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蟑螂捕捉裝置,特別是一種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傳統捕蟑盒所存在的捕蟑效果差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捕蟑效果好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本實用新型包括底座、活動門、門軸及上蓋,底座上設有通道,通道包括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活動門通過所述門軸懸掛于所述底座的通道處,所述上蓋設在所述底座上;其中,底座由底板和墻組成,在底座上設有入口通道、誘餌槽、出口通道和關蟑室,入口通道與出口通道分別設在誘餌槽上,誘餌槽通過入口通道與外界相貫通,誘餌槽通過出口通道與關蟑室相貫通,在通道的墻上設有安裝所述門軸的門軸卡槽。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捕蟑效果好,可捕捉不同大小蟑螂的特點。
【專利說明】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蟑螂捕捉裝置,特別是一種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蟑螂學名蜚蠊,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能傳播多種疾病的衛生害蟲。捕蟑盒作為安全、環保的蟑害控制和蟑密度監測工具已有很長的歷史。但因現有傳統捕蟑盒門的大小都是相同的,都是根據美洲大蠊、東方飛蠊等大體形蟲種的成蟲大小量身設計的,沒能兼顧到德國小蠊等小體形種群和大體形種群中若蟲階段的小個體蟑螂。而且其門都是著實擱置在入口通道上的,門的阻力很大,造成蟑螂尤其是小個體蟑螂很難撼動笨重的大門,難以進入到捕蟑盒中,從而嚴重影響其捕蟑效果,因此捕蟑盒至今都難以普及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傳統捕蟑盒所存在的蟑螂不易通過阻力較大的門進入到捕蟑盒中,捕蟑效果差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能讓蟑螂輕易進入到捕蟑容器中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通過如下方式完成的:一種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包括底座、活動門、門軸及上蓋,所述底座上設有通道,通道包括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所述活動門通過所述門軸懸掛于所述底座的通道處,所述上蓋設在所述底座上。
[0005]在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中,所述底座由底板和墻組成,在所述底座上設有入口通道、誘餌槽、出口通道和關蟑室,入口通道與出口通道分別設在誘餌槽上,誘餌槽通過入口通道與外界相貫通,誘餌槽通過出口通道與關蟑室相貫通,在所述通道的墻上設有安裝所述門軸的門軸卡槽。
[0006]在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中,位于活動門下方的底板上設有臺階,所述臺階呈三角形狀,臺階的頂面為與活動門下端部運動軌跡相配合的凹弧面,活動門的下端與臺階的頂面之間的間隙小于2mm。
[0007]在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中,在通道的兩側壁面上設有防止活動門反轉的擋柱或類似結構。
[0008]在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中,在活動門的門身上部設有折邊,門身與折邊之間的夾角小于175°,門身的力矩大于折邊的力矩。
[0009]在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中,在所述活動門上設若干個直徑小于3毫米的小孔和若干個間隙小于3毫米的條形孔。
[0010]在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中,在所述上蓋上設若干個直徑小于3毫米的小孔。
[0011]在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中,所述上蓋采用透明材質制成。
[0012]在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中,所述活動門采用金屬材料制成。
[0013]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于懸掛式活動門的推動阻力非常小,蟑螂很容易被誘餌吸引推開活動門進入到誘餌槽取食。又由于設有防止活動門反轉的結構,活動門不能反推轉動,蟑螂無法退出,只好通過與入口通道基本結構相同的出口通道進入關蟑室中,當蟑螂進入關蟑室后,蟑螂無法退出關蟑室。
[0014]本實用新型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與現有捕蟑盒相比,具有結構簡單、捕蟑效果好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的立體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圖2的俯視圖。
[0018]圖4為圖2的右視圖。
[0019]在附圖1至附圖4中,I表示底座;la表示底板;lb表示墻;lc表示通道;lcl表示入口通道;Ic2表示出口通道;Id表示誘餌槽;Ie表示關蟑室;If表示臺階;Ig表示門軸卡槽;Ih表示擋柱;2表示活動門;2a表示門身;2b表示折邊;3表示門軸;4表示上蓋。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1]實施例1
[0022]參照附圖1至附圖4,一種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包括底座1、活動門2、門軸3及上蓋4,所述底座I上設有通道lc,通道Ic包括入口通道Icl和出口通道lc2,所述活動門2通過所述門軸3懸掛于所述底座I的通道Ic處,所述上蓋4設在所述底座I上;其中:所述底座I由底板Ia和墻Ib組成,在所述底座I上設有入口通道lcl、誘餌槽Id、出口通道lc2和關蟑室le,入口通道Icl與出口通道lc2分別設在誘餌槽Id上,誘餌槽Id通過入口通道Icl與外界相貫通,誘餌槽Id通過出口通道lc2與關蟑室Ie相貫通,在所述通道Ic的墻Ib上設有安裝所述門軸3的門軸卡槽lg。位于活動門2下方的底板Ia上設有臺階lf,所述臺階If呈三角形狀,臺階If的頂面為與活動門2下端部運動軌跡相配合的凹弧面,活動門2的下端與臺階If的頂面之間的間隙小于2_ ;在所述活動門2上設若干個直徑小于3毫米的小孔和若干個間隙小于3毫米的條形孔;在所述上蓋4上設若干個直徑小于3毫米的小孔;所述上蓋4采用透明材質制成;所述活動門2采用金屬材料制成。
[0023]實施例2
[0024]參照附圖1至附圖4,一種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包括底座1、活動門2、門軸3及上蓋4,所述底座I上設有通道lc,通道Ic包括入口通道Icl和出口通道lc2,所述活動門2通過所述門軸3懸掛于所述底座I的通道Ic處,所述上蓋4設在所述底座I上;其中:在通道Ic的兩側壁面上設有防止活動門2反轉的擋柱Ih或類似結構。其余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0025]實施例3
[0026]參照附圖1至附圖4,一種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包括底座1、活動門2、門軸3及上蓋4,所述底座I上設有通道lc,通道Ic包括入口通道Icl和出口通道lc2,所述活動門2通過所述門軸3懸掛于所述底座I的通道Ic處,所述上蓋4設在所述底座I上;其中:在活動門2的門身2a上部設有折邊2b,門身2a與折邊2b之間的夾角小于175°,門身2a的力矩大于折邊2b的力矩。其余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
[0027]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用以捕捉種類動物,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捕蟑裝置包括底座、活動門、門軸及上蓋,所述底座上設有通道,通道包括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所述活動門通過所述門軸懸掛于所述底座的通道處,所述上蓋設在所述底座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底板和墻組成,在所述底座上設有入口通道、誘餌槽、出口通道和關蟑室,入口通道與出口通道分別設在誘餌槽上,誘餌槽通過入口通道與外界相貫通,誘餌槽通過出口通道與關蟑室相貫通,在所述通道的墻上設有安裝所述門軸的門軸卡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活動門下方的底板上設有臺階,所述臺階呈三角形狀,臺階的頂面為與活動門下端部運動軌跡相配合的凹弧面,活動門的下端與臺階的頂面之間的間隙小于2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通道的兩側壁面上設有防止活動門反轉的擋柱或類似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活動門的門身上部設有折邊,門身與折邊之間的夾角小于175°,門身的力矩大于折邊的力矩。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動門上設若干個直徑小于3毫米的小孔和若干個間隙小于3毫米的條形孔。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懸掛式活動門捕蟑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蓋上設若干個直徑小于3毫米的小孔。
【文檔編號】A01M1/02GK203618606SQ201320802359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王好齊, 王黎和 申請人:王好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