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栽培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在稻田作物栽培機械化生產過程中,采用一系列農業機械完成,包括旋耕機、插秧機、播種機、機械噴藥設備、收割機等,說明現有農業機械具備的功能較為單一,只能進行作物栽培過程的某一項作業,如收割機只有收割功能、插秧機只有插秧功能等,從而造成設備的閑置和浪費。雖然出現一些大型的聯合耕整播種機,但適用范圍局限于北方的旱地,對于南方松軟的稻田不太適用,大型機械容易下陷使其作業困難。農業機械完成某一項作業后,后續的安放和維護較為困難,且動力重復購置,造成資源的浪費。另外,目前已有小型直升飛機用于水稻、玉米制種授粉作業,效果好,但購置飛機成本高。還有,水稻梯式栽培背景下,實行生態種養,稻田的魚、蟹在生長期間人工轉移困難,但必須進行田間機械作業,容易造成魚和蟹傷亡。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栽培方法采用農業機械單打獨斗的現狀,動力利用效率不高、保養維護成本較高的不足,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該栽培方法通過一機多用,可大幅減少勞動力投入,降低農耗和提高生產效率。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其特點是,包括如下工序:
1)土地田園化工序:對平整后的稻田進行方塊化,每個方塊四周設有硬化或夯實的田
埂;
2)行車選擇:選擇帶有吊裝裝置的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所述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包括行走系統,通過支撐裝置裝在行走系統上的橫梁,所述支撐裝置上裝有驅動行走系統行走的動力裝置;所述橫梁上裝有用于吊裝農具的吊裝裝置,該吊裝裝置可沿著橫梁的長度方向往復移動;
3)起壟或旋耕工序:對于需要起壟的稻田,先施基肥,然后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起壟機具,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行走系統行駛在方塊化稻田兩側的田埂上;起壟時,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停止行走,吊裝起壟機具沿著橫梁往復移動,起第一壟,當第一壟起壟完畢,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前行
0.6nT0.7m后停止行走,起壟機具沿著橫梁往復移動進行下一壟的起壟,直到稻田起壟完畢;起壟后,相鄰兩壟之間的距離為0.6nT0.7m,壟高為0.30πΓ0.35m ;
對于需要旋耕的稻田,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旋耕機具對稻田進行旋耕; 4)插秧或直播工序:根據不同作物合理選擇插秧或直播工序;對于栽培雙季稻的田塊,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插秧機具進行插秧;對于栽培中稻的田塊,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插秧機具進行插秧,冬季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直播機具栽培油菜;
5)農藥噴灑工序: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噴藥機具進行農藥噴灑;
6)田間管理工序:根據當地作物生產流程,進行田間水分和病蟲草害管理;
7)收獲工序:對于成熟的稻谷或油菜,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收割機進行收割。以下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
在工序I)中,所述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橫梁的水平高度為2.5-3.0m,所述吊裝裝置的升限高度為2.0-2.5m,橫梁長度為10.0-30.0m,起吊限重為3t。在工序1)中,稻田劃分成的若干小塊,每塊寬10.0nT30.0m,且各稻田之間的高度落差應小于0.5m,稻田田埂寬度為0.4-0.6m,在稻田四角設置成圓弧型,圓弧半徑為0.2m-θ.3m。在工序6)中,田間管理工序中,當稻田水源緊張時常不能漫灌時,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灑水機具對作物進行灑水。在工序4)中,所述插秧機具包括4"12個秧爪,插秧行數為8"10行,行距為0.25 0.30m,株距為0.10-0.23m ;所述直播機具5 15個輸種管。進一步地,所述插秧機具采用旋轉式強制插秧。在工序5)中,所述噴藥機具包括水箱和多孔噴藥桿,其中水箱體積為50-l00dm3,多孔噴藥桿由10-60個噴藥支桿組成,噴藥支桿長度為0.5-1.0m。所述橫梁與地面之間裝有至少一根支撐伸縮桿。由此,行走系統在田埂上行走,當行車過程中需要轉向時,支撐伸縮桿的下端接觸地面,可將整個自走行車抬升,并完成轉向。進一步地,為了方便農具左右移動操作,增大農具的作業面,所述吊裝裝置包括裝在橫梁上的可移動式車架,裝在可移動式車架上的液壓伸縮桿,該液壓伸縮桿的底端裝有懸掛農具的掛件。進一步地,所述橫梁開有便于可移動式車架相對橫梁左右移動的導軌,可保證吊裝裝置可沿著橫梁的長度方向往復移動。本發明所述的起壟機具、插秧機具、直播機具、旋耕機具、噴藥機具、收割機、灑水機具均可以采用現有的常規結構。以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一種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實施工序:
1)土地田園化工序:對稻田進行平整,并將稻田劃分成若干方形,方形規格為10.0-30.0m寬,長度不限,稻田與稻田間高度落差應小于0.5m。稻田四角圓弧型處理,圓弧半徑為0.2-0.3m,田埂硬化或夯實,寬度為0.4-0.6m。2)行車選擇:選用自制的液壓起吊式履帶(或輪式)自走行車,行車高度為2.5-3.0m,采用液壓系統控制起吊高度,升限高度為2.0-2.5m,橫梁長度為10.0-30.0m,起吊重量為3t。3)起壟或旋耕工序:根據田園化后的稻田寬度,選擇行車橫梁為l(T30m的液壓起降式履帶(或輪式)自走行車,行車行走在稻田的長邊(田埂)上,行車上吊裝起壟機具,作業起壟。起壟作業時行車靜止,起壟機械由電動機驅動懸掛在行車橫梁上的鐵輪前行。起壟前稻田先施基肥,后起壟,相鄰兩壟之間的距離為0.6nT0.7m,壟高為0.30πΓ0.35m。也可不起壟,行車上安裝旋耕機具旋耕,進行普通水稻栽培。4)插秧或直播工序:根據作物的特性和生產季節合理選擇插秧或直播工序的時間。一般雙季稻生產采用插秧機具,中稻生產可選擇插秧或直播機具,油菜選擇直播機具。插秧機具由Γ12個插秧裝置構成,插秧裝置采用旋轉式強制插秧,插秧行數為8 10行,行距為0.25 0.30m,株距為0.10 0.23m。插秧動力由行車提供。直播工序由5 15個排種裝置組裝,排種裝置包括排種盒和種子盒組成,每個排種裝置長度為2m,根據田塊寬度組裝合適的長度進行噴藥作業。直播工序動力由行車提供。5)農藥噴灑工序:農藥噴灑工序的機具包括水箱和多孔噴藥桿。水箱體積為5(Tl00dm3,多孔噴藥桿由1(Γ60個小噴藥桿組成,小噴藥桿長度為0.5^1.0m,根據田塊寬度組裝合適的長度進行噴藥作業。噴藥動力由行車提供。6)田間管理工序:根據當地作物高產高效生產流程,加強田間水分和病蟲草害管理,如稻田水源緊張時常不能漫灌,可依靠行車攜水澆施。7)收獲工序。本發明的技術原理:將作物生產分為若干工序,即整地、直播或移栽、病蟲害防治和收獲,前一個工序為下一個工序創造執行條件,工序的標準化操作將影響著下一個工序的操作,影響作物生產是否能成功進行。將工廠中流水線式標準化生產引入到作物生產中,有效提高了機械的利用效率,大幅減少了勞動力投入,降低了農耗和提高了生產效率。本發明將整個作物栽培方法分成若干個工序,采用液壓起吊式履帶(或輪式)自走行車為母車,根據作物生產過程中的需要,加載不同的機具,除起壟和旋耕需要添加動力夕卜,插秧、播種和噴藥都 不需要再添加額外的動力。同時行車行走的位置為田埂,硬度高,能承受大型的機械作業而不下陷,液壓吊裝裝置能有效提高機具的穩定性,從而減少對地形平整性的依賴程度,提高了行走安全系數。履帶式的行車行走模式能有效克服田埂狹窄和硬度不高的缺點,稻田四角設計成圓弧型,能使行車在田角順利實現零半徑轉彎,最終實現作物生產過程的全程機械化栽培,并有效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和減低保養維護難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O減少勞動力投入,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和提高了生產效率;
2)機械驅動輪在田埂運動而不在田間行走,實現作物生產全天全時作業,減少因搶種換茬造成的農耗損失;
3)機械驅動輪不在田間行走,可忽略田間水分、作物等狀況,而實現了低農耗操作(如田間缺水不能插秧時,可依靠行車自備水桶實現旱插并澆水);
4)將整個作物生產過程分成若干工序,實現了工廠化生產;
5)依不同田間作業內容在行車上裝配不同機具,實現行車一車多用,大幅提高了機械的利用效率,且便于設備的維護。
以下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
圖1是本發明所述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結構示意圖。在圖中:
1-行走系統;2-支撐柱;3-橫梁;4-支撐伸縮桿;5-液壓伸縮桿;
6-掛件; 7-支撐裝置;8-液壓系統;9-動力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2011年12月-次年4月,對稻田進行平整,并將稻田劃分成若干方形,方形規格為26m寬,76m長,稻田與稻田間高度落差為0.2m。稻田四角圓弧型處理,圓弧半徑為0.3m,田埂夯實,寬度為0.4m。2012年5月10日水稻育秧,品種為Y兩優I號。2012年5月20日,選用自制的液壓起吊式履帶自走行車,吊裝起壟機具進行起壟作業。所述液壓起吊式履帶自走行車,如圖1所示,包括橫梁3,設置在橫梁3兩端的支撐裝置7及設置在支撐裝置7下端的行走系統1,設置在橫梁3上方的動力系統9和液壓系統8,設置在橫 梁3上的吊裝裝置。所述橫梁3上設置有兩條導軌;所述支撐裝置7包括左、右支撐柱和回轉軸承;所述行走系統I采用履帶式行走。所述吊裝裝置包括可移動式車架、液壓伸縮桿5和起吊掛件6 ;該吊裝裝置的起吊高度由液壓系統控制,起吊高度最高為3m。所述橫梁3與地面之間裝有兩組支撐伸縮桿4,用于行車在需要轉向時,將行車抬升,使行走系統離開地面約0.05、.lm,便于行走系統變向。所述液壓起吊式履帶自走行車的行車高度為3.0m,采用液壓系統控制起吊高度,升限高度為2.5m,橫梁長度為26m,起吊重量為3t。行車行走在稻田的長邊(田埂)上,行車上吊裝起壟機具,作業起壟。起壟前稻田先施基肥,后起壟,相鄰兩壟之間的距離為
0.6nT0.7m,壟高為0.30πΓ0.35m。起壟作業時行車靜止,起壟機械由電動機驅動懸掛在行車橫梁上的鐵輪前行。2012年5月23日,吊裝插秧機具進行水稻秧苗移栽,插秧機具由10個插秧裝置構成,插秧裝置采用旋轉式強制插秧,插秧行數為10行,行距為0.25m,株距為0.15m。插秧動力由行車提供。根據水稻生長發育過程中,病蟲害發生情況采用行車吊裝噴藥機具進行病蟲害防治。機具包括水箱和多孔噴藥桿。水箱體積為50dm3,多孔噴藥桿由26個小噴藥桿組成,小噴藥桿長度為1.0m。噴藥動力由行車提供。同時,根據當地作物高產高效生產流程,適時追加肥料,追加肥料的最佳時期為水稻移栽后7 10天和水稻移栽后35 45天。加強田間水分管理,如稻田水源緊張時常不能漫灌。2012年9月26日,采用行車吊裝收割機具進行機械收割。上述實施例闡明的內容應當理解為這些實施例僅用于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閱讀了本發明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工序: 1)土地田園化工序:對平整后的稻田進行方塊化,每個方塊四周設有硬化或夯實的田?。? 2)行車選擇:選擇帶有吊裝裝置的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所述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包括行走系統(I),通過支撐裝置(7 )裝在行走系統(I)上的橫梁(3 ),所述支撐裝置(7)上裝有驅動行走系統(I)行走的動力裝置(9);所述橫梁(3)上裝有用于吊裝農具的吊裝裝置,該吊裝裝置可沿著橫梁(3)的長度方向往復移動; 3)起壟或旋耕工序:對于需要起壟的稻田,先施基肥,然后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起壟機具,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行走系統行駛在方塊化稻田兩側的田埂上;起壟時,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停止行走,吊裝起壟機具沿著橫梁(3)往復移動,起第一壟,當第一壟起壟完畢,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前行0.6nT0.7m后停止行走,起壟機具沿著橫梁(3)往復移動進行下一壟的起壟,直到稻田起壟完畢;起壟后,相鄰兩壟之間的距離為0.6nT0.7m,壟高為0.30πΓ0.35m ; 對于需要旋耕的稻田,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旋耕機具對稻田進行旋耕; 4)插秧或直播工序:根據不同作物合理選擇插秧或直播工序;對于栽培雙季稻的田塊,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插秧機具進行插秧;對于栽培中稻的田塊,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插秧機具進行插秧,冬季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直播機具栽培油菜; 5)農藥噴灑工序: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噴藥機具進行農藥噴灑;` 6)田間管理工序:根據當地作物生產流程,進行田間水分和病蟲草害管理; 7)收獲工序:對于成熟的稻谷或油菜,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收割機進行收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工序I)中,所述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橫梁(3)的水平高度為2.5^3.0m,所述吊裝裝置的升限高度為2.0 2.5m,橫梁(3)長度為10.0 30.0m,起吊限重為3t。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工序I)中,稻田劃分成的若干小塊,每塊寬 ο.0πΓ30.0m,且各稻田之間的高度落差應小于0.5m,稻田田埂寬度為0.4^0.6m,在稻田四角設置成圓弧型,圓弧半徑為0.2nT0.3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工序6)中,田間管理工序中,當稻田水源緊張時常不能漫灌時,在液壓起吊履帶式或輪式自走行車的吊裝裝置上安裝灑水機具對作物進行灑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工序4)中,所述插秧機具包括4"12個秧爪,插秧行數為8"10行,行距為0.25、.30m,株距為0.1(Γθ.23m ;所述直播機具5"! 5個輸種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工序5)中,所述噴藥機具包括水箱和多孔噴藥桿,其中水箱體積為5(Tl00dm3,多孔噴藥桿由1(Γ60個噴藥支桿組成,噴藥支桿長度為0.5^1.0m。
7.根據權利要求1飛之一所述的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橫梁(3)與地面之間裝有至少一根支撐伸縮桿(4)。
8.根據權利要求1飛之一所述的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吊裝裝置包括裝在橫梁(3)上的可移動式車架,裝在可移動式車架上的液壓伸縮桿(5),該液壓伸縮桿(5)的底端裝有懸掛農具的掛件(6)。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橫梁(3)開有便于可移動式車架相對橫梁(3)左右移動的導軌。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 的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插秧機具采用旋轉式強制插秧。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為了解決現有栽培方法采用農業機械單打獨斗的現狀,動力利用效率不高、保養維護成本較高的問題,所述稻田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包括如下工序1)土地田園化工序;2)行車選擇;3)起壟或旋耕工序;4)插秧或直播工序;5)噴藥工序;6)田間管理工序;7)收獲工序。本發明的工廠化作物栽培方法通過一機多用,有效提高了機械的利用效率,大幅減少了勞動力投入,降低了農耗和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3141250SQ20131006149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7日
發明者黃璜, 鄭華斌, 陳燦, 傅志強, 佘瑋, 楊瑞芳 申請人:湖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