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佩戴式的電子設備的,尤其涉及一種耳機支撐部。
背景技術:
1、傳統的聲開放式耳機普遍為掛耳式,掛耳式耳機和眼鏡在同時佩戴時,導致用戶的負擔增加,而且會使充電倉加大外出時攜帶不方便,另外,通過掛耳件來協助佩戴,往往由于堵塞耳道導致完全聽不到外部的聲音或環境噪音,因此容易造成一些危險。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克服現有技術方案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耳機支撐部。
2、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耳機支撐部,所述耳機支撐部包括:
4、支撐部主體,所述支撐部主體用于裝配至耳機主體上;
5、至少兩個支撐端,各所述支撐端設置于支撐部主體,當佩戴所述耳機主體時所述支撐部主體伸至耳輪區域中且通過各所述支撐端與耳輪區域的內側相抵接,用于穩定所述耳機主體的佩戴和以使所述耳機主體移動至預留有耳道至少部分與外部透氣的間隙。
6、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其中一所述支撐端為用于與耳輪區域的內側面抵接且推壓所述耳機主體移動至與耳甲腔的底部抵接的第一支撐端。
7、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另一所述支撐端為用于推壓所述耳機主體沿耳輪區域的內側面移動至耳道能夠與外部透氣的間隙的第二支撐端。
8、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撐端設置于所述支撐部主體的一側,所述第二支撐端設置于所述支撐部主體遠離所述第一支撐端的一側。
9、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撐端與所述第二支撐端的相距距離大于3mm且小于30mm。
10、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在各所述支撐端的側部均為傾斜設置,當佩戴所述耳機主體時,各所述支撐端均朝向耳輪區域的內側傾斜。
11、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部主體形成有用于貼附于耳輪區域的內側的貼合面。
12、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貼合面為弧形面。
13、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部主體和各所述支撐端為一體成型設置且呈弧形狀。
14、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部主體設置有用于與所述耳機主體可拆卸連接的裝配端。
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當用戶佩戴耳機主體時,通過裝配于耳機主體上的支撐部主體用于伸至耳輪區域中且通過各支撐端與耳輪區域的內側相抵接,用于穩定耳機主體的佩戴和以使耳機主體移動至預留有耳道至少部分與外部透氣的間隙,起到減輕用戶耳部的負擔和部分耳道能夠與外部透氣的作用。
1.一種耳機支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機支撐部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支撐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支撐端為用于與耳輪區域的內側面抵接且推壓所述耳機主體移動至與耳甲腔的底部抵接的第一支撐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耳機支撐部,其特征在于,另一所述支撐端為用于推壓所述耳機主體沿耳輪區域的內側面移動至耳道能夠與外部透氣的間隙的第二支撐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耳機支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端設置于所述支撐部主體的一側,所述第二支撐端設置于所述支撐部主體遠離所述第一支撐端的一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耳機支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端與所述第二支撐端的相距距離大于3mm且小于3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支撐部,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支撐端的側部均為傾斜設置,當佩戴所述耳機主體時,各所述支撐端均朝向耳輪區域的內側傾斜。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支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主體形成有用于貼附于耳輪區域的內側的貼合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耳機支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貼合面為弧形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支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主體和各所述支撐端為一體成型設置且呈弧形狀。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耳機支撐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主體設置有用于與所述耳機主體可拆卸連接的裝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