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揚聲器零部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揚聲器的多音圈。
背景技術:
傳統的擴聲器材中的電子線路多為模擬信號,采用模擬功率放大器進行推動揚聲器發音。這些方式造成電子線路的信號損失和系統用電量加大,聲音的音質的提升往往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通過研究表明:聲音數字化是擴聲系統的一個主導方向。目前音樂制作均采用數字化的設備進行制作。現有的揚聲器音圈設計主要是單音圈或者兩個音圈的結構,這種音圈的揚聲器的電聲轉換效率低,無法滿足電子數碼聲音系統對揚聲器的轉換效率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為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應用于揚聲器的多音圈,以提高揚聲器轉換效率,滿足電子數碼聲音系統對揚聲器的轉換效率要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應用于揚聲器的多音圈包括音圈繞組,具有三個以上的所述音圈繞組,每個所述音圈繞組分別設有與數字音頻接口連接的正極引線、負極引線。
進一步地,所述音圈繞組以絞線方式或者并排平行方式繞制形成。
進一步地,單個所述音圈繞組的正極引線和負極引線同向設置。
進一步地,單個所述音圈繞組的正極引線和負極引線反向設置。
進一步地,多個所述音圈繞組的正極引線和負極引線均布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音圈繞組纏繞于音圈骨架上。
進一步地,所述音圈繞組相互粘接形成無骨音圈。
進一步地,各所述音圈繞組的顏色不同、線徑相等。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設置三組以上(即三組或大于三組)音圈繞組連接數字音頻接口,能提高應用此種音圈的揚聲器的轉換效率和性能,從而滿足電子數碼聲音系統對揚聲器的效率要求,可符合國際關于聲音數字化的標準;繞組方法和出線方式的配合,可以降低揚聲器的制造過程的對聲壓的影響,滿足揚聲器對頻響的工藝要求;此外,在提升音質的同時可以滿足揚聲器功耗的降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介紹和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音圈應用于揚聲器,該音圈具有三個音圈繞組12,音圈繞組12以絞線方式纏繞在音圈骨架11上,每個音圈繞組12的兩端均分別設有與數字音頻接口正極13連接的正極引線121、與數字音頻接口負極14連接的負極引線122,單個音圈繞組12的正極引線121和負極引線122同向設置,三個音圈繞組12的出線方向相同。三個音圈繞組12所采用的線材的線徑相等,為了便于區分,各音圈繞組12的顏色不同。值得一提的是,為應用于各種揚聲器,音圈繞組12的具體尺寸或者各種圓形、方形、長方形等形狀可以按照國標的要求的設計或者定制。
第二實施例
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音圈具有四個音圈繞組22,這些音圈繞組22采用沿音圈骨架21軸向并排平行方式繞制形成;單個音圈繞組22的正極引線221和負極引線222反向設置。其它實施例中,音圈繞組也可以采用沿音圈骨架徑向并排平行方式,或者軸向和徑向綜合并排平行的方式繞制形成。
第三實施例
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單個音圈繞組的正極引線和負極引線同向設置,各音圈繞組的出線方向為360度均布方式設置。
第四實施例
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若音圈繞組為偶數,可以采用四個、八個等并排平行線的方式進行繞組繞制,以360度均布或者任意方向出線的方式進行多層繞組繞制多音圈線圈。在其它實施例中,音圈繞組可相互粘接形成無骨架多音圈繞組。
以上陳述僅以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以便于讀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僅限于此,任何依本實用新型所做的技術延伸或再創造,均受本實用新型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