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醋糟基質栽培茄子的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醋糟基質栽培茄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醋糟基質生產:包括原料配制——加菌混合——堆制發酵——成品工序組成,在溫室中做寬1米,長5米的平畦,畦埂高20厘米,每畦內撒30~40千克醋糟基質,整平耙實,灌透水;種子晾曬:播種前曬種1~2天,根據茬口,選擇適宜的播種期,越冬茬栽培時適宜的播種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早春日光溫室和大棚栽培通常在11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播種育苗,2定植密度:采用茄子加行密植技術,主栽行的行距為1~1.2米,株距20~30厘米,每畝保苗2200株左右。
【專利說明】一種醋糟基質栽培前子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種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醋糟基質栽培茄子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設施園藝的迅速發展,有機基質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也得到了較大的促進,日益成為設施園藝作物栽培的重要介質類型。有機基質性質穩定、緩沖能力強,有機基質栽培設備簡單、投資少、技術容易掌握,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土傳病害、克服連作障礙。
[0003]近年來,隨著有機基質無土栽培和工廠化穴盤育苗技術的快速發展,對輕型栽培、育苗基質的需求日益增長,加之草炭為不可再生資源的枯竭,迫切需要開發和利用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又便于規模化生產的新型基質。醋糟是利用糧食原料(米、麥、高粱等)生產食醋后的殘渣。江蘇鎮江作為米醋、糟醋之鄉,每年都要產生大量的醋糟。近幾年來,醋糟除可以作為飼料、食用菌栽培料,還可以開發用于園藝作物栽培的有機基質。然而利用醋糟基質和蛭石、草炭混配作為研究材料,探討其在水果型茄子栽培上的應用效果,至今很少有人報道。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醋糟基質栽培茄子的方法,為茄子嫩枝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提高成活率,縮短培育周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I)首先在栽植地面上挖50cm寬、70cm深的栽植溝,或是挖50cm長、50cm寬、70cm深的栽植穴;在栽植溝四壁及底部鋪墊微孔透水的無紡布,用塑料薄膜將栽植溝四壁的無紡布隔開;向鋪墊無紡布的栽植溝內覆20cm深的醋糟基質,然后向栽植溝中填營養土40_50cm ;
(2)種子處理:在溫室中做寬I米,長5米的平畦,畦埂高20厘米,每畦內撒30?40千克醋糟基質,整平耙實,灌透水;種子晾曬:播種前曬種I?2天,促進種子復蘇,茄子種子以55°C熱水燙種20分鐘,搓洗干凈后,用500倍的50%多菌靈浸種I小時,或500倍高錳酸鉀藥液浸種25分鐘,取出后用清水沖洗凈,再以25?30°C水浸泡5?6小時后,進行催芽;浙干種子表面水分,用干凈的濕毛巾包裹種子,茄子種子置于25?28°C的溫度條件下催芽,24小時左右出齊芽,催芽過程中,當部分種子顯露胚根時,置于O?2°C條件下處理4?6小時,用井水浸泡10?20分鐘,取出后甩凈水分繼續催芽,可提高幼苗抗逆性;
(3)茄子栽培:根據茬口,選擇適宜的播種期,越冬茬栽培時適宜的播種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早春日光溫室和大棚栽培通常在11月中旬至翌年I月中旬播種育苗,2定植密度:采用茄子加行密植技術,主栽行的行距為廣1.2米,株距2(Γ30厘米,每畝保苗2 200株左右,加行栽于主栽行的中間,每畝栽植2 00(Γ2 200株;當加行的茄子長至12片葉時,摘除頂心,控制生長使其矮化,矮化植株每株留3?4條茄子,支小架栽培管理,當這:Γ4條瓜采收后,要立即拔除加行;嫁接在育苗溫室內進行,采用靠接法,茄子比砧木提前5?6 d播種,砧木2葉I心時進行嫁接,嫁接時首先去除南瓜生長點,并在離子葉節5?10 mm處的胚軸上按35°角自下而上斜切一刀,切口深度為莖粗的3/5,然后將舌形楔插入砧木的切口處,用嫁接夾固定,使茄子子葉壓在南瓜子葉上面,嫁接成活后切斷接穗莖基部,嫁接后I周內要進行遮光緩苗,以后白天25 V?27 °C,夜間為14 V?16 °C,地溫在20 °C以上,第I片真葉到第5片真葉頂尖時,掌握日夜較大的溫差,白天15 V?20°C,夜間由16 1:逐漸降至后半夜8 12 °C,在定植前7?10 d進行秧苗低溫鍛煉,使其適應冬春日光溫室日夜溫差大的環境,白天15 V?20 °C,夜間10 V?12 °C,臨定植前3?5 d,夜溫可降到5 V?6 °C,以至短時間的I V?2 °〇低溫鍛煉,苗期可噴2?3次300倍液的多元復合二氫鉀;
(4)結瓜期管理:溫度管理,開始結瓜的20 d茄子既要結瓜又要長秧,在管理上應稍偏向促秧,為盛瓜期打下基礎,此時采用常溫管理,晴天白天上午25 V?28 °C,夜間16V?14°C,盛瓜期按白天25 V?32 °C,前半夜18 V?16 °C,后半夜14°C?12 °〇管理,可使結瓜數量和速度明顯加快,第I次追肥澆水的適期是在根瓜膨大時,即大部分定植株根瓜有15 cm左右,以后根據天氣情況一般每6?7 d澆I水,15?20 d追I次肥,每667 m2每次用硫酸銨20?30 kg ;最好疒10 d噴I次多元復合二氫鉀,提高抗病性;
(5 )病害管理:茄子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在栽培中要采用四段變溫管理技術,進行生態防治;在發病初期,霜霉病可用72%杜邦克露或58%瑞毒錳鋅,72.2%普力克水劑等藥劑防治,也可用10%百菌清煙劑熏煙;灰霉病可用50%農利靈或50%速克靈等藥劑防治;白粉病可用40%杜邦福星或12.5%腈菌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等藥劑防治;細菌性角斑病可用30% DT或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藥劑防治。蟲害主要是蚜蟲、白粉虱等,可在所有通風口設置30?40目防蟲網,棚內懸掛捕蟲板進行誘殺,藥劑可用10%吡蟲啉或10%撲虱靈乳油等進行防治。
【具體實施方式】
[0005]一種醋糟基質栽培茄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在栽植地面上挖50cm寬、70cm深的栽植溝,或是挖50cm長、50cm寬、70cm深的栽植穴;在栽植溝四壁及底部鋪墊微孔透水的無紡布,用塑料薄膜將栽植溝四壁的無紡布隔開;向鋪墊無紡布的栽植溝內覆20cm深的醋糟基質,然后向栽植溝中填營養土40_50cm ;
醋糟基質生產:包括原料配制一加菌混合一堆制發酵一成品工序組成,原料配制工序中先將釀造食用醋生產過程得到的伴生副產品含水量72-75%的原始醋糟采用壓濾機械壓濾至含水量為60-65%的原料醋糟,濾出的醋糟水留置后續工序備用;采用占重量百分比90-92 %的原料醋糟為主料,重量百分比8-10 %的酸堿度pH高于9、鉀含量高于7 %的草木灰為輔料,混合均勻后組成酸堿度PH6.0-7.0的發酵物料;加菌混合工序中加入占發酵物料重量百分比0.1-0.2%的發酵菌種;堆制發酵工序由一次主有氧發酵、二次后腐熟發酵組成;二次后腐熟發酵時加入重量百分比6-8 %的蛭石、10-15 %的珍珠巖、15-20 %的菇渣以及原料配制工序中濾出的醋糟水,混合均勻后使發酵物料含水量達38-42%,所述的一次主發酵是指在有頂棚覆蓋、有通風條件的發酵車間廠房內,將加菌混合均勻后的發酵物料堆成堆頂高1-2米、堆底寬2-3米的長條條垛,當堆內溫度達65-75°C時,夏秋季每天一次、冬春季隔天一次利用拋揚機械對發酵物料進行拋揚翻垛,夏秋季經15-25天、冬春季經25-35天,直到發酵物料堆內溫度開始下降、含水量下降為28-32%時為完成一次主發酵過程;所述的二次后發酵是指在在有頂棚覆蓋、有通風條件的發酵車間廠房內,先加入占經一次主發酵后的發酵物料重量百分比6-8%的蛭石、10-15%的珍珠巖、15-20%的菇渣;再加入原料配制工序中濾出的醋糟水,使發酵物料含水量達38-42% ;混合均勻后將發酵物料堆成頂高2-3米、堆底寬4-5米的長條條垛,夏秋季經15-25天、冬春季經25-35天,直到發酵物料堆內溫度不再上升,與環境溫度相同,且發酵物料堆高下降達三分之一時為止;
種子處理:在溫室中做寬I米,長5米的平畦,畦埂高20厘米,每畦內撒30?40千克醋糟基質,整平耙實,灌透水;種子晾曬:播種前曬種I?2天,促進種子復蘇,茄子種子以55°C熱水燙種20分鐘,搓洗干凈后,用500倍的50%多菌靈浸種I小時,或500倍高錳酸鉀藥液浸種25分鐘,取出后用清水沖洗凈,再以25?30°C水浸泡5?6小時后,進行催芽;浙干種子表面水分,用干凈的濕毛巾包裹種子,茄子種子置于25?28°C的溫度條件下催芽,24小時左右出齊芽。催芽過程中,當部分種子顯露胚根時,置于O?2°C條件下處理4?6小時,用井水浸泡10?20分鐘,取出后甩凈水分繼續催芽,可提高幼苗抗逆性;茄子栽培::根據茬口,選擇適宜的播種期,越冬茬栽培時適宜的播種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早春日光溫室和大棚栽培通常在11月中旬至翌年I月中旬播種育苗,2定植密度:采用茄子加行密植技術,主栽行的行距為廣1.2米,株距2(Γ30厘米,每畝保苗2200株左右,加行栽于主栽行的中間,每畝栽植2 00(Γ2 200株;當加行的茄子長至12片葉時,摘除頂心,控制生長使其矮化,矮化植株每株留3?4條茄子,支小架栽培管理,當這3^4條瓜采收后,要立即拔除加行;嫁接在育苗溫室內進行,采用靠接法,茄子比砧木提前5?6 d播種,砧木2葉I心時進行嫁接,嫁接時首先去除南瓜生長點,并在離子葉節5?10 mm處的胚軸上按35°角自下而上斜切一刀,切口深度為莖粗的3/5,然后將舌形楔插入砧木的切口處,用嫁接夾固定,使茄子子葉壓在南瓜子葉上面,嫁接成活后切斷接穗莖基部,嫁接后I周內要進行遮光緩苗,以后白天25 V?27 °C,夜間為14 V?16 °C,地溫在20 °C以上,第I片真葉到第5片真葉頂尖時,掌握日夜較大的溫差,白天15 V?20°C,夜間由16 1:逐漸降至后半夜8 V?12 °C,在定植前7?10 d進行秧苗低溫鍛煉,使其適應冬春日光溫室日夜溫差大的環境,白天15 V?20 °C,夜間10 V?12 °C,臨定植前3?5 d,夜溫可降到5 V?6 °C,以至短時間的I V?2 °〇低溫鍛煉,苗期可噴2?3次300倍液的多元復合二氫鉀;
結瓜期管理:溫度管理,開始結瓜的20 d茄子既要結瓜又要長秧,在管理上應稍偏向促秧,為盛瓜期打下基礎,此時采用常溫管理,晴天白天上午25 V?28 °C,夜間16 V?14°C,盛瓜期按白天25 V?32 °C,前半夜18 V?16 °C,后半夜14°C?12 °C管理,可使結瓜數量和速度明顯加快,第I次追肥澆水的適期是在根瓜膨大時,即大部分定植株根瓜有15 cm左右,以后根據天氣情況一般每6?7 d澆I水,15?20 d追I次肥,每667 m2每次用硫酸銨20?30 kg;最好疒10 d噴I次多元復合二氫鉀,提高抗病性;
病害管理:茄子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在栽培中要采用四段變溫管理技術,進行生態防治;在發病初期,霜霉病可用72%杜邦克露或58%瑞毒錳鋅,72.2%普力克水劑等藥劑防治,也可用10%百菌清煙劑熏煙;灰霉病可用50%農利靈或50%速克靈等藥劑防治;白粉病可用40%杜邦福星或12.5%腈菌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等藥劑防治;細菌性角斑病可用30% DT或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藥劑防治。蟲害主要是蚜蟲、白粉虱等,可在所有通風口設置30?40目防蟲網,棚內懸掛捕蟲板進行誘殺,藥劑可用10%吡蟲啉或10%撲虱靈乳油等進行防治。
【權利要求】
1.一種醋糟基質栽培茄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首先在栽植地面上挖50cm寬、70cm深的栽植溝,或是挖50cm長、50cm寬、70cm深的栽植穴;在栽植溝四壁及底部鋪墊微孔透水的無紡布,用塑料薄膜將栽植溝四壁的無紡布隔開;向鋪墊無紡布的栽植溝內覆20cm深的醋糟基質,然后向栽植溝中填營養土40_50cm ; (2)種子處理:在溫室中做寬I米,長5米的平畦,畦埂高20厘米,每畦內撒30?40千克醋糟基質,整平耙實,灌透水;種子晾曬:播種前曬種I?2天,促進種子復蘇,茄子種子以55°C熱水燙種20分鐘,搓洗干凈后,用500倍的50%多菌靈浸種I小時,或500倍高錳酸鉀藥液浸種25分鐘,取出后用清水沖洗凈,再以25?30°C水浸泡5?6小時后,進行催芽;浙干種子表面水分,用干凈的濕毛巾包裹種子,茄子種子置于25?28°C的溫度條件下催芽,24小時左右出齊芽,催芽過程中,當部分種子顯露胚根時,置于O?2°C條件下處理4?6小時,用井水浸泡10?20分鐘,取出后甩凈水分繼續催芽,可提高幼苗抗逆性; (3)茄子栽培:根據茬口,選擇適宜的播種期,越冬茬栽培時適宜的播種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早春日光溫室和大棚栽培通常在11月中旬至翌年I月中旬播種育苗,2定植密度:采用茄子加行密植技術,主栽行的行距為廣1.2米,株距2(Γ30厘米,每畝保苗2 200株左右,加行栽于主栽行的中間,每畝栽植2 00(Γ2 200株;當加行的茄子長至12片葉時,摘除頂心,控制生長使其矮化,矮化植株每株留3?4條茄子,支小架栽培管理,當這:Γ4條瓜采收后,要立即拔除加行;嫁接在育苗溫室內進行,采用靠接法,茄子比砧木提前5?6 d播種,砧木2葉I心時進行嫁接,嫁接時首先去除南瓜生長點,并在離子葉節5?10 mm處的胚軸上按35°角自下而上斜切一刀,切口深度為莖粗的3/5,然后將舌形楔插入砧木的切口處,用嫁接夾固定,使茄子子葉壓在南瓜子葉上面,嫁接成活后切斷接穗莖基部,嫁接后I周內要進行遮光緩苗,以后白天25 V?27 °C,夜間為14 V?16 °C,地溫在20 °C以上,第I片真葉到第5片真葉頂尖時,掌握日夜較大的溫差,白天15 V?20°C,夜間由16 1:逐漸降至后半夜8 12 °C,在定植前7?10 d進行秧苗低溫鍛煉,使其適應冬春日光溫室日夜溫差大的環境,白天15 V?20 °C,夜間10 V?12 °C,臨定植前3?5 d,夜溫可降到5 V?6 °C,以至短時間的I V?2 °〇低溫鍛煉,苗期可噴2?3次300倍液的多元復合二氫鉀; (4)結瓜期管理:溫度管理,開始結瓜的20d茄子既要結瓜又要長秧,在管理上應稍偏向促秧,為盛瓜期打下基礎,此時采用常溫管理,晴天白天上午25 V?28 °C,夜間16V?14°C,盛瓜期按白天25 V?32 °C,前半夜18 V?16 °C,后半夜14°C?12 °〇管理,可使結瓜數量和速度明顯加快,第I次追肥澆水的適期是在根瓜膨大時,即大部分定植株根瓜有15 cm左右,以后根據天氣情況一般每6?7 d澆I水,15?20 d追I次肥,每667 m2每次用硫酸銨20?30 kg;最好疒10 d噴I次多元復合二氫鉀,提高抗病性; (5)病害管理:茄子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在栽培中要采用四段變溫管理技術,進行生態防治;在發病初期,霜霉病可用72%杜邦克露或58%瑞毒錳鋅,72.2%普力克水劑等藥劑防治,也可用10%百菌清煙劑熏煙;灰霉病可用50%農利靈或50%速克靈等藥劑防治;白粉病可用40%杜邦福星或12.5%腈菌唑乳油、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等藥劑防治;細菌性角斑病可用30% DT或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藥劑防治; 蟲害主要是蚜蟲、白粉虱等,可在所有通風口設置30?40目防蟲網,棚內懸掛捕蟲板進行誘殺,藥劑可用10%吡蟲啉或10%撲虱靈乳油等進行防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醋糟基質栽培茄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醋糟基質生產:包括原料配制——加菌混合——堆制發酵——成品工序組成,原料配制工序中先將釀造食用醋生產過程得到的伴生副產品含水量72-75%的原始醋糟采用壓濾機械壓濾至含水量為60-65%的原料醋糟,濾出的醋糟水留置后續工序備用;采用占重量百分比90-92%的原料醋糟為主料,重量百分比8-10%的酸堿度pH高于9、鉀含量高于7%的草木灰為輔料,混合均勻后組成酸堿度PH6.0-7.0的發酵物料;加菌混合工序中加入占發酵物料重量百分比0.1-0.2%的發酵菌種;堆制發酵工序由一次主有氧發酵、二次后腐熟發酵組成;二次后腐熟發酵時加入重量百分比6-8 %的蛭石、10-15 %的珍珠巖、15-20 %的菇渣以及原料配制工序中濾出的醋糟水,混合均勻后使發酵物料含水量達38-42%,所述的一次主發酵是指在有頂棚覆蓋、有通風條件的發酵車間廠房內,將加菌混合均勻后的發酵物料堆成堆頂高1-2米、堆底寬2-3米的長條條垛,當堆內溫度達65-75°C時,夏秋季每天一次、冬春季隔天一次利用拋揚機械對發酵物料進行拋揚翻垛,夏秋季經15-25天、冬春季經25-35天,直到發酵物料堆內溫度開始下降、含水量下降為28-32%時為完成一次主發酵過程;所述的二次后發酵是指在在有頂棚覆蓋、有通風條件的發酵車間廠房內,先加入占經一次主發酵后的發酵物料重量百分比6-8%的蛭石、10-15%的珍珠巖、15-20%的菇渣;再加入原料配制工序中濾出的醋糟水,使發酵物料含水量達38-42% ;混合均勻后將發酵物料堆成頂高2-3米、堆底寬4-5米的長條條垛,夏秋季經15-25天、冬春季經25-35天,直到發酵物料堆內溫度不再上升,與環境溫度相同,且發酵物料堆高下降達三分之一時為止。
【文檔編號】A01G13/02GK104247622SQ201410343354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8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