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設備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現有技術中,移動終端要么不具有觸控按鍵,要么僅在顯示屏的下方設置有觸控按鍵;然而,即使設置有觸控按鍵,觸控按鍵也僅具有菜單、返回的功能,難以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尤其是,用戶頻繁使用某一功能時,操作十分繁瑣,大大地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例如,拍照時,用戶需要先對移動終端進行解鎖,然后尋找拍照應用的圖標,再啟動該拍照應用,操作繁瑣;頻繁使用某一應用時,用戶需要先對移動終端進行解鎖,然后尋找該應用的圖標,再啟動該應用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移動終端,以解決現有移動終端對頻繁使用的應用、功能操作繁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包括觸摸屏以及PCB板,所述觸摸屏的內側設置有顯示屏以及上部觸控按鍵,所述上部觸控按鍵設置在所述顯示屏的上方,所述上部觸控按鍵與所述PCB板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現有移動終端的基礎上,增設上部觸控按鍵,并將上部觸控按鍵設置在顯示屏的上方,且上部觸控按鍵與PCB板電連接。使用時,上部觸控按鍵中可以設定有用戶頻繁使用的特定功能,用戶通過操作上部觸控按鍵,即可使移動終端執行該特定功能,以簡化用戶的操作,有效地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例如:上述的特定功能定義為啟動拍攝應用、啟動某一頻繁使用的應用、啟動微信掃一掃等。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移動終端的正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移動終端的側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和圖2,一種移動終端,包括觸摸屏1以及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板)2,所述觸摸屏1的內側設置有顯示屏3以及上部觸控按鍵4,所述上部觸控按鍵4設置在所述顯示屏3的上方,所述上部觸控按鍵4與所述PCB板2電連接。其中,所述移動終端可以包括手機、導航儀、平板電腦、照相機、手提電腦、智能穿戴設備中的至少一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所述PCB板2包括上部驅動芯片21以及主控芯片22,所述上部驅動芯片21與所述主控芯片22電連接,所述上部觸控按鍵4與所述上部驅動芯片21電連接。其中,上部觸控按鍵4一般為電容感應按鍵。使用時,用戶對電容感應按鍵進行操作,會使電容感應按鍵的電容發生變化,此時,上部驅動芯片21即可將電容變化轉化成按鍵信息,按鍵信息傳遞至主控芯片22之后,主控芯片22即可執行用戶的操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移動終端還包括殼體5,所述PCB板2設置在所述殼體5內,且所述觸摸屏1設置在所述殼體5上。具體地,所述殼體5具有開口51,所述觸摸屏1設置在所述殼體5的開口處,所述顯示屏3以及所述上部觸控按鍵4設置在所述觸摸屏1靠近所述殼體5的一側,且所述顯示屏3以及所述上部觸控按鍵4從所述殼體5的開口51置入所述殼體5內,結構簡單,設計合理。
本實施例中,所述上部觸控按鍵4的個數為三個以上,所述三個以上的上部觸控按鍵橫向分布在所述顯示屏3的上方。其中,所述上部觸控按鍵4的個數優選為三個,該三個上部觸控按鍵4均設定有特定功能,該三個上部觸控按鍵4從左往右所對應的特定功能依次優選為啟動拍攝應用、啟動某一頻繁使用的應用、啟動微信掃一掃的應用;當然,可根據不同的需求來設置該上部觸控按鍵4對應的功能,在此不做限制。
本實施例中,所述上部觸控按鍵4的上方設置有裝飾圖案7,且所述裝飾圖案7設置在所述觸摸屏1與所述殼體5相對的一側。其中,裝飾圖案7可以是產品的品牌logo、產品的品牌名稱等。由于上部觸控按鍵4與裝飾圖案7的距離較近,可將上部觸控按鍵4設置成帶背光的按鍵;這樣,上部觸控按鍵4發出的光線即可對裝飾圖案7的形成裝飾,以提升裝飾圖案7的裝飾效果,即提升品牌logo、品牌名稱的表現力。
本實施例中,所述觸摸屏1的內側還設置有下部觸控按鍵6,所述下部觸控按鍵6設置在所述顯示屏3的下方,所述下部觸控按鍵6與所述PCB板2電連接。其中,下部觸控按鍵6中可以設定常規的功能,例如菜單功能、返回功能等。
本實施例中,所述PCB板2還包括下部驅動芯片23,所述下部觸控按鍵6與所述下部驅動芯片23電連接,所述下部驅動芯片23與所述主控芯片22電連接。同樣地,下部觸控按鍵6一般為電容感應按鍵。使用時,用戶對電容感應按鍵進行操作,會使電容感應按鍵的電容發生變化,此時,下部驅動芯片23即可將電容變化轉化成按鍵信息,按鍵信息傳遞至主控芯片22之后,主控芯片22即可執行用戶的操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本實施例中,所述下部觸控按鍵6設置在所述觸摸屏1靠近所述殼體5的一側,且所述下部觸控按鍵6從所述殼體5的開口51置入所述殼體5內,結構簡單,設計合理。
本實施例中,所述下部觸控按鍵6的個數為三個以上,所述三個以上的下部觸控按鍵6橫向分布在所述顯示屏3的下方。其中,述下部觸控按鍵6的個數優選為三個,該三個下部觸控按鍵6均設定有常規功能,該三個下部觸控按鍵6從左往右所對應的常規功能依次優選為子菜單功能、主菜單功能以及返回功能;當然,可根據不同的需求來設置該上部觸控按鍵4對應的功能,在此不做限制。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在現有移動終端的基礎上,增設上部觸控按鍵4,并將上部觸控按鍵4設置在顯示屏3的上方,且上部觸控按鍵4與PCB板2電連接。使用時,上部觸控按鍵4中可以設定有用戶頻繁使用的特定功能,用戶通過操作上部觸控按鍵4,即可使移動終端執行該特定功能,以簡化用戶的操作,有效地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例如:上述的特定功能定義為啟動拍攝應用、啟動某一頻繁使用的應用、啟動微信掃一掃等。當然,還可以根據需求對觸控按鍵對應的特定功能進行設定,更為人性化。
具體地,用戶的操作可以單次點擊或多次點擊觸控按鍵。通過操作左側的上部觸控按鍵4,即可啟動拍攝應用;操作中間的上部觸控按鍵4,即可啟動設定的某一頻繁使用的應用;操作右側的上部觸控按鍵4,即可啟動微信掃一掃。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如上所述是結合具體內容提供的一種或多種實施方式,并不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凡與本實用新型的方法、結構等近似、雷同,或是對于本實用新型構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術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