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畜牧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肉雛鴨籠養飼養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雛鴨的培育在養鴨生產當中是首要的,也是一項非常重要、非常細致的基礎工作,育雛搞得好壞,不僅直接影響雛鴨的生產發育和成活率,而且會影響到以后的生產性能,影響該批鴨經濟效益。因此,要培好雛鴨,必須了解雛鴨所需條件和掌握育雛技術。
肉鴨是否生長良好與雛鴨質量密切相關,因此應到種鴨質量好、衛生防疫嚴格的種鴨場購苗。對剛出殼的雛鴨應進行檢查,發現異常情況應予淘汰。發育正常的雛鴨,體格健壯,精神活潑,叫聲洪亮,行走自如,掙扎有力。體重合乎品種標準,大型肉雛鴨平均體重在50克以上。腹部柔軟,卵黃吸收良好,臍帶正常收縮,可帶有小段的尿囊柄。跗部大小適中,活動自如,絨毛潤澤,眼睛明亮有神,喙、掌、腿部豐滿光潤,肛門部位絨毛豐滿、柔軟。
雛鴨的特點
1 體溫調節機能弱
雛鴨體溫低,絨毛屬于針形胎毛不保溫,神經核體液系統功能發育不健全,調節體溫的能力弱,因此,難以適應外界環境溫度的急劇變化。當外界溫度低于25℃,會凍得發抖,疊成堆,依靠體溫取暖,俗稱“燒堆”,易引起感冒或低層雛鴨窒息死亡。所以需要人為提供適應的環境溫度。
2 消化機能差
剛出殼的雛鴨,其消化器官未經過飼料的刺激和鍛煉,消化道容積很小,食管的膨大部很不明顯,其儲存食物的能力有限,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完全,消化能力弱。因此要求飼料營養濃度要高、營養全面、易于消化吸收。
3 生長發育快
雛鴨4周齡體重為出生時的24倍,7周齡體重為出生時的60倍。所以,此階段必須供給營養全面充足的日糧,滿足生長發育需要。
4 敏感性強,抵抗力弱
飼料中各種營養成分缺乏或有毒藥物過量都會使其出現病理癥狀。雛鴨嬌嫩,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差,而且免疫器官發育尚不完善,易受到病原菌侵襲,因此,育雛時要特別重視防疫衛生工作。
隨著肉鴨養殖的迅猛發展,疫病發生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成為制約肉鴨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的瓶頸因素。常見的鴨病有:1.鴨壞死性腸炎。本病又稱爛腸瘟,是由壞死桿菌感染鴨的腸道后生長繁殖并產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特征是腸道粘膜壞死,排黑色稀糞。病原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泥塘、動物飼養場等處均可發現,甚至常見于健康動物的腸道內。當鴨腸道粘膜損傷或細菌、寄生蟲感染,將粘膜破壞,或鴨群飼養管理不良,鴨棚潮濕、營養缺乏時最易發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潮濕、炎熱季節多發。2.鴨病毒性肝炎。鴨病毒性肝炎病原體是一種腸病毒。是雛鴨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死亡率高達90%,主要危害4-10日齡雛鴨。3.鴨瘟。鴨瘟常見頭頸部腫大,故有“大頭瘟”之稱。病原是一種皰疹病毒。不同年齡、品種和性別的鴨對該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本病發生無明顯的季節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嚴重。4.癱瘓。籠養肉鴨最易缺鈣磷,造成站立不穩,甚至癱瘓死亡。常見的鴨病防治方法多為給予西藥抗生素或注射接種,所起的效果不是太明顯,而且長期服用抗生素的雛鴨,其生長性能較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肉雛鴨籠養飼養管理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列的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所述的肉雛鴨籠養飼養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進雛前的準備:將育雛舍、鴨籠、料槽、飲水器消毒;提前24h以上給育雛舍預溫,使舍內溫度達到30-32℃;
(2)飲水:在肉雛鴨進籠后,給予含有5%中藥提取液的清潔飲水,所述中藥提取液的組成及重量份為:取苦地膽2-3份、土牛膝2-3份、十大功勞2-3份、雞眼草2-3份、青蒿2-3份;
(3)喂食:在第一次喝水2h后開食;1-5日齡自由采食;6-8日齡每隔2h喂一次;9-12日齡每隔3h喂一次;13-20日齡每隔4h喂一次;21日齡后,每隔6h喂一次;
(4)溫度:進籠時溫度在30-32℃,之后每2天降1℃,降至16-17℃為宜;
(5)濕度:濕度第一周控制在68-72%,第二周控制在60-65%,第三周以后控制在53-56℃;
(6)飼養密度:第一周30-40只/m2,第二周15-30只/m2,第三周10-15只/m2,第四周8-10只/m2,第五周6-8只/m2,6周后4-5只/m2;;
(7)光照:進籠后1-3日齡,控制室內24h的光照強度為10-20LX,以僅看到料槽和飲水器輪廓為宜;4-8日齡,控制室內20h光照強度為30-50LX;8 -15日齡,控制室內12h光照強度為30-50LX,15日齡后,控制室內20h光照強度為100-150LX;
(8)防病:每周兩次在肉雛鴨的飲水中添加5%的步驟(2)所述的中藥提取液;每周兩次,在肉雛鴨的飼料中混合2-3%的中藥添加劑,所述中藥添加劑的組成和重量份為:荷蓮豆菜1-2份、井邊茜1-2份、丁葵草1-2份、翠云草1-2份、天胡荽1-2份、桑寄生1-2份、菟絲子1-2份。
所述步驟(3)在13日齡后,飼料中添加0.5%-1%的砂礫。
步驟(2)所述中藥提取液的制備方法為:取全部藥材,加入藥材總重量15-20倍的水,加熱提取0.5-1h,即得。
步驟(8)所述中藥添加劑的制備方法為:取全部藥材,粉碎后混合均勻,即得。
本發明所采用中藥的藥材來源如下:
苦地膽,為菊科植物地膽草的全草。【性味】苦辛,寒。【功能主治】涼血,清熱,利水,解毒。治鼻衄,黃疸,淋病,腳氣,水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土牛膝,為莧科牛膝屬植物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以根(土牛膝)或全草(倒扣草)入藥。【性味】微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用于感冒發熱,扁桃體炎,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瘧疾,風濕性關節炎,泌尿系結石,腎炎水腫。
十大功勞,為小檗科十大功勞屬植株闊葉十大功勞 Mahonia bealei (Fort.) Carr.及狹葉十大功勞 M.fortunei (Lindl) Fedde。以根、莖、葉入藥。【性味】苦,寒。【功能主治】葉:滋陰清熱。主治肺結核,感冒。根、莖:清熱解毒。主治細菌性痢疾,急性暢胃炎,傳染性肝炎,肺炎,肺結核,支氣管炎,咽喉腫痛。外用治眼結膜炎,癰癤腫毒,燒、燙傷。
雞眼草,為豆科雞眼草屬植物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Schindl.,以全草入藥。【性味】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利濕止瀉。用于胃腸炎,痢疾,肝炎,夜盲癥,泌尿系感染,跌打損傷,疔瘡癤腫。
青蒿,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苦、辛,寒。【歸經】歸肝、膽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暑,除蒸,截瘧。用于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
荷蓮豆菜,為石竹科植物荷蓮豆的全草。【性味】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瘡癤癰腫,黃疸,瘧疾,風濕腳氣。
井邊茜,蕨類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劍葉鳳尾蕨Pteris ensiformis Burm.,以全草入藥。【性味】淡;微苦;寒。【歸經】大腸經;心經;肝經。【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解毒。治黃疸型肝炎,腸炎,菌痢,淋濁,帶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體炎,腮腺炎,癰腫瘡毒,濕疹。
丁葵草,豆科丁癸草屬植物。性味:甘、淡、涼。祛瘀消腫,調起利濕。治感冒、胃腸炎、肝炎、痢疾、小兒驚風、頸淋巴結炎。
翠云草,卷柏科卷柏屬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Desv.) Spring,以全草入藥。【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止咳。用于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腸炎,痢疾,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風濕關節痛,肺結核咯血;外用治癤腫,燒燙傷,外傷出血,跌打損傷。
天胡荽,為傘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H. rotundifolia Roxb.],以全草入藥。【性味】甘、淡、微辛,涼。【功能主治】祛風清熱,化痰止咳。用于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膽石癥,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傷風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炎,扁桃體炎,目翳;外用治濕疹,帶狀皰疹,衄血。
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Danser的干燥帶葉莖枝。【性味】苦、甘,平。【歸經】歸肝、腎經。【功 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 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
菟絲子,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種 子。【性味】甘,溫。【歸經】歸肝、腎、脾經。【功能主治】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用于陽痿遺精,尿有余瀝,遺尿尿頻,腰膝酸軟,目昏耳鳴,腎虛胎漏,胎動不安,脾腎虛瀉;外 治白癜風。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肉雛鴨籠養飼養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1、申請人根據日常經驗及觀察,結合科學的養殖知識,形成一套整體科學的肉雛鴨飼養管理模式。在肉雛鴨進籠后,免疫器官發育尚不完善,易受到病原菌侵襲,給予含有中藥提取液的清潔飲水,中藥提取液中的苦地膽、土牛膝、雞眼草清熱解毒利水,十大功勞滋陰清熱,青蒿抗病毒,可以增強肉雛鴨的機體免疫力及胃腸功能,防治胃腸疾病及瘟病病毒的侵襲。
2、本發明根據肉雛鴨的生理及生長特點,在飼料中混合中藥添加劑,對一些雛鴨的常見病起到防治作用,避免了抗生素的濫用,中藥添加劑中的荷蓮豆菜清熱解毒,井邊茜清熱利濕解毒,丁葵草調起利濕,可防治鴨壞死性腸炎;井邊茜清熱解毒,翠云草清熱利濕,天胡荽祛風清熱,可防治鴨病毒性肝炎,桑寄生、菟絲子強筋骨補肝腎,有利于防治籠養鴨常見的癱瘓病。
3、申請人經過多年的觀察及實驗后得出,進籠后1-3日齡,室內光線昏暗,僅足以使雛鴨能夠看到料槽和飲水器的情況下,不僅不會影響雛鴨的采食和飲水,而且大大降低雛鴨的應激反應,避免啄羽;后逐漸增加光照強度,使雛鴨逐漸適應光強,踩入這樣的光照調整,雛鴨幾乎不發生應激反應。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發明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較佳的實施例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實施例1
肉雛鴨籠養飼養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進雛前的準備:將育雛舍、鴨籠、料槽、飲水器消毒;提前24h以上給育雛舍預溫,使舍內溫度達到30℃;
(2)飲水:在肉雛鴨進籠后,給予含有5%中藥提取液的清潔飲水,所述中藥提取液的組成及重量份為:取苦地膽2份、土牛膝2份、十大功勞2份、雞眼草2份、青蒿2份;
(3)喂食:在第一次喝水2h后開食;1-5日齡自由采食;6-8日齡每隔2h喂一次;9-12日齡每隔3h喂一次;13-20日齡每隔4h喂一次;21日齡后,每隔6h喂一次;在13日齡后,飼料中添加0.5%的砂礫;
(4)溫度:進籠時溫度在30℃,之后每2天降1℃,降至16-17℃為宜;
(5)濕度:濕度第一周控制在68%,第二周控制在60%,第三周以后控制在56℃;
(6)飼養密度:第一周30只/m2,第二周15只/m2,第三周10只/m2,第四周8只/m2,第五周6只/m2,6周后4只/m2;
(7)光照:進籠后1-3日齡,控制室內24h的光照強度為10LX,以僅看到料槽和飲水器輪廓為宜;4-8日齡,控制室內20h光照強度為30LX;8 -15日齡,控制室內12h光照強度為30LX,15日齡后,控制室內20h光照強度為100LX;
(8)防病:每周兩次在肉雛鴨的飲水中添加5%的步驟(2)所述的中藥提取液;每周兩次,在肉雛鴨的飼料中混合2%的中藥添加劑,所述中藥添加劑的組成和重量份為:荷蓮豆菜1份、井邊茜1份、丁葵草1份、翠云草1份、天胡荽1份、桑寄生1份、菟絲子1份。
步驟(2)所述中藥提取液的制備方法為:取全部藥材,加入藥材總重量15倍的水,加熱提取1h,即得。
步驟(8)所述中藥添加劑的制備方法為:取全部藥材,粉碎后混合均勻,即得。
實施例2
肉雛鴨籠養飼養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進雛前的準備:將育雛舍、鴨籠、料槽、飲水器消毒;提前24h以上給育雛舍預溫,使舍內溫度達到32℃;
(2)飲水:在肉雛鴨進籠后,給予含有5%中藥提取液的清潔飲水,所述中藥提取液的組成及重量份為:取苦地膽3份、土牛膝3份、十大功勞3份、雞眼草3份、青蒿3份;
(3)喂食:在第一次喝水2h后開食;1-5日齡自由采食;6-8日齡每隔2h喂一次;9-12日齡每隔3h喂一次;13-20日齡每隔4h喂一次;21日齡后,每隔6h喂一次;在13日齡后,飼料中添加1%的砂礫;
(4)溫度:進籠時溫度在32℃,之后每2天降1℃,降至16-17℃為宜;
(5)濕度:濕度第一周控制在72%,第二周控制在65%,第三周以后控制在53℃;
(6)飼養密度:第一周40只/m2,第二周30只/m2,第三周15只/m2,第四周10只/m2,第五周8只/m2,6周后5只/m2;
(7)光照:進籠后1-3日齡,控制室內24h的光照強度為20LX,以僅看到料槽和飲水器輪廓為宜;4-8日齡,控制室內20h光照強度為50LX;8 -15日齡,控制室內12h光照強度為50LX,15日齡后,控制室內20h光照強度為150LX;
(8)防病:每周兩次在肉雛鴨的飲水中添加5%的步驟(2)所述的中藥提取液;每周兩次,在肉雛鴨的飼料中混合3%的中藥添加劑,所述中藥添加劑的組成和重量份為:荷蓮豆菜2份、井邊茜2份、丁葵草2份、翠云草2份、天胡荽2份、桑寄生2份、菟絲子2份。
步驟(2)所述中藥提取液的制備方法為:取全部藥材,加入藥材總重量20倍的水,加熱提取0.5h,即得。
步驟(8)所述中藥添加劑的制備方法為:取全部藥材,粉碎后混合均勻,即得。
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發明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發明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