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該自動播種系統能夠實現三七種子的自動播種。該自動播種系統,包括傳動系統、機架、導粒板、連通板、儲粒盒、復位裝置、控制裝置以及耕泥頭;導粒板安裝在機架上,導粒板上設置有導粒管,導粒管上設置有導粒孔;連通板滑動安裝在導粒板上,且設置有與導粒孔對應的存粒通槽,連通板的一端設置有擋板,擋板與控制裝置連接,連通板另一端與復位裝置連接,復位裝置固定安裝在機架上;儲粒盒安裝在機架上且位于連通板上,儲粒盒底部設置有篩板,控制裝置與傳動系統連接;耕泥頭設置在機架的一端與導粒管相對應,且耕泥頭上的最低點低于導粒管的下端面。采用上述自動播種系統,自動化程度高,播種效率高。
【專利說明】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播種裝置,尤其是一種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公知的:現有的三七播種機主要包括傳動系統以及播種系統。在播種的過程中通過傳動系統控制播種機的行走,行走過程中播種系統進行播種。播種系統往往采用人工進行控制,從而保證播種系統在播種機運動過程中順利進行播種。通過人工控制播種系統,在播種過程中播種速度慢,播種效率低。浪費大量的生產時間,同時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自動播種的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包括傳動系統、機架,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還包括導粒板、連通板、儲粒盒、復位裝置、控制裝置以及耕泥頭;
[0005]所述導粒板安裝在機架上,所述導粒板上設置有導粒管,所述導粒管上設置有導粒孔;所述連通板滑動安裝在導粒板上,且設置有與導粒孔對應的存粒通槽,所述連通板的一端設置有擋板,所述擋板與控制裝置連接,所述連通板另一端與復位裝置連接,所述復位裝置固定安裝在機架上 ;所述儲粒盒安裝在機架上且位于連通板上,所述儲粒盒底部設置有篩板,所述控制裝置與傳動系統連接;所述耕泥頭設置在機架的一端與導粒管相對應,且耕泥頭上的最低點低于導粒管的下端面。
[0006]優選的,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凸輪,所述凸輪具有的凸輪面與擋板的表面相切,所述凸輪與傳動系統傳動連接。
[0007]優選的,所述復位裝置包括彈簧,所述彈簧一端與連通板連接,另一端固定在機架上。
[0008]進一步的,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還包括復泥板,所述復泥板安裝在機架的下表面,且位于導粒管的一側,所述復泥板一端位于機架的一個側面,另一端位于機架的另一側面。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通過設置導粒板、連通板、儲粒盒、控制裝置以及復位裝置等機構,可以實現三七籽粒的自動播種,提高播種效率,節約播種時間和人力投入,從而降低播種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實施例的俯視圖;
[0011]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
[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的主視圖;[0013]圖4是圖3中B-B剖視圖;
[0014]圖中標示:1_機架,2-導粒板,21-導粒管,22-導粒孔,3_連通板,31-擋板,32-存粒通槽,4-儲粒盒,5-復位裝置,6-控制裝置,7-耕泥頭,8 -復泥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6]如圖1至圖4所示,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包括傳動系統、機架1,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還包括導粒板2、連通板3、儲粒盒4、復位裝置5、控制裝置6以及耕泥頭7 ;
[0017]所述導粒板2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導粒板2上設置有導粒管21,所述導粒管21上設置有導粒孔22 ;所述連通板3滑動安裝在導粒板2上,且設置有與導粒孔22相對應的存粒通槽32,所述連通板3的一端設置有擋板31,所述擋板31與控制裝置6連接,所述連通板3另一端與復位裝置5連接,所述復位裝置5固定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儲粒盒4安裝在機架I上且位于連通板3上,所述儲粒盒4底部設置有篩板41,所述控制裝置6與傳動系統連接;所述耕泥頭7設置在機架I的一端與導粒管21相對應,且耕泥頭7上的最低點低于導粒管21的下端面。
[0018]所述耕泥頭7上的最低點低于導粒管21的下端面。如圖2所示,耕泥頭7按照圖示位置安裝在機架I上時,耕泥頭7上最下端的點為最低點。因此耕泥頭7上的最低點低于導粒管21的下端面,是指耕泥頭7上最下端的點低于導粒管21的下端面。所述耕泥頭7設置在機架I的一端與導粒管21相對應是指所述耕泥頭7與導粒板2上對應的一列導粒管21位于同一條直線上。從而使得導粒管21能夠位于耕泥頭7在土地上翻耕出的溝壑內。
[0019]在播種機開始工作時,連通板3上的存粒通槽32與儲粒盒4底部設置的篩板41上的通孔連通,存粒通槽32與導粒孔22錯位。因此三七種子進入到存粒通槽32內。工作過程中,首先將三七種子放入到儲粒盒4內,啟動傳動系統,通過傳動系統控制播種機前進,在前進的過程中由于在機架I的底部設置有耕泥頭7,因此將會對泥土進行翻耕,播種機前進一段距離后停止前進,此時在耕泥頭7的作用下泥土表面會形成溝壑。然后通過控制控制裝置6控制連通板3的位置,連通板3在控制裝置6的作用下相對于導粒板2滑動,存粒通槽32與導粒孔22連通,此時三七種子通過導粒孔22落入到泥土中。傳動系統重新控制播種機向前移動一段距離后停下,重復上述播種動作。往復循環上述過程,從而實現對三七種子的連續自動化播種。因此提高了三七播種效率,節約了人工,降低了三七播種成本。
[0020]所述控制裝置6可以采用曲柄滑塊機構,將動力系統傳動的滾動轉化為滑塊的水平運動,從而對連通板3的位置進行控制,實現自動播種。其中一種優選方式如圖2所示,所述控制裝置6包括凸輪,所述凸輪具有的凸輪面與擋板31的表面相切,所述凸輪與傳動系統傳動連接。通過凸輪在轉動過程中的凸輪面對連通板3上的擋板31的擠壓,從而帶動連通板3移動,使得存粒通槽32與導粒孔22連通,使得存粒通槽32內的三七種子落入導粒管21中,最終被播種到土壤中。凸輪裝置其結構簡單,運動穩定,控制精準。因此可以進一步的提高自動播種系統的工作效率。
[0021]所述復位裝置5可以采用氣缸裝置、液壓缸裝置等,其中一種優選的方式為如圖2所示,所述復位裝置5包括彈簧,所述彈簧一端與連通板3連接,另一端固定在機架I上。液壓缸以及氣缸的成本高,相對于彈簧操作復雜安裝復雜,保養維修困難。
[0022]為了使得三七播種機種下三七種子后,土壤可以直接回填不用人工進行回填。進一步的如圖2所示,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還包括復泥板8,所述復泥板8安裝在機架I的下表面,且位于導粒管21的一側,所述復泥板8—端位于機架I的一個側面,另一端位于機架I的另一側面。通過復泥板8對被耕泥頭7挖起來的泥土進行回填,因此避免了三七種子被播種后暴露在外界受到損壞,同時也減少了復耕的人工量。
[0023]實施例一
[0024]如圖1至圖4所示,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包括傳動系統、機架1、導粒板2、連通板3、儲粒盒4、復位裝置5、控制裝置6以及耕泥頭7 ;所述導粒板2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導粒板2上設置有導粒管21,所述導粒管21上設置有導粒孔22 ;所述連通板3滑動安裝在導粒板2上,且設置有與導粒孔22相對應的存粒通槽32,所述連通板3的一端設置有擋板31,所述擋板31與控制裝置6連接,所述連通板3另一端與復位裝置5連接,所述復位裝置5固定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儲粒盒4安裝在機架I上且位于連通板3上,所述儲粒盒4底部設置有篩板41,所述控制裝置6與傳動系統連接。所述耕泥頭7設置在機架I的一端與導粒管21相對應,且耕泥頭7上的最低點低于導粒管21的下端面。所述控制裝置6包括凸輪,所述凸輪具有的凸輪面與擋板31的表面相切,所述凸輪與傳動系統傳動連接。所述復位裝置5包括彈簧,所述彈簧一端與連通板3連接,另一端固定在機架I上。
[0025]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還包括復泥板8,所述復泥板8安裝在機架I的下表面,且位于導粒管21的一側,所述復泥板8 一端位于機架I的一個側面,另一端位于機架I的另一側面。
[0026]本實施例所述的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通過設置導粒板2、連通板3、儲粒盒
4、控制裝置6以及復位裝置5等機構,實現了三七種子的自動播種,提高播種效率,節約播種時間和人力投入,從而降低播種成本。
【權利要求】
1.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包括傳動系統、機架(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導粒板(2)、連通板(3)、儲粒盒(4)、復位裝置(5)、控制裝置(6)以及耕泥頭(7);所述導粒板(2)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導粒板(2)上設置有導粒管(21),所述導粒管(21)上設置有導粒孔(22);所述連通板(3)滑動安裝在導粒板(2)上,且設置有與導粒孔(22)相對應的存粒通槽(32),所述連通板(3)的一端設置有擋板(31),所述擋板(31)與控制裝置(6)連接,所述連通板(3)另一端與復位裝置(5)連接,所述復位裝置(5)固定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儲粒盒(4)安裝在機架(I)上且位于連通板(3)上,所述儲粒盒(4)底部設置有篩板(41 ),所述控制裝置(6)與傳動系統連接;所述耕泥頭(7)設置在機架(I)的一端與導粒管(21)相對應,且耕泥頭(7)上的最低點低于導粒管(21)的下端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6)包括凸輪,所述凸輪具有的凸輪面與擋板(31)的表面相切,所述凸輪與傳動系統傳動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裝置(5)包括彈簧,所述彈簧一端與連通板(3 )連接,另一端固定在機架(I)上。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三七播種機自動播種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復泥板(8),所述復泥板(8)安裝在機架(I)的下表面,且位于導粒管(21)的一側,所述復泥板(8)一端位于機架(I)的一個側面,另一端位于機架(I)的另一側面。
【文檔編號】A01C7/00GK203748217SQ201320868110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6日
【發明者】雷濘菲, 羅雪, 宋執, 成濤, 馮耀文, 梁山 申請人:四川回春堂藥業連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