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蜂窩移動通信網絡中,UE(User Equi pment,用戶設備)之間進行通信時需要通過基站集中控制,由基站對小區內的無線資源進行調度,UE發送的用戶數據通過基站到核心網,然后發送到目標UE所在的基站,最后再通過目標UE所在的基站將該用戶數據發送到目標UE。在傳統的蜂窩網絡中,即使是兩個距離非常近的UE之間進行通信時,用戶數據也需要經過基站和核心網。但是隨著蜂窩網絡的迅速發展,很多地區的網絡容量已經接近飽和。為了減輕宏網絡的負載,可以采用D2D(Device to Device,設備間直接通信)技術,在D2D技術中,用戶數據直接從一個UE傳輸到另一個UE,不經過基站和核心網,可在距離較近的兩個或多個UE之間直接建立通信,減輕宏網絡的負載,節省無線資源。由于目前的D2D技術還不成熟,僅支持在同一小區內的兩個或多個UE之間進行通信;當兩個或多個UE同時切換到另一個小區時,會導致UE間的D2D通信中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及裝置,能夠使得處于D2D通信狀態下的UE同時切換到目標小區并保持當前D2D通信。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包括:第一用戶設備向源基站上報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用于供所述源基站判決當前進行設備間直接通信D2D通信的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當接收到切換命令時,所述第一用戶設備從屬于源基站的源小區切換至目標小區,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與第二用戶設備進行D2D通信。另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包括:根據第一用戶設備和第二用戶設備上報的測量報告判斷當前進行設備間直接通信D2D通信的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當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時,向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并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再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用戶設備,包括:上報單元,用于向源基站上報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用于供所述源基站判決當前用戶設備以及與當前用戶設備進行設備間直接通信D2D通信的第二用戶設備是否能夠冋步切換至目標小區;
切換單元,用于當接收到切換命令時,從所述源基站的源小區切換至目標小區,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與所述第二用戶設備進行D2D通信。又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基站,包括:第一處理單元,用于根據第一用戶設備上報的測量報告判斷當前進行設備間直接通信D2D通信的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第二發送單元,用于當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時,向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所述第二用戶設備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并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 目。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及裝置,由當前進行D2D通信的UE將其檢測報告發送到源基站;當所述檢測報告滿足預設的切換條件時,源基站向UE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UE切換至目標小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夠使得正在進行D2D通信的兩個或多個UE切換至目標小區后,在目標小區繼續保持當前的D2D通信。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3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4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5-8為本發明實施例5提供的用戶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9-11為本發明實施例6提供的基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如圖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101、UEl向源基站上報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用于供所述源基站判決當前進行D2D通信的UEl與UE2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具體的,所述測量報告用于供所述源基站判決UEl是否能夠切換至目標小區、以及所述UEl和UE2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所述測量報告可以包括UEl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UE2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以及UEl和UE2之間的路損信息等。值得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是以2個UE進行D2D通信為例進行說明的,實際應用中進行D2D通信的用戶設備可以是多個,此處不做限定。102、當接收到切換命令時,UEl從屬于源基站的源小區切換至目標小區,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與UE2進行D2D通信。也就是說,當該UE收到該同步切換命令后,可與同其進行D2D通信的另一 UE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UE向源基站上報測量報告,當UE接收到切換命令時切換至目標小區,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與當前進行D2D通信的另一個UE進行D2D通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夠使得正在進行D2D通信的UE切換至目標小區后,在目標小區繼續保持當前的D2D通信。實施例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如圖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201、基站根據UEl和UE2上報的測量報告判斷當前進行D2D通信的UEl和UE2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具體的,所述測量報告可以包括正在進行D2D通信的UE的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以及正在進行D2D通信的兩個或多個UE之間的路損信息等其他信息,但不僅限于此。具體的,基站可以根據UE上報的測量報告判決所述UE是否能夠切換至目標小區、以及當前進行D2D通信的UE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基站判斷當前D2D通信的UE是否能夠同時切換到目標小區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如下方法:判斷當前D2D通信的UE是否能夠同時切換到目標小區,需要參考當前D2D通信的所有UE的測量報告,需要滿足當前處于該D2D通信的所有UE都能夠同步切換到目標小區,D2D通信才能夠同步切換到目標小區。值得說明的,所述同步切換是兩個UE在相同或相近的時間內切換到相同的目標小區;如果切換時間差別較大,則不是同步切換。所述相近的時間可由本領域技術人員依照實際應用環境確定,其可以小于預設時間門限。例如:基站判決UEl和UE2都可以切換到相同的目標小區,然后發送切換命令,兩個切換命令的發送時間差別不大,可以小于一定門限,具體可由本領域技術人員設置,從而UEl和UE2在相同或相近的時間內切換到目標小區,這種切換方式就是同步切換。如果基站判決UEl可以切換到目標小區,向UEl發送切換命令,UEl完成切換;然后基站判決UE2可以切換到目標小區,再向UE2發送切換命令,導致UEl和UE2切換至目標小區的時間間隔較大,則不屬于同步切換。202、當所述正在進行D2D通信的UEl和UE2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時,基站向所述UEl和UEl中的至少一個UE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所述UEl和UE2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并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值得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是以2個UE進行D2D通信為例進行說明的,實際應用中進行D2D通信的用戶設備可以是多個,此處不做限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基站根據正在進行D2D通信的UE發送的測量報告對該UE的移動性進行檢測;當滿足切換條件時,基站向UE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正在進行D2D通信的兩個或多個UE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夠使得正在進行D2D通信的兩個或多個UE切換至目標小區后,在目標小區繼續保持當前的D2D通信。
實施例3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如圖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301、兩個或多個距離較近的UE之間進行D2D通信。具體的,所述D2D通信可以是語音通話、共享數據或發送文件等,但不僅限于此。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以2個UE進行D2D通信為例進行說明,所述2個UE標記為UEl和UE2。值得說明的是,實際應用中進行D2D通信的UE不僅限于2個。302、UEl和UE2分別對相鄰小區以及當前D2D通信進行測量,并分別根據測量結果上報測量報告。具體的,所述測量報告包括但不限于:這兩個UE相鄰小區的測量結果,以及UEl和UE2之間的路損信息。可選的,所述測量報告還可以包括UEl和UE2所處的位置信息。303、源基站接收UEl和UE2發送的測量報告,根據所述測量報告做切換判決,確定目標基站。如果源基站判決UEl和UE2需要切換到的目標基站為同一目標基站,則需要進一步確定UEl和UE2是否能夠同步切換到目標小區,以及UEl和UE2之間的D2D通信是否能夠同步切換到目標小區等。具體的,源基站可以根據測量報告中的相鄰小區測量信息、D2D測量信息、以及UE所處的位置信息等來判決UEl和UE2是否能夠同步切換到目標小區。例如:如果兩個UE之間的相對位置不變或變化不大(即兩個UE的相對位置依然在D2D的通信范圍內),D2D通信條件依然滿足,并且源基站判定兩個UE都需要切換到同一個目標小區,這樣源基站就可以做出判決讓兩個UE同步切換到目標小區并保持D2D通信。值得說明的是,如果UE的測量報告中沒有攜帶位置信息,基站也可以使用基站側測量的UE位置信息。304、源基站向目標基站發送切換請求信令,所述切換請求信令中包括UEl和UE2的D2D上下文信息,所述D2D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D2D通信周期、D2D測量結果以及同步切換請求等,其中,所述同步切換請求用于通知目標基站UEl和UE2需要同步切換至目標基站,并在切換至目標基站后繼續D2D通信。需要說明的是,上述UEl和UE2的切換請求信令,源基站可以合并為一條信令發送給目標基站,也可以分別發送給目標基站。305、目標基站對UEl和UE2進行準入控制。如果準入成功,目標基站為UEl和UE2配置完成小區間切換需要的切換資源,并向源基站返回切換請求信令的響應消息,所述響應消息包括目標基站為UEl和UE2配置的切換資源。具體的,所述切換資源包括目標基站為UEl及UE2配置的專用隨機接入前導碼(Random Access Preamble),以及為 UEl 和UE2 預留的D2D C-RNTI (D2DCe11-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ty, D2D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值得說明的,目標基站可以根據源基站發送的D2D上下文信息判斷UEl和UE2之間的D2D通信是否可以在本小區繼續進行,生成相應的指示信息并攜帶在切換請求信令的響應消息中以發送給源基站。值得說明的是,如果目標基站接收的切換請求信令中包含UEl和UE2兩個UE的上下文信息,則目標基站可以將UEl和UE2兩個UE的切換資源攜帶在一個切換請求信令的響應消息中發送給源基站,也可以將UEl和UE2的切換資源分別攜帶在兩個切換請求信令的響應消息中發送給源基站。306、源基站接收到所述切換請求信令的響應消息后,向UEl和UE2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UEl和UE2從源基站切換至目標基站。其中,所述切換命令中可以包括同步切換指令以及目標基站為UEl和UE2預留的D2D C-RNTI,所述同步切換指令用于指示UEl和UE2同步切換至目標基站,并在切換至目標基站后繼續進行D2D通信。可選的,所述切換命令還可以包括D2D通信需要的D2D通信參數。具體的,所述D2D通信參數包括:D2D通信周期以及D2D C-RNTI,但不僅限于此。值得說明的是,當切換命令中不包括所述D2D通信參數時,也可以由目標基站在UE切換完成之后,分別為UEl和UE2配置D2D通信參數,并可以將所述D2D通信參數攜帶在調度信息中發送給UEl和UE2。307、UE1和UE2接收到所述切換命令后,分別與目標基站進行同步,向目標基站發送專用隨機接入前導碼(Random Access Preamble),以獲取目標基站返回的隨機接入響應信息。308、目標基站向UEl和UE2返回隨機接入響應信息,所述隨機接入響應消息中攜帶有目標基站為UEl和UE2配置的TA (Timing Advance,定時提前量)值。可選的,目標基站也可以將任意一個UE(例如UE2)的TA值發送給另一個UE(例如UEl),由UEl將取UE2的TA值轉發給UE2 ;也可以由目標基站在發送調度信息的時候將UE2的TA值發送給UE2。具體的,目標基站可以通過和源基站協商,以使得源基站向任意 Iv UE (例如UE2)發送的切換命令中攜帶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UE2無需執行隨機接入過程;UE2在收到切換命令后,確定不需要執行隨機接入過程,只需要監聽下行調度信息。UEl和UE2接收到切換命令后,UEl向目標基站發送隨機接入前導碼,UE2無需發送;目標基站僅向UEl發送隨機接入前導碼的響應消息。UE2可以直接使用UEl的TA值,或者目標基站可以通過UE的位置信息、D2D的路損信息等計算UE2的TA值,并將UE2的TA值攜帶在發送給UEl的隨機接入響應消息中,由UEl轉發給UE2 ;也可以在UE2接入目標基站后,將為UE2配置的TA值攜帶于調度信息中下發給UE2。309、UEl和UE2成功接入目標基站后,向目標基站發送切換完成(HandoverComplete)消息。可選的,當源基站指示單獨一個UE (例如UEl)進行隨機接入時,UE2在接收到UEl轉發的TA值之后,UE2向目標基站發送切換完成消息。如果UE2沒有收到UEl轉發的TA值,則只有UEl能發送切換完成消息。310、目標基站為UEl和UE2的D2D通信進行必要的資源調度,為UEl和UE2配置D2D通信的調度信息,所述調度信息包括D2D通信使用的時頻資源等信息。可選的,如果目標基站沒有指示UEl轉發UE2的TA信息,則目標基站可以在調度信息中包含UE2的TA信息。311、UEl和UE2接收目標基站發送的D2D通信的調度信息。312、UEl和UE2根據所述調度信息在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
可選的,如果UE2接收到的調度信息中包括目標基站為UE2配置的TA值,則UE2可以在D2D通信之前向目標基站補充發送切換完成消息。值得說明的是,所述小區間切換包括基站內小區間切換和基站間小區間切換。當UE在基站內進行小區間切換時,源基站與目標基站為同一基站。此時,目標小區即是源基站自身的小區,D2D通信的UE相當于在源基站的不同小區之間實現了切換。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小區間切換的方法,由UE對當前D2D通信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確定檢測報告,將所述檢測報告發送到源基站;當所述檢測報告滿足預設的切換條件時,源基站向UE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UE切換至目標小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夠使得正在進行D2D通信的UE切換至目標小區后,在目標小區繼續保持當前的D2D通信,提升用戶體驗。實施例4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如圖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驟401-405與實施例3中的步驟301-305相同,此處不再贅述。406、源基站接收到所述切換請求信令的響應消息后,向任意一個UE (可以是UEl,也可以是UE2,本實施例以UEl為例)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UEl從源基站切換至目標基站。值得說明的是,所述切換命令中可包括轉發標識和同步切換指令,所述轉發標識用于指示所述任意一個UE將接收到的切換命令轉發給當前處于D2D通信狀態的剩余UE,所述同步切換指令用于指示當前處于D2D通信狀態的兩個或多個UE同時切換至目標基站后繼續進行D2D通信。值得說明的是,如果UEl和UE2的參數不同(例如C-RNTI,隨機接入參數等),則源基站可以在向UEl發送的切換命令中攜帶差異參數,由UEl轉發給UE2。407、UE1接收到所述到切換命令后,根據轉發標識向UE2轉發切換命令,所述切換命令中包括目標基站為UE2配置的C-RNT1、隨機接入參數等信息。408、UEl和UE2分別根據所述切換命令與目標基站進行同步,向目標基站發送隨機接入前導碼,并接收目標基站返回的響應消息以獲得TA值。如果切換命令中指示只有一個UE執行隨機接入過程,則其他UE的TA值可以由執行隨機接入過程的UE轉發,也可以由目標基站在調度信息中攜帶發送,具體過程可以參見實施例3。值得說明的是,如果目標基站沒有給UEl和UE2分配專用的隨機接入前導碼,UEl和UE2也可以采用競爭的接入方式接入目標基站。409、目標基站接收到所述隨機接入前導碼后,向UEl和UE2返回隨機接入前導碼的響應消息,所述響應消息中包括目標基站為UEl和UE2配置的TA值。410、UEl和UE2成功接入目標基站后,UEl向目標基站發送切換完成(HandoverComplete)消息。411、目標基站為UEl和UE2配置D2D通信的調度信息,所述調度信息包括D2D通信參數,所述D2D通信參數包括D2D通信使用的時頻資源等信息。412、UEl和UE2接收目標基站發送的D2D通信的調度信息。413、UEl和UE2根據所述調度信息在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值得說明的是,所述小區間切換包括基站內小區間切換和基站間小區間切換。當UE在基站內進行小區間切換時,源基站與目標基站為同一基站。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小區間切換的方法,源基站可以將切換信令單獨發送給一個UE,由該UE將切換信令轉發給處于D2D通信狀態的剩余UE以完成小區間切換。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不僅能夠使得正在進行D2D通信的UE切換至目標小區后,在目標小區繼續保持當前的D2D通信,還能夠節省基站的信令開銷。實施例5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UE’能夠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中UE側的方法,如圖5所示,所述UE包括上報單元51和切換單元52,其中:上報單元51用于向源基站上報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用于供所述源基站判決當前用戶設備以及與當前用戶設備進行D2D通信的UE2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切換單元52用于當接收到切換命令時,從所述源基站的源小區切換至目標小區,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與UE2進行D2D通信。進一步的,如圖6所示,所述UE還包括測量單元53和接收單元54,其中:測量單元53用于對當前UE的相鄰小區以及D2D通信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結果確定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包括當前UE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以及當前UE與UE2之間的路損信息;接收單元54用于接收切換命令,所述切換命令包括同步切換指令,所述同步切換指令用于指示當前UE和UE2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并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可選的,接收單元54接收到的切換命令還包括源基站為當前UE配置的D2D通信參數,所述D2D通信參數被當前UE用于在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所述D2D通信參數包括D2D通信周期和D2D C-RNTI。具體的,接收單元54具體用于從源基站接收所述切換命令,或者所述接收單元54還可以用于接收UE2轉發的切換命令。可選的,當接收單元54從源基站接收所述切換命令時,則接收單元54接收到的切換命令中還包括轉發標識,所述轉發標識用于指示當前UE將所述切換命令轉發給UE2 ;進一步的,如圖7所示,所述UE還包括第一發送單元55,用于向UE2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UE2切換至目標小區。可選的,接收單元54接收的切換命令中還可以包括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當前UE無需執行隨機接入過程;如圖8所示,所述UE還包括第一獲取單元56,用于從UE2獲取TA值,根據所述TA值向所述目標小區所屬的目標基站發送上行數據,以通知所述目標基站當前UE已完成切換;或者所述第一獲取單元56還用于從目標基站的調度信息中獲取TA值,根據所述TA值向目標基站發送上行數據,以通知所述目標基站當前UE已完成切換。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UE,由上報單元51向源基站上報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用于供所述源基站判決當前UE能否能夠切換到目標小區;當接收到切換命令時,由切換單元52切換至目標小區,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基站能夠使得正在進行D2D通信的UE切換至目標小區后,在目標小區繼續保持當前的D2D通信。
實施例6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 一種基站,能夠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中基站側的方法,如圖9所示,所述基站包括第一處理單元91和第二發送單元92,其中:第一處理單元91用于根據UEl和UE2上報的測量報告判斷當前進行D2D通信的UEl和UE2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第二發送單元92用于當所述UEl和UE2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時,向所述UEl和UE2中的至少一個UE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所述UEl和UE2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并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進一步的,如圖10所示,所述基站還包括第二獲取單元93,用于獲取UEl和UE2上報的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包括UEl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UE2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以及UEl和UE2之間的路損信息。具體的,如果第二發送單元92僅向UEl發送切換命令,則所述切換命令中還包括轉發標識,所述轉發標識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切換命令的UEl向當前正在進行D2D通信的UE2轉發切換命令;如果第二發送單元92僅向UE2發送切換命令,則所述切換命令中還包括轉發標識,所述轉發標識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切換命令的UE2向當前正在進行D2D通信的UE2轉發切換命令。具體的,第二發送單元92發送的切換命令中攜帶有D2D通信參數,所述D2D通信參數被UEl和/或UE2用于在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所述D2D通信參數包括D2D通信周期和D2D C-RNTI ;則如圖11所示,所述基站還包括:第三發送單元94,用于向所述目標小區所屬的目標基站發送切換請求信令,所述切換請求信令中攜帶有所述D2D通信參數,用于指示目標基站根據所述D2D通信參數對UEI和/或UE2進行D2D通信調度。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基站,當正在進行D2D通信的UE需要進行小區間切換時,由第一處理單元91根據UE上報的測量報告判決所述UE是否能夠切換至目標小區;當所述UE能夠切換至目標小區時,第二發送單元92向所述UE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所述UE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基站能夠使得正在進行D2D通信的兩個或多個UE切換至目標小區后,在目標小區繼續保持當前的D2D通信;該基站還可以僅對處于D2D通信中的單獨一個UE發送切換命令以完成小區間切換,能夠節省基站的信令開銷。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小區間切換的系統,包括圖5-8所述的UE以及圖9-11所述的基站,能夠使得進行D2D通信的UE切換到相鄰小區時保持D2D通信。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發明可借助軟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硬件,但很多情況下前者是更佳的實施方式。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可讀取的存儲介質中,如計算機的軟盤,硬盤或光盤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戶設備向源基站上報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用于供所述源基站判決當前進行設備間直接通信D2D通信的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 當接收到切換命令時,所述第一用戶設備從屬于源基站的源小區切換至目標小區,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與第二用戶設備進行D2D通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戶設備向源基站上報測量報告之前,還包括: 對第一用戶設備的相鄰小區以及D2D通信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結果確定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包括第一用戶設備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以及當前進行D2D通信的第一用戶設備和第二用戶設備之 間的路損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命令包括同步切換指令,所述同步切換指令用于指示當前進行D2D通信的第一用戶設備和第二用戶設備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并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命令還包括所述源基站為第一用戶設備配置的D2D通信參數,所述D2D通信參數被第一用戶設備用于在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所述D2D通信參數包括D2D通信周期和D2D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 D2D C-RNTI。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命令由源基站發送或來自第二用戶設備的轉發。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切換命令由源基站發送,則所述切換命令中還包括轉發標識,所述轉發標識用于指示第一用戶設備將所述切換命令轉發給第二用戶設備; 所述方法還包括: 向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發送所述切換命令,以指示所述第二用戶設備切換至目標小區。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命令中還包括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用戶設備無需執行隨機接入過程; 所述方法還包括: 從第二用戶設備獲取定時提前量TA值,根據所述TA值向所述目標小區所屬的目標基站發送上行數據,以通知所述目標基站第一用戶設備已完成切換;或者, 從所述目標小區所屬的目標基站的調度信息中獲取TA值,根據所述TA值向目標基站發送上行數據,以通知所述目標基站第一用戶設備已完成切換。
8.—種小區間切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據第一用戶設備和第二用戶設備上報的測量報告判斷當前進行設備間直接通信D2D通信的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 當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時,向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并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報告包括所述第一用戶設備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第二用戶設備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以及當前進行D2D通信的第一用戶設備和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路損信息。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發送切換命令包括: 向第一用戶設備發送切換命令; 所述切換命令中還包括轉發標識,所述轉發標識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切換命令的第一用戶設備向所述第二用戶設備轉發切換命令; 或者 所述向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發送切換命令包括: 向第二用戶設備發送切換命令; 所述切換命令中還包括轉發標識,所述轉發標識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切換命令的第二用戶設備向當前進行D2D通信的第一設備轉發切換命令。
11.根據權利要求8-10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命令中攜帶有D2D通信參數,所述D2D通信參數被第一用戶設備和/或第二用戶設備用于在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所述D2D通信參數包括D2D通信周期和D2D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D2DC-RNTI ; 所述方法還包括: 向所述目標小區所屬的目標基站發送切換請求信令,所述切換請求信令中攜帶有所述D2D通信參數,用于指示目標基站根據所述D2D通信參數對所述第一用戶設備和/或第二用戶設備進行D2D通信 調度。
12.—種用戶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報單元,用于向源基站上報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用于供所述源基站判決當前用戶設備以及與當前用戶設備進行設備間直接通信D2D通信的第二用戶設備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 切換單元,用于當接收到切換命令時,從所述源基站的源小區切換至目標小區,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與所述第二用戶設備進行D2D通信。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戶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測量單元,用于對當前用戶設備的相鄰小區以及D2D通信進行測量,根據測量結果確定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包括當前用戶設備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以及當前用戶設備與所述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路損信息。
14.根據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戶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設備還包括: 接收單元,用于接收切換命令,所述切換命令包括同步切換指令,所述同步切換指令用于指示當前用戶設備和所述第二用戶設備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并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
15.根據權利要求12-14中任一項所述的用戶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的切換命令還包括所述源基站為當前用戶設備配置的D2D通信參數,所述D2D通信參數被當前用戶設備用于在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所述D2D通信參數包括D2D通信周期和D2D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D2D C-RNTI。
16.根據權利要求12-15中任一項所述的用戶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單元具體用于從源基站接收所述切換命令,或者 所述接收單元還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用戶設備轉發的切換命令。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戶設備,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接收單元從源基站接收所述切換命令時,則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的切換命令中還包括轉發標識,所述轉發標識用于指示當前用戶設備將所述切換命令轉發給所述第二用戶設備; 所述用戶設備還包括: 第一發送單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發送所述切換命令,以指示所述第二用戶設備切換至目標小區。
18.根據權利要求16或1 7所述的用戶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單元接收的切換命令中還包括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當前用戶設備無需執行隨機接入過程; 所述用戶設備還包括: 第一獲取單元,用于從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獲取定時提前量TA值,根據所述TA值向所述目標小區所屬的目標基站發送上行數據,以通知所述目標基站當前用戶設備已完成切換;或者 所述第一獲取單元還用于從目標基站的調度信息中獲取TA值,根據所述TA值向目標基站發送上行數據,以通知所述目標基站當前用戶設備已完成切換。
19.一種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處理單元,用于根據第一用戶設備和第二用戶設備上報的測量報告判斷當前進行設備間直接通信D2D通信的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 第二發送單元,用于當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時,向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發送切換命令,以指示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所述第二用戶設備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并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還包括: 第二獲取單元,用于獲取第一用戶設備和第二用戶設備上報的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包括所述第一用戶設備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第二用戶設備相鄰小區的測量信息以及當前進行D2D通信的第一用戶設備和第二用戶設備之間的路損信息。
21.根據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二發送單元僅向所述第一用戶設備發送切換命令,則所述切換命令中還包括轉發標識,所述轉發標識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切換命令的第一用戶設備向所述第二用戶設備轉發切換命令; 如果所述第二發送單元僅向所述第二用戶設備發送切換命令,則所述切換命令中還包括轉發標識,所述轉發標識用于指示接收到所述切換命令的第二用戶設備向當前進行D2D通信的第一用戶設備轉發切換命令。
22.根據權利要求19-21中任一項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發送單元發送的切換命令中攜帶有D2D通信參數,所述D2D通信參數被第一用戶設備和/或第二用戶設備用于在目標小區繼續進行D2D通信,所述D2D通信參數包括D2D通信周期和D2D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D2D C-RNTI ; 所述基站還包括: 第三發送子單元,用于向所述目標小區所屬的目標基站發送切換請求信令,所述切換請求信令中攜帶有所述D2D通信參數,用于指示目標基站根據所述D2D通信參數對第一用戶設備和/或第二用戶 設備進行D2D通信調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小區間切換的方法、裝置及系統,涉及通信領域,用于解決進行D2D通信的UE切換到相鄰小區后D2D通信中斷的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包括第一用戶設備向源基站上報測量報告,所述測量報告用于供所述源基站判決當前進行設備間直接通信D2D通信的所述第一用戶設備與第二用戶設備是否能夠同步切換至目標小區;當接收到切換命令時,所述第一用戶設備從屬于源基站的源小區切換至目標小區,在所述目標小區繼續與第二用戶設備進行D2D通信。本發明適用于通信領域,用于實現D2D通信的小區間切換。
文檔編號H04W24/10GK103200634SQ20121000205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5日
發明者李亞娟, 常俊仁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