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山藥套管種植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12794閱讀:1702來源:國知局
一種山藥套管種植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明涉及種植領域,尤其是一種山藥套管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山藥又名薯蕷和長芋,屬薯蕷科,以其肥大的塊根或圓柱狀根供食用。塊根中含有蛋白質 1.5%,碳水化合物14.4%,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膽堿等,營養價值較高。

目前我國四大山藥主產區的主要栽培方式是人工挖溝栽培和部分的機械化開溝起壟栽培,唯一的收獲方式就是人工挖掘收獲,收獲時間長、難度大、成本高;山藥在栽培過程中,將山藥莖塊種在土里,因受不良環境條件、栽培措施、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山藥在生長過程中內部組織結構發生改變,從而產生各種奇形怪狀的畸形山藥,如山藥塊莖上端分權、下端分權、蛇形、扁頭形、腳掌形、葫蘆形、麻臉形等,由于受到畸形山藥的影響,目前種植栽培的山藥,品質不高;由于山藥耐旱不耐澇,在降雨量大的季節,塌轍溝現象嚴重,導致山藥產量大幅降低,甚至絕產,嚴重挫傷了廣大群眾種植山藥的積極性。因此,降低山藥種植和收獲成本,降低地下水位升高對山藥生產造成的嚴重影響是目前我國山藥生產上的主要問題之一。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山藥套管種植方法,能有效解決山藥種塊腐爛、出苗率低、山藥畸形、難收獲的問題,提高山藥的品質。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山藥套管種植方法,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1)種苗制備:每年三月中旬,從山藥段上截取上端有芽部分的塊莖作為種塊,種塊長20cm,重50克,山藥種塊的折斷面及時用70%超微代森錳鋅沾面,然后將種塊平攤晾曬15-20天后,將種塊放在25℃~28℃的環境中培沙催芽10-15天,幼芽發出;

(2)選擇土地、刨溝:每年三月下旬,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性好的沙壤土地塊;在土地塊上刨山藥溝,山藥溝的溝寬30~40cm、深度為50~60cm、溝間距100cm;將山藥溝刨出的上下層土分別堆放,撿拾干凈雜物,溝底20cm沙土挖翻耬碎,晾曬3-5天后將溝底踩實;

(3)拼裝套管裝置并埋管:所述套管裝置包括底座、轉動連接在底座上的套管以及與所述套管活動連接的管蓋,所述套管為橫截面呈1/2圓弧形的結構,其圓弧開口向右且套管上端兩側設有扣環,所述管蓋與所述套管結構相同,所述管蓋與所述套管蓋合構成一個中空的圓筒形結構,所述套管和所述管蓋上均設有若干透氣孔,套管左側的底座上表面設有若干從左到有平行排列的凹槽,所述套管左側外壁上設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下端嵌設在其中一個凹槽內,所述底座的右端設有凸塊,所述底座的左端設有與所述凸塊相匹配的凹槽;

將若干個套管裝置放置在各個山藥溝底,左側底座的凸塊嵌設在右側底座的凹槽中,各套管裝置的底座首尾連接成一排,將各套管上的限位桿低端嵌設入底座相同位置的凹槽中,使各個套管傾斜相同的角度,蓋合上管蓋,然后將下層土回填10-15cm,蓋住底座和套管下部,將土層踏實,向套管內灌入沙壤土,沙壤土占套管容積的2/3,將剩余下層土與基肥混合均勻填入溝中,再覆上上層土,使管口露出土面3-5cm,用連接鏈穿過并纏繞各套管扣環,將各套管連接在一起。

(4)播種:每年四月中下旬,將土地澆透,水下滲后,將催出幼芽的種塊放入套管中,種塊上覆蓋上土,順著山藥溝噴灑藥水A;將山藥溝填平;

(5)挖排水溝:在山藥溝兩邊挖出與山藥溝平行的縱向溝和與縱向溝垂直的橫向溝,橫向溝和縱向溝縱橫交錯;

(6)日常管理:每隔一個月向山藥種塊兩側噴灑藥液A,山藥20-30天后出苗,搭支架,支架高度為1.5m-2.5m,每株山藥保留主芽,在山藥兩側20cm處施加第一次肥,出苗后每個半個月進行一次中耕,山藥莖蔓爬到支架高度一半的位置時停止中耕;到6 月中旬施入第二次肥料,9月上旬施入第三次肥料,促進山藥根塊的膨脹,山藥苗長到50cm和100cm高度時,分別使用藥液B和藥C噴莖,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土壤遇旱輕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7)收刨和貯藏:10月底,山藥成熟,先清除支架和莖蔓,自山藥溝的一側挖土,直到塑料套管全部露出,把山藥和塑料套管一起取下,打開塑料套管取出山藥即可,收獲的山藥冬季貯藏在地窖中,地窖溫度為4--7℃。

山藥的種植應盡量避免重茬,一般隔三年輪作一次,并忌種花生、紅芋茬。山藥是一種喜光,耐寒性差、忌水澇的植物,應該選擇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輕壤土,忌鹽堿和粘土地;如果排水不暢,易形成塌溝或使山藥受水浸泡,影響山藥正常生長。。

山藥生長發育分為:幼苗期(從發芽、出苗到放葉,4月中旬到5月中旬,開花期(從展葉到開花,5月上中旬到6月中下旬),塊莖膨大期(從開花到根莖停止生長,7月上中旬到9月上中旬),塊莖膨大后期(9月上中旬-10月底),成熟期(10月底),休眠期(地上部分枯萎到第二年發芽)。一般在三月中旬,把經過冬貯的山藥種塊選取上端有芽部分,將其左右截斷;種子在截取時不可用金屬利器切斷,可以用指甲刻印直接折斷,斷面只凹陷,不裂口,折斷的山藥斷面要及時用70%超微代森錳鋅沾面,以減少病菌的侵染,并在上端做記號,以便播種時辨認上下端,用沾了代森錳鋅藥面的山藥比沾石灰面的山藥效果好,播入土壤后不會腐爛。山藥斷面處理好后,盡快將種塊平攤放在陽光下晾曬15-20天;曬種時可放在干燥的土面、草苫上,將種塊排成一層,避免相互擠壓,切忌將種塊放在水泥地上曬種,防止曬種時水泥場地溫度升高太快或降溫過快,致溫差太大而影響種塊的活力;曬種時要注意天氣變化,陰雨天不要截種曬種時遇雨應將種塊蓋好,防止雨淋或從下部受浸漬,晾曬好的種塊放在25-28℃的環境中培沙3-5cm催芽,催芽時可使用陽畦或小拱棚,陽畦或小拱棚要始終密閉保溫,當山藥幼芽從沙中露出時即可播種。

由于山藥葉片的正反面都有很厚的蠟質層抗蒸騰能力強所以山藥的抗旱能力較強,只要墑情能保證出苗,發芽期過后一般不需澆水,當山藥莖蔓長到1m左右時澆第1次水。此次澆水不宜過早,否則會延緩根系生長,水量宜小,不宜大水漫灌,需采用微噴;7-10d后澆第2次水,水量可大些。以后澆水以保持土壤見干見濕為宜。當主蔓長到架頂,植株底部開始產生側枝時,要保持土壤濕潤。山藥的生長盛期遇旱則必須澆水,否則易使山藥畸形,形成扁山藥或大腳丫子,影響山藥品質,澆水方式仍然是以微噴為主,澆水原則是保持土表見干見濕,土壤濕度保持在18-20%,若土壤濕度超過25%就要及時散墑,土壤濕度低于16%,要及時澆水,以保證地上枝葉和地下山藥塊莖正常生長發育,形成個大、條直、莖圓的優質山藥;多雨季節要及時清溝排水,達到田無積水,降低地溫,補充土壤空氣,防治發病和死苗。

山藥發芽出苗期如遇雨,易造成土壤板結,影響出苗,應立即松土破板,出苗前期每半月進行一次中耕,不僅可以保墑,同時可以提高地溫,促進山藥出土。山藥苗爬上支架一半高度時,每次澆水和降水后,都應進行淺耕,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促進塊莖膨大。

山藥的莖葉遇霜就會枯死,一般正常收獲期是在霜降至封凍前, 零余子的收獲一般比塊莖早收30d,收刨的山藥,冬季貯藏在地窖中,地窖的溫度以4--7℃為宜。

其中種植山藥的套管裝置,每個套管傾斜定向角度快速方便,結薯定向一至,每株山藥株距固定,不需另行丈量計算,播種快速省力,收獲時,沿本發明所述的種植套管一側將土刨開,向右拉動連接鏈,使套管順時針旋轉,其上端露出地面,即可拔出山藥,通過連接鏈節約了大量的勞動時間。

進一步改進,步驟(5)中所述的橫向溝相互的間距為20m,橫向溝寬50㎝,橫向溝深30cm,縱向溝寬80cm,縱向溝深50cm。

如果田間排水工程做不好就易使山藥塌溝,山藥塊莖與地上莖脫離,減產可達60-80%,損失慘重。為此,必須做好田間工程,挖好山藥田間縱橫交錯的橫向溝和縱向溝確保排水暢通。

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3)中所述的基肥為:每畝腐熟有機肥3000-4000公斤,磷酸鈣25-35公斤,硫酸鉀20-25公斤,混肥40-40公斤。

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4)和所述步驟(6)中所述的藥水A為混合液,其每畝含量為:1.5公斤茶粕、40公斤淡水和1公斤食鹽的混合。

茶粕質量標準:殘油≤1.5%,含水量<8%,茶皂素含量:12-18%,粗蛋白:14%,粗纖維:12%,淀粉及糖類30-50%,雜質含量小于4%,在山藥的生產過程中,每隔一月山藥種塊兩側噴灑藥液D,可去除雜草,預防蟲害,且不傷苗,還能為山藥苗提供高效環保的有機養料。

進一步改進,步驟(6)中所述的支架高度為2m時最適宜,一般用細竹竿或樹枝插搭人字架,支架要支插牢固,防止被臺風吹到倒。

進一步改進,步驟(6)中,第一遍施肥為:每畝追施10-15公斤尿素、5-10公斤硫酸鉀混肥,第二遍施肥為: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30公斤,第三遍施肥為: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0公斤。

生長后期還可向葉面噴施1-2次濃度0.2%磷酸二氫鉀或腐殖酸葉面肥,以防早衰。

進一步改進,步驟(6)中,藥液B為濃度1.5%的菌立滅1000倍液和濃度50%消菌靈1000倍液混合液,藥液C為濃度70%的超微代森錳鋅1000倍液和濃度1.5%的菌立滅1000倍液混合液。

步驟(6)管理的目標是為了促進山藥整齊出苗,防止山藥生長多莖,防治早期病蟲害;促進塊莖正常生長,出苗時發現有多莖的植株,應及時除去多余枝莖,每株只留一根粗壯的主蔓,對危害幼苗的地老虎幼蟲可用新鮮泡桐葉誘捉捕殺。

本發明有益效果為:從種植初始防御病蟲害,基肥養料足,保證山藥播種后能及時整齊出苗,使用茶粕配置的混合液除草,不傷苗的同時還能為山藥苗提供一定有機養料,避免山藥生長畸形,定向結薯,實現種植、收獲輕便省力,株距、結薯均勻一致,從而達到節約成本、經濟高效的山藥種植目標。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述套管單元結構示意圖。

圖3是所述底座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所述底座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所述套管與所述管蓋未蓋合時結構示意圖。

其中,1-套管裝置,2-底座,21-限位槽,22-凸塊,23-凹槽,3-套管,4-管蓋,5-扣環, 6-透氣孔,7-限位桿,8-連接鏈。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5所示,一種山藥套管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1)種苗制備:每年三月中旬,從山藥段上截取上端有芽部分的塊莖作為種塊,種塊長20cm,重50克,山藥種塊的折斷面及時用70%超微代森錳鋅沾面,然后將種塊平攤晾曬15-20天后,將種塊放在25℃~28℃的環境中培沙催芽10-15天,幼芽發出;

(2)選擇土地、刨溝:每年三月下旬,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性好的沙壤土地塊;在土地塊上刨山藥溝,山藥溝的溝寬30~40cm、深度為50~60cm、溝間距100cm;將山藥溝刨出的上下層土分別堆放,撿拾干凈雜物,溝底20cm沙土挖翻耬碎,晾曬3-5天后將溝底踩實;

(3)拼裝套管裝置并埋管:所述套管裝置1包括底座2、轉動連接在底座2上的套管3以及與所述套管活動連接的管蓋4,所述套管3為橫截面呈1/2圓弧形的結構,其圓弧開口向右且套管3的上端兩側設有扣環5,所述管蓋4與所述套管3的結構相同,所述管蓋4與所述套管3蓋合構成一個中空的圓筒形結構,所述套管4和所述管蓋3上均設有若干透氣孔6,套管3左側的底座上表面設有若干從左到有平行排列的凹槽23,所述套管3左側外壁上設有限位桿7,所述限位桿7下端嵌設在其中一個凹槽23內,所述底座的右端設有凸塊22,所述底座2的左端設有與所述凸塊22相匹配的凹槽23;

將若干個套管裝置1放置在各個山藥溝底,左側套管裝置底座的凸塊嵌設在右側套管裝置底座的凹槽中,各套管裝置的底座首尾連接成一排,將各套管上的限位桿低端嵌設入底座相同位置的凹槽中,使各個套管傾斜相同的角度,蓋合上管蓋,然后將下層土回填10-15cm,蓋住底座和套管下部,將土層踏實,向套管內灌入沙壤土,沙壤土占套管容積的2/3,將剩余下層土與基肥混合均勻填入溝中,再覆上上層土,使管口露出土面3-5cm,用連接鏈8穿過并纏繞各套管扣環,將各套管連接在一起。

(4)播種:每年四月中下旬,將土地澆透,水下滲后,將催出幼芽的種塊放入套管中,種塊上覆蓋上土,順著山藥溝噴灑藥水A;將山藥溝填平;

(5)挖排水溝:在山藥溝兩邊挖出與山藥溝平行的縱向溝和與縱向溝垂直的橫向溝,所述的橫向溝相互的間距為20m,橫向溝寬50㎝,橫向溝深30cm,縱向溝寬80cm,縱向溝深50cm,橫向溝和縱向溝縱橫交錯;

(6)日常管理:每隔一個月向山藥種塊兩側噴灑藥液A,山藥20-30天后出苗,搭支架,支架高度最佳為2m,每株山藥保留主芽,在山藥兩側20cm處施加第一次肥,出苗后每個半個月進行一次中耕,山藥莖蔓爬到支架高度一半的位置時停止中耕;到6 月中旬施入第二次肥料,9月上旬施入第三次肥料,促進山藥根塊的膨脹,山藥苗長到50cm和100cm高度時,分別使用藥液B和藥C噴莖,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土壤遇旱輕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7)收刨和貯藏:10月底,山藥成熟,先清除支架和莖蔓,自山藥溝的一側挖土,直到塑料套管全部露出,把山藥和塑料套管一起取下,打開塑料套管取出山藥即可,收獲的山藥冬季貯藏在地窖中,地窖溫度為4--7℃。

所述步驟(3)中所述的基肥為:每畝腐熟有機肥3000-4000公斤,磷酸鈣25-35公斤,硫酸鉀20-25公斤,混肥40-40公斤。

所述步驟(4)和所述步驟(6)中所述的藥水A為混合液,其每畝含量為:1.5公斤茶粕、40公斤淡水和1公斤食鹽的混合。

步驟(6)中,第一遍施肥為:每畝追施10-15公斤尿素、5-10公斤硫酸鉀混肥,第二遍施肥為: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30公斤,第三遍施肥為: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0公斤。

步驟(6)中,藥液B為濃度1.5%的菌立滅1000倍液和濃度50%消菌靈1000倍液混合液,藥液C為濃度70%的超微代森錳鋅1000倍液和濃度1.5%的菌立滅1000倍液混合液。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并非作為對本發明的進一步限定,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各種等效變化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溪县| 木里| 多伦县| 资中县| 克山县| 丰顺县| 夹江县| 渝北区| 清丰县| 滁州市| 本溪市| 崇文区| 城固县| 长沙市| 余江县| 积石山| 江北区| 襄垣县| 山丹县| 南召县| 乌拉特前旗| 彭山县| 金寨县| 丰原市| 翁牛特旗| 苗栗县| 达拉特旗| 佛冈县| 延吉市| 元江| 宜阳县| 大新县| 柳河县| 牟定县| 卓资县| 郁南县| 富平县| 尚义县| 滁州市| 荥阳市|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