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的是一種能精簡結構,降低制造成本,又能避免含水及 反纏現象產生,更能有效減少水中阻力具有較佳穩定性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為一普通連結件結構立體示意圖,其是具有雙轉子11的雙連環
10,以上、下轉環12提供母線13相對端系結,而由雙轉子ll間的連桿,可提供 一外端系結魚鉤線的美式轉環14套結串組。
其結構總共由兩個含有三轉子的美式轉環連結固定組成一無法拆解的結構, 不但結構非常復雜使制造成本大為提高,而且各部分結構的制造、加工與組裝的 過程相對復雜使工時延長,并且組成后無法拆解的結構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如圖2所示為業界針對上述缺點所設計的另一普通連結件結構,主要是在一 端樞結轉環21的轉子22上樞結一別針23組成。雖然使結構簡化,但其別針23 在兩開放端末端各以反向彎折一勾部231、 232相對扣結,在勾部231、 232過于 突出下易造成魚線的反纏,是其缺點之一;且別針23是穿經轉子22兩側壁穿孔 221樞結串組,相對會使水份容易由兩穿孔221滲入轉子內部,造成轉子22內部 易含水、生銹,為其缺點之二另外,該含水的轉子22又會增加在水中的阻力以 及穩定性變差,為其缺點之三。
此外,上述別針23是以兩開放端反向彎折一勾部231、 232相對扣結,在僅
有末端相互勾扣時,其扣結結構強度不足,因而易產生松脫。 發明內容
所以如何針對上述普通連結件在結構組合上與使用功能上諸多缺點進行改良 設計,是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困難點所在。
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較精簡的線上連結件結構設計,可大幅 降低成制造、加工與組裝成本,具有較佳的經濟效益。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上連結件,以可拆式結構組成可簡 易拆裝,具有進行不同結構組裝的靈活變化性,使用方便性的線上連結件。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上連結件,連結件以開放式結構組 成,可避免轉子含水造成的水中阻力又具有反纏效果,達到使用操作上具有較佳 的靈活度與穩定性的線上連結件。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較佳扣結強度的線上連結件結構 設計。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結件的一端為具有 開口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樞結一轉環,所述的轉環系結子線,所述的 轉子在筒壁相對貫設有穿孔,所述的轉子筒壁上下對應穿孔橫向套結母線;
上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轉子與轉環間以一轉桿連接一轉 子,組成雙轉子結構;
上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兩轉子間的轉桿是一配重座結構, 其套結有配重塊或者巻繞一鉛片。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結件的一端為具有 開口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樞結一插桿,所述的插桿插組浮標。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結件的一端為具有 開口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樞結一轉環,所述的轉環系結子線,所述的 轉子在筒壁相對貫設有穿孔,所述的轉子筒壁上下對應穿孔穿組一別針;
上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轉子與轉環間以一轉桿連接一轉 子,組成雙轉子結構;
上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兩轉子間的轉桿是一配重座結構, 其套結有配重塊或者巻繞一鉛片。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結件的一端為具有 封閉結構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樞結一轉環,所述的轉環系結子線,所 述的轉子在筒壁相對貫設有穿孔,所述的轉子筒壁上下對應穿孔穿組一別針;
上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轉子與轉環間以一轉桿連接一轉
子,組成雙轉子結構;
上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兩轉子間的轉桿是一配重座結構,其套結有配重塊或者巻繞一鉛片。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結件的一端為具有 封閉結構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樞結一插桿,所述的插桿插組浮標。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包括 一倒U狀金屬片,其上壁系結母線,兩 側壁相對貫設穿孔,所述的穿孔上穿結別針;
上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倒U狀金屬片上壁在開口兩端緣 設有內凹弧狀連結。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結件的一端為具有 開口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樞結一轉環,所述的轉環系結子線,所述的 轉子筒壁對應貫設兩穿孔,所述的兩穿孔穿結一叉桿,所述的叉桿凸出轉子兩側, 且分叉桿末端反折有扣部,組成一三叉連結件;
上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轉子與轉環間以一轉桿連接一轉 子,組成雙轉子結構;
上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中,所述的兩轉子間的轉桿是一配重座結構, 其套結有配重塊或者巻繞一鉛片。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結件的一端為具有
開口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再樞結另一貫設有穿孔的轉子,兩個轉子都
分別穿結一別針,組成一雙轉子雙別針連結件;
通過上述設計,本實用新型與普通連接件相比得到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別針
勾部的朝內反折或交錯貼靠設計,避免了凸出結構造成的反纏,有效增加了扣結
強度,具有防松脫發生的功效;利用轉子具有開口的開放性設計,除了能精簡結 構,降低制造、加工與組裝過程的工時與成本外,開放的結構還避免了含水及在 水中造成的阻力與不穩定性,具有較佳的經濟效益,在操作上具有較佳的靈活度 與穩定性。
圖1為普通連結件結構立體示意圖2為第二種普通連結件結構立體示意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4為本實用新型多樣變化組合的延伸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轉子兩端為封閉結構剖示圖6為本實用新型雙轉子雙別針結構實施例示意圖7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8為本實用新型圖7結構的延伸變化結構圖9為本實用新型延伸變化三叉連結件實施例示意圖IO為本實用新型延伸變化另一三叉連結件實施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0-雙連環;ll-雙轉子;12-上、下轉環;13-母線;14-美式 轉環;21-轉環;22-轉子;23-別針;231、 232-勾部;221-穿孔;30、 30A、 70-連 結件;32-開口; 31-轉子;40-子線;33-轉環;34-穿孔;50、 50,-母線;51、 51, -打結;61-橫桿;60、 60B、 60C、 60D、 60G-別針;64、 64D、 64G-勾部;63A-圓弧狀扣體;64'-插扣部;60A-封閉性別針;63B-半圓弧重疊扣體;65-環體; 63C-圓弧狀扣體;64C《狀勾部;63D-V狀扣體;63E-半圓狀扣體;63F-圓弧狀扣 體;64F-勾部;60F-雙勾別針;63G-圓弧扣體;311-轉桿;31'-轉子;31"-轉子; 312-較長轉桿;53-鉛片;313-插桿;314-浮漂插座;71-倒U狀金屬片;72、 74-穿孔;73-弧形導面;75、 33A-轉環;76、 33B-倒R狀扣部;77、 33C-別針;361-倒R狀扣部;30C、 30D-三叉連結件;362-別針扣部;32,-封閉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列舉一具體實施例,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內容及其所 能達成的功效。
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該連結件30是包含一具有開 口 32的轉子31,在開口 32的另一端樞結有一可供子線40系結的轉環33,轉子 31筒壁相對設有與內部相通的兩穿孔34,供母線50穿結,再與內部線段打結51 固定,使轉子31可以用兩穿孔34橫向套結母線串組:或以兩母線段50'以上、 下相對分別穿入兩穿孔34轉子31內打結51'固定。
以轉子31具有開口32的開放性設計,除了能精簡結構,降低制造、加工與 組裝過程程的工時與成本;且開放的結構可避免含水及造成在水中的阻力與不穩 定性,具有較佳的經濟效益,在操作上具有較佳的靈活度與穩定性。
如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多樣變化組合的延伸示意圖,即具有開口32的轉 子31,其筒壁兩穿孔34也可供一別針60穿組,使由別針60穿設橫桿61及樞結轉子31另端轉環33,提供母線50系結組成縱向串組,而系結別針60的橫桿61 的母線50可穿組有配重塊52組成。而且該別針60是以一金屬線彎折成型,上段 橫桿段61兩側延伸一桿體末端朝內彎折」狀擋部62,另側桿體向下延伸后,向 上彎折成一扣體63,末端形成勾部64與」狀擋部62鉤扣固定;或下端彎折成圓 弧狀扣體63A,兩側桿再向上延伸適當長度相對朝內彎折一插扣部64',插扣在 轉子31兩側穿孔34固定,組成一封閉性別針60A;或上段一橫桿61,兩側桿朝 下延伸后,反折半圓弧重疊具有開口扣體63B的別針60B;或一側桿末端彎折成 一環體65,另側桿體朝下延伸后反折圓弧狀扣體63C,末端再朝內形成一<狀勾 部64C,可嵌扣另一側桿環體65扣組定位的別針60C;或一側桿末端彎折為一環 體65,另側桿朝下延伸后,反折一V狀扣體63D,末端再朝內彎折成可插扣環體 65的勾部64D的別針60D的式樣;并且該V狀扣體63D也改彎折成半圓狀扣體 63E;或一側桿延伸反折一圓弧狀扣體63F,向上延伸到中間處,與另一側桿朝內 貼靠交錯,末端朝內反折勾部64F勾扣另側桿,而組成一雙勾別針60F;或一側 桿與中段朝內彎折」狀擋部62A,末端朝內反折勾部64G勾扣另一側桿,而另一 側桿延伸反折一圓弧扣體63G,向上朝上延伸一勾部64G勾扣另側桿」狀擋部 62A,組成雙邊扣組別針60G。上述別針的勾部皆是朝內反折或交錯貼靠設計, 能避免凸出結構造成反纏,有效增加了扣結強度,具有防松脫發生的功效。
另外,上述可與不同別針扣組的轉子31與轉環33之間,如箭頭所示,也可 用一轉桿311樞結另一轉子31,,連結組成雙轉子結構;或兩轉子31、 31'間樞 組一較長轉桿312,組成可供配重塊52套組或鉛片53巻繞的配重座結構;或轉 子31上端改樞結一插桿313,提供一浮標插座314插組,或延伸變化不同配件串 組。
如圖5所示,該連結件30上端供母線50系結轉環33,也可是一用來巻繞定 位的轉環33A;或末端反折成倒R狀扣部33B;或末端反折成別針33C。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轉子一端樞結轉環33的轉子31,在筒壁貫設穿孔 34,扣組別針60的開口端32也可改形成一封閉結構32,。
如箭頭所示,該連結件30上端供母線50系結轉環33,也可是一用來巻繞定 位的轉環33A;或末端反折倒R狀扣部33B;或末端反折別針33C。
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樞扣別針60的轉子31,可再樞結貫設有穿孔34的 轉子31",供另一別針60穿結組成雙轉子雙別針的連結件30A,而樞扣上、下轉子31、 31",兩別針60,可為如圖4所示的各式別針結構或其他式樣。
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圖,是在一倒U狀金屬片71兩側片相 對貫設有穿孔72供一別針60扣組,倒U狀金屬片71其上壁開口兩端緣凹設弧 形導面73,上壁中央穿孔74供母線50穿組打結固定組成另一連結件70結構; 又如圖8所示,該上壁中央穿孔74也可樞組一可供母線50系結,用來巻繞定位 的轉環75;或末端反折成倒R狀扣部76;或末端反折成別針77,或其他扣件結 構,使別針60扣組倒U狀金屬片71內側上橫桿61,可供另一穿組配重塊52的 另一母線段50,系結串組。
如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樞轉環33的轉子31筒壁兩穿孔34,也可穿組叉桿 36,叉桿36凸伸轉子31后,兩側分叉桿末端朝內反折成倒R狀扣部361,而組 成一三叉連結件30C;又如圖10所示,該分叉桿末端朝外水平延伸后,再朝上反 折成一末端具有勾部的別針扣部362,而組成另一三叉連結件30D。
以上的實施說明及附圖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而 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 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 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連結件,所述的連結件的一端為具有開口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樞結一轉環,所述的轉環系結子線,所述的轉子在筒壁相對貫設有穿孔,所述的轉子筒壁上下對應穿孔橫向套結母線。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子與 轉環間以一轉桿連接一轉子,組成雙轉子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轉子 間的轉桿是一配重座結構,其套結有配重塊或者巻繞一鉛片。
4、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結 件的一端為具有開口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樞結一插桿,所述的插桿插 組浮標。
5、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結 件的一端為具有開口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樞結一轉環,所述的轉環系 結子線,所述的轉子在筒壁相對貫設有穿孔,所述的轉子筒壁上下對應穿孔穿組 一別針。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子與 轉環間以一轉桿連接一轉子,組成雙轉子結構。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轉子間的轉桿是一配重座結構,其套結有配重塊或者,繞一鉛片。
8、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結 件的一端為具有封閉結構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樞結一轉環,所述的轉 環系結子線,所述的轉子在筒壁相對貫設有穿孔,所述的轉子筒壁上下對應穿孔 穿組一別針。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子與轉環間以一轉桿連接一轉子,組成雙轉子結構。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轉 子間的轉桿是一配重座結構,其套結有配重塊或者巻繞一鉛片。
11、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 結件的一端為具有封閉結構的轉子,所述的連結袢的另一端樞結一插桿,所述的插桿插組浮標。
12、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倒U狀金屬片,其 上壁系結母線,兩側壁相對貫設穿孔,所述的穿孔上穿結別針。
13、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U 狀金屬片上壁在開口兩端緣設有內凹弧狀連結。
14、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 結件的一端為具有開口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樞結一轉環,所述的轉環 系結子線,所述的轉子筒壁對應貫設兩穿孔,所述的兩穿孔穿結一叉桿,所述的 叉桿凸出轉子兩側,且分叉桿末端反折有扣部,組成一三叉連結件。
15、 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子與轉環間以一轉桿連接一轉子,組成雙轉子結構。
16、 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轉子間的轉桿是一配重座結構,其套結有配重塊或者巻繞一鉛片。
17、 一種線上連結件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連結件,所述的連 結件的一端為具有開口的轉子,所述的連結件的另一端再樞結另一貫設有穿孔的 轉子,兩個轉子都分別穿結一別針,組成一雙轉子雙別針連結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線上連結件結構改良,其包含一連結體,該連結體一端是具有開口的轉子,另一端樞結一轉環,而轉環筒壁對應貫設有與內部相通的穿孔,穿孔橫向套結母線,再由轉環提供子線系結;或具有開口的轉子穿孔可改設穿設一別針,使由穿設轉子內部橫桿及轉環與母線呈縱向連結串組,而別針則供子線或其他配件扣組;利用轉子具有開口開放性的精簡結構設計,達到方便加工,降低制造成本,又能避免轉子內部含水,有效減少水中阻力,具有較佳穩定性及反纏的多重進步性。
文檔編號A01K91/00GK201150220SQ200720175
公開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30日
發明者林國陽 申請人:林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