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該方法包括:選擇土壤疏松、肥沃,土壤偏中性、近水源的材用楊樹林;對楊樹林地進行的整地作畦;忽地笑種球準備;在已整地楊樹林地中開挖種植溝,將忽地笑的球莖按株距置于種植溝中,覆土,最后澆定根水;栽后田間日常管理包括春、夏時節及時摟草,適時施肥,及時排除積水;忽地笑種球和鮮切花適時采收。采用本發明的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楊樹和忽地笑發揮各自的生物學特點,林地的光能,熱能、空間等生態條件得以充分利用,扣除復合經營增加的生產資料與用工等成本投入,可增加純利潤20%以上。不僅進一步提高了當地的景觀及生態效益,同時也提高楊樹林地的經濟效益,進一步延伸了楊樹產業鏈。
【專利說明】一種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植物混合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石蒜屬植物球根含有較高含量的貴重生物制藥原料加蘭他敏、石蒜堿等,是治療老年癡呆疾病的良藥,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同時石蒜屬植物花色艷麗,花型奇特,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由于其經濟開發價值高,市場需求量日益增加。石蒜屬植物全世界約有20種,我國有15種。忽地笑(lycoris aurea)是石蒜屬植物中藥用價值最高的品種之一。目前其還處于野生狀態,僅僅依靠采挖野生種球自然資源不僅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且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極大破壞。由此可見,種球生產問題已成為其產業化發展的瓶頸。通過在楊樹林下栽培中國石蒜的方法是解決此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
[0003]楊樹林復合栽培模式十分豐富。復合栽培是提高楊樹林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主要模式有林-農、林-藥、林-草等,其中,楊樹林-農復合經營已成為主要的經營方式,雷雙喜和張曉虹發明了楊樹豐產林+間作西瓜(套種花生)+間作大豆+間作辣椒+林下養殖的楊樹豐產林“1+5”林下復合經營模式。目前大多數的楊樹林下套種模式主要是在楊樹幼林中進行,隨著楊樹的郁閉成林,必然會對其中一方產生較大不利影響。目前尚未見在楊樹林下進行忽地笑栽培的報導。
【發明內容】
[0004]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解決忽地笑種球供應因依賴挖掘野生種球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達到楊樹林的生態效益及經濟效益雙增收。
[0005]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包括:
1)楊樹林地選擇:選擇土壤疏松、肥沃,土壤偏中性、近水源的材用楊樹林,在山地,選擇中、下坡位的楊樹林;
2)整地作畦:剔除楊樹林地上的雜物殘體,對林地進行行間深耕,深度20~25cm。在距楊樹的基部30cm處,各作一條寬40cm~50cm,深25cm的低日圭,在此2條低日圭之間根據行間距離的不同再作I~2條低畦,平整松土 ;
3)忽地笑種球準備:在塑料框或竹筐或柳條筐的底部鋪一層5cm厚的秸桿或薄木屑,將種球一層一層放置于塑料框內,層與層之間以用干的秸桿或薄木屑隔開,在最上層蓋一層5cm厚的秸桿 或薄木屑,貼上標簽,堆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儲存備用;
4)忽地笑栽植:采用穴種栽植,穴種的株距為20cm~25cm,行距為25cm~30cm;按行距開挖栽植溝,溝深8cm~IOcm ;開好栽植溝后,將忽地笑的球莖根部朝下,按株距20cm~25cm放入溝中,覆土。覆土厚度約為種球直徑的2倍,最后澆定根水;5)施肥:結合林地深耕施用有機復合肥,30kg/畝~40kg/畝;在種植后返青萌芽時,或抽葶開花前、或種子采收后鱗莖膨大前進行追肥,采用生物速效性肥,施入土中或直接噴灑在植株葉面上;
6)田間日常管理:春、夏時節及時摟草;當自然降水過多時,及時輸通溝畦排出余水,在開花期不澆水;
7)種球采收:在離忽地笑鱗莖5cm處用鐵鏟挖掘,采后種球除去枯葉、枯莖及殘根,不要清洗,并按GB/T18247.6-2000進行種球分級;
8)切花采收:采收時期為每年的8月底到9月底,采后保鮮處理。
[0006]步驟I)中,選擇的楊樹林為除砍伐林以外的所有幼齡林、壯齡林及成熟林,行距為3m~8m0
[0007]步驟2)中,作畦類型為低畦,便于排水。因忽地笑的根淹水易爛根。
[0008]步驟2)中,整地的時期以秋冬季節為好。
[0009]步驟4)中,栽植時間為春、秋、夏三季。
[0010]步驟7)中,球莖采收時間為春季葉枯之后而花葶尚未抽出之前,或在秋季花花已凋謝之后而葉尚未萌發之前。此時采收的球莖的質量好,易保存。其他時節也可采收,采收后去除球莖葉片,去除葉片環節,增加了采收勞動時間,增大了種球保存難度。
[0011]有益效 果:與現有的楊樹與其它植物的復合栽培模式相比,本發明的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具有如下顯著特點:楊樹是落葉樹種,葉期是5月到11月;而忽地笑葉期是10月到次年4月,兩個物種的葉期正好互補。5到11月楊樹葉片旺盛生長時,林地上層郁閉度高,林下光照強度低,對大多數植物的生長都會有影響;而對于此時正處于落葉期的石蒜而言,并不造成影響。進入11月至次年的3月的干燥風大的秋冬季,由于楊樹處于落葉期,林下土地裸露,往往會出現塵土飛揚。但此時的忽地笑正處于葉片生長期,旺盛生長的葉片覆蓋了冬季楊樹落葉后裸露的林地,保護了環境。所以運用本發明的楊樹林下中國石蒜栽培模式,楊樹和石蒜發揮各自的生物學特點,林地的光能,熱能、空間等生態條件得以充分利用,可增加林地收益20%以上,不僅提升了當地的景觀效應,同時也提高楊樹林地的生態和經濟效益,進一步延伸了楊樹產業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3m X 4m楊樹-忽地笑栽培模式,I月初忽地笑生長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
【發明內容】
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4]實施例1
一種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楊樹林選擇:根據石蒜良好生長的環境要求,選擇土壤疏松、肥沃,土壤偏中性、近水源的楊樹林。本實施例中楊樹樹齡為5年,楊樹的株行距為3mX4m。
[0015]2)整地作畦:剔除楊樹林地上的雜物殘體,在林地行間深耕達到25cm,結合林地深耕施用有機復合肥,30kg/畝~40 kg/畝;在距楊樹的基部30cm處,各作一條寬40cm,深25cm的低畦,在此2條低畦之間再作I條低畦,這樣將相鄰兩行楊樹間的林地均分為2條作業帶。平整松土。
[0016]3)種球準備:在塑料框底部鋪一層5cm厚的秸桿,將種球一層一層放置于塑料框內,層與層之間以秸桿隔開,在最上層蓋一層5cm厚的秸桿,貼上標簽,堆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儲存備用。
[0017]4)忽地笑栽植:最佳栽植時間為春、秋兩季。栽植采用穴種,穴種的株行距為25cmX30cm,溝深9cm。按行距開好栽植溝后,將忽地笑的球莖根部朝下,按株距25cm放入溝中,覆土。最后澆定根水;大球每穴種植I個,小球每穴種植2個。
[0018]5)田間日常管理:春、夏時節及時摟草,割下的青草直接覆蓋在林地上。當自然降水過多時,及時輸通溝畦排出余水,在開花期不能澆水,因為忽地笑怕水淹,水多易容易引起根系生長不良,甚至爛根。
[0019]6)種球采收:種球可以全年采收,為避免采收處于葉片生長期的種球,以春末和秋季兩季為采收適宜時期。最佳采收時間為春末葉枯之后而花葶尚未抽出之前,或在秋季花已凋謝而葉尚未萌發之前,此時采收的球莖的質量好,易保存。其他時節也可采收,采收后需去除球莖葉片。此去除葉片環節,增加了采收勞動時間,也對種球產生生理傷害,從而增大了種球保存難度;種球采收采取人工挖取的方法:在離石蒜鱗莖5cm處用鐵鏟挖掘,避免緊靠根部直接挖下去,以免傷到球根的表皮或挖斷球莖。采后種球除去枯葉、枯莖及殘根,不要清洗。并按GB/T18247.6-2000進行種球分級;一般種植3年后,就可以選擇性采收了。
[0020]如圖1所示,I月初忽地笑旺盛生長的葉片覆蓋了冬季楊樹落葉后裸露的林地,保護了環境,說明本發明除了可以增加經濟效益外,還提高了楊樹林的生態效益。
[0021]忽地笑種植的株行距為25cmX 30cm,理論密度達到8800穴/畝。去除不能利用的為楊樹及溝畦所占的40%面積,實際密度5200穴/畝,另有15%的穴是I穴2小球,那么初始種植數量約6000球/畝。忽地笑種植3年后,種球開始自然分球,種球自我繁殖分球率達到30%,種球數量達到7800球/畝,新增1800球。為可持續性利用,僅出售新增球中的2/3,即1200球,按市場上忽地笑1.2元/球計算,可獲收益1440元,年增收益480元/畝;扣除復合經營增加的生產資料與用工等成本投入250元/畝,可年增純收益230元/畝。如果楊樹林單一經營,目前的平均年收益為1000元/畝;在楊樹林下種植忽地笑可增加純利潤23%。并且可持續性利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包括: 1)楊樹林地選擇:選擇土壤疏松、肥沃,土壤偏酸性、近水源的材用楊樹林,在山地,選擇中、下坡位的楊樹林; 2)整地作畦:剔除楊樹林地上的雜物殘體,對林地進行行間深耕,深度20~25cm;在距楊樹的基部30cm處,各作一條寬40cm~50cm,深25cm的低睦,在此2條低睦之間根據行間距離的不同再作I~2條低畦,平整松土 ; 3)忽地笑種球準備:在塑料框或竹筐或柳條筐的底部鋪一層5cm厚的秸桿或薄木屑,將種球一層一層放置于塑料框內,層與層之間以用干的秸桿或薄木屑隔開,在最上層蓋一層5cm厚的秸桿或薄木屑,貼上標簽,堆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儲存備用; 4)忽地笑栽植:采用穴種栽植,穴種的株距為20cm~25cm,行距為25cm~30cm;按行距開挖栽植溝,溝深8cm~IOcm ;開好栽植溝后,將忽地笑的球莖根部朝下,按株距20cm~25cm放入溝中,覆土 ;覆土厚度為種球直徑的2倍,最后澆定根水; 5)施肥:結合林地深耕施用有機復合肥,30kg/畝~40kg/畝;在種植后返青萌芽時,或抽葶開花前、或種子采收后鱗莖膨大前進行追肥,采用生物速效性肥,施入土中或直接噴灑在植株葉面上; 6)田間日常管理:春、夏時節及時摟草;當自然降水過多時,及時輸通溝畦排出余水,在開花期不澆水; 7)種球采收:在離忽地笑鱗莖5cm處用鐵鏟挖掘,采后種球除去枯葉、枯莖及殘根,不要清洗,并按GB/T18247.6-2000進行種球分級; 8)切花采收:采收時期為每年的8底月到9月底,采后保鮮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選擇的楊樹林為除砍伐林以外的所有幼齡林、壯齡林及成熟林,楊樹的行距為3m~8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作畦類型為低畦,便于排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整地的時期為秋冬季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栽植時間為春、秋、夏三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7)中,種球采收時間為春季葉枯之后而花葶尚未抽出之前,或在秋季花花已凋謝之后而葉尚未萌發之前。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8)中,鮮切花采摘時機為每年的8月底至9月底的開花期,花葶高生長剛剛停止,花荀尚未開放之時。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楊樹、忽地笑復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8)中,鮮切花的田間采收的時間段為上午6-10點之間。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782773SQ201410040791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8日
【發明者】周堅, 夏濤, 彭冶, 張春霞 申請人: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