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植物修剪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修剪機,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延伸桿的植物修剪機,例如具有延伸桿的鏈鋸。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出現多種用于植物類修剪的工具,例如剪刀用于修剪一些相對細小的枝葉。還有修枝機和鏈鋸通常用來修剪相對粗的樹木等。傳統的鏈鋸包括一個由鏈條和用來支撐鏈條的支撐板組成的工作頭,鏈條受馬達驅動,繞支撐板做旋轉運動,傳統的鏈鋸還包括位于工作頭后部的主手柄,位于工作頭和主手柄之間的輔助手柄。在切割時,這種傳統鏈鋸的工作頭通常只是受電機驅動使得鏈條繞支撐板旋轉,支撐板一般是不動的,切割過程中,操作者一手握主手柄,另一手握輔助手柄, 為了保證切割順利進行,操作者的手需要朝切割方向旋加一個壓力。當從上往下切割時,由于機器本身具有向下的重力,這種傳統的鏈鋸相對較容易且較省力一些。但如果需要從下往上切割,或者需要從側面切割,操作者就會覺得比較費力。美國公開專利申請US2005/0022388A1號揭示了一種鏈鋸包括由鏈條和用來支撐鏈條的支撐板組成的工作頭,鏈條受馬達驅動,繞支撐板做旋轉運動,這種鏈鋸還包括繞一個固定軸線相對樞轉的一對臂,工作頭安裝于其中的一個臂上且可隨該臂一起繞所述固定軸線相對另一個臂樞轉。每個臂對應的都連接有一個手柄部供操作者手握。操作過程中, 操作者相對的樞轉所述手柄部會使得切割頭朝切割方向移動從而使得切割工作順利進行。 但是這種結構使得在有些情況下操作就不太舒適,例如當需要切割高處的樹枝時,操作者施力就比較困難;另外,當需要切割放在地上的木頭時,操作者就需要彎下腰操作,這樣如果工作時間較長就很容易使人感覺疲勞。另外,如果要切割較高樹木上的枝條,這種傳統的鏈鋸通常包括一個延伸桿,延伸桿通常被可拆卸的固定連接于鏈鋸的主手柄上,操作時,操作者手握延伸桿,朝切割方向施力,這種操作往往會比較費力。美國專利US71523^B2號揭示了一種鏈鋸包括工作頭,主手柄和延伸桿,當需要切割較高處樹枝,用戶將延伸桿固定連接于主手柄上,延伸桿與主手柄之間電性連接,用戶只要手握延伸桿就可以進行操作,但是這種鏈鋸在操作時,需要操作者朝切割方向施加一個很大的力,會使得操作過程比較費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舒適的植物修剪機。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物修剪機,包括
切割元件;用于支撐所述切割元件的支撐板;用于驅動所述切割元件的馬達;第一手柄組件;第二手柄組件;鎖緊機構用于將所述第二手柄組件可拆卸的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手柄組件上;第一手柄組件和支撐板之間設連接機構;第一手柄組件或第二手柄組件可操作的沿朝向或遠離支撐板的方向作線性運動, 所述連接機構使得第一手柄組件或第二手柄組件的線性運動轉換為支撐板的擺動。在本發明所揭示的植物修剪機中,由于第一手柄組件和第二手柄組件都是做線性運動,所以會使得操作者的操作比較舒適。本發明的優選實現方案還可以是以下幾種優選的,本發明的植物修剪機還包括抵靠壁,該抵靠壁用于在工作時抵靠工件。優選的,本發明的植物修剪機還包括U形護罩。優選的,本發明的U形護罩具有U形內側邊,所述U形護罩還包括U形鉗口,該U 形鉗口可拆卸的連接于U形內側邊上。優選的,本發明的U形鉗口的內側上設有齒。優選的,本發明的U形鉗口由鋼材制成。優選的,本發明的第一手柄組件包括導桿部,所述植物修剪機包括主殼體,該主殼體具有手柄收容腔用于收容所述導桿部,所述手柄收容腔具有縱向延伸軸線X2,導桿部可操作的沿著手柄收容腔的縱向延伸軸線作線性運動。優選的,本發明的第一手柄組件包括握持部,該握持部呈D形。優選的,本發明的第一手柄組件握持部包括呈直線形的握持邊和呈弧形的連接邊,該第一手柄組件握持部通過該連接邊與第一手柄組件導桿部連接。優選的,本發明的所述握持邊的兩端部對稱的設有安全開關。優選的,本發明的握持邊內側設有控制開關。優選的,本發明的連接機構為平面多桿機構。優選的,本發明的平面多桿機構包括主動件、連接桿和從動件,所述主動件由所述第一手柄組件承擔,所述從動件與所述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位于所述主動件和從動件之間,且分別以鉸接的方式與主動件和從動件連接。優選的,本發明的植物修剪機包括主殼體,所述連接桿包括與主動件鉸接的第一連桿,與第一連桿鉸接的第二連桿,第二連桿的一端與第一連桿鉸接,第二連桿的另一端相對樞轉的連接于主殼體上,與第二連桿鉸接的第三連桿,第三連桿的一端與第二連桿的中間部位鉸接,第三連接桿的另一端與從動件鉸接。優選的,本發明的植物修剪機包括主殼體,在主殼體和所述從動件之間設有扭簧, 扭簧的一端與主殼體固定連接,扭簧的另一端與從動件固定連接。優選的,本發明的植物修剪機包括限位機構,用來限制支撐板的擺動。優選的,本發明的植物修剪機包括主殼體,所述限位機構包括設于主殼體上的槽以及與支撐板固定連接的突柱,槽的兩端分別為第一止檔面和第二止檔面,所述突柱可操作的與第一止檔面和第二止檔面配合。優選的,本發明的槽為腰形槽,該腰形槽沿圓周方向延伸。優選的,本發明的植物修剪機包括馬達,馬達上固定連接有馬達支架,所述突柱從馬達支架上延伸而出并穿過所述槽。優選的,本發明的腰形槽沿圓周方向等間隔的設置有三個,所述突柱沿圓周方向等間隔的設置有三個,該三個突柱分別穿過所述三個腰形槽內。優選的,本發明的第二手柄組件包括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和第二手柄組件延伸部,所述第二手柄組件延伸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連接,所述第二端與所述第一手柄組件連接,所述鎖緊機構位于所述第二端與所述第一手柄組件之間。優選的,本發明的第二手柄組件包括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和第二手柄組件延伸部,所述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呈D形。優選的,本發明的第一手柄組件包括握持部,該握持部上設有手柄收容孔,所述鎖緊機構包括鎖緊支架,該鎖緊支架可拆卸的收容于該手柄收容孔中。優選的,本發明的鎖緊支架上設有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手柄組件的握持部的一側上設有第二配合面,該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相配合,且兩者的形狀相匹配。優選的,本發明的鎖緊機構還包括鎖緊旋鈕,該鎖緊旋鈕可操作的使得第一手柄組件的握持部被夾緊于所述鎖緊支架和鎖緊旋鈕之間。優選的,本發明的第一手柄組件的握持部的另一側上設有第三配合面,所述鎖緊旋鈕上設有第四配合面,該第四配合面可選擇的與第三配合面相配合。優選的,本發明的第一手柄組件包括導桿部,該導桿部上可拆卸的固定連接有C 形支架,所述鏈鋸包括主殼體,該主殼體上設有狹長開口,所述C形支架從狹長開口中伸出,所述C形支架可沿所述狹長開口移動,所述第二手柄組件包括延伸部,該延伸部被支撐于所述C形支架上。優選的,本發明的第一手柄組件和第二手柄組件兩者中的一個上設有插頭,兩者中的另一個上設有插座,通過插頭和插座的配接使得第一手柄組件和第二手柄組件進行電連接。優選的,本發明的植物修剪機包括主殼體,所述植物修剪機還包括可滑動的安裝于所述第二手柄組件上的套筒,所述植物修剪機進一步包括繩子,所述繩子的一端連接于所述主殼體上,所述繩子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套筒上。優選的,本發明的主殼體上設有卡鉤,所述繩子的一端掛于所述卡鉤上。優選的,本發明的套筒上設有彈性凸輪夾,用于可操作的將繩子夾緊于其中。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圖1為本發明所揭示的鏈鋸的立體圖。圖2為圖1所揭示的鏈鋸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揭示的鏈鋸的主殼體的分解圖。圖4A為圖3所揭示的鏈鋸的第一半殼體的立體圖。
圖4B為圖3所揭示的鏈鋸的第二半殼體的立體圖。
圖5為圖1所揭示的鏈鋸的從動件的立體圖。
圖6為圖1所揭示的鏈鋸的連接機構的運動原理圖。
圖7為圖1所揭示的鏈鋸的限位機構的立體圖。
圖8A為圖1所揭示的鏈鋸在不工作時的狀態圖。
圖8B為圖8A所揭示的鏈鋸在工作過程中的狀態圖。
圖8C為圖1所揭示的鏈鋸在將要結束工作時的狀態圖。
圖9為圖1所揭示的鏈鋸帶有第二手柄組件時的立體圖。
圖10為圖9所揭示的鏈鋸的鎖緊機構的局部放大圖O
圖11為圖9所揭示的鏈鋸的鎖緊機構未安裝在第一手柄組件上的局部分解圖。
圖12為圖9所揭示的鏈鋸的鎖緊機構的局部分解圖O
圖13A為圖9所揭示的鏈鋸當鎖緊旋鈕在第一位置時的示意圖。
圖13B為圖9所揭示的鏈鋸當鎖緊旋鈕在第二位置時的示意圖。
圖14為圖9所揭示的鏈鋸的C形支架的立體圖。
圖15為圖9所揭示的鏈鋸帶繩子的局部立體圖。
圖中
20鏈鋸22.工作頭24.支撐板
26柔性鏈條28.馬達30.馬達輸出軸
Xl馬達輸出軸軸線32.馬達殼體34.主殼體
34a.第一半殼體34b.第二半殼體35.殼體蓋
35a.接近孔36.第一手柄組件38. U形護罩
38a.第一工作頭收容端40.手柄收容端40a.第一手柄收容端
42a.第一連接部38b.第二工作頭收容端40b.第二手柄收容端
42b.第二連接部43a.第一 U形開口43b.第二 U形開口
44a.第一上側壁46a.第一下側壁44b.第二上側壁
46b.第二下側壁48.第一收容空間50.第二收容空間
52開口U形內側邊54a.第一 U形內側邊
56. U形鉗口56a.第一 U形鉗口58a.齒
54b.第二 U形內側邊56b.第二 U形鉗口58b.齒
59手柄收容腔X2.縱向延伸軸線60.導桿部
62握持部64.握持邊66.連接邊
68控制開關70.安全開關72.平面多桿機構
76第一連桿78.第二連桿80.第三連桿
82從動件84. V形一邊86. V形另一邊
88. V形底部90.突柱92.第一收容孔
94腰形槽96.安裝孔98.第二收容孔
100.第一止檔面102.第二止檔面106.扭簧
108.小孔110.傳動機構112.鏈輪
116.第二手柄組件118.第二手柄組件握持120.第二手柄組件延伸
部部
122.笛一雜弟 兄而124.Λ-Λ- ~·上山弟一兄而126.鎖緊機構
128.握持邊130.連接邊132.控制開關
134.安全開關144.鎖緊支架146.C形夾緊塊
148.C形夾緊片150.夾緊孔152.手柄收容孔
154.第一配合面156.第二配合面158.鎖緊旋鈕
159.第三配合面160.操作部162.主體部
164.配接部166.第四配合面168.旋鈕收容部
170.直徑較小的收容通172.直徑較大的收容空174.狹長的開口
孔腔
176.C形支架177a 插頭177bι.插座
177c插頭178.套筒180.繩子
182.卡鉤184.壁186.導槽
188.凸輪夾190.凸輪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至圖2揭示了一種植物修剪機,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植物修剪機為鏈鋸20,鏈鋸20包括用于加工工件的工作頭22,工作頭22包括支撐板M和安裝于支撐板M 上的切割元件。在本實施方式中,切割元件為柔性鏈條沈,該柔性鏈條沈安裝于支撐板M 的外圍,且可繞該支撐板M轉動。支撐板M所在的平面為支撐板平面。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工作頭可以是圓鋸片、往復鋸等的鋸條。當工作頭是圓鋸片時,切割元件可以認為是圓鋸片的切割部分,支撐板可以認為是圓鋸片的中心支撐部分。當工作頭是類似往復鋸的鋸條時,切割元件可以認為往復鋸的鋸條的切割刃部分,支撐板可以認為是往復鋸的鋸條的切割刃的支撐部分。鏈鋸20還包括馬達28,馬達觀用于驅動工作頭22,使得柔性鏈條沈繞支撐板M 轉動。馬達觀具有馬達輸出軸30,該馬達輸出軸30具有馬達輸出軸軸線XI,該馬達輸出軸30繞馬達輸出軸軸線Xl旋轉從而驅動柔性鏈條沈使其繞支撐板M轉動。馬達觀收容于馬達殼體32內。進一步參照圖3,鏈鋸20包括主殼體34,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主殼體34由兩個半殼體組成,分別是第一半殼體3 和第二半殼體34b,第一半殼體3 和第二半殼體 34b通過螺釘可拆卸連接,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半殼體3 和第二半殼體34b 也可以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能想到的其他的連接方式,例如可以是整體式設置,也可以通過卡扣連接等。馬達殼體32可拆卸的連接于第一半殼體3 上。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馬達殼體是通過螺釘連接于第一半殼體3 上。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馬達殼體3 也可以與第一半殼體3 固定連接,例如馬達殼體32與第一半殼體3 整體式設置。鏈鋸20包括一個殼體蓋35,第二半殼體34b上設有接近孔35a,設置該接近孔3 的目的是方便用戶更換柔性鏈條26。殼體蓋35可拆卸的安裝于接近孔3 上,在本實施方式中,殼體蓋35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于第二半殼體34b上。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殼體蓋35也可以是通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能想到的其他的連接方式連接于第二半殼體34b上。不需要更換柔性鏈條沈時,殼體蓋35覆蓋住接近孔35a。當需要更換柔性鏈條 26時,用戶可以通過扳手等工具將殼體蓋35從第二半殼體34b上拆下。鏈鋸20包括第一手柄組件36(參照圖1)用于在工作過程中供操作者握持操作。 參照圖3,第一半殼體3 包括第一工作頭收容端38a、第一手柄收容端40a和用于連接第一工作頭收容端38a和第一手柄收容端40a的第一連接部42a。第二半殼體34b包括第二工作頭收容端38b、第二手柄收容端40b和用于連接第二工作頭收容端38b和第二手柄收容端40b的第二連接部42b。參照圖4A至圖4B,第一工作頭收容端38a和第二工作頭收容端38b均大致呈U 形。第一工作頭收容端38a具有第一 U形開口 43a。第二工作頭收容端38b具有第二 U形開口 43b。第一工作頭收容端38a和第二工作頭收容端38b —起形成鏈鋸的U形護罩38 (參照圖1),該U形護罩38用于收容工作頭22。第一工作頭收容端38a包括第一上側壁4 和第一下側壁46a,第一上側壁4 和第一下側壁46a之間界定了第一 U形開口 43a。第二工作頭收容端38b包括第二上側壁 44b和第二下側壁46b。第二上側壁44b和第二下側壁46b之間界定了第二 U形開口 43b。第一上側壁4 和第二上側壁44b之間形成第一收容空間48(參照圖1)。第一下側壁44b和第二下側壁46b之間形成第二收容空間50 (參照圖1)。第一收容空間48和第二收容空間50用于收容工作頭22。第一上側壁4 和第二上側壁44b上分別設有若干開口 52,該若干開口 52的設置目的是方便操作者能清楚的看到工作頭的當前位置。第一工作頭收容端38a具有第一 U形內側邊Ma,該第一 U形內側邊5 設于第一工作頭收容端38a的內側一圈,即該第一 U形內側邊5 設于第一工作頭收容端38a靠近第一 U形開口 43a的一側,一個第一 U形鉗口 56a可拆卸的設置于第一 U形內側邊5 上。 該第一 U形鉗口 56a的內側設有一圈齒58a。該第一 U形鉗口 56a由鋼材制成。第一 U形鉗口 56a是通過鉚釘連接于第一 U形內側邊5 上。第二工作頭收容端38b具有第二 U形內側邊Mb,該第二 U形內側邊54b設于第二工作頭收容端38b的內側一圈,即該第二 U形內側邊54b設于第二工作頭收容端38b靠近第二 U形開口 43b的一側,一個第二 U形鉗口 56b可拆卸的設置于第二 U形內側邊54b上。 該第二 U形鉗口 56b的內側設有一圈齒58b。該第二 U形鉗口 56b由鋼材制成。第二 U形鉗口 5 是通過鉚釘連接于第二 U形內側邊54b上。第一 U形內側邊5 和第二 U形內側邊54b —起形成U形護罩38的U形內側邊 M。第一 U形鉗口 56a和第二 U形鉗口 56b —起形成U形護罩38的U形鉗口 56。U形護罩38的U形鉗口 56可拆卸的連接于U形護罩38的U形內側邊M上。上述U形鉗口 56可以作為抵靠壁,用于在工作時抵靠待切割工件用。U形鉗口 56的內側一圈設有齒58a,58b。 設置齒58a,58b的目的是當切割較細的樹枝時,這種帶齒的U形鉗口 56可以可靠的支撐樹枝,防止樹枝彈出。參照圖1和圖3,馬達殼體32通過螺釘連接于第一半殼體34a的第一連接部4 上。第一半殼體3 的第一手柄收容端40a和第二半殼體34b的第二手柄收容端40b均縱向延伸,兩者通過螺釘連接。第一半殼體3 的第一手柄收容端40a和第二半殼體34b的第二手柄收容端40b —起形成主殼體34的手柄收容端40。手柄收容端40具有手柄收容腔59。該手柄收容腔59形成于第一手柄收容端40a 和第二手柄收容端40b之間。該手柄收容腔59用于收容第一手柄組件36。手柄收容腔59 具有縱向延伸軸線X2,第一手柄組件36被收容于手柄收容腔59內并可操作的沿縱向延伸軸線X2作線性運動。進一步參照圖2,第一手柄組件36包括導桿部60和握持部62,導桿部60為細長型桿,導桿部60收容于手柄收容腔59內。握持部62大致呈D形。D形握持部62的一邊為握持邊64,該握持邊呈直線形。D形握持部62的另一邊為連接邊66,該連接邊66呈弧形。 握持部62通過連接邊66與與導桿部60連接。握持邊64的內側上設有控制開關68,控制開關68與馬達觀電性連接用來控制馬達觀的啟動和停止。握持邊64的兩端設有安全開關70,安全開關70對稱的設置于握持邊64的兩端,使得無論用左手還是右手操作都比較方便。連接邊66與導桿部60相連。導桿部60收容于手柄收容腔59內,該導桿部60可操作的沿著手柄收容腔59的縱向延伸軸線X2作線性運動。第一手柄組件36與工作頭22之間設有連接機構,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機構是直接連接第一手柄組件36和支撐板M的,該連接機構使得第一手柄組件36的線性運動轉換為支撐板M的樞轉運動。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機構為平面多桿機構72。參照圖2,平面多桿機構72包括主動件、連接桿和從動件82。連接桿位于主動件和從動件82之間,且分別以鉸接的方式與主動件和從動件82連接。連接桿包括第一連桿 76、第二連桿78和第三連桿80。主動件由第一手柄組件36的導桿部60承擔,當操作者朝向工作頭22的方向推握持部62時,導桿部60可沿手柄收容腔59的縱向延伸軸線X2作線性運動。從動件82與支撐板M固定連接,第一連桿76、第二連桿78和第三連桿80位于主動件和從動件82之間,即位于第一手柄組件36的導桿部60和從動件82之間。第一連桿 76的一端與第一手柄組件36的導桿部60以鉸接的方式連接。第一連桿76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桿78的一端以鉸接的方式連接,第二連桿78的另一端可相對樞轉的連接于第一半殼體34a的連接部4 上。第三連桿80的一端與第二連桿78的中間部以鉸接的方式連接。 第三連桿80的另一端與從動件82以鉸接的方式連接。參照圖5,從動件82呈V形設置,V形從動件82的V形一邊84與第三連桿80的另一端以鉸接的方式連接。V形從動件82的V形另一邊86與支撐板M之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V形從動件82的V形底部88安裝于馬達輸出軸30上。由于從動件82與支撐板 24固定連接,當從動件82繞馬達輸出軸軸線Xl旋轉時,支撐板M也同時繞馬達輸出軸軸線Xl在支撐板平面內旋轉。參照圖6為平面多桿機構的運動原理圖,主動件(導桿部60)做直線運動,當主動件(導桿部60)從第一位置(實線所代表的位置)運動到第二位置(虛線所代表的位置) 時,從動件82從第一位置(實線所代表的位置)樞轉到第二位置(虛線所代表的位置),箭頭Al代表主動件(導桿部60)的運動方向,箭頭A 2代表從動件82的運動方向。鏈鋸20包括限位機構,用來限制支撐板的旋轉,從而防止支撐板過度旋轉而破壞 U形護罩。參照圖7,馬達觀的端部安裝有馬達支架(未圖示),馬達支架與馬達觀固定連接,從馬達支架上沿著馬達輸出軸30的方向延伸出三個突柱90,這三個突柱90沿著圓周方向等間隔設置。每個突柱90上都設有第一收容孔92。第一半殼體34a的第一連接部42a 上沿圓周方向等間隔的設有三個腰形槽94,腰形槽94沿圓周方向延伸。上述三個突柱90 分別穿過上述三個腰形槽94內,突柱90可在腰形槽94內沿著圓周方向移動。同時參照圖5,V形從動件82的V形底部88大致呈圓形,該V形底部88的中間部位處設置有安裝孔96,通過該安裝孔96,從動件82被套設于馬達輸出軸30上。該V形底部88上沿圓周方向等間隔的設置有三個第二收容孔98,該三個第二收容孔98與設于上述三個突柱90上的第一收容孔92分別對齊,從而使得螺栓可以同時穿過第一收容孔92和第二收容孔98,以將V形從動件82與突柱90固定連接,由于V形從動件82與支撐板M固定連接,從而使得支撐板M與突柱90固定連接。并且V形從動件82固定連接于馬達支架上,這種連接方式使得從動件82的樞轉運動會帶動馬達觀一起轉動。每個腰形槽94的一端設有第一止檔面100,腰形槽94的另一端設有第二止檔面 102,突柱90可操作的在腰形槽94內移動,分別與第一止檔面100和第二止檔面102配合。 當突柱90與第一止檔面100配合時,工作頭22被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間48內,支撐板M旋轉至U形護罩38的最上端,此時工作頭22與U形護罩38最上端保持一定的距離,使得工作頭22不會碰到U形護罩38最上端。當突柱90與第二止檔面102配合時,工作頭22被收容于第二收容空間50內,支撐板M旋轉至U形護罩38的最下端,此時工作頭22與U形護罩38最下端保持一定的距離,使得工作頭22不會碰到U形護罩38最下端。在第一半殼體34a的第一連接部4 和從動件82之間設有扭簧106 (參照圖7), 扭簧106的一端與第一半殼體3 的連接部4 固定連接。從動件82上設有小孔108 (參照圖幻,扭簧106的另一端收容于該小孔108內,這種連接方式使得扭簧106固定連接于從動件82上。設置扭簧106的目的是無論什么時候當切割結束后,工作頭22都會自動彈回初始位置,即工作頭22彈回第一收容空間48內,工作頭完全收容于U形護罩38內,這樣可以保證操作的安全性。鏈鋸20包括傳動機構110(參照圖2)位于馬達28與工作頭22之間,傳動機構 110包括鏈輪112設于馬達輸出軸30上并可隨馬達輸出軸30 —起繞馬達輸出軸軸線Xl旋轉。鏈輪112與柔性鏈條沈嚙合可驅動柔性鏈條沈繞支撐板M轉動。工作時,用手壓設于第一手柄組件36握持部62上的控制開關68,就會開啟馬達觀,從而馬達輸出軸30開始旋轉,鏈輪112隨馬達輸出軸30 —起旋轉,鏈輪112旋轉帶動柔性鏈條沈繞支撐板M轉動。同時,操作者手握第一手柄組件36的握持部62,朝向工作頭22的方向推動第一手柄組件36,導桿部60會沿手柄收容腔59的縱向延伸軸線X2作線性運動,通過平面多桿機構72的作用,支撐板M在支撐板平面內繞馬達輸出軸軸線Xl作樞轉運動,從而開始切割工作。由于支撐板M與馬達觀之間是固定連接,使得支撐板M 的樞轉會帶動馬達觀一起轉動。在本實施方式中,是通過朝向工作頭方向推動第一手柄組件36,從而使支撐板M樞轉實現切割,需要注意的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簡單的變換平面多桿機構72的位置也可以實現通過朝向遠離工作頭方向拉第一手柄組件36,使得支撐板M樞轉實現切割。參照圖8A,圖8B和圖8C,為鏈鋸20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圖8A為鏈鋸處于非工作狀態時的示意圖,此時,工作頭22完全收容于U形護罩38的第一收容空間48內。參照圖 8B,朝D向推動第一手柄組件36,工作頭22就會順著E向樞轉,并開始對工件進行切割,從第一收容空間48內逐漸露出。參照圖8C,繼續朝A向推動第一手柄組件36,工作頭22繼續順著E向樞轉,從而部分的進入第二收容空間50,并結束對工件的切割。參照圖9,鏈鋸20還包括一個延伸桿以方便切割較高處的工件,在此延伸桿為第二手柄組件116。第二手柄組件116包括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118和第二手柄組件延伸部 120。第二手柄組件延伸部120包括第一端122和第二端124,第一端122與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118連接,第二端124與第一手柄組件36連接。在第二端124與第一手柄組件36 之間設有鎖緊機構126。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118呈D形。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118的一邊為握持邊128,另一邊為連接邊130,握持邊1 的內側上設有控制開關132,控制開關132與馬達28電性連接用來控制馬達觀的啟動和停止。握持邊128的兩端設有安全開關134,安全開關134對稱的設置于握持邊128的兩端, 使得無論用左手還是右手操作都比較方便。連接邊130與第二手柄組件延伸部120相連。第二手柄組件延伸部120為縱向延伸的細長型桿,這種延伸部120可以做成伸縮桿的形式。參照圖10和圖11,第二端IM通過鎖緊機構1 與第一手柄組件36可拆卸的固定連接。可拆卸的固定連接是指第二端1 與第一手柄組件36是可拆卸的連接,且當兩者連接上后,兩者之間就不會有相對運動。鎖緊機構126包括鎖緊支架144。鎖緊支架144的一側上間隔的設有兩個C形夾緊塊146,每個C形夾緊塊146上分別安裝有一個C形夾緊片148,C形夾緊塊146與C形夾緊片148之間通過螺栓螺母連接。C形夾緊片148與C形夾緊塊146相對應設置,兩者之間形成一個夾緊孔150,第二手柄組件116的第二端124收容于該夾緊孔150中。該夾緊孔150的形狀與第二手柄組件116的第二端的截面形狀相匹配,使得第二手柄組件116的第二端被夾緊于其中。第一手柄組件的握持部上設有手柄收容孔152。該手柄收容孔152是由第一手柄組件36的握持邊64和連接邊66 —起限定而成的。該手柄收容孔152的形狀大致呈D形, 鎖緊支架144可拆卸的收容于該手柄收容孔152中,鎖緊支架144的外形與手柄收容孔152 的形狀大致相同。參照圖11,鎖緊支架144的另一側上設有第一配合面154。第一手柄組件36的握持部62的握持邊64和連接邊的一側上設有第二配合面156,鎖緊支架144被收容于手柄收容孔152中,第二配合面156和第一配合面巧4相配合且兩者的形狀相匹配。這樣以來,當鎖緊支架144被收容于所述手柄收容孔152中時,鎖緊支架144在手柄收容孔中不會有任何的轉動。當鎖緊支架144被收容于手柄收容孔152中時,設于第一手柄組件36上的控制開關68被鎖緊支架144壓住,處于電性導通的狀態。參照圖12,鎖緊機構1 還包括兩個鎖緊旋鈕158。鎖緊旋鈕158可操作的將第一手柄組件36的握持部62夾緊于鎖緊支架144和鎖緊旋鈕158之間。第一手柄組件36的握持部62的連接邊66的另一側上設有第三配合面159 (參照圖 11)。參照圖12,鎖緊旋鈕158包括操作部160,主體部162和配接部164。操作部160 位于鎖緊旋鈕158的最上端,供操作者手來進行操作。主體部162上設有第四配合面166。 配接部164為帶螺紋結構的柱狀體。鎖緊支架144上設有兩個旋鈕收容部168用于部分的收容鎖緊旋鈕158。旋鈕收容部168包括直徑較小的收容通孔170和直徑較大的收容空腔172。其中直徑較小的收容通孔170用于收容鎖緊旋鈕158的帶螺紋結構的柱狀體部分。直徑較大的收容空腔172用于收容鎖緊旋鈕158的主體部。帶螺紋結構的柱狀體包括一個自由端,該自由端與螺母配合,使得鎖緊旋鈕158被可靠的安裝于鎖緊支架144上。其中,第四配合面166可選擇的和第三配合面159配合,兩者的形狀相匹配。鎖緊旋鈕158被可旋轉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參照圖13A,當鎖緊旋鈕158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一配合面巧4和第二配合面156配合;第三配合面159和第四配合面166配合,此時第一手柄組件36的握持部62被緊緊地夾持于鎖緊旋鈕158和鎖緊支架144之間。參照圖13B,180度旋轉鎖緊旋鈕158,此時當鎖緊旋鈕158位于第二位置,第四配合面166被旋轉的遠離第三配合面159,即第四配合面166被旋轉的與第三配合面159不配合。此時鎖緊支架144可從第一手柄組件的手柄收容孔中取下。參照圖14,第一半殼體34a的第一手柄收容端40a上設狹長的開口 174。第一手柄組件36的導桿部60上安裝有一個C形支架176,該C形支架176通過螺栓螺母固定于導桿部60上。C形支架176從第一手柄收容端40a上的狹長的開口 174中伸出。第二手柄組件116的第二端被支撐于C形支架176上。C形支架176為鋁制材料。參照圖9,第一手柄組件36和第二手柄組件116電性連接。第一手柄組件36的握持部62上設有電線,該電線的一端連接有插頭177a,該電線的另一端與控制開關68、馬達觀等電性導通。第二手柄組件116的第二端IM上設有電線,該電線的一端設有插座177b, 該插座177b與上述插頭177a可配接以進行電連接。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118上設有插頭 177c,該插頭177c用來與外部電源連接。電線的另一端通過導線與設于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118上的控制開關電性導通。需要將第二手柄組件116安裝于第一手柄組件36上時,將C形支架176安裝于第一手柄組件36上。一旦C形支架176被安裝上以后,就可以不用拿下來,即便只使用第一手柄組件36而不需要第二手柄組件116時,C形支架176也可以保留在第一手柄組件36 上,這樣會使得以后比較省事。將鎖緊支架144與鎖緊旋鈕158連接,將第二手柄組件116 與鎖緊支架144固定連接。將第二手柄組件116的第二端IM穿過C形支架176,這樣第二手柄組件116的第二端IM就可以被支撐于C形支架176上。用手同時壓住第一手柄組件 36的安全開關70和控制開關68,將鎖緊支架144穿過第一手柄組件36的手柄收容孔152 內,當鎖緊支架144慢慢的進入手柄收容孔152內時,松開安全開關70和控制開關68,旋轉鎖緊旋鈕158,使得第三配合面159和第四配合面166配合,此時第一手柄組件36的握持部62被夾緊于鎖緊支架144和鎖緊旋鈕158之間。將第一手柄組件36上的插頭177a插入第二手柄組件上的插座177b內,使得第一手柄組件36和第二手柄組件116進行電性連接。這樣第二手柄組件116就被可靠的安裝于鏈鋸20上。當需要切割較高處的樹枝時,可按照上述方法先把第二手柄組件116安裝于鏈鋸 20上。然后進行切割工作,切割時,將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118上的插頭177c連接于外部電源上。將U形鉗口 56放置于要切割的樹枝上,并抵住樹枝,此時操作者一手握住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118,同時控制安全開關134和控制開關132,另一手握住第二手柄組件延伸部120,向著朝向或者遠離工作頭22的方向推動或者拉第二手柄組件116,此時支撐板M 就會旋動,開始切割樹枝。
參照圖15,鏈鋸20的第二手柄組件116的中間部上設有一個套筒178,套筒178 可操作的沿著中間部移動。鏈鋸20進一步包括繩子180,繩子180的一端連接于主殼體34 上,繩子180的另一端連接于套筒178上。主殼體34上設有卡鉤182,繩子180的一端掛于卡鉤182上。套筒178上設有兩個徑向延伸的壁184,該兩個徑向延伸的壁184之間界定了一個導槽186,繩子180的另一端從該導槽中穿過,每個壁184的中間部位處安裝有一個可樞轉的彈性凸輪夾188,每個彈性凸輪夾188具有一個凸輪面190,凸輪面190延伸至導槽 186中,繩子180被夾持于兩個凸輪面190之間,凸輪夾188可操作的將繩子180夾緊或釋放。如果需要切割較高處的較細的樹枝,可按照上述方法先把第二手柄組件116安裝于鏈鋸20上。然后進行切割工作,切割時,將設于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118上的插頭177c 連接于外部電源上。將U形鉗口 56放置于要切割的樹枝上,此時操作者一手握住第二手柄組件握持部118,同時控制安全開關134和控制開關132,另一手握住套筒178,向著朝向或者遠離工作頭22的方向推動或者拉第二手柄組件116,此時支撐板M就會旋動,開始切割樹枝。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連接機構可以是齒輪齒條機構(未圖示)。該齒輪齒條機構通常包括與第一手柄組件36固定連接的齒條,和與支撐板M固定連接的齒輪,通過推或者拉第一手柄組件36,會使得齒輪樞轉從而帶動支撐板M轉動。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中,連接機構可以是滑輪機構(未圖示)。滑輪機構通常包括滑輪和繩子,繩子套于滑輪上,繩子的一端與第一手柄組件36固定連接,繩子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主殼體34上,滑輪通過從動件82與支撐板M固定連接,操作時,操作者通過推或者拉第一手柄組件36,滑輪就會帶動從動件82樞轉,從而從動件82帶動支撐板M 轉動。
權利要求
1.一種植物修剪機,包括工作頭,包括切割元件,以及用于支撐所述切割元件的支撐板;馬達,具有馬達輸出軸,用于旋轉的驅動所述切割元件;馬達殼體用于收容所述馬達;可操作的控制所述工作頭移動的手柄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修剪機進一步包括用于收容所述切割元件的U形護罩,所述U形護罩具有U形內側邊,所述U形內側邊上設置有U形鉗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鉗口的內側設有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鉗口可拆卸的連接于U形內側邊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鉗口由鋼材制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元件為柔性鏈條,所述柔性鏈條安裝于支撐板的外圍,且可繞支撐板轉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護罩包括第一工作頭收容端和第二工作頭收容端,第一工作頭收容端具有第一 U形內側邊,第二工作頭收容端具有第二 U形內側邊,所述U形鉗口包括設于所述第一 U形內側邊的第一 U形鉗口和設于所述第二 U形內側邊的第二 U形鉗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頭收容端包括第一上側壁和第一下側壁,所述第二工作頭收容端包括第二上側壁和第二下側壁,所述第一上側壁和第二上側壁之間形成第一收容空間,所述第一下側壁和第二下側壁之間形成第二收容空間。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修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側壁和第二上側壁上分別設有開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物修剪機,包括切割元件;用于支撐所述切割元件的支撐板;用于驅動所述切割元件的馬達;第一手柄組件;第二手柄組件;鎖緊機構用于將所述第二手柄組件可拆卸的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手柄組件上;第一手柄組件和支撐板之間設連接機構;第一手柄組件或第二手柄組件可操作的沿朝向或遠離支撐板的方向作線性運動,所述連接機構使得第一手柄組件或第二手柄組件的線性運動轉換為支撐板的擺動。
文檔編號A01G3/08GK102487739SQ20111036613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7日
發明者哈利·索默, 格雷厄姆·格哈德, 沃倫·布朗 申請人:蘇州寶時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