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在鹽堿地上采用膜下滴灌方法種植作物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新疆深居內陸地處我國西部干旱區,氣候干旱,蒸發量大,降雨量小,是我國典型的灌溉農業區。新疆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17.8億立方米,年平均用水量51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用水量常年占到總用水量的95%以上。新疆鹽堿地面積達2.81×107hm2,占全國鹽堿地總面積近1/3,并且大部分鹽堿地分布在綠洲內部。
1996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將覆膜與滴灌技術結合形成的膜下滴灌技術在鹽堿地進行了試驗了,膜下滴灌以其節水、調控計劃濕潤層內土壤鹽分分布、提高肥料利用率等優勢,在試驗成功后很快得到推廣應用。目前,全疆膜下滴灌面積已突破133×104hm2,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大田應用滴灌面積最大的地區。
在膜下滴灌高頻率、小定額的灌水作用下,鹽堿地棉田計劃濕潤層內鹽分重分布,膜內一定深度土壤處于脫鹽狀態,部分鹽分則在膜間聚集。以往在鹽堿地采用膜下滴灌技術種植作物時,首先將田地旋耕整平,然后進行機械覆膜、鋪管、播種,在作物的生育期進程中還會進行噴打農藥、除草劑等機械作業,由于機動車的碾壓在水平方向兩膜中間將明顯低于覆膜區域。降雨后,雨水沿著地膜表面徑流至膜間裸地并匯集。部分聚集的雨水將攜帶膜間土壤中的鹽分滲入膜內作物根系層,造成“降雨死苗”現象。
因此,一種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止“降雨死苗”的鹽堿地采用膜下滴灌的種植方法被提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止“降雨死苗”的鹽堿地采用膜下滴灌的種植方法。
一種鹽堿地采用膜下滴灌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驟:
(1)土地起壟:在平整后的待播種地塊起集水壟(4),壟距180cm或240cm,壟高10~15cm,壟寬30cm;
(2)播種鋪管鋪膜:在集水壟(4)與集水壟(4)之間進行縱向播種鋪管鋪膜,壟距180cm時,采取一膜兩管四行的模式進行作業,膜寬180cm,采取寬窄行播種,寬行60cm,窄行30cm,滴灌帶(2)鋪設在窄行,管距90cm;
或者是壟距240cm時,采取一膜兩管六行的模式進行作業,膜寬240cm,
采取等行距播種,行距60cm,管距120cm,滴灌帶(2)距離近的集水壟(4)90cm。
整個種植過程的水肥管理如下:棉花生育期內田間集雨型鹽堿地膜下滴灌棉花灌水10次,灌溉定額為306mm,其中“干播濕出”,灌出苗水1次,定額為48mm;蕾期灌水周期為9-10天,灌水3次,灌水定額為32mm;花鈴期灌水周期為7-8天,灌水6次,灌水定額為27mm。施肥所用肥料為尿素、磷酸二氫銨和氯化鉀,其中尿素年施入量為300kg/hm2,磷酸二氫銨年施入量為120kg/hm2,氯化鉀年施入量為60kg/hm2;除灌出苗水外,每次灌水均伴以施肥,每次施肥量為肥料總量的1/9,即尿素每次施入量為33.33kg/hm2,磷酸二氫銨每次施入量為13.33kg/hm2,氯化鉀每次施入量為6.67kg/hm2。
本發明的種植方法可以在鹽堿地應用現有膜下滴灌技術畝均節水62.7m3、出苗率提高17.4%和產量提高53.0kg。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防止“降雨死苗”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是棉花點種行,2是滴管帶,3是地膜,4是集水壟。
圖中L0是等行行距,L1是寬行行距,L2是窄行行距,L3是滴管帶帶距。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一種鹽堿地采用膜下滴灌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驟:
(1)土地起壟:在平整后的待播種地塊起集水壟(4),壟距180cm,壟高10~15cm,壟寬30cm;
(2)播種鋪管鋪膜:在集水壟(4)與集水壟(4)之間進行縱向播種鋪管鋪膜,采取一膜兩管四行的模式進行作業,膜寬180cm,采取寬窄行播種,寬行60cm,窄行30cm,滴灌帶(2)鋪設在窄行,管距90cm;
(3)水肥管理:棉花生育期內田間集雨型鹽堿地膜下滴灌棉花灌水10次,灌溉定額為306mm,其中“干播濕出”,灌出苗水1次,定額為48mm;蕾期灌水周期為9-10天,灌水3次,灌水定額為32mm;花鈴期灌水周期為7-8天,灌水6次,灌水定額為27mm。施肥所用肥料為尿素、磷酸二氫銨和氯化鉀,其中尿素年施入量為300kg/hm2,磷酸二氫銨年施入量為120kg/hm2,氯化鉀年施入量為60kg/hm2;除灌出苗水外,每次灌水均伴以施肥,每次施肥量為肥料總量的1/9,即尿素每次施入量為33.33kg/hm2,磷酸二氫銨每次施入量為13.33kg/hm2,氯化鉀每次施入量為6.67kg/hm2。
實施例2:參照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一種鹽堿地采用膜下滴灌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驟:
(1)土地起壟:在平整后的待播種地塊起集水壟(4),壟距240cm,壟高10~15cm,壟寬30cm;
(2)播種鋪管鋪膜:在集水壟(4)與集水壟(4)之間進行縱向播種鋪管鋪膜,采取一膜兩管六行的模式進行作業,膜寬240cm,采取等行距播種,行距60cm,管距120cm,滴灌帶(2)距離近的集水壟(4)90cm;
(3)水肥管理:棉花生育期內田間集雨型鹽堿地膜下滴灌棉花灌水10次,灌溉定額為306mm,其中“干播濕出”,灌出苗水1次,定額為48mm;蕾期灌水周期為9-10天,灌水3次,灌水定額為32mm;花鈴期灌水周期為7-8天,灌水6次,灌水定額為27mm。施肥所用肥料為尿素、磷酸二氫銨和氯化鉀,其中尿素年施入量為300kg/hm2,磷酸二氫銨年施入量為120kg/hm2,氯化鉀年施入量為60kg/hm2;除灌出苗水外,每次灌水均伴以施肥,每次施肥量為肥料總量的1/9,即尿素每次施入量為33.33kg/hm2,磷酸二氫銨每次施入量為13.33kg/hm2,氯化鉀每次施入量為6.67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