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殘膜兩用撿拾打捆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秸稈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它包括機體、撿拾器和動力傳動機構;機體是由鉸接在一起的前機體和后機體構成,在前機體和后機體上環形分布安裝多個打捆輥輪,多個打捆輥輪圍成打捆室;動力傳動機構包括由機車驅動的變速箱,變速箱通過鏈條驅動每個打捆輥輪旋轉和撿拾器工作,在前機體和后機體之間安裝驅動打捆室開合的液壓油缸;所述的撿拾器安裝在前機體的下部,它包括可以替換安裝的秸稈撿拾器和殘膜撿拾器。它結構簡單合理,造價低廉,功能齊全,可實現秸稈或殘膜撿拾和打捆作業,需求動力小,小型農用拖拉機就可以牽引作業。
【專利說明】結軒殘膜兩用檢拾打插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農用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技術的很多農業收獲機械都只收獲籽實,秸桿絞碎了鋪在農田里。這種收獲 機械適合南方氣溫高雨量充沛的地區使用,絞碎的農作物秸桿通過翻地作業可以腐爛變成 肥料,有利于實現秸桿還田提高土壤肥力。對于北方來說,秋季過后就是冬季,留在農田里 的農作物秸桿盡管是翻入地理一個冬季也不會腐爛,來年春節播種的時候影響正常的播種 作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往往都是采用人工集中農田中的碎秸桿,然后采用焚燒的處理方 式來處理,這種辦法不利于農作物秸桿生物質資源的利用,焚燒產生的煙霧對環境造成污 染,使得機場、高速公路被迫關閉,甚至會造成交通事故,引發火災,引發人類多種疾病,秸 桿焚燒還造成了資源浪費、生態失衡、影響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
[0003] 隨著地膜覆蓋種植技術的推廣,塑料薄膜的使用量迅速增加,每年用量達數萬噸 而且不斷增長。但是地膜覆蓋技術在帶來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土地遭到嚴重的白色 污染,已成為當前維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所亟待解決的問題。農膜材料的 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條件下,這些高聚物難以分解,如果不進行殘膜回收,土 壤中的殘膜會逐年積累,若長期滯留地里,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土壤水肥的運移,影 響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導致作物減產。殘膜污染危害程度己接近塑料覆蓋所增產的臨 界值。長此下去,必然給后人帶來難以解決的污染危害,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0004] 碎秸桿和殘膜機械化撿拾回收問題是當前農業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兩大問題。 現有技術的碎秸桿撿拾機和殘膜撿拾機都是單一功能的農業機械,而且機械成本高、作業 效果差、不能大面積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功能齊全,造價 低廉,作業效果好的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
[0006]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它包括機體、撿拾器 和動力傳動機構;機體是由鉸接在一起的前機體和后機體構成,在前機體和后機體上環形 分布安裝多個打捆輥輪,多個打捆輥輪圍成打捆室;動力傳動機構包括由機車驅動的變速 箱,變速箱通過鏈條驅動每個打捆輥輪旋轉和撿拾器工作,其特征在于:在前機體和后機體 之間安裝驅動打捆室開合的液壓油缸;所述的撿拾器安裝在前機體的下部,它包括可以替 換安裝的秸桿撿拾器和殘膜撿拾器。
[0007] 所述的秸桿撿拾器包括兩個端蓋,兩個端蓋之間安裝連接板和彈齒軸,彈齒軸上 固定安裝彈齒架,彈齒架上安裝彈齒,在連接板上安裝若干包圍彈齒架的U形板。
[0008] 進一步,在兩個端蓋之間安裝一個梳齒軸,在梳齒軸上固定若干秸桿導向梳齒。 [0009] 所述的殘膜撿拾器包括由動力傳動機構驅動旋轉的一個滾筒,滾筒內安裝一根向 下側偏心軸的固定軸,在固定軸上安裝若干可旋轉的膜針座,每個膜針座鉸接多個撿膜針, 每根撿膜針對應位置的滾筒壁上設置一個撿膜針可以穿過的膜針孔。
[0010] 進一步,為了撿拾起壓在土壤中的殘膜,它還包括安裝在前機體的下部的松土趟 膜器。
[0011] 進一步,在前機體的前部設置連接爪,在前機體下部兩側分別設置行走輪。
[0012] 本發明的優點和產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它是由多個打捆輥輪圍成打捆室,運行摩擦阻力小,消除了堆積堵塞故障的發 生,具有結構簡單、作業喂入量大、作業效率高、減少動力消耗、草捆密度梯度小、使用可靠、 作業故障少。
[0014] 2)它前機體的下部設置可以替換安裝的秸桿撿拾器和殘膜撿拾器。一種機型可以 實現兩種作業,極大地減少了農機裝備購置成本;
[0015] 3)它可以實現秸桿或殘膜撿拾和打捆作業,和現有技術的打包作業機械比較,它 成本低廉,需求動力小,小型農用拖拉機就可以牽引作業。
[0016] 4)它配備的秸桿撿拾器結構簡單合理,秸桿撿拾干凈,撿拾起的秸桿能夠順利流 暢地送入打捆室內,不會出現秸桿纏軸現象。
[0017] 5)它配備的殘膜撿拾器結構簡單合理,不需要太大的動力,殘膜撿拾的干凈,作業 過程中沒有揚塵現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 圖1、本發明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安裝秸桿撿拾器時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9] 圖2、本發明秸桿撿拾器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 圖3、本發明秸桿撿拾器的彈齒架和彈齒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 圖4、本發明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安裝殘膜撿拾器時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22] 圖5、本發明殘膜撿拾器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 圖6、本發明殘膜撿拾器的固定軸、膜針座和撿膜針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 圖7、本發明松土趟膜器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 圖中:1-前機體,2-后機體,3-打捆輥輪,4-變速箱,5-液壓油缸,6-秸桿撿拾器, 7_殘膜撿拾器,8-端蓋,9-連接板,10-轉軸,11-彈齒架,12-彈齒,13-U形板,14-秸桿導 向梳齒,15-滾筒,16-固定軸,17-膜針座,18-撿膜針,19-膜針孔,20-松土趟膜器,21-連 接爪,22-行走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描述。
[0027] 實施例1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它包括機體、撿 拾器和動力傳動機構;機體是由鉸接在一起的前機體1和后機體2構成,在前機體1和后機 體2上環形分布安裝十個打捆輥輪3,十個打捆輥輪3圍成打捆室;動力傳動機構包括由機 車驅動的變速箱4,變速箱4通過鏈條驅動每個打捆輥輪3旋轉和撿拾器工作,在前機體1 和后機體2之間安裝驅動打捆室開合的液壓油缸5 ;所述的撿拾器是安裝在前機體下部的 秸桿撿拾器6。所述的秸桿撿拾器包括兩個端蓋8,兩個端蓋8之間安裝連接板9和彈齒軸 10,彈齒軸10上固定安裝彈齒架11,彈齒架11上安裝彈齒12,在連接板9上安裝i^一個包 圍彈齒架11的U形板13。在兩個端蓋8之間安裝一個梳齒軸,在梳齒軸上固定六根秸桿導 向梳齒14。在前機體1的前部設置連接爪21,在前機體1下部兩側分別設置行走輪22。
[0028] 實施例2 :如圖4、圖5、圖6和圖7所示,一種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它包括 機體、撿拾器和動力傳動機構;機體是由鉸接在一起的前機體1和后機體2構成,在前機體 1和后機體2上環形分布安裝十個打捆輥輪3,十個打捆輥輪3圍成打捆室;動力傳動機構 包括由機車驅動的變速箱4,變速箱4通過鏈條驅動每個打捆輥輪3旋轉和撿拾器工作,在 前機體1和后機體2之間安裝驅動打捆室開合的液壓油缸5 ;所述的撿拾器是安裝在前機 體下部的殘膜撿拾器7。所述的殘膜撿拾器包括由動力傳動機構驅動旋轉的一個滾筒15, 滾筒15內安裝一根向下側偏心軸的固定軸16,在固定軸16上安裝十八個可旋轉的膜針座 17,每個膜針座17鉸接三個撿膜針18,每根撿膜針18對應位置的滾筒15壁上設置一個撿 膜針18可以穿過的膜針孔19。在前機體1的下部安裝松土趟膜器20。在前機體1的前部 設置連接爪21,在前機體1下部兩側分別設置行走輪22。
[0029] 以上【具體實施方式】的內容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 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 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結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它包括機體、撿拾器和動力傳動機構;機體是由鉸 接在一起的前機體和后機體構成,在前機體和后機體上環形分布安裝多個打捆輥輪,多個 打捆輥輪圍成打捆室;動力傳動機構包括由機車驅動的變速箱,變速箱通過鏈條驅動每個 打捆輥輪旋轉和撿拾器工作,其特征在于:在前機體和后機體之間安裝驅動打捆室開合的 液壓油缸;所述的撿拾器安裝在前機體的下部,它包括可以替換安裝的秸桿撿拾器和殘膜 撿拾器。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桿撿拾器 包括兩個端蓋,兩個端蓋之間安裝連接板和彈齒軸,彈齒軸上固定安裝彈齒架,彈齒架上安 裝彈齒,在連接板上安裝若干包圍彈齒架的U形板。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其特征在于:兩個端蓋之間安裝 一個梳齒軸,在梳齒軸上固定若干結桿導向梳齒。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殘膜撿拾器 包括由動力傳動機構驅動旋轉的一個滾筒,滾筒內安裝一根向下側偏心軸的固定軸,在固 定軸上安裝若干可旋轉的膜針座,每個膜針座鉸接多個撿膜針,每根撿膜針對應位置的滾 筒壁上設置一個撿膜針可以穿過的膜針孔。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其特征在于:為了撿拾起壓在土 壤中的殘膜,它還包括安裝在前機體的下部的松土趟膜器。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秸桿殘膜兩用撿拾打捆機,其特征在于:在前 機體的前部設置連接爪,在前機體下部兩側分別設置行走輪。
【文檔編號】A01F15/02GK104137669SQ201410366258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3日
【發明者】柳志剛, 趙玉茹, 宋海軍 申請人:柳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