加抗干擾器件,提升抗干擾能力;該模式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a.在bms的對應電路板上添加相應的濾波電路和器件;b.調整電路板的疊層,提升抗干擾能力;2增加判斷邏輯,該模式是在bms與pcs之間建立復雜的通信,通過多次收發信息來確認開關動作。
4、通過增加抗干擾器件確實能夠降低問題出現的概率,但明顯增加了研發、生產成本,且受限于濾波電路的濾波能力,導致其穩定性不足。通過增加判斷邏輯雖然能否避免單次異常的動作,但將風險完全轉移到軟件的穩定性上,這種依賴關系十分脆弱,出現問題的風險依然偏高。因此,現有技術的這些方法都存在如何保持開關的穩定性這一關鍵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儲能開關控制電路,可以大大提升繼電器的穩定性。
2、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儲能開關控制電路,包括電池、pcs模塊、控制模塊、第一驅動模塊、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第一檢測模塊、第二驅動模塊、第二磁保持繼電器和第二檢測模塊;所述電池的正極、第一磁保持繼電器和pcs模塊順次相連,所述電池的負極、第二磁保持繼電器和pcs模塊順次相連;所述控制模塊、第一驅動模塊和第一磁保持繼電器順次相連,所述控制模塊、第二驅動模塊和第二磁保持繼電器順次相連;所述第一檢測模塊分別與控制模塊和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相連,并用于檢測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的開關狀態;所述第二檢測模塊分別與控制模塊和第二磁保持繼電器相連,并用于檢測第二磁保持繼電器的開關狀態。
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檢測模塊包括第一光電耦合器、第十電阻和第十一電阻,所述控制模塊與第一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出端相連,直流電源、第十電阻和第一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出端順次相連,所述第一光電耦合器的負向輸出端接地,直流電源、第十一電阻和第一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入端順次相連,第一光電耦合器的負向輸入端與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的一個反饋引腳相連,所述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的另一個反饋引腳接地。
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檢測模塊包括第二光電耦合器、第九電阻和第十二電阻;所述控制模塊與第二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出端相連;直流電源、第九電阻和第二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出端順次相連;所述第二光電耦合器的負向輸出端接地;直流電源、第十二電阻和第二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入端順次相連;第二光電耦合器的負向輸入端與第二磁保持繼電器的一個反饋引腳相連,所述第二磁保持繼電器的另一個反饋引腳接地。
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驅動模塊包括第一芯片bl8032和第一tvs二極管,直流電源與第一芯片bl8032的5引腳相連,所述第一芯片bl8032的2引腳接地,所述第一芯片bl8032的3引腳和6引腳均與控制模塊相連,所述第一芯片bl8032的1引腳和4引腳分別與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的兩個電源端相連,所述第一tvs二極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一芯片bl8032的1引腳和4引腳相連。
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驅動模塊包括第二芯片bl8032和第二tvs二極管,直流電源與第二芯片bl8032的5引腳相連,所述第二芯片bl8032的2引腳接地,所述第二芯片bl8032的3引腳和6引腳均與控制模塊相連,所述第二芯片bl8032的1引腳和4引腳分別與第二磁保持繼電器的兩個電源端相連,所述第二tvs二極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二芯片bl8032的1引腳和4引腳相連。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塊和第一驅動模塊之間串接有第一隔離保護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和第二驅動模塊之間串接有第二隔離保護模塊。
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隔離保護模塊包括第三光電耦合器,所述第二隔離保護模塊包括第四光電耦合器。
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塊包括芯片stm32f103。
11、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當控制器接收到需要改變繼電器開關狀態的外部控制信號時,控制器會結合第一檢測模塊和第二檢測模塊分別檢測到的第一磁保持繼電器和第二磁保持繼電器的開關狀態,來判斷繼電器改變后的開關狀態是否與檢測到的繼電器的開關狀態不同,如果不相同,才控制第一驅動模塊和第二驅動模塊分別驅使第一磁保持繼電器和第二磁保持繼電器改變開關狀態,第一磁保持繼電器和第二磁保持繼電器改變開關狀態之后即可自我保持住開關狀態,不需要依靠邏輯電路控制繼電器鎖存狀態,不受外接干擾或者意外斷、上電影響,大大提升繼電器的穩定性,保障了其他設備的安全。
1.一種儲能開關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池、pcs模塊、控制模塊、第一驅動模塊、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第一檢測模塊、第二驅動模塊、第二磁保持繼電器和第二檢測模塊;所述電池的正極、第一磁保持繼電器和pcs模塊順次相連,所述電池的負極、第二磁保持繼電器和pcs模塊順次相連;所述控制模塊、第一驅動模塊和第一磁保持繼電器順次相連,所述控制模塊、第二驅動模塊和第二磁保持繼電器順次相連;所述第一檢測模塊分別與控制模塊和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相連,并用于檢測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的開關狀態;所述第二檢測模塊分別與控制模塊和第二磁保持繼電器相連,并用于檢測第二磁保持繼電器的開關狀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能開關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檢測模塊包括第一光電耦合器、第十電阻和第十一電阻,所述控制模塊與第一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出端相連,直流電源、第十電阻和第一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出端順次相連,所述第一光電耦合器的負向輸出端接地,直流電源、第十一電阻和第一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入端順次相連,第一光電耦合器的負向輸入端與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的一個反饋引腳相連,所述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的另一個反饋引腳接地。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能開關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檢測模塊包括第二光電耦合器、第九電阻和第十二電阻;所述控制模塊與第二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出端相連;直流電源、第九電阻和第二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出端順次相連;所述第二光電耦合器的負向輸出端接地;直流電源、第十二電阻和第二光電耦合器的正向輸入端順次相連;第二光電耦合器的負向輸入端與第二磁保持繼電器的一個反饋引腳相連,所述第二磁保持繼電器的另一個反饋引腳接地。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儲能開關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模塊包括第一芯片bl8032和第一tvs二極管,直流電源與第一芯片bl8032的5引腳相連,所述第一芯片bl8032的2引腳接地,所述第一芯片bl8032的3引腳和6引腳均與控制模塊相連,所述第一芯片bl8032的1引腳和4引腳分別與第一磁保持繼電器的兩個電源端相連,所述第一tvs二極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一芯片bl8032的1引腳和4引腳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儲能開關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驅動模塊包括第二芯片bl8032和第二tvs二極管,直流電源與第二芯片bl8032的5引腳相連,所述第二芯片bl8032的2引腳接地,所述第二芯片bl8032的3引腳和6引腳均與控制模塊相連,所述第二芯片bl8032的1引腳和4引腳分別與第二磁保持繼電器的兩個電源端相連,所述第二tvs二極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二芯片bl8032的1引腳和4引腳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儲能開關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和第一驅動模塊之間串接有第一隔離保護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和第二驅動模塊之間串接有第二隔離保護模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儲能開關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離保護模塊包括第三光電耦合器,所述第二隔離保護模塊包括第四光電耦合器。
8.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儲能開關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包括芯片stm32f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