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反饋型D鎖存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46716閱讀:2161來源:國知局
一種反饋型D鎖存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D鎖存器,尤其是涉及一種反饋型D鎖存器。



背景技術:

隨著集成電路制造工藝的快速發展,集成電路設計中對速度和面積的要求越來越高,CMOS工藝在持續發展,近些年已達到深亞微米水平。隨著工藝尺寸的縮小,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對于電路結構有更低的功耗需求(見文獻Harsh Srivastava,Jitendra Jain,Shabi Tabassum,Vivek Gupta,Control,Automation,Robotics and Embedded Systems(CARE),16-18Dec.2013International Conference)。D鎖存器是輸出周期性隨輸入變化的電路,在時鐘關斷的時候輸出保持不變。在基本的電路模塊中,兩個透明模式的D鎖存器串行相連可以構成單邊沿觸發的觸發器,兩個并聯的透明模式的D鎖存器可以構成一個雙邊沿觸發的觸發器。(見文獻HOSSAIN R.,WRONSKI,L.D,andALBICKI,A:“Low power design using double edge triggered flipflops”,IEEETrans.VISI Syst.,1994,2,(2)pp.261-265)。

目前,常用的D鎖存器有傳統的傳輸門D鎖存器和直接交叉耦合D鎖存器兩種(見文獻Jan M.Rabey,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A Design Perspective SecondEdition,PP.242-245)。傳統的傳輸門D鎖存器的電路如圖1所示,直接交叉耦合D鎖存器的電路如圖2所示。傳統的傳輸門D鎖存器是目前最穩妥和最常用的技術,該傳輸門D鎖存器在時鐘信號clk為高電平時傳輸數據,在時鐘信號clk為低電平時保存數據。但是該傳輸門D鎖存器中所用的MOS管數量過多,時鐘信號clk接有4個MOS管的負載,功耗較大。直接交叉耦合D鎖存器在保存數據的回路中相對于傳輸門D鎖存器少用了兩個MOS管,它對于時鐘信號clk只有2個MOS管的負載,功耗較低一些,但它的輸出端Q與節點nod1處存在競爭的現象,可能導致輸出不穩定,可靠性不高。

鑒此,設計一種功耗較低,且輸出穩定,魯棒性較好的反饋型D鎖存器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功耗較低,且輸出穩定,魯棒性較好的反饋型D鎖存器。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反饋型D鎖存器,包括反相器、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三PMOS管;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源極和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源極分別接入電源,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漏極、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柵極、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漏極和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柵極連接且其連接端為所述的反饋型D鎖存器的輸出端,所述的第一PMOS管的柵極、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柵極、所述的第二PMOS管的漏極、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漏極、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柵極、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漏極和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漏極連接,所述的第一NMOS管的源極、所述的第二NMOS管的源極和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漏極連接,所述的第三NMOS管的源極接地,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漏極和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源極連接,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柵極和所述的第五NMOS管的柵極連接且其連接端為所述的反饋型D鎖存器的時鐘端,所述的反相器的輸入端為所述的反饋型D鎖存器的輸入端,所述的反相器的輸出端、所述的第四NMOS管的源極和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源極連接,所述的第三PMOS管的柵極為所述的反饋型D鎖存器的反相時鐘輸入端。

所述的反相器包括第四PMOS管和第六NMOS管;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源極接入電源,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漏極和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漏極連接且其連接端為所述的反相器的輸出端,所述的第四PMOS管的柵極和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柵極連接且其連接端為所述的反相器的輸入端,所述的第六NMOS管的源極接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通過第四NMOS管和第五NMOS管構成一個傳輸門,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構成交叉耦合反相器,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為叉耦合反相器中的第一個反相器,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為叉耦合反相器中的第二個反相器,該傳輸門為采用NMOS堆垛技術構成的門電路,一方面可以提高D鎖存器的魯棒性,另一方面外部信號通過反相器輸入后,經過傳輸門的漏電流會減小,功耗會降低,在傳輸門之后設置的交叉耦合反相器和第三NMOS管,當D鎖存器的輸出端由高電平變為低電平,第一PMOS管的柵極、第一NMOS管的柵極、第二PMOS管的漏極、第二NMOS管的漏極、第三NMOS管的柵極、第三PMOS管的漏極和第五NMOS管的漏極的連接端由低電平變高電平的過程中,第一NMOS管和第三NMOS管導通,第一PMOS管此時還未關閉,第一NMOS管、第三NMOS管和第一PMOS管構成有比電路,短路電流降低,動態功耗進一步降低,當第一PMOS管的柵極、第一NMOS管的柵極、第二PMOS管的漏極、第二NMOS管的漏極、第三NMOS管的柵極、第三PMOS管的漏極和第五NMOS管的漏極的連接端為低電平時,D鎖存器的輸出端為高電平,第一NMOS管和第三NMOS管關閉,此時第一NMOS管的源極處電勢為正,但第一NMOS管的柵源電壓和體源電壓均為負,由此第NMOS管使得晶體管的有效閾值電壓增大,從而減小了漏電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保存低電平時的靜態功耗,由此本發明的D鎖存器功耗較低,且輸出穩定,魯棒性較好。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傳統的傳輸門D鎖存器的電路圖;

圖2為現有的直接交叉耦合D鎖存器的電路圖;

圖3為本發明的反饋型D鎖存器的電路圖;

圖4為本發明的反饋型D鎖存器的反相器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如圖3所示,一種反饋型D鎖存器,包括反相器T1、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和第三PMOS管P3;第一PMOS管P1的源極和第二PMOS管P2的源極分別接入電源,第一PMOS管P1的漏極、第二PMOS管P2的柵極、第一NMOS管N1的漏極和第二NMOS管N2的柵極連接且其連接端為反饋型D鎖存器的輸出端,第一PMOS管P1的柵極、第一NMOS管N1的柵極、第二PMOS管P2的漏極、第二NMOS管N2的漏極、第三NMOS管N3的柵極、第三PMOS管P3的漏極和第五NMOS管N5的漏極連接,第一NMOS管N1的源極、第二NMOS管N2的源極和第三NMOS管N3的漏極連接,第三NMOS管N3的源極接地,第四NMOS管N4的漏極和第五NMOS管N5的源極連接,第四NMOS管N4的柵極和第五NMOS管N5的柵極連接且其連接端為反饋型D鎖存器的時鐘端,反饋型D鎖存器的時鐘端接入時鐘信號clk,反相器T1的輸入端為反饋型D鎖存器的輸入端,反相器T1的輸出端、第四NMOS管N4的源極和第三PMOS管P3的源極連接,第三PMOS管P3的柵極為反饋型D鎖存器的反相時鐘輸入端,反饋型D鎖存器的反相時鐘輸入端接入時鐘信號clk的反相信號clkb。

實施例二:如圖3所示,一種反饋型D鎖存器,包括反相器T1、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五NMOS管N5、第一PMOS管P1、第二PMOS管P2和第三PMOS管P3;第一PMOS管P1的源極和第二PMOS管P2的源極分別接入電源,第一PMOS管P1的漏極、第二PMOS管P2的柵極、第一NMOS管N1的漏極和第二NMOS管N2的柵極連接且其連接端為反饋型D鎖存器的輸出端,第一PMOS管P1的柵極、第一NMOS管N1的柵極、第二PMOS管P2的漏極、第二NMOS管N2的漏極、第三NMOS管N3的柵極、第三PMOS管P3的漏極和第五NMOS管N5的漏極連接,第一NMOS管N1的源極、第二NMOS管N2的源極和第三NMOS管N3的漏極連接,第三NMOS管N3的源極接地,第四NMOS管N4的漏極和第五NMOS管N5的源極連接,第四NMOS管N4的柵極和第五NMOS管N5的柵極連接且其連接端為反饋型D鎖存器的時鐘端,反饋型D鎖存器的時鐘端接入時鐘信號clk,反相器T1的輸入端為反饋型D鎖存器的輸入端,反相器T1的輸出端、第四NMOS管N4的源極和第三PMOS管P3的源極連接,第三PMOS管P3的柵極為反饋型D鎖存器的反相時鐘輸入端,反饋型D鎖存器的反相時鐘輸入端接入時鐘信號clk的反相信號clkb。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反相器T1包括第四PMOS管P4和第六NMOS管N6;第四PMOS管P4的源極接入電源,第四PMOS管P4的漏極和第六NMOS管N6的漏極連接且其連接端為反相器T1的輸出端,第四PMOS管P4的柵極和第六NMOS管N6的柵極連接且其連接端為反相器T1的輸入端,第六NMOS管N6的源極接地。

本發明中,第四NMOS管N4和第五NMOS管N5構成一個傳輸門,第一PMOS管P1、第一NMOS管N1、第二PMOS管P2和第二NMOS管N2構成交叉耦合反相器,第一PMOS管P1和第一NMOS管N1為叉耦合反相器中的第一個反相器,第二PMOS管P2和第二NMOS管N2為叉耦合反相器中的第二個反相器。當時鐘信號clk為高電平時,本發明的D鎖存器為透明模式,傳輸門導通,輸出信號經過反相器T1和傳輸門到達第一PMOS管P1的柵極、第一NMOS管N1的柵極、第二PMOS管P2的漏極、第二NMOS管N2的漏極、第三NMOS管N3的柵極、第三PMOS管P3的漏極和第五NMOS管N5的漏極的連接端(Qb端),再經過交叉耦合反相器從D鎖存器的輸出端(Q端)輸出。當時鐘信號clk為低電平時,本發明的D鎖存器為睡眠模式,傳輸門關閉,輸出信號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當D鎖存器保存高電平時,Qb端為低電平,在Qb端由低電平變高電平的過程中,第一NMOS管N1和第三NMOS管N3導通,第一PMOS管P1此時還未關閉,第一PMOS管P1,第一NMOS管N1和第三NMOS管N3構成有比電路,由于第三NMOS管N3的存在,短路電流降低,動態功耗降低。另外本發明中第四NMOS管N4和第五NMOS管N5是采用NMOS堆棧技術構成的傳輸門,通過該傳輸門的漏電流會減小,功耗會降低,同時,第四NMOS管N4和第五NMOS管N5的堆棧結構也使得D鎖存器的魯棒性提高了。

為了比較本發明的反饋型D鎖存器與傳統的傳輸門D鎖存器和直接交叉耦合鎖存器的性能特點,我們在45nm工藝下,使用電路仿真工具Hspice對3種電路結構進行了仿真比較分析。1V電壓下三種鎖存器功耗的對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在0.6V低電壓下,同樣尺寸的直接交叉耦合D鎖存器已不能正常工作,故將直接交叉耦合D鎖存器輸入到傳輸門之間的反相器尺寸增大,然后將三種鎖存器的功耗仿真比較分析,在輸入信號頻率為5MHZ,時鐘頻率為1.25MHZ的頻率下測靜態功耗,在輸入信號頻率為5MHZ,時鐘頻率為100MHZ的頻率下測動態功耗。0.6V電壓下三種鎖存器功耗的對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分析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發明的反饋型D鎖存器在1V電壓下有較低的靜態功耗,在0.6V的低電壓下,本發明的反饋型D鎖存器與傳統的傳輸門D鎖存器相比靜態功耗降低了9%,動態功耗降低了6.2%,與直接交叉耦合鎖存器相比靜態功耗降低了53%,動態功耗降低了88.2%。

D鎖存器延時性能主要包括:建立時間、保持時間和傳輸延遲時間。建立時間:指輸入信號應先于時鐘信號到達的時間tsu。保持時間:為保證D鎖存器可靠的翻轉,時鐘信號以后輸入信號需要保持一定時間,用thold表示。傳輸延遲時間:指從時鐘信號的邊沿開始到輸出端新狀態穩定地建立起來所需時間,上升傳播延時tc-q(l-h)和下降傳播延時tc-q(h-l)。由此,D鎖存器的延時可以表示為:td-q=Max[tsu+tc-q(l-h)+tc-q(h-l)]

在0.6V電壓,20MHZ時鐘頻率,5MHZ輸入信號頻率下用HSPICE對三種鎖存器的延時性能進行仿真測試,其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仿真結果可知,本發明的D鎖存器的延時比傳輸門D鎖存器延時增加了27%,比直接交叉耦合鎖存器的延時減少了80.2%。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邛崃市| 威宁| 乌兰浩特市| 从江县| 博兴县| 沾化县| 灵璧县| 定兴县| 莎车县| 鲁山县| 柳林县| 黄浦区| 富顺县| 陈巴尔虎旗| 榆中县| 洪江市| 界首市| 宣汉县| 浦城县| 安顺市| 仙居县| 阿图什市| 南澳县| 东乡县| 黑河市| 潢川县| 水富县| 大名县| 沙河市| 基隆市| 安溪县| 平江县| 贵德县| 寿光市| 汝州市| 云浮市| 乐都县| 襄汾县| 恭城| 青州市|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