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足莖毛蘭組培快繁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蘭科植物的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足莖毛蘭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術:
足莖毛蘭〔Eria coronaria (Lindl. ) Rchb. f.〕屬蘭科毛蘭屬附生植物,假鱗莖密集,圓柱形,葉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花序頂生,通常上半部外彎,總狀,略短于葉,具數花;花白色,唇瓣側裂片有褐色脈,中裂片黃色;中萼片橢圓狀披針形,側萼片三角狀披針形;花瓣矩圓狀披針形,唇瓣矩圓形。花期10 —11月。生于林中樹干或巖石上;海拔1300— 2000米。全世界共370種,我國有43種,貴州有8種,分布于海南、廣西、貴州、云南南部至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貴州、云南和廣西是我國野生足莖毛蘭的自然分布中心。足莖毛蘭花瓣潔白,清秀而唇瓣極富色彩變化,可作盆栽,供室內外裝飾或插花材料,在毛蘭屬中極具重要的觀賞價值,是一個正待開發的蘭花種。·
由于人類對蘭花資源的過度索取及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造成其野生種群數量下降,極具觀賞開發價值的蘭花幾乎瀕臨滅絕,基于此,蘭科植物所有野生種都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和II的保護范圍之內,受到國際保護。野生狀態的足莖毛蘭繁殖困難,因其種子無胚乳,在野外需與真菌共生才能萌發,種子萌發率極低;傳統的分株繁殖法,周期長,繁殖系數低,每年只能增殖I 3倍。采用組培快繁技術通常有利于解決其繁殖困難和種苗的不足,并在短期內提供大量種苗,以保護其野生種質資源和野生種群,為足莖毛蘭的有效保護、產業開發,優良品種的培育及種源基地培育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專門配制的培養基上,通過人工無菌播種的方法,經過原球莖體的獲得、誘導分化、壯苗生根和試管苗移栽等繁殖步驟,獲得原球莖及芽混合體,利用分化的小苗進行增殖,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整齊劃一的試管苗,通過壯苗生根培養能形成完整植株。通過發明人的努力,完成了足莖毛蘭組培快繁方法的研究工作。本發明足莖毛蘭的組培快繁方法,其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I)外植體的建立選取生長健壯的足莖毛蘭母株,在開花時進行人工授粉,選取人工授粉120天左右發育至基本成熟而未開裂的果實作為外植。(2)原球莖萌發階段選用飽滿的果實用75%的酒精浸泡30秒,置于O. 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20分種,無菌水沖洗4-5次,切開果實,用接種針將乳白色粉末狀胚接種到1/2MS添加10%椰子乳的培養基上,20天左右形成原球莖。(3)增殖培養階段為獲得更多的種苗,利用原球莖接種在1/2MS附加6-芐基氨基嘌呤(6-BA)2毫克/升及α-奈乙酸(NAA)O. I毫克/升培養基上,經90天培養,形成芽的叢生植株。(4)壯苗生根階段將長成的叢生植株分開,接種到添加吲哚乙酸(IBA) O. 2毫克/升的1/2MS培養基上培養,60天后長成具2-3條根、2-3片葉的完整植株。(5)練苗及移栽當足莖毛蘭試管苗長至3-4厘米時,移栽前在溫室中自然光照下煉苗10天左右,然后將其從玻璃瓶中取出,洗凈根部的培養基,移入碎樹皮基質中。溫室保持15-25°c的溫度、70%以上的濕度、78-80%的遮陰并通風,足莖毛蘭即可正常生長,種苗的移栽成活率可達93%以上。通常15天澆一次有機肥(發酵的油枯水)或葉面肥,其濃度為水稀釋1000倍質量比,薄肥勤施,并加強病蟲害管護措施即可建立足莖毛蘭種苗的規模化培育技術體系。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足莖毛蘭組培快繁技術研究,可大大提高種苗的繁殖系數,獲得品相高度一致的種苗,便于大規模的工廠化種植,此項技術可用于其它蘭科植物的研究和開發,但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充分發掘研究各特種特殊情況,才能為其它珍稀植物的研究提供技術支撐,在珍稀植物的保護開發及可持續利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義。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I)外植體的建立選取生長健壯的足莖毛蘭母株,在開花時進行人工授粉,選取人工授粉120天左右發育至基本成熟而未開裂的果實做為外植體。(2)原球莖萌發階段選用飽滿的果實用75%的酒精浸泡30秒,置于0.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20分種,無菌水沖洗4-5次,切開果實,用接種針將乳白色粉末狀胚接種到1/2MS添加10%椰子乳的培養基上,20天左右形成原球莖。(3)增殖培養階段為獲得更多的種苗,利用原球莖接種在1/2MS附加6-芐基氨基嘌呤(6-BA)2毫克/升及α-奈乙酸(NAA)O. I毫克/升培養基上,經90天培養,形成芽的叢生植株,繁殖系數可達3-4。(4)壯苗生根階段將長成的叢生植株分開,接種到添加吲哚乙酸(IBA) O. 2毫克/升的1/2MS培養基上培養,50天后長成具2-3條根、2-3片葉的完整植株。(5)練苗及移栽當足莖毛蘭試管苗長至3-4厘米時,移栽前在溫室中自然光照下煉苗10天左右,然后將其從玻璃瓶中取出,洗凈根部的培養基,移入碎樹皮基質中。溫室保持15-25°c的溫度、70%以上的濕度、78-80%的遮陰并通風,足莖毛蘭即可正常生長,種苗的移栽成活率可達93%以上。通常15天澆一次有機肥(發酵的油枯水)或葉面肥1000倍,薄肥勤施,并加強病蟲害管護措施即可建立足莖毛蘭種苗的規模化培育技術體系,目前栽種足莖毛蘭種苗I萬株。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足莖毛蘭組培快繁技術研究,可大大提高種苗的繁殖系數,獲得品相高度一致的種苗,便于大規模的工廠化種植,此項技術可廣泛用于其它蘭科植物的研究和開發,并為其它珍稀植物的開發提供技術支撐,在珍稀植物的保護及可持續利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權利要求
1.足莖毛蘭的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①外植體的建立選取生長健壯的足莖毛蘭母株,在開花時進行人工授粉,選取人工授粉120天左右發育至基本成熟而未開裂的果實作為外植; ②原球莖萌發階段選用飽滿的果實用75%的酒精浸泡30秒,置于O.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20分種,無菌水沖洗4-5次,切開果實,用接種針將乳白色粉末狀胚接種到1/2MS添加10%椰子乳的培養基上,20天左右形成原球莖; ③增殖培養階段為獲得更多的種苗,利用原球莖接種在1/2MS附加6-芐基氨基嘌呤(6-BA)2毫克/升及α-奈乙酸(NAA)O. I毫克/升培養基上,經90天培養,形成芽的叢生植株; ④壯苗生根階段將長成的叢生植株分開,接種到添加吲哚乙酸(IBA)O. 2毫克/升的1/2MS培養基上培養,60天后長成具2-3條根、2-3片葉的完整植株; ⑤練苗及移栽當足莖毛蘭試管苗長至3-4厘米時,移栽前在溫室中自然光照下煉苗10天左右,然后將其從玻璃瓶中取出,洗凈根部的培養基,移入碎樹皮基質中;溫室保持15-25°C的溫度、70%以上的濕度、78-80%的遮陰并通風,足莖毛蘭即可正常生長,種苗的移栽成活率可達93%以上;通常15天澆一次有機肥(發酵的油枯水)或葉面肥,其濃度為水稀釋1000倍質量比,薄肥勤施,并加強病蟲害管護措施即可建立足莖毛蘭種苗的規模化培育方法。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足莖毛蘭組培快繁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外植體的建立,(2)原球莖萌發階段,(3)增殖培養階段,(4)壯苗生根階段和(5)練苗及移栽;當足莖毛蘭試管苗長至3-4厘米時,移栽前在溫室中自然光照下煉苗10天左右后,溫室保持15-25℃的溫度、70%以上的濕度、78-80%的遮陰并通風,足莖毛蘭即可正常生長,種苗的移栽成活率可達93%以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足莖毛蘭組培快繁方法,可大大提高種苗的繁殖系數,獲得品相高度一致的種苗,便于大規模的工廠化種植;對蘭科植物的研究和開發,注意品種具體屬性研究,再選用具體方法,在珍稀植物保護開發及可持續利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檔編號A01H4/00GK102884979SQ20121034343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7日
發明者王蓮輝, 姜運力, 馮育才, 潘德權, 李叢瑞 申請人:貴州省林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