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及使用該裝置的花生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生產領域大田作物入土莢果籽實收獲裝置,特別涉及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本發明還涉及使用該裝置的花生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作物,花生莢果處于土壤中較深部位不易收獲,傳統的人工收獲方法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現有不同型號和規格的花生收獲機械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收獲效率,但機械收獲在田間作業時難免碰掉或者遺漏一些花生莢果,散落花生莢果造成花生種植豐收不豐產,而收獲之后二次復收增加農民勞動強度也誤了農時,一些花生收獲裝置,如專利CN201010245424. 6說明書公開的散落花生收集裝置,通過在收獲機械出秧口增加收集裝置,對于收獲機械作業時出秧口散落的花生莢果收集有一定效果,但對收獲機械原本遺漏在土壤中的花生莢果無能為力,并且要增加額外的動力消耗,花生收獲效果不好,不能實現豐產豐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花生收獲效果不好,不能實現豐產豐收的問題,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花生種植方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該裝置包括用于使花生果針從頂部穿入并在其內部結實的網袋以及設在該網袋底部以防止花生果針穿出該網袋的阻隔層。所述阻隔層與所述網袋一體設置。所述阻隔層與所述網袋為分體結構。所述的阻隔層為半透性塑料膜。所述阻隔層上具有花生種植孔。一種花生種植方法,其步驟如下
1)在花生播種或移栽前,將網袋及阻隔層邊沿壓入土中固定,網袋上部露出地面,然后在阻隔層的種植孔內播種或移栽花生;
2)在對花生培土管理過程中,逐步在網袋內阻隔層之上形成適宜花生結莢土層;
3)當步驟2)中花生成熟時,將網袋從土壤中提出。所述阻隔層與所述網袋一體設置。所述阻隔層與所述網袋為分體結構。所述的阻隔層為半透性塑料膜。一種花生種植方法,其步驟如下
1)在花生播種后,將網袋鋪設在種植區,網袋及阻隔層邊沿壓入土中固定,網袋上部露出地面,待花生出苗后將花生苗從阻隔層的種植孔中露出;
2)在對花生培土管理過程中,逐步在網袋內阻隔層之上形成適宜花生結莢土層;3)當步驟2)中花生成熟時,將網袋從土壤中提出。本發明依據花生的生長特性設計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使用時,通過培土管理在網袋內形成適宜花生結莢土層,使得花生在花針期果針向下穿過網袋上網面,在下部阻隔層的阻擋下留在網袋中,然后在網袋中沿水平方向生長發育,成熟收獲時,只需通過人工或機器將網袋提起,抖落泥土及根茬即可將花生全部收獲,解決現有技術花生收獲效果不好,不能實現豐產豐收的問題。更進一步的,阻隔層為具有花生種植孔的半透性塑料膜,在花生播種和苗期作用等同于地膜覆蓋栽培,具有地膜花生栽培增溫保墑等的作用。更進一步的,由于網袋和內 置阻隔層一起埋藏于花生植株下淺層土壤內形成局部隔離,下層雜草萌發和生長受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花生栽培田間草害。
圖I是本發明實施例中防莢果散落裝置在花生播種前后沿種植行的橫向截面圖;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防莢果散落裝置在花生種植后期沿種植行的橫向截面 圖3是圖2中防莢果散落裝置在土壤中的立體結構示意 圖4是本發明中防莢果散落裝置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做詳細描述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實施例,如圖f 4所示,該裝置包括用于使花生果針從頂部穿入并在其內部結實的網袋I以及設在該網袋I底部以防止花生果針穿出該網袋的阻隔層2,阻隔層2與網袋I 一體設置,阻隔層2為具有種植孔的半透性塑料膜。本發明依據花生的生長特性設計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使用時,通過培土管理在網袋內形成適宜花生結莢土層,使得花生在花針期,花生果針穿過網袋上網面,在阻隔層的阻擋下,留在網袋中,然后子房在網袋中水平方向生長發育,成熟后,只需通過人工或機器將網袋提起,抖落泥土及根茬即可將花生全部收獲,解決現有技術中花生收獲效果不好,不能實現豐產豐收的問題。更進一步的,阻隔層為具有花生種植孔的半透性塑料膜,在花生播種出苗期和幼苗期作用等同于地膜覆蓋栽培,具有地膜花生栽培增溫保墑等的作用。更進一步的,由于網袋和內置阻隔層一起埋藏于花生植株下淺層土壤內形成局部隔離,下層雜草萌發和生長受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花生栽培田間草害。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阻隔層還可以由常規地膜、塑料布或塑料板代替,也可以由木板代替,甚至可以用耐腐蝕的金屬材料板制成,阻隔層還可以固定在網袋的下底部,在使用的時候,阻隔層上設置供花生苗穿過的花生種植孔;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阻隔層和網袋為分體結構,使用的時候將阻隔層鋪在網袋底面上即可;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所述阻隔層上還可以在使用時可臨時開設種植孔。一種花生種植方法,其步驟如下
I)在花生播種或者移栽前,將網袋阻隔層邊沿壓入土中固定,網袋上部露出地面,然后在阻隔層的種植孔內播種花生;
2)在對花生培土管理過程中,逐步在網袋內阻隔層之上形成適宜花生結莢土層;
3)當步驟2)中花生成熟時,將網袋從土壤中提出。其中,阻隔層與所述網袋一體設置,隔離層為其上具有種植孔的半透性塑料膜。本發明在使用中,隨著中耕培土和提拉上層網袋讓表層細土進入袋內,逐步形成截面為月牙狀的土壤層,這樣逐步增高的網袋中的土壤結構,為保證苗期第一、二對側枝基部節位有較多的花芽順利分化和果針就近入土形成產量提供了條件,網袋位于2-lOcm 土層最適宜花生結莢,花生開花受精后形成果針并伸長入土相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花生花多果少,秕果多飽果少的現象發生,網袋及其內層網膜埋藏于土壤中不易老化破損,可以重復長期利用,等使用年限到期后可以全部帶離農田回收或者銷毀,不存在白色污染,解決了常規地膜覆蓋栽培存在白色污染,殘膜回收困難,并且田間殘膜影響花生收獲作業的 為題;由于網袋和內置其中的網膜一起埋藏于花生植株下淺層土壤內形成局部隔離,下層雜草萌發和生長受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花生栽培田間草害。步驟I)中的阻隔層還可以在種植花生的時候,臨時開設種植孔,阻隔層與網袋還可以為分體結構,使用時,將阻隔層鋪在網袋內的底部即可;在步驟I)中,為了利于種子出苗,在將花生種植后在種植孔上覆土 ;步驟2)形成結莢土層的具體方法為,在苗期之后的田間中耕管理以及中后期的培土管理,逐步將表層細土覆于網袋上,同時提拉網袋上層,細土通過網孔進入網袋中,逐步在網袋內阻隔層之上形成施以花生結莢的疏松土層。對于先種植后設置網袋的情況,與上述花生種植方法不同的是,步驟I)改為在花生播種后,將網袋鋪設在種植區,阻隔層邊沿壓入土中固定網袋上部露出地面,待出苗后將幼苗從阻隔層的種植孔中露出,步驟2)、步驟3)不變。
權利要求
1.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用于使花生果針從頂部穿入并在其內部結實的網袋以及設在該網袋底部以防止花生果針穿出該網袋的阻隔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層與所述網袋一體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層與所述網袋為分體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隔層為半透性塑料膜。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層上具有花生種植孔。
6.一種花生種植方法,其步驟如下 1)在花生播種或移栽前,將網袋及阻隔層邊沿壓入土中固定,網袋上部露出地面,然后在阻隔層的種植孔內播種或移栽花生; 2)在對花生培土管理過程中,逐步在網袋內阻隔層之上形成適宜花生結莢土層; 3)當步驟2)中花生成熟時,將網袋從土壤中提出。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花生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層與所述網袋一體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花生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層與所述網袋為分體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花生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隔層為半透性塑料膜。
10.一種花生種植方法,其步驟如下 1)在花生播種后,將網袋鋪設在種植區,網袋及阻隔層邊沿壓入土中固定,網袋上部露出地面,待花生出苗后將花生苗從阻隔層的種植孔中露出; 2)在對花生培土管理過程中,逐步在網袋內阻隔層之上形成適宜花生結莢土層; 3)當步驟2)中花生成熟時,將網袋從土壤中提出。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該裝置包括用于使花生果針從頂部穿入并在其內部結實的網袋以及設在該網袋底部以防止花生果針穿出該網袋的阻隔層;本發明還涉及一種花生種植方法。本發明依據花生的生長特性設計花生收獲防莢果散落裝置,使用時,通過培土管理在網袋內形成適宜花生結莢土層,使得花生在花針期果針下伸穿過網袋上網面,在底層阻隔層的阻擋下留在網袋中,然后在網袋中生長發育,花生收獲時只需通過人工或機器將網袋提起,抖落泥土及根茬即可將花生全部收獲,解決現有技術花生收獲效果不好,不能實現豐產豐收的問題。
文檔編號A01D29/00GK102668800SQ20121000589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劉玉華, 史紀安, 徐曉峰, 王翠玲, 董普輝, 郭永新 申請人:河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