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深紫外led芯片,具體涉及一種深紫外led芯片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1、近年來,深紫外led的市場應用呈現(xiàn)增長趨勢,在家電、母嬰產品、工業(yè)水處理、醫(yī)療、固化等領域均出現(xiàn)深紫外led器件。隨著應用市場的多元化,下游應用端在產品設計開發(fā)上也有了多樣化方案,對上游芯片、封裝器件的性能、成本等均帶來較高的要求。比如終端產品設計上加入深紫外殺菌功能,在電路設計、空間、成本上均需要很好的匹配,才能更便捷的運用到產品中,有的會采用集成燈珠來實現(xiàn)大功率產品,但集成數(shù)量的增加所占用的空間也會加大,從而限制了產品的使用。其次,采用集成的方案,在產品穩(wěn)定性上也會存在問題。
2、公開號為cn104916771a的發(fā)明專利提供了一種換襯底的正裝gan基發(fā)光二極管及其制備方法,雖然使用高導熱襯底可以提高散熱性能,但其與gan外延層的結合技術仍面臨挑戰(zhàn)。高導熱襯底與gan外延層之間存在晶格失配和熱膨脹系數(shù)差異,這可能導致界面應力和裂紋的產生,從而降低器件的熱導率。
3、公開號為cn108054249a的發(fā)明專利申請?zhí)峁┝怂{光和紫外光led芯片的制備方法,藍寶石襯底雖然具有化學穩(wěn)定性好、機械強度高等優(yōu)點,但其導熱性能較差,這會導致led芯片在工作時產生較高的熱阻,從而影響其散熱效果。低導熱性的藍寶石襯底會使得芯片內部溫度升高,進而影響光輸出效率和器件壽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上述現(xiàn)有深紫外led芯片產品在終端方案應用局限,且成本較高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深紫外led芯片及其制備方法,從芯片結構設計上實現(xiàn)了集成的效果,并制備多面積反射層,來提升整個器件的發(fā)光效率;在焊接層設計陣列結構,提升焊接穩(wěn)定性;設置導熱層,提高器件可靠性。
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3、一種深紫外led芯片,包括藍寶石襯底、外延層、深刻蝕區(qū)域、n刻蝕區(qū)域、n第一電極、p第一電極、n第二電極、p第二電極、第一鈍化層、連接/反射層、第二鈍化層、p厚金層、n厚金層、導熱厚金層,所述藍寶石襯底表面生長有外延層,所述外延層的中心和兩端刻蝕有深刻蝕區(qū)域,所述外延層上刻蝕有兩個n刻蝕區(qū)域,所述兩個n刻蝕區(qū)域表面分別生長有n第一電極和n第二電極,所述外延層表面分別生長有p第一電極和p第二電極,所述外延層的表面制備有第一鈍化層,所述第一鈍化層、n第一電極和p第二電極的表面制備有連接/反射層,所述n第二電極通過連接/反射層與p第一電極連接,所述連接/反射層表面制備有第二鈍化層,所述n第一電極通過連接/反射層與n厚金層連接,所述p第二電極通過連接/反射層與p厚金層連接,所述導熱厚金層制備在第二鈍化層上。
4、所述外延層包括aln緩沖層、n型algan層、量子發(fā)光層、p型algan層、p-gan層,所述aln緩沖層生長在藍寶石襯底上,所述n型algan層生長在aln緩沖層上,所述量子發(fā)光層生長在n型algan層上,所述p型algan層生長在量子發(fā)光層上,所述p-gan層生長在p型algan層上。
5、所述深刻蝕區(qū)域由p-gan層刻蝕至藍寶石襯底,所述n刻蝕區(qū)域由p-gan層刻蝕至n型algan層。
6、所述p厚金層上制備有p焊接層,所述n厚金層上制備有n焊接層,所述導熱厚金層上制備有導熱焊接層。
7、所述p焊接層、n焊接層和導熱焊接層均采用au/sn合金或au/sn疊加結構,厚度為2μm-5μm;所述p焊接層、n焊接層和導熱焊接層均為整列圖形結構;所述p焊接層、n焊接層和導熱焊接層內部之間的間隙形成排氣通道。
8、一種深紫外led芯片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9、s1、在藍寶石襯底上生長外延層,外延層從下至上包括aln緩沖層、n型algan層、量子發(fā)光層、p型algan層、p-gan層;
10、s2、采用光刻、干法刻蝕工藝,制備深刻蝕區(qū)域,刻蝕至藍寶石襯底;
11、s3、采用光刻、干法刻蝕工藝,制備n刻蝕區(qū)域,刻蝕至n型algan層;
12、s4、通過光刻、金屬蒸鍍、金屬剝離、快速退火工藝,分別制備n第一電極、p第一電極、n第二電極和p第二電極,n第一電極和n第二電極分別設置于n型algan層之上,并形成歐姆接觸,p第一電極和p第二電極分別設置于p-gan層之上,并形成歐姆接觸;
13、s5、采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工藝,制備第一鈍化層,并通過光刻、干法/濕法工藝,暴露n第一電極和p第一電極的區(qū)域;
14、s6、采用光刻、金屬蒸鍍、金屬剝離的工藝制備連接/反射層,連接/反射層分別制備在n第一電極和p第二電極之上,連接/反射層制備在n第二電極與p第一電極之間;
15、s7、采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工藝,制備第二鈍化層,并通過光刻、干法/濕法工藝,暴露n第一電極和p第一電極上方區(qū)域的連接/反射層,其他區(qū)域均覆蓋第二鈍化層;
16、s8、采用光刻、金屬蒸鍍、金屬剝離工藝,制備厚金層,厚金層包括p厚金層、n厚金層和導熱厚金層,n厚金層制備在n第一電極上的連接/反射層之上,p厚金層制備在p第二電極上的連接/反射層之上,導熱厚金層制備在第二鈍化層之上;
17、s9、采用光刻、金屬蒸鍍、金屬剝離,同時制備p焊接層、n焊接層、導熱焊接層,p焊接層制備在p厚金層上,n厚金層制備在n焊接層上,導熱焊接層制備在導熱厚金層上,p焊接層、n焊接層和導熱焊接層內部之間的間隙形成排氣通道;
18、s10、采用后道襯底減薄、切割工藝,形成獨立單元芯片,完成深紫外led芯片制備。
19、所述s4中n第一電極和p第一電極的制備工藝參數(shù)為:所述n第一電極采用ti/al/ti/au體系,厚度為15/150/15/100nm,快速退火溫度800℃-900℃,n2氛圍,時間為60s-180s;所述p第一電極采用ni/au體系,厚度為20/20nm,快速退火溫度為500℃-700℃,n2氛圍,時間為60s-180s。
20、所述s5中的第一鈍化層和s7中的第二鈍化層均采用sio2或si3n4材料,厚度均為1μm-3μm。
21、所述s6中的連接/反射層采用cr/al、rh或pt/ti/au/pt/ti金屬體系,總厚度為0.8μm-2μm;所述s8中的p厚金層、n厚金層和導熱厚金層均采用ti/pt/au疊加結構,總厚度為0.5μm-2μm。
22、所述s9中p焊接層、n焊接層和導熱焊接層均采用au/sn合金或au/sn疊加結構,總厚度為2μm-5μm;所述p焊接層、n焊接層和導熱焊接層均為整列圖形結構;所述p焊接層、n焊接層和導熱焊接層內部之間的間隙形成排氣通道。
23、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24、本發(fā)明連接/反射層結構的設置,同時實現(xiàn)大面積光束反射、p電極與n電極電流擴展以及相鄰單元p電極與n電極的串聯(lián)作用,提升了光提取效率及器件可靠性。并且本發(fā)明導熱層由導熱厚金層和導熱焊接層組成,有效增加器件導熱面積,提升產品可靠性。本發(fā)明的焊接層采用整列圖形設計,有效解決傳統(tǒng)工藝在焊接中的應力影響,提升產品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