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具體涉及一種玉米收割機。
背景技術:
玉米收割機的種類較多,一般都是大型收割機。市場上的大型收割機適用于地塊面積較大的大面積成熟玉米的收割,對于地塊面積小且還間種由其它作物的成熟玉米或嫩玉米不能選擇性采收。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適用種植面積小的玉米采收,本發明提供能夠選擇性采收嫩玉米和老玉米的一種玉米收割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玉米收割機,包括行走機構、掰穗機構,其特征是行走機構連接掰穗機構;所述行走機構,包括中樞機構和兩條結構相同的行走單元,行走單元對稱設置并連接于中樞機構兩側;所述行走單元由驅動電機、第一桿、第二桿、第三桿、第四桿、第五桿、第六桿和行走板組成,第一桿的一端與第三桿的上端鉸接,第一桿的另一端與中樞機構通過一個軸連接,第三桿的下端與行走板連接,第二桿的一端與中樞機構的另一個軸連接,第二桿的另一端鉸接于第三桿的正中間位置,第五桿的一端與第四桿一端連接,第五桿的另一端鉸接于第三桿的正中間位置,第四桿另一端連接在連接第一桿的中樞機構的軸上,第六桿一端與第四桿且第五桿端部連接,第六桿另一端與行走板連接;第一桿:第二桿:第三桿= 1 : 2.5 : 5;與第一桿連接的中樞機構連接軸安裝有驅動電機;所述掰穗機構由旋轉座、機械臂和機械手組成,機械臂安裝在旋轉座上,機械臂連接機械手,機械手為圓形筒,圓形筒的內壁貼有中空橡膠墊,中空橡膠墊通過通氣管與氣泵連接,中空橡膠墊設有排氣閥;所述中樞機構上安裝有自動控制裝置。
所述旋轉座包括底座、轉盤支架、上轉盤、中間活動架、液壓馬達和齒圈,轉盤支架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底座上,上轉盤扣在轉盤支架上,上轉盤和轉盤支架之間設有若干鋼珠,鋼珠設置在上轉盤和轉盤支架之間對應位置的凹槽內,上轉盤的底面中間固定安裝有中間活動架且中間活動架位于轉盤支架內側,上轉盤的圓周側面固定安裝有齒圈,液壓馬達通過馬達支架固定安裝在轉盤支架一側且液壓馬達的輸出軸上固定安裝有與齒圈相嚙合的齒輪。
所述機械臂由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組成,第一臂安裝在旋轉座上,第一臂與第二臂鉸接,第二臂與第三臂鉸接,第一臂與第三臂之間連接有液壓缸,第三臂與機械手之間連接有轉向電機。
所述中樞機構包括齒輪模組、軸承模組和腰部支架;所述齒輪模組由四個相同的圓柱直齒輪呈軸線平行依次排列兩兩嚙合組成,位于兩側的齒輪分別與上臂機構的框架固定連接,中樞驅動電機安裝在中間兩個圓柱直齒輪的其中一個上,當中樞驅動電機轉動時,兩側的圓柱直齒輪轉速一致但方向相反,通過規劃中樞驅動電機的交替正反轉實現行走機構在行走過程中的轉向。
上述玉米收割機還配套有脫粒裝置,該脫粒裝置可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可選擇安裝或不安裝。
所述脫粒裝置包括機架、上料斗、脫粒裝置、渣粒分離裝置、接料裝置,上料斗、脫粒器、渣粒分離裝置和接料裝置均安裝在機架上,上料斗安裝在脫粒器的上面,脫粒器安裝在渣粒分離裝置的上面,渣粒分離裝置的下面設有接料裝置;所述脫粒器由剝粒桿驅動電機、圓筒、轉輥、轉輥驅動電機、剝粒桿組成,剝粒桿驅動電機安裝在支架上,剝粒桿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剝粒桿,剝粒桿上設有剝刀,剝粒桿與剝刀之間呈120角;三個轉輥均安裝在上安裝板與下安裝板之間,每個轉輥均通過軸和軸承與上、下安裝板連接;每個轉輥的連接軸上均安裝有齒輪,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第二齒輪與第三齒輪嚙合;渣粒分離裝置由接料斗、篩板和玉米下料斗組成,篩板傾斜安裝在接料斗的斗壁上,接料斗設有玉米芯出芯口,篩板的下面設有玉米下料斗,玉米下料斗設有玉米出料口和風道, 玉米出料口的正下方設有玉米收集桶,風道的一個口設有抽風機,抽風機的下面設有碎渣收集桶。
與脫粒裝置還配套安裝有玉米芯壓縮裝置,該玉米芯壓縮裝置可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可選擇安裝或不安裝。
所述玉米芯壓縮裝置包括一個儲料桶、兩個液壓柱塞,兩個液壓柱塞分別設置在儲料桶的兩端,并將儲料桶的兩端封閉,防止玉米芯側漏;儲料桶設有進料口,進料口設置在脫粒裝置的玉米芯出芯口的正下方。
上述玉米收割機還配套安裝有嫩玉米自動檢測裝置,該嫩玉米自動檢測裝置可以在采收嫩玉米時使用,防止采收嫩玉米時誤判,誤收。
所述嫩玉米自動檢測裝置包括壓力傳感器、微處理器,壓力傳感器連接直徑是5mm的圓柱形壓頭,壓頭安裝在機械手上,壓力傳感器的輸出連接微處理器的輸入,微處理器的輸出連接機械臂的動作電機,微處理器對壓力傳感器采集的信號進行計算并和軟件設定值比較,如果符合嫩玉米采收條件,微處理器發出信號給機械臂進行收割操作,否則,退出收割程序。
微處理器選擇型號為單片機PIC16F877A,圖像傳感器選擇MT9P031,壓力傳感器選擇型號航宇中瑞HY2001。
本發明為積木式玉米收割機,它的行走機構和掰穗機構組裝后可以實現將玉米棒子從玉米桿上掰下來;脫粒機構可以實現從玉米棒上將玉米粒脫離下來功能;玉米芯壓縮成型后供制醇企業使用。行走機構和掰穗機構、脫粒機構、壓縮機構組裝在一起可以實現掰玉米、玉米脫粒和玉米芯壓縮的功能。
本發明可以根據需要靈活組裝,或按照單獨功能獨立使用,或按照所需功能組裝后使用,組裝方便,形式靈活。不僅解決了小地塊或不規則地塊的玉米的機械收割,而且還可以選擇性地采收嫩玉米。避免在采收嫩玉米中誤采不符合嫩玉米條件的現象,減少了浪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裝配掰穗機構的行走機構結構圖。
圖2是本發明中交替移動機構的結構圖。
圖3、圖4是本發明中交替移動機構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發明中中樞機構的結構圖。
圖6是本發明中掰穗機構的結構圖。
圖7是本發明中交替移動機構的簡單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中旋轉座的結構圖。
圖9是本發明中脫粒機的結構圖。
圖10、圖11、圖12分別是本發明中壓縮機構的三種液壓驅動結構圖。
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3中自動伸縮皮帶輸送機的結構圖。
圖14是圖13中II局部放大圖。
圖15是圖13中I局部放大圖。
圖中,1、行走機構,2、掰穗機構,3、收穗盒,4、從動輪,5、牽引桿,6、行走輪(主動輪),7、行走板,8、下臂,9、上臂,10、中樞機構,11、連接桿,12、大聯板,13、行走驅動電機,14、伸縮驅動電機,15、行走輪驅動電機,16、螺母,17、螺桿,18、滑槽,19、滑桿,20、鉸接板,21、軸承模組,22、齒輪模組,23、中樞支架,24、中樞驅動電機,25、安裝板,26、旋轉座,27、第一臂,28、直線電機,29、第二臂,30、輸氣管,31、第三臂,32、機械手,33、中空橡膠墊,34、中空腔,35、第一桿,36、第二桿,37、第三桿,38、第四桿,39、第五桿,40、第六桿,41、上轉盤,42、連接耳,43、鋼珠,44、齒圈,45、護罩,46、轉盤支架,47、連接環,48、中間活動架,49、滾柱,50、底座,51、齒輪, 52、馬達支架,53、液壓馬達,54、上料斗,55、軸,56、軸承,57、轉輥,58、轉輥驅動電機,59、剝粒桿驅動電機,60、篩板,61、風道,62、抽風機,63、碎渣收集桶,64、玉米收集桶,65、玉米出料口,66、玉米料斗,67、玉米芯排出口,68、接料斗,69、機架,70、下安裝板,71、支架,72、剝粒桿,73、圓筒,74、上安裝板,75、控制器,76、壓力傳感器,77、單向閥,78、安全閥,79、油箱,80、電動機,81、液壓泵,82、兩位兩通比例閥,83、流量再生閥,84、機架,85、支撐架,86、伸縮架,87、張緊輪,88、連接軸,89、鎖緊軸,90、隨動器,91、齒條,92、齒輪鎖緊塊,93、卡齒,94、鎖緊開關,95、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圖1、圖2所示,本發明的行走機構1,包括中樞機構10和兩條結構相同的交替移動機構,行走機構1的中樞機構的上部安裝有掰穗機構2,中樞機構的左右兩邊對稱設置連接交替移動機構,中樞機構的后面通過牽引桿5連接收穗盒3,收穗盒3安裝有從動輪4。
圖7所示,所述交替移動機構由行走驅動電機13、伸縮驅動電機14、第一桿35、第二桿36、第三桿37、第四桿38、第五桿39、第六桿40和行走板7組成,第一桿35的一端與第三桿37的上端鉸接,第一桿35的另一端與第四桿38連接且與中樞機構通過一個軸(中樞驅動電機24圓柱直齒輪)連接,第三桿37的下端與行走板7連接,第二桿36的一端與中樞機構的另一個軸連接,第二桿36的另一端鉸接于第三桿的正中間位置,第五桿39的一端與第四桿38一端連接,第五桿的另一端鉸接于第三桿的正中間位置,第四桿另一端連接在連接第一桿的中樞機構的軸上,第六桿一端與第四桿且第五桿端部連接,第六桿另一端與行走板連接。與第一桿連接的中樞機構連接軸安裝有驅動電機。第一桿:第二桿:第三桿= 1 : 2.5 : 5。
圖5所示,中樞機構10包括齒輪模組22、軸承模組21和中樞支架23,齒輪模組22由四個相同的圓柱直齒輪呈軸線平行依次排列兩兩嚙合組成,位于兩側的齒輪分別與中樞支架23固定連接,中樞驅動電機24安裝在中間兩個圓柱直齒輪的其中一個圓柱直齒輪上,當中樞驅動電機轉動時,兩側的圓柱直齒輪轉速一致但方向相反,通過中樞驅動電機的交替正反轉實現行走機構在行走過程中的轉向;
所述軸承模組由四個推力球軸承組成,分為兩組安裝在中樞支架內并分別與兩條交替移動機構連接,使兩條交替移動機構可以繞著中樞機構轉動,實現變向行走。
中樞支架23設有用于固定安裝包括控制器的輔助設施的安裝板25。
圖3、圖4所示,伸縮驅動電機14的輸出軸上設有外螺紋(即為螺桿17),螺桿17上配合安裝有一個螺母16,螺母16安裝在交替移動機構的第六桿下部,當伸縮驅動電機14正或反轉時,螺母16沿螺桿17向遠離或靠近電機一方移動,從而帶動交替移動機構的第六桿遠離或靠近第一桿。
交替移動機構的第六桿上設置有用于實現輪式行走模式的行走輪6,行走輪6安裝在第六桿下部,行走輪由行走輪驅動電機15單獨控制。當行走機構行走在平坦的路上時,行走模式切換為行走輪行走方式。此時,行走輪6著地,行走板7懸空;
第六桿40和第三桿37的底部安裝有行走板7。當行走機構行走在玉米地時,行走模式切換為行走板行走方式。此時,行走板7著地,行走輪6懸空;
行走模式切換通過改變交替移動機構的長度來實現。
圖6所示,所述掰穗機構由旋轉座26、第一臂27、第二臂29、第三臂31和機械手32組成,第一臂27安裝在旋轉座26上,第一臂與第二臂連接有直線電機28,第二臂與第三臂連接有直線電機28,機械手32安裝在第三臂的端部。機械手為圓形筒,圓形筒的內壁貼有中空橡膠墊33,中空橡膠墊33通過輸氣管30與氣泵連接,中空橡膠墊設有排氣閥。
所述旋轉座包括底座50、轉盤支架46、上轉盤41、中間活動架48、液壓馬達53和齒圈44,轉盤支架46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底座50上,上轉盤41扣在轉盤支架46上,上轉盤41和轉盤支架46的水平接觸面上均設有圓環形凹槽,上轉盤41和轉盤支架46的圓環形凹槽相向扣合,若干鋼珠43設置在圓環形凹槽內,上轉盤41的底面中間固定安裝有中間活動架48且中間活動架位于轉盤支架46內,沿上轉盤的圓周側面固定安裝有齒圈44,液壓馬達23通過馬達支架52固定安裝在轉盤支架46一側且液壓馬達的輸出軸上固定安裝有與齒圈相嚙合的齒輪51;上轉盤41的上面固定安裝有用于連接機械臂的連接耳42。
底座50通過螺栓與行走機構的大聯板12固定連接。轉盤支架46為圓盤形,上轉盤、中間活動架均為圓環形。
轉盤支架46與中間活動架48之間等距離安裝有若干滾柱49,中間活動架48與上轉盤通過螺釘固定連接,轉盤支架46與底座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轉盤支架與中間活動架之間的安裝槽內安裝有一個連接環47,連接環47通過螺栓與中間活動架48固定連接,連接環47與轉盤支架46之間設有若干鋼珠43。
上轉盤的外圓周側面到底座之間設有有護罩45,護罩通過螺栓固定;馬達外圍設有護罩。
機械臂的動作通過機械臂控制器控制。機械臂控制器包括可編程控制器,可編程控制器的CPU輸入端連接解碼模塊的輸出,可編程控制器的PWM輸出端連接光耦電路的輸入,光耦電路的輸出連接驅動模塊的輸入,可編程控制器的A/D轉換的輸入端連接電流檢測模塊的輸出,可編程控制器的CAN協議端口連接PCA82C250M接口,PCA82C250M接口連接網絡總線,電流檢測模塊的輸出接保護電路的輸入,保護電路的輸出連接驅動模塊的輸入,驅動模塊的輸出分別連接電流檢測模塊的輸入和驅動電機的輸入,驅動模塊的輸入連接驅動電源,驅動電機的輸出連接減速器的輸入,減速器的輸出連接機械臂驅動電機,角度測量模塊的輸入連接驅動電機的輸出和減速器的輸出,角度測量模塊的輸出連接解碼模塊的輸入??删幊炭刂破鬟x用ACMY-S80可編程控制器。
本發明機械臂的工作原理:機械臂從原點開始按下起動按鈕時,下降電磁閥通電,機械臂帶動機械手下降;下降到玉米棒并用機械手的套筒套住玉米棒,按充氣電磁閥,給橡膠墊充氣,橡膠墊夾緊玉米棒;按下下降按鈕,機械手向下移動的同時將玉米棒的包衣撥開,向下停止,同時開啟排氣閥(也是一個電磁閥);按夾緊電磁閥按鈕,機械手夾緊;按下向后(或向前、向左、向右)電磁閥按鈕,機械臂帶動機械手向后(或向前、向左、向右)移動,同時將玉米棒從玉米桿上掰下來;啟動旋轉座,帶動機械臂旋轉將掰下來玉米棒置于收穗箱3或皮帶輸送機的皮帶上方;夾緊電磁閥斷電,機械手放松;玉米棒落入收穗箱3或皮帶輸送機的皮帶上面,完成采收玉米過程。
收穗箱3可以采用伸縮式皮帶輸送機替代。即將伸縮式皮帶輸送機的機尾與行走機構連接,伸縮式皮帶輸送機隨著行走機構的前行伸長。
機械臂按鈕操作:當選擇上/下運動時按下起動按鈕,機械手上升:按下停止按鈕,機械手下降。當選擇左/右運動時,按下起動按鈕,機械手左移;按下停止按鈕,機械手右移。當選擇夾緊/放松運動時,按下起動按鈕,機械手夾緊;按下停止按鈕,機械手放松。
機械手的全部動作由氣缸驅動,而氣缸由相應的電磁閥控制,其中,上升/下降和左移和右移分別有雙線圈二位電磁閥控制。當下降電磁閥通電是,機械手下降;當下降電磁閥斷電時,機械手下降停止。當上升電磁閥通電時,機械手上升;當上升電磁閥斷電時,機械手上升停止。同樣,左移/右移分別由左移電磁閥和右移電磁閥控制。機械手的放松夾緊由一個單線圈二位電磁閥(稱夾緊電磁閥控制)。當該線圈通電時,機械手夾緊,該線圈斷電時,機械手放松。
皮帶輸送機將收獲的玉米棒輸送到玉米脫粒機進行脫粒。
所述玉米脫粒機,包括機架、上料斗、脫粒裝置、渣粒分離裝置、接料裝置,上料斗、脫粒裝置、渣粒分離裝置和接料裝置均安裝在機架上,上料斗安裝在脫粒裝置的上面,脫粒裝置安裝在渣粒分離裝置的上面,渣粒分離裝置的下面設有接料裝置。
所述脫粒裝置由剝粒桿驅動電機、圓筒、轉輥、轉輥驅動電機、剝粒桿組成,剝粒桿驅動電機安裝在支架上,剝粒桿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連接剝粒桿,剝粒桿上設有剝刀,剝粒桿與剝刀之間呈120角。
三個轉輥4均安裝在上安裝板與下安裝板之間,每個轉輥均通過軸和軸承與上、下安裝板連接。每個轉輥的連接軸上均安裝有齒輪,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第二齒輪與第三齒輪嚙合。
渣粒分離裝置由接料斗、篩板和玉米下料斗組成,篩板傾斜安裝在接料斗的斗壁上,接料斗1設有玉米芯出芯口,篩板的下面設有玉米下料斗,玉米下料斗設有玉米出料口12和風道8, 玉米出料口12的正下方設有玉米收集桶,風道的一個口設有抽風機,抽風機的下面設有碎渣收集桶。
所述玉米芯壓縮裝置包括一個儲料桶、兩個液壓柱塞,兩個液壓柱塞分別設置在儲料桶的兩端,并將儲料桶的兩端封閉,防止玉米芯側漏;儲料桶設有進料口,進料口設置在脫粒裝置的玉米芯出芯口的正下方。
兩個液壓柱塞驅動控制通過壓縮控制器控制。所述壓縮控制器包括單片機FX1N-24MT-D,單片機FX1N-24MT-D的Y0、Y1、N端分別連接一個驅動器的PUL、DIR、OPTO端,驅動器的輸出連接一個電機,該電機連接電磁閥,電磁閥驅動一個液壓柱塞;
單片機FX1N-24MT-D的Y2、Y3、N端分別連接另一個驅動器的PUL、DIR、OPTO端,該驅動器的輸出連接另一電機,該電機連接電磁閥,電磁閥驅動另一個液壓柱塞;驅動器采用SA60驅動芯片。
液壓柱塞驅動回路包括下述結構的任意一種:
(1)液壓柱塞驅動回路由控制器75,液壓泵馬達80,原動機81,油箱79,安全閥78,單向閥77,壓力傳感器76組成;控制器與驅動器連接,控制器分別連接壓力傳感器、液壓泵馬達、電動機,液壓泵馬達連接電動機,液壓泵馬達連接安全閥、單向閥,安全閥和單向閥均連接油箱??刂破?5采用BODAS RC 12-18/20控制器或采用BODAS RC 6-9/20控制器。
(2)液壓柱塞驅動回路由控制器,液壓泵81,4個兩位兩通比例閥82,油箱79,電動機81,安全閥78,壓力傳感器76,流量再生閥83組成;控制器與驅動器連接,控制器75分別連接壓力傳感器、液壓泵、兩位兩通比例閥和流量再生閥;液壓泵分別連接油箱、電動機、安全閥和兩位兩通比例閥;兩位兩通比例閥分別連接安全閥、油箱、壓力傳感器和流量再生閥。
(3)液壓柱塞驅動回路由控制器、液壓泵、油箱、安全閥、壓力傳感器、換向閥84、流量再生閥和點動機組成;控制器與驅動器連接,控制器分別連接壓力傳感器、液壓泵、換向閥和流量再生閥;液壓泵分別連接油箱、電動機、安全閥和換向閥;換向閥分別連接安全閥、油箱、壓力傳感器和流量再生閥。
實施例2:本實施例采用自動伸縮皮帶輸送機替換收穗盒。
本實施例的機械臂包括旋轉座、上下移動臂、水平移動臂、夾具、切割刀、旋轉電機、水平移動電機、上下移動電機、夾持電機、切割電機;上下移動臂通過上下移動電機安裝在旋轉座上面,上下移動臂與通過水平移動電機連接水平移動臂,水平移動臂通過萬向節連接旋轉電機,旋轉電機連接夾持具,夾具連接夾持電機,夾具一側安裝有切割電機,切割電機安裝有切割刀。
所述自動伸縮皮帶輸送機包括機架、驅動裝置、傳動裝置和伸縮裝置,伸縮裝置通過傳動裝置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伸縮裝置由一節固定在機架上的固定段以及嵌套設置在固定段內的若干節伸縮段組成,其中靠近固定段側的伸縮段為首節伸縮段,遠離固定段側的伸縮段為尾節伸縮段,所述首節伸縮段與所述尾節伸縮段之間的伸縮段為中間伸縮段,所述首節伸縮段由所述驅動裝置驅動在所述固定段內自由伸、縮,所述尾節伸縮段與所述中間伸縮段通過所述傳動裝置與所述固定段連接,并由所述首節伸縮段帶動伸、縮,所述傳動裝置包括分別驅動所述中間伸縮段和尾節伸縮段單獨伸、縮的若干節伸展傳動裝置和收縮傳動裝置;
每節所述中間伸縮段或尾節伸縮段的伸展傳動裝置均包括固定在該伸縮段上的伸展傳動鏈條,以及與所述伸展傳動鏈條相匹配并帶動該伸縮段伸展的伸展傳動齒輪,若干條所述伸展傳動鏈條相互配合帶動所述中間伸縮段和尾節伸縮段跟隨所述首節伸縮段同步伸展;
每節所述中間伸縮段或尾節伸縮段的收縮傳動裝置均包括固定在該伸縮段上的收縮傳動鏈條,以及與所述收縮傳動鏈條相匹配并帶動該伸縮段收縮的收縮傳動齒輪,若干條所述收縮傳動鏈條相互配合帶動所述中間伸縮段和尾節伸縮段跟隨所述首節伸縮段同步收縮。
實施例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不同之處是自動伸縮皮帶輸送機不同。
所述自動伸縮皮帶輸送機,包括機架84、安裝于機架84上的固定臺面以及安裝于固定臺面一端的伸縮臺面;所述固定臺面包括設置于兩側的支撐架85以及設置于兩側支撐架上的皮帶。
所述伸縮臺面包括伸縮架86以及設置于伸縮架86上的皮帶;所述伸縮架86為U型伸縮架,伸縮架86包括張緊輥87以及分別設置于張緊輥87兩側的支架,兩側的支架分別設置于對應側的支撐架84內;兩側支撐架84的內側壁上分別設有一齒輪,兩側支架底部分別設有一齒條91,支架頂部抵于所述支撐架84的內壁上,底部經所述齒條91與所述齒輪嚙合安裝于所述支撐架84內。
兩側所述齒輪經一連接軸88相連,且所述連接軸88兩端分別穿過對應側的支撐架84。連接軸88固定于支撐架84上,同時對兩個齒輪進行限位,有效保證了兩個齒輪的同步性,也就保證了兩根支架伸縮時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所述連接軸88的兩端分別安裝有一搖動手柄95,通過轉動搖動手柄95,來控制支架的伸出及收縮。
兩側所述支架的底部分別還設有一支撐條,所述支撐條靠近所述齒條91設置;兩側所述支撐架84內側壁上分別設有上、下兩排凸輪軸承隨動器90,所述支撐條設置于兩排所述凸輪軸承隨動器90之間。所述支撐條頂部抵于上排凸輪軸承隨動器90上,所述支撐條底部抵于下排凸輪軸承隨動器90上。
所述凸輪軸承隨動器90設置于所述伸縮臺面端部與所述齒輪之間,通過齒輪及凸輪軸承隨動器90起到對支架的支撐及傳動作用。且采用凸輪軸承隨動器,由于凸輪軸承隨動器的滾動效果,可以降低支架的摩擦力,減小了阻力,也就是降低了支架伸縮時的噪音及振動。同時,凸輪軸承隨動器,起到支撐的同時,可以提高伸縮架與支撐架之間結構的牢固性,提高了支撐架4的承載能力。而且,當伸縮臺面伸出過多時,由于重力作用會給支架較大的壓力,而將支撐條設置于兩排凸輪軸承隨動器之間,當伸縮臺面伸出長度過多時,上排的凸輪軸承隨動器承受壓力大,當伸縮臺面收縮長度較大時,下排凸輪軸承隨動器承受壓力大于上排的凸輪軸承隨動器。兩排凸輪軸承隨動器的設置,增加支架的受力面積可以有效防止支架受力過大而變形。
每側齒輪處還設有一齒輪鎖緊塊92,所述齒輪鎖緊塊92經一鎖緊軸89與一鎖緊開關94相連。所述齒輪鎖緊塊92為一位長方體鎖緊塊,所述齒輪鎖緊塊92的一側面上設有與所述齒輪嚙合的卡齒93,所述齒輪經所述卡齒93鎖緊。
齒輪鎖緊塊92包括一厚度較大的厚面及一厚度較薄的薄面,卡齒93設置于厚面上,由于厚面的厚度較大,此時卡齒93與齒輪嚙合。轉動齒輪鎖緊塊時,也就是將厚面轉動,使厚面的卡齒脫離齒輪9,使薄面正對著齒輪,此時,薄面由于厚度較薄,接觸不到齒輪,因此,薄面對齒輪無法起到限位作用,可以轉動。
鎖緊開關94為一鎖扣,可以進行固定。開啟所述鎖緊開關94,轉動所述齒輪鎖緊塊92,所述卡齒脫離所述齒輪,使所述齒輪具有周向自由度,可以轉動,帶動支架伸出或者回縮;當再次轉動所述齒輪鎖緊塊,使所述卡齒與所述齒輪嚙合,再關閉所述鎖緊開關,使齒輪鎖緊塊無法再轉動,這時卡齒就限制了齒輪的周向自由度,使齒輪無法再繼續轉動,也就是卡齒被齒輪限制住,無法帶動支架移動,完成對延伸臺面的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