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鹽堿地的改良
技術領域:
,具體來說,涉及一種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
背景技術:
:鹽堿地是鹽地和堿地的總稱。鹽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鹽較高的鹽漬化土壤,土壤呈堿性,但pH值不一定很高。堿地是指含碳酸鹽或重磷酸鹽的土壤,pH值較高,土壤呈堿性。鹽堿地的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狀差,對作物有害的陰、陽離子多,作物不易促苗。全世界鹽堿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我國堿地和堿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因而堿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堿地地區(qū)植物幾乎不能生存。土地的鹽堿化已經(jīng)是世界范圍內的生態(tài)問題,目前全球范圍內的土地鹽堿化程度呈明顯上升趨勢,土地的鹽堿化已經(jīng)成為世界農(nóng)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對于鹽堿地的改良,常用的方法有:1、洗鹽,洗鹽就是把水灌到鹽堿地里,使土壤鹽分溶解,通過下滲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堿排到深層土中或淋洗出去,側滲入排水溝加以排除;2、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勻下滲,提高降雨淋鹽和灌溉洗鹽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狀鹽漬化;3、適時耙地,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斷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起到防止返鹽的作用;4、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有機肥經(jīng)微生物分解、轉化形成腐殖質,能提高土壤理劑“治堿”對土壤進行有效改良。目前,采用單獨施用磷石膏來改良鹽堿地方法是將磷石膏施入鹽堿地中后,立即進行淋溶處理,該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鹽堿地的土壤結構,但耗時較長,一般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種植農(nóng)作物,且在輕度鹽堿地上施用磷石膏處理后,植物的發(fā)芽率依然較低且后期長勢不好。有人利用磷石膏與粉煤灰、腐殖酸以及高氮肥料等混合制備成改良劑,取得的效果比單獨施用磷石膏要好,但成本偏高,且效果依然欠佳。如申請?zhí)枮?01210522182.X的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以磷石膏為原料生產(chǎn)的土壤改良劑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該改良劑有磷石膏、腐殖酸、硫酸亞鐵、尿素以及硫酸混合制成,其具有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結構、調節(jié)土壤pH、激活土壤營養(yǎng)元素和補充土壤中微量元素鈣、硫、鐵以及鋅等特性。但該改良劑成本相對較高,對土壤鹽分、酸堿度的調節(jié)力較低。小麥是一種溫帶長日照植物,適應范圍較廣,自北緯17°~50°,從平原到海拔約4000m的高原(如中國西藏、新疆高原地區(qū))均有種植。受氣候及地理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國際、國內上公認優(yōu)質小麥產(chǎn)區(qū)為36°N附近,國內來說山東高密小麥品質較高,為公認的“黃金優(yōu)麥區(qū)”,在民間素有“東北米,高密面(小麥面粉)”之說。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該方法不但可以利用鹽堿地生產(chǎn)小麥,還可以有效改良鹽堿地。一種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3cm,泡田5-7天;將田中的積水排出,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B、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C、小麥生長初期每隔12-15天噴灑光合菌在葉片上;D、定期追加尿素直至小麥成熟為止;E、將成熟的小麥收割,并將秸稈留15-20cm;F、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3cm,泡田5-7天后將積水排除;G、待到來年種植時節(jié),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H、重復以上過程3-5年以后,原鹽堿地可以變?yōu)榉饰值牧继铮N植小麥或其他農(nóng)作物。優(yōu)選的,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份數(shù)為:尿素30-50份、硫酸鉀15-25份、雞鴨糞50-70份、農(nóng)家肥100-150份、水50-60份、微生物25-35份。優(yōu)選的,所述的微生物為固氮菌、解磷菌、芽孢桿菌。優(yōu)選的,所述的微生物還包括甲烷氧化菌。優(yōu)選的,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為,將雞鴨糞以及農(nóng)家肥通過粉碎機粉碎后加入水和微生物,密封發(fā)酵12-15天,再加入尿素、硫酸鉀,制成微生物肥料。優(yōu)選的,所述的步驟B中小麥與微生物肥料的重量比為10:1-2。經(jīng)發(fā)酵后,使用加入甲烷氧化菌的微生物肥料的小麥,小麥的患病幾率大大降低,在不使用農(nóng)藥的情況下,小麥的產(chǎn)量可以提升越10-20%。在種植前,將小麥與微生物肥料混合,有助于提高小麥的抗蟲性能。優(yōu)選的,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施用量為400-500kg/畝。優(yōu)選的,所述的過磷酸鈣的施用量為首次200-300kg/畝,以后每年以上次加入量25-30%的比例遞減。由于前期使用的過磷酸鉀量較大,故追加肥料時,無需再加磷肥,只需要加入農(nóng)家肥即可。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一是通過微生物肥料與過磷酸鈣相配合來改善土壤的pH值,并為小麥的生長提供肥料;二是本發(fā)明肥料來源廣、成本低廉,經(jīng)濟效益好;三是將小麥種植和鹽堿地改良相結合,小麥產(chǎn)量逐年升高,3-5年以后基本可以完成鹽堿地的改良。具體實施方式以含鹽量為1.5-5g/kg,pH值為7.5-8.5的鹽堿地為實驗土壤,種植的是魯墾麥9號,實驗過程中均不噴灑農(nóng)藥,得出如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詳細分析:實施例1一種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6天;將田中的積水排出,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B、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C、小麥生長初期每隔12天噴灑光合菌在葉片上;D、定期追加尿素直至小麥成熟為止;E、將成熟的小麥收割,并將秸稈留15-20cm;F、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7天后將積水排除;G、待到來年種植時節(jié),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H、重復以上過程3年以后,原鹽堿地可以變?yōu)榉饰值牧继铮N植小麥或其他農(nóng)作物。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份數(shù)為:尿素40份、硫酸鉀20份、雞鴨糞70份、農(nóng)家肥135份、水50份、微生物30份。所述的微生物為固氮菌、解磷菌、芽孢桿菌和甲烷氧化菌。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為,將雞鴨糞以及農(nóng)家肥通過粉碎機粉碎后加入水和微生物,密封發(fā)酵15天,再加入尿素、硫酸鉀,制成微生物肥料。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施用量為450kg/畝。所述的過磷酸鈣的施用量為首次300kg/畝,第二年的加入量為210kg/畝,第3年的加入量為150kg/畝。實施例2A、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5cm,泡田7天;將田中的積水排出,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B、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所述的小麥種子與微生物肥料的重量比為10:1.5;C、小麥生長初期每隔15天噴灑光合菌在葉片上;D、定期追加尿素直至小麥成熟為止;E、將成熟的小麥收割,并將秸稈留15-20cm;F、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5cm,泡田7天后將積水排除;G、待到來年種植時節(jié),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H、重復以上過程3年以后,原鹽堿地可以變?yōu)榉饰值牧继铮N植小麥或其他農(nóng)作物。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份數(shù)為:尿素45份、硫酸鉀25份、雞鴨糞60份、農(nóng)家肥135份、水50份、微生物30份。所述的微生物為固氮菌、解磷菌、芽孢桿菌和甲烷氧化菌。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為,將雞鴨糞以及農(nóng)家肥通過粉碎機粉碎后加入水和微生物,密封發(fā)酵15天,再加入尿素、硫酸鉀,制成微生物肥料。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施用量為500kg/畝。所述的過磷酸鈣的施用量為首次250kg/畝,第二年的加入量為180/畝,第三年的加入量為130/畝。實施例3一種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7天;將田中的積水排出,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B、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所述的小麥種子與微生物肥料的重量比為10:1;C、小麥生長初期每隔12天噴灑光合菌在葉片上;D、定期追加尿素直至小麥成熟為止;E、將成熟的小麥收割,并將秸稈留15-20cm;F、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5天后將積水排除;G、待到來年種植時節(jié),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H、重復以上過程3年以后,原鹽堿地可以變?yōu)榉饰值牧继铮N植小麥或其他農(nóng)作物。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份數(shù)為:尿素50份、硫酸鉀25份、雞鴨糞70份、農(nóng)家肥150份、水50份、微生物35份。所述的微生物為固氮菌、解磷菌、芽孢桿菌和甲烷氧化菌。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為,將雞鴨糞以及農(nóng)家肥通過粉碎機粉碎后加入水和微生物,密封發(fā)酵12天,再加入尿素、硫酸鉀,制成微生物肥料。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施用量為400kg/畝。所述的過磷酸鈣的施用量為首次200kg/畝,第二年的加入量為140/畝,第三年的加入量為100/畝。表一為實施例1-3的小麥的產(chǎn)量情況:當年產(chǎn)量kg第二年產(chǎn)量kg第三年產(chǎn)量kg實施例1350380455實施例2365385465實施例3330365445表二為實施例1-3的土壤含鹽量及pH值變化情況:由實施例1-3的檢測數(shù)據(jù)可知:在優(yōu)選的實驗條件情況下,使用本發(fā)明的方法種植的小麥的產(chǎn)量逐年增加,同時對土壤的含鹽量和pH值均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3年后已經(jīng)基本完成對土壤的改良。以下用其它實施例來對施肥情況等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實施例4一種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6天;將田中的積水排出,將過磷酸鈣和發(fā)酵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B、將小麥種子和發(fā)酵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C、小麥生長初期每隔12天噴灑光合菌在葉片上;D、定期追加尿素直至小麥成熟為止;E、將成熟的小麥收割,并將秸稈留15-20cm;F、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7天后將積水排除;G、待到來年種植時節(jié),將過磷酸鈣和發(fā)酵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將小麥種子和發(fā)酵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H、重復以上過程3年。所述的發(fā)酵肥料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份數(shù)為:尿素40份、硫酸鉀20份、雞鴨糞70份、農(nóng)家肥135份、水50份。所述的發(fā)酵肥料的制備方法為,將雞鴨糞以及農(nóng)家肥通過粉碎機粉碎后加入水,密封發(fā)酵12-15天,再加入尿素、硫酸鉀,制成發(fā)酵肥料。所述的發(fā)酵肥料的施用量為450kg/畝。所述的過磷酸鈣的施用量為首次300kg/畝,第二年的加入量為210kg/畝,第3年的加入量為150kg/畝。實施例5一種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6天;將田中的積水排出,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B、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C、小麥生長初期每隔12天噴灑光合菌在葉片上;D、定期追加尿素直至小麥成熟為止;E、將成熟的小麥收割,并將秸稈留15-20cm;F、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7天后將積水排除;G、待到來年種植時節(jié),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H、重復以上過程3。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份數(shù)為:尿素40份、硫酸鉀20份、雞鴨糞70份、農(nóng)家肥135份、水50份、微生物30份。所述的微生物為固氮菌、解磷菌、芽孢桿菌和甲烷氧化菌。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為,將雞鴨糞以及農(nóng)家肥通過粉碎機粉碎后加入水和微生物,密封發(fā)酵15天,再加入尿素、硫酸鉀,制成微生物肥料。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施用量為225kg/畝。所述的過磷酸鈣的施用量為首次300kg/畝,第二年的加入量為210kg/畝,第3年的加入量為150kg/畝。實施例6一種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6天;將田中的積水排出,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B、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C、小麥生長初期每隔12天噴灑光合菌在葉片上;D、定期追加尿素直至小麥成熟為止;E、將成熟的小麥收割,并將秸稈留15-20cm;F、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7天后將積水排除;G、待到來年種植時節(jié),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使用播種機播種小麥種子;H、重復以上過程3年。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份數(shù)為:尿素40份、硫酸鉀20份、雞鴨糞70份、農(nóng)家肥135份、水50份、微生物30份。所述的微生物為固氮菌、解磷菌、芽孢桿菌和甲烷氧化菌。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為,將雞鴨糞以及農(nóng)家肥通過粉碎機粉碎后加入水和微生物,密封發(fā)酵15天,再加入尿素、硫酸鉀,制成微生物肥料。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施用量為450kg/畝。所述的過磷酸鈣的施用量為首次300kg/畝,第二年的加入量為210kg/畝,第3年的加入量為150kg/畝。實施例7一種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6天;將田中的積水排出,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B、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C、小麥生長初期每隔12天噴灑光合菌在葉片上;D、定期追加尿素直至小麥成熟為止;E、將成熟的小麥收割,并將秸稈留15-20cm;F、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7天后將積水排除;G、待到來年種植時節(jié),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H、重復以上過程3年。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份數(shù)為:尿素40份、硫酸鉀20份、雞鴨糞70份、農(nóng)家肥135份、水50份、微生物30份。所述的微生物為固氮菌、解磷菌、芽孢桿菌。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為,將雞鴨糞以及農(nóng)家肥通過粉碎機粉碎后加入水和微生物,密封發(fā)酵15天,再加入尿素、硫酸鉀,制成微生物肥料。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施用量為450kg/畝。所述的過磷酸鈣的施用量為首次300kg/畝,第二年的加入量為210kg/畝,第3年的加入量為150kg/畝。實施例8一種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6天;將田中的積水排出,將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B、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C、小麥生長初期每隔12天噴灑光合菌在葉片上;D、定期追加農(nóng)家肥和磷肥直至小麥成熟為止;E、將成熟的小麥收割,并將秸稈留15-20cm;F、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7天后將積水排除;G、待到來年種植時節(jié),將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H、重復以上過程3年。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份數(shù)為:尿素40份、硫酸鉀20份、雞鴨糞70份、農(nóng)家肥135份、水50份、微生物30份。所述的微生物為固氮菌、解磷菌、芽孢桿菌和甲烷氧化菌。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為,將雞鴨糞以及農(nóng)家肥通過粉碎機粉碎后加入水和微生物,密封發(fā)酵15天,再加入尿素、硫酸鉀,制成微生物肥料。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施用量為450kg/畝。實施例9一種基于小麥種植的鹽堿地改良方法,按照下述步驟進行:A、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6天;將田中的積水排出,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B、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C、定期追加尿素直至小麥成熟為止;D、將成熟的小麥收割,并將秸稈留15-20cm;E、采用深耕的方式,將土進行翻耕、平整,翻耕的深度在20-30cm,加水,水面高出土面2cm,泡田7天后將積水排除;F、待到來年種植時節(jié),將過磷酸鈣和微生物肥料拋灑在田中,再次翻耕、平整;將小麥種子和微生物肥料攪拌均勻后,在陽光下晾干,使用播種機播種;G、重復以上過程3年。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質量份數(shù)為:尿素40份、硫酸鉀20份、雞鴨糞70份、農(nóng)家肥135份、水50份、微生物30份。所述的微生物為固氮菌、解磷菌、芽孢桿菌和甲烷氧化菌。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為,將雞鴨糞以及農(nóng)家肥通過粉碎機粉碎后加入水和微生物,密封發(fā)酵15天,再加入尿素、硫酸鉀,制成微生物肥料。所述的微生物肥料的施用量為450kg/畝。所述的過磷酸鈣的施用量為首次300kg/畝,第二年的加入量為210kg/畝,第3年的加入量為150kg/畝。和實施例1進行對比,實施例4中步驟B中的肥料中不加入微生物;實施例5中微生物肥料的使用量減半;實施例6中種子在種植前不與微生物肥料進行攪拌混合;實施例7中微生物中不添加甲烷氧化菌;實施例8中種植前不加入過磷酸鈣,種植期間加入磷肥;實施例9中月季生長過程中不再噴灑光合菌水溶液。表三為實施例1,4-9的小麥的產(chǎn)量情況:當年產(chǎn)量kg第二年產(chǎn)量kg第三年產(chǎn)量kg實施例1350380455實施例4220270350實施例5290320415實施例6305340405實施例7280310395實施例8120170240實施例9320350395由表三可知:不加入過氧化鈣對小麥的產(chǎn)量影響最大,其它因素如肥料的使用量、種子在種植前是否經(jīng)過微生物肥料處理、是否加入微生物及加入微生物的種類均對小麥的產(chǎn)量有一定的影響。表四為實施例1,4-9的土壤含鹽量及pH變化情況:由表四可知:不加入過氧化鈣對鹽堿地的改良效果影響較大,其它因素的影響不大。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