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平菇用落葉栽培料及平菇栽培畦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平菇用落葉栽培料,同時涉及采用該落葉栽培料的平菇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食用菌(Edible fungi)是高等真菌中能形成大型肉質(或膠質、木栓質、臘質等)子實體可供人們食用(或藥用)的菌類總稱,通常也稱為“菇”(如平菇、香菇)、“菌”(如蟲草菌、羊肚菌)、“耳”(如黑木耳、銀耳)等,不包括用于釀造、制藥和發酵エ業的絲狀真菌和酵母菌。利用高等真菌在自然界巨大的物質降解和轉化能力,開發菌類食品,將是人類21世紀開辟新的蛋白資源的有效途徑。 在食用菌生產中,碳源主要來自各種植物性原料,如木材、木屑、棉籽殼、玉米芯、甘蔗渣、稻草、麥秸等。為了加速菌絲的生長,在配制培養基時,常在培養料中加入少量的白糖、葡萄糖等易利用的碳源,作為食用菌生長初期的輔助碳源以誘導胞外酶的產生,加速對纖維素等大分子物質的分解。是農業生產大國,可用來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十分豐富,主要有木屑、農作物秸桿、棉籽殼、廢棉、玉米芯等。這些廢物廢料中,含有各種碳、氮源、礦物質以及各種微生物的菌體及代謝產物。利用這些廢棄物質栽培食用菌,可以環境污染,是ー項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的有機物的有益轉化。一方面是栽培食用菌的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棉籽殼,木屑來源越來越困難,玉米芯隨著工業開發不斷上漲,另一方面,大量的秸桿,落葉被焚燒,造成大量的污染。玉米秸桿就地還田技術不斷完善,青儲飼料的需求也不斷對秸桿需求,而每年大量的城市落葉只是當做垃圾被焚燒,被掩埋,實際造成了極大的浪費。王賀祥教授指出我國毎年農林業的秸桿、枝權及釀造エ業的副產品總量估計達7億t,其中75% 80%被用于牛羊的飼料、秸桿還田及農民的燃料等,剰余的20% 25%如果被焚燒,將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每到秋冬季節,如何處理城市里大量落葉,一直是環衛部門的煩惱。枯枝落葉是秋天城市垃圾的主要種類,每天大量的落葉被裝車遠運垃圾場,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時也造成了環境的污染。其實除了填埋、焚燒外,落葉也是ー種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的資源。目前也有人提出了采用落葉為原料制備平菇肥料的技術方案,但是至今這些技術方案推廣受限,無法普及,主要源自兩個方面原因這些技術方案主要是采用熟料栽培以提高產量,熟料栽培同時也增加了投資成本,并且樹葉比例低于40%,進而增加了開發利用的門檻,而且栽培方法較為繁瑣,平菇的產量較低。如何設計開發ー種簡單易操作,成本低,產量較高并能穩產效益較好的落葉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是食用菌エ作者亟待開發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平菇用落葉栽培料,降低平菇栽培的成本,提高平菇的產量。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平菇用落葉栽培料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平菇落葉栽培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落葉粉50-70份,玉米芯粒10-15份,畜禽糞干粉20-30份,熟石灰1-2份,過磷酸鈣1-2份,多菌靈O. 1-0. 2份。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是落葉粉70份,玉米芯粒10份,畜禽糞干粉20份,熟石灰I份,過磷酸鈣2份,多菌靈O. 2份。所述落葉粉的粒度為10-20目。所述玉米芯粒的粒度為5毫米。本發明的平燕栽培方法米用如下方法一種平燕栽培睦床,栽培土地上開挖長3-5米、寬I. 2-1. 5米、深30厘米的栽培槽,培養槽中鋪設有25厘米厚的培養料層,所述培養料是由落葉粉落葉粉50—70份,玉米芯粒10-15份,畜禽糞干粉20-30份,熟石灰1_2份,過磷酸鈣1-2份,多菌靈O. 1-0. 2份與120-180份水混合拌料制成;在培養料層表面間隔20厘米見方位置開設有豎直的孔,孔的底部延伸至培養槽底,在孔中填裝有菌種料;所述培養料層表面鋪設有ー層菌種料層,該菌種料層被設于培養槽ロ的覆土層覆蓋。 所述打孔孔徑為2-3厘米。所述菌種料層的厚度為O. 5-1厘米。本發明的平菇落葉栽培料,采用將近50-70%的落葉粉為組分,配合使用其它平菇必須的營養物質,特別是加入的畜禽糞干粉和玉米芯,彌補落葉中營養成分不足的缺陷,分別補充碳源和氮源;加入熟石灰調節PH并且增加鈣元素,加入過磷酸鈣提供磷肥,促使平菇菇體健壯;另外加入的多菌靈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確保平菇的培養過程中不受雜菌的侵擾。最終制成的平菇落葉栽培料應用在平菇培養中,能夠提高平菇的產量和栽培料的轉化率,同時大量的使用落葉為主要成分,降低了栽培料的制作成本。本發明采用平菇落葉栽培料的平菇栽培畦床,采用平菇落葉栽培料加水制成培養料増加平菇生長的潮濕環境,在培養料層上采用縱向打孔植入菌種料和橫向平鋪菌種料的播種結構,使菌種能夠盡可能的利用培養料中的營養成分,滿足平菇的生長需要。另外培養料和菌種處于地面以下并且上部有覆土層和塑料薄膜覆蓋,具有很好的保濕和保溫作用,給平菇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環境。
圖I為本發明平燕栽培H圭床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其中覆土層、菌種料層未畫出。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本實施例的平菇落葉栽培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落葉粉70份,玉米芯粒10份,畜禽糞干粉20份,熟石灰I份,過磷酸鈣2份,多菌靈O. 2份。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制各將落葉收集清洗干凈,粉碎5-10毫米便于混料;將玉米芯破碎成5-10毫米見方的顆粒;將畜禽糞發酵腐熟,曬干粉碎至20 50目便于混料。將上述預處理后的落葉粉、玉米芯粒、畜禽糞干粉與熟石灰、過磷酸鈣、多菌靈按照上述重量配比在連續式攪拌機中拌料,使其混合均勻得到平菇落葉栽培料。
本實施例的平菇栽培畦床如圖1、2所示,在栽培土地2上開挖長3-5米、寬
I.2-1. 5米、深30厘米的栽培槽1,將按照上述重量配比制成的平菇落葉栽培料加入120份的水,攪拌均勻制成培養料,然后鋪設在栽培槽中形成培養料層4。在培養料層表面間隔20厘米見方位置如圖2所示進行豎直打孔,孔7的孔徑為2 3厘米,孔7的底部一直延伸到栽培槽I的槽底。在孔7中填裝菌種料5,并且在培養料層的上表面鋪設ー層菌種料形成菌種料層6,菌種料層6的厚度為O. 5-1厘米;最后在菌種料層6上鋪設覆土層3將栽培槽I槽ロ封閉,在覆土層3上表面設有ー層塑料薄膜8。本發明主要利用本發明以落葉 為主的栽培料,一般可以選擇在秋冬落葉較多的季節進行平菇栽培,方便栽培原料的獲取,使用本發明的平菇栽培畦床可以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整個發菌期由于處于低溫季節,屬于低溫發菌,不需特殊管理采用常規的平菇生產管理即可,僅僅定期查看菌種生長情況,鼠害、蟲害、病害此期不易發生。重點做好排水工作。采用如下出菇管理當外界氣溫穩定在5度以上,此期菌種若長透,則可撐膜出菇,揭開一側薄膜,把畦床覆土摟至ー側,薄膜用樹枝支撐成斜坡狀,不僅防止薄膜滴水,還有利于吸收陽光。期內灌入透水一次,即可開始出菇。每茬菇間隔10天左右,第二茬以后茬次不易區分。總轉化率達120%,可大幅度的提高平菇的產量。5月中旬結束。廢料就地還田或還林。實施例2本實施例的平菇落葉栽培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落葉粉60份,玉米芯粒15份,畜禽糞干粉25份,熟石灰2份,過磷酸鈣I. 5份,多菌靈O. 15份。本實施例的平菇落葉栽培料的制備方法和平菇栽培畦床同實施例1,使用時將平菇落葉栽培料各組分混合加150份水拌勻使用。最終培養料的總轉化率為110%。實施例3本實施例的平菇落葉栽培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落葉粉50份,玉米芯粒12份,畜禽糞干粉30份,熟石灰I. 5份,過磷酸鈣I份,多菌靈O. I份。本實施例的平菇落葉栽培料的制備方法和平菇栽培畦床同實施例1,使用時將平菇落葉栽培料各組分混合加180份水拌勻使用。最終培養料的總轉化率為100%。
權利要求
1.一種平菇落葉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落葉粉50-70份,玉米芯粒10-15份,畜禽糞干粉20-30份,熟石灰1-2份,過磷酸鈣1-2份,多菌靈0. 1-0. 2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平菇落葉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落葉粉70份,玉米芯粒10份,畜禽糞干粉20份,熟石灰I份,過磷酸鈣2份,多菌靈0. 2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平菇落葉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落葉粉的粒度為5-10毫米。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平菇落葉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芯粒的粒度為5-10毫米。
5.一種采用如權利要求I所述平菇落葉栽培料的平菇栽培畦床,其特征在于栽培土地上開挖長3-5米、寬I. 2-1. 5米、深30厘米的栽培槽,培養槽中鋪設有25厘米厚的培養料層,所述培養料是由落葉粉50—70份,玉米芯粒10-15份,畜禽糞干粉20-30份,熟石灰1-2份,過磷酸鈣1-2份,多菌靈0. 1-0. 2份與120-180份水混合拌料制成;在培養料層表面間隔20厘米見方位置開設有豎直的孔,孔的底部延伸至培養槽底,在孔中填裝有菌種料;所述培養料層表面鋪設有一層菌種料層,該菌種料層被設于培養槽口的覆土層覆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平菇落葉栽培料的平菇栽培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孔徑為2-3厘米。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平菇落葉栽培料的平菇栽培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種料層的厚度為0. 5-1厘米。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平菇落葉栽培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落葉粉50--70份,玉米芯粒10-15份,畜禽糞干粉20-30份,熟石灰1-2份,過磷酸鈣1-2份,多菌靈0.1-02份。本發明的平菇落葉栽培料,采用將近50-70%的落葉粉為組分,配合使用其它平菇必須的營養物質,特別是加入的畜禽糞干粉和玉米芯,彌補落葉中營養成分不足的缺陷,另外加入的多菌靈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確保平菇的培養過程中不受雜菌的侵擾。最終制成的平菇落葉栽培料應用在平菇培養中,能夠提高平菇的產量,同時大量的使用落葉為主要成分,降低了栽培料的制作成本。
文檔編號A01B79/02GK102668875SQ20121000602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侯軍, 劉保國, 吳祖峰, 杜愛玲, 黃治民 申請人:河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