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領域,涉及一種簡易播種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農業生產中,播種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程序,傳統的完全依靠人工的播種方式進行播種,這樣的話耗費了大量的的時間和勞動力,工作效率較低,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各種農業機械被廣泛應用。播種機的應用情況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播種機的應用以大量減少農民的勞動強度,節約播種時間,特別是對播種時間要求嚴格的作物,播種機的應用就顯得更加重要。發展播種機械化技術是實現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最有效的機械化技術。
而現有的播種機在使用過程中,種子降落到地面過程中,種子之間的距離不勻,從而影響播種的效果,為解決上述問題,特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播種效果好,播種效率高的簡易播種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簡易播種機,包括機架、安裝在機架上的儲種箱以及分別設于機架兩端的車輪和把手;所述儲種箱底部設有播種倉,所述車輪的主軸上設有主動輪,所述播種倉外部設有從動輪,所述從動輪與主動輪通過皮帶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種倉內設有播種機構;所述的播種機構包括導流板、播種輪和播種軸;所述的播種軸橫向貫穿播種倉的一對側倉壁;在所述的播種倉的兩側倉壁之間還加設有導流板,該導流板位于播種軸的側下方,并且與播種軸之間預留有播種流道;所述的播種軸兩端設有播種輪,所述的播種輪與從動輪聯動。
作為進一步改進,以上所述的播種倉的后倉壁外表面上設有擋板;所述的擋板與導流板兩者平行,并且擋板位于導流板斜上方。
優選的,所述的導流板為圓弧狀。
作為進一步改進,以上所述的導流板的軸向長度與播種倉內的播種軸的長度相同。
作為進一步改進,以上所述的擋板的軸向長度與播種倉內的播種軸的長度相同。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及積極效果如下:
1、本發明的播種軸在播種輪的帶動下而轉動,而種子經過播種軸時就會跟著播種軸而轉動,產生的離心力會使得種子往導流板方向走,種子經過導流板的反彈后就能從播種機的出料口出去。當播種軸的轉動速度越快時,其播種量就會提高;反之,當播種軸的轉動速度越慢時,其播種量也就會降低,滿足不同的播種需求。
2、本發明在播種倉的后倉壁外表面上設有擋板,為了使種子在經播種軸的轉動后而不會因離心過大而甩出播種機,避免了種子的浪費。
3、本發明的導流板和擋板的的軸向長度與播種倉內的播種軸的長度相同,因此能形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環境,避免了種子四處擴散,提高播種質量。
4、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利用播種機構進行播種,使得種子之間的距離勻稱,降低生產成本,適合我國廣大農村的基本情況,省時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播種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識:1-機架,2-把手,3-儲種箱,4-播種倉,5-從動輪,6-皮帶,7-車輪,8-主動輪,9-播種輪,10-擋板,11-導流板,12-播種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簡易播種機,包括機架1、安裝在機架1上的儲種箱3以及分別設于機架1兩端的車輪7和把手2;所述儲種箱3底部設有播種倉4,所述車輪7的主軸上設有主動輪8,所述播種倉4外部設有從動輪5,所述從動輪5與主動輪8通過皮帶6連接。所述的播種倉4內設有播種機構,播種機構包括導流板11、播種輪9和播種軸12。所述的播種軸12橫向貫穿播種倉4的一對側倉壁;在所述的播種倉4的兩側倉壁之間還加設有圓弧狀的導流板11,該導流板11位于播種軸12的側下方,并且與播種軸12之間預留有播種流道,導流板11的軸向長度與播種倉4內的播種軸12的長度相同。所述的播種軸12兩端設有播種輪9,所述的播種輪9與從動輪5聯動。
實施例2:
一種簡易播種機,包括機架1、安裝在機架1上的儲種箱3以及分別設于機架1兩端的車輪7和把手2;所述儲種箱3底部設有播種倉4,所述車輪7的主軸上設有主動輪8,所述播種倉4外部設有從動輪5,所述從動輪5與主動輪8通過皮帶6連接。所述的播種倉4內設有播種機構,播種機構包括導流板11、播種輪9和播種軸12。所述的播種軸12橫向貫穿播種倉4的一對側倉壁;在所述的播種倉4的兩側倉壁之間還加設有圓弧狀的導流板11,該導流板11位于播種軸12的側下方,并且與播種軸12之間預留有播種流道,導流板11的軸向長度與播種倉4內的播種軸12的長度相同。所述的播種軸12兩端設有播種輪9,所述的播種輪9與從動輪5聯動。
所述的播種倉4的后倉壁外表面上設有擋板10;所述的擋板10與導流板11兩者平行,并且擋板10位于導流板11斜上方。擋板10的軸向長度與播種倉4內的播種軸12的長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