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燈光誘捕舞毒蛾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燈光捕誘舞毒蛾的方法,屬于森林保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舞毒蛾Lymantriadispar 屬鱗翅目 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分布(主要分布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食性雜,寄主植物達500余種,是世界性害蟲,I年發生I代,如文獻I :李輝.佳多頻振式殺蟲燈在防治突發性森林害蟲中的應用.遼寧林業科技,2002(增刊)41-42。文獻2:張廣學,鄭國,李學軍,卜軍.從保護生物多樣性角度談頻振式殺蟲燈的應用,200441 (6) 532-535。在我國的分布北到東北的大興安嶺,西到新疆北部阿勒泰林區,南到臺灣省,東到江蘇省。在國外,亞洲的日本、朝鮮、韓國,歐洲都有分布。1869年舞毒蛾從歐洲傳到北美,現已在美國東北地區的森林、行道樹、果樹以及觀賞樹木上定居,并且危害十分嚴重。舞毒蛾在北美地區被列為重要的森林檢疫害蟲。·遼寧省位于我國萬里海疆的最北端,海岸帶跨黃、渤二海,東起丹東鴨綠江口,西至綏中縣萬家鎮紅石礁,涉及丹東、大連、鞍山、營口、盤錦、錦州和葫蘆島7市28個縣(市、區),遼寧省海岸線全長2110km。該蟲在遼寧省嚴重危害多種楊樹和果樹,是嚴格檢疫的省份。殺蟲燈自問世以來,以殺蟲效果好、不引入化學物質、節支增收、保護生態環境等優點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在農林業、酒業釀造、倉儲業等的害蟲防治及監測中應用較廣,為我國農林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其負面作用不能忽視,殺蟲燈誘殺昆蟲種類和數量多,僅頻振式殺蟲燈可以誘殺害蟲達87科、1287種,由于選擇性不強,在誘殺目標害蟲的同時對非靶標害蟲、天敵和其它無益無害昆蟲也具有較強的殺傷能力,出現殺蟲燈誘殺益害比過低現象,如文獻2:張廣學,鄭國,李學軍,卜軍.從保護生物多樣性角度談頻振式殺蟲燈的應用,200441 ¢) 532-535。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自然生態平衡具有一定的威脅。相關文獻文獻3:河南省湯陰縣佳多科工貿責任有限公司。植物保護,2003,29(1):24。文獻4:張純胄,楊捷.害蟲趨光性及其應用技術的研究進展.華東昆蟲學報,2007,16(2) :131-135.文獻5 :顧國華,陳小波,韓娟,等.夜行昆蟲趨光特性的研究及在害蟲防治中的應用.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 :42-46.文獻6:趙季秋.重新認識燈光誘殺農林害蟲的意義.遼寧農業科學,2002 (4) :52-53.文獻7 :劉立春,葉文飄..我國夜蛾趨光行為的研究及其應用[J].昆蟲知識,1998,35(3) : 178-182.舞毒蛾危害500多種植物,楊樹林內、果樹林發生嚴重,也危害其他農作物。舞毒蛾成蟲有趨光行為,成蟲羽化高峰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為了更有效地控制舞毒蛾的危害,根據舞毒蛾趨光行為,2010年 2012年開展了不同波長的燈光誘殺試驗,旨在篩選出專一誘殺舞毒蛾卻不傷害天敵及其他非靶標昆蟲的波長,達到采用無公害控制手段,大面積壓低種群數量,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環境,安全有效綠色環保的控制舞毒蛾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燈光捕誘舞毒蛾的方法,本發明的方法可以大面積壓低種群數量,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環境,安全有效綠色環保的控制舞毒蛾,且不傷害其他非靶標昆蟲。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燈光捕誘舞毒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①.將至少一盞燈I置于離地面85cnT95cm的位置;在所述燈I的下方設置有裝水的裝水容器;所述燈I到裝水容器中水面距離為SlcnTgicm ;其中,燈I發出光的波長為32(T420nm ;裝水容器內壁顏色為銀色;②.在晚間的20:0(T22:00對舞毒蛾成蟲進行誘捕。本發明的上述方法中的技術方案,為了進一步優化,燈I發出光的波長優選為340nnT380nm。 本發明上述方法中的任一技術方案,具體地,當誘捕雄性舞毒蛾時,燈I發出光的波長優選為340nm ;當誘捕雌性舞毒蛾時,燈I發出光的波長優選為380nm。本發明上述方法中的任一技術方案,燈I優選為太陽能燈。本發明上述方法中的任一技術方案,燈I為兩盞以上時,其燈I之間距離為15 25m。本發明上述方法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更具體地,還包括至少一盞燈II,燈II與燈I之間的距離為45飛5m ;其中,燈II發出光的波長為520nm。本發明上述方法中的任一技術方案,裝水容器中還加入有洗衣粉,可打破水的表面張力,從而使落水的舞毒蛾的翅膀迅速濕潤而使其死亡避免逃逸,其中,洗衣粉與水按質量體積比為f5g:lL混合。本發明所使用的燈II為太陽能燈。本發明中的裝水容器與燈的距離為73cnT83Cm,可以是市面上常用的盆。本發明的方法具有以下優點①方法簡單,操作便易;②可以有效地捕誘舞毒蛾;③對非靶標昆蟲傷害小。
圖I為不同時間和波長對舞毒蛾雄蟲誘集數量變化;圖2為不同時間和波長對舞毒蛾雌蟲誘集數量變化;圖3為不同時間和波長對舞毒蛾誘集總量變化;其中,橫坐標中的序號代表波長,I、320nm,2、340nm, 3、35lnm,4、360nm, 5、365nm,6、368nm,7、380nm,8、400nm,9、420nm,10、445nm,ll、460nm,12、480nm,13、520nm,14、525nm,15、545nm,16、560nm,17、575nm,18、585nm,19、CK (對照組)。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述非限制性實施例可以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本發明所使用的LED燈來源于山東濟南祥辰科技有限公司、佳多高壓電網殺蟲燈來源于佳多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太陽能燈來源于深圳富巍盛科技有限公司;洗衣粉來源于市售的奇強牌,南風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發明所誘捕的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屬鱗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0本發明中的下述實施例是針對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楊樹林內,東經121° 39’,北緯42。03’,占地面積約為10hm2,樹齡8 12a,株行距為2. OmX 4. Om,株高超過IOm ;6月下旬到7月中旬,在晴天無風夜晚在試驗地對成蟲期的舞毒蛾進行捕誘。實施例I將太陽能燈I (I)發出光的波長320nm設置在離地面90cm的位置,燈I的下方設置內壁為銀色的裝水容器,且裝水容器上邊緣與燈I (I)的距離為78cm;其中,裝水容器中的水的高度為4cm;每晚于18 30時開燈,在19 :30、20 :30、21 :30、22 :30,4個時段統計誘捕雄性和雌性舞毒蛾的結果,至少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其結果如圖I和圖2所示。
實施例2 9同實施例1,但燈I (2)發出光波長340nm、燈I (3)發出光波長351nm、燈I (4)發出光波長360nm、燈1(5)發出光波長365nm、燈1(6)發出光波長368nm、燈I (7)發出光波長380nm、燈I (8)發出光波長400nm、燈I (9)發出光波長420nm,其結果如圖I和圖2所示。對比例I 10同實施例1,但燈I (10)發出光波長445nm、燈I (11)發出光波長460nm、燈I
(12)發出光波長480nm、燈I (13)發出光波長520nm、燈I (14)發出光波長525nm、燈I
(15)發出光波長545nm、燈I (16)發出光波長560nm、燈I (17)發出光波長575nm、燈I
(18)發出光波長585nm、燈I (19) CK,其結果如圖I和圖2所示。從圖I中可以看出,19 :30沒有誘到成蟲;20 :30誘蟲量明顯增加,與21 :30時誘蟲趨勢相同,Γ7號及19號燈誘到大量的雄蟲,除6號燈外皆在10頭以上;其中20 30時2號、7號與19號誘蟲22頭以上,21 30時2號波長的燈誘到最多,為38頭,此時段誘到的雄蟲量由多至少的燈的序號為2號>4號I號>7號19號(即340nm > 360nm ^ 320nm> 380nm ^ CK)。22 :30時誘蟲數量明顯下降,所有供試燈誘蟲量不足10頭。從圖2中可以看出,19 30沒有誘到成蟲;20 30所有供試燈誘蟲量明顯增加;在21 30時7號波長的燈誘到的最多,達10頭,其他2號、4號、19號波長的燈誘到的較多,并且此時供試波長的燈誘到的雌蟲比相應其他時段誘到的多;此時段燈誘雌蟲由多至少燈的順序為 7 號> 4 號> 2 號> 5 號> 19 號(380nm > 360nm > 340nm > 365nm > CK)。圖3是在實施例I、的基礎上來評價不同時間和波長對舞毒蛾誘捕總量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由多至少波長順序為2號>7號>4號> 19號> I號^ 5號(即340nm >380nm > CK > 320nm ^ 365nm)。實施例10將I盞燈I發出光波長365±50nm太陽能燈I置于距離地面90cm的高處,燈I的下方地面上設置有內壁為銀色的裝水容器,且裝水容器上邊緣(盆沿)與燈I的距離為78cm ;其中,裝水容器中水的高度為4cm,洗衣粉按與水質量體積比為5g 1L的比例加入5g洗衣粉;每晚19 30開燈,20 40,21 20和22 00分別取出誘到的成蟲,結果表明,銀色的裝水容器誘到的數量為46. 6頭,如表I所示。對比例11 13同實施例10,但是將銀色改為綠色,綠色的的裝水容器誘到的數量為24. 3頭;但是將銀色改為藍色,藍色的裝水容器誘到的數量為26頭;將銀色改為黃色,黃色誘到的數量為16. 3頭,如表I所示。實施例11將I蓋燈發出光波長為365±50nm LED燈,置于距離地面90cm的高處,燈的下方地面上設置有內壁為銀色的裝水容器,且裝水容器上邊緣與燈I的距離為78cm;其中,裝水容器中水的高度為4cm,洗衣粉按與水質量體積比為5g 1L的比例加入5g洗衣粉;每晚19 30開燈,20 40,21 20和22 00分別取出誘到的成蟲,結果表明,銀色的裝水容器誘到的數量為47頭,如表I所示。 實施例12同實施例11,但是將銀色改為綠色,綠色的裝水容器誘到的數量為13頭。但是將銀色改為藍色,藍色的裝水容器誘到的數量為29頭;將銀色改為黃色,黃色誘到的數量為11頭;將銀色改為白色,結果表明,白色誘到的數量為4頭,如表I所示。從表I的結果可以看出,兩種類型的燈對裝水容器顏色的選擇是相同的。表I
權利要求
1.一種燈光誘捕舞毒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①.將至少一盞燈I置于離地面85cnT95Cm的位置;在所述燈I的下方設置有裝水的裝水容器;所述燈I到裝水容器中水面距離為81cnT91Cm;其中,燈I發出光的波長為32(T420nm ;裝水容器內壁顏色為銀色; ②.在晚間的20:0(Γ22:00對舞毒蛾成蟲進行誘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燈光捕誘舞毒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燈I發出光的波長為 340nm 380n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燈光捕誘舞毒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誘捕雄性舞毒蛾時,燈I發出光的波長為340n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燈光捕誘舞毒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誘捕雌性舞毒蛾時,燈I發出光的波長為380nm。
5.根據權利要求Γ4任一所述的燈光誘捕舞毒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燈I為太陽能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燈光誘捕舞毒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燈I為兩盞以上時,其燈I之間距離為15 25m。
7.根據權利要求I或6所述的燈光誘捕舞毒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盞燈II,燈II與燈I之間的距離為45飛5m ;其中,燈II發出光的波長為520n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燈光誘捕舞毒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水容器中還加入有洗衣粉。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燈光誘捕舞毒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①.將至少一盞燈Ⅰ置于離地面85cm~95cm的位置;在所述燈Ⅰ的下方設置有裝水的裝水容器;所述燈Ⅰ到裝水容器中水面距離為81cm~91cm;其中,燈Ⅰ發出光的波長為320~420nm;裝水容器內壁顏色為銀色;②.在晚間的20:00~22:00對舞毒蛾成蟲進行誘捕。本發明的方法可以大面積壓低種群數量,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生態環境,安全有效綠色環保的控制舞毒蛾,對其他非靶標昆蟲傷害小。
文檔編號A01M1/04GK102893965SQ20121036921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明者欒慶書, 魏建榮, 趙瑞興, 云麗麗, 吳海山, 王琴, 杜勇, 金若忠, 梁立明, 王薇, 王建軍 申請人:遼寧省林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